-
解雇——雇员的噩梦警醒!1992年 | 5月8日
-
-
解雇——雇员的噩梦
“事情突如其来,好像晴天霹雳一般。我顿时目瞪口呆,惊惶失措。”——通讯部经理,44岁。
“这件事对人的自信心打击极大,使人感觉自己毫无用处。”——财务主任,38岁。
“人在壮年竟然就被淘汰了,我们所建立的经济制度究竟搞什么鬼?”——成衣业行政主管,47岁。
这些人有什么共通之处?他们都经历到给人辞退的痛苦打击。
再看看这些人的年纪。他们并不是初出茅庐的小子,因此很可能感到自己的事业相当稳定。他们正处于很多人视为一生中赚钱的黄金时期,但他们的职位却出人意表地迅速失去。“他们吩咐我清理桌子,收拾好自己的物品,”上述的通讯部经理说。“我就这样一下子给解雇了。”
究竟有什么事发生?
经济不稳并不是新事。在很多国家里,繁荣过后,接踵而来的往往是经济衰退或不景。甚至在波斯湾战争爆发之前,全球各地已出现经济衰退的情况,从而显示现今的经济制度多么脆弱,即使经历过多年的繁荣也于事无补。有许多人——其中有些是首次——发现他们绝不能把享有职业和收入视作理所当然的事。
经济放缓对工人阶级影响极大。不少公司逼于无奈,只好大幅度裁员以求尽量减缩开支。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里,甚至较富裕和高度工业化的成员国也一度有2500万人同时失业。
“我差不多天天都接到在大公司工作的朋友打来的电话,诉说他们给辞退了,”一位室内设计师说。“很多跟我有业务往来的公司,营业额仅及去年的一半。”
被雇主辞退一向是蓝领阶级的生活片段。但在近年来,经济衰退却使越来越多白领人士失去职业。业务通讯《工场趋势》的编辑丹·莱西说:“这些职业都是人们梦寐以求的,因为它们收入可观,足以让人在环境幽美的住宅区购置一幢房子,拥有两辆汽车。”
在过去几年间,有不少人失去了这类优薪职业。据《新闻周刊》报道,被解雇的工人发觉自己“要应付房屋按揭,照顾幼年儿女,支付许多开销,越来越感到前路茫茫”。
影响如何?
这一切造成了双重的影响:被解雇的人遭受经济和感情两方面的打击。经济压力是很显然的。收入既减少了,生活水平自然要调整。但失业对感情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例如,青年人对职业稳定性的看法改变了。做散工成了人所接纳的正常生活方式。据《华尔街日报》说,由于屡次失业,不少英国青年“长留在不懂事的阶段”。
人若多年来均持有稳定职业,一旦遭辞退,他所受到的感情打击便会更深。工商管理心理学家尼尔·P.刘易斯说:“被解雇不仅意味到失去工资,更失去若干自信。”
事实上,心理学家指出,人被解雇时所受的创伤,与亲人死去或离婚时所经历的打击不相伯仲。起初震惊,继而恼怒,然后悲伤,最后只好接受现实。“有些人只需两天便看开了,”刘易斯说。“其他人则需要数周,以至数月不等。”
被解雇的人很容易会滥用酒精和麻醉剂,由此可见他们在感情上所遭受的冲击。绝望之感甚至可以导致家庭暴力或破裂。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雇员援助主任斯蒂芬·皮尔斯特-皮尔逊说:“这些感情必须发泄出来,而家庭正好是发泄的地方之一。”
有时反应甚至更为悲惨。香港有一名大学毕业生,在失业五年后认为生无可恋,结果死于火车轮下。
因此,当人失业的时候,受到影响的不仅是收入而已。人的确需要看出经济以外的其他难题。既然事情涉及很大的感情冲击,受影响的家庭必须团结起来,合力谋求解决办法。
[第5页的附栏]
经济扩张已届尽头?
前年,金融界的波涛汹涌在世界各地引起了不少恐慌。请考虑以下几个例子:
法国:“世界经历到有史以来最长期的经济扩张,但尽头已经近了。……倘若由于德国重新统一所带来的刺激,欧洲各国暂时还没有近忧,他们却无法期望能够彻底逃避灰暗的前景。……各市场已渐露危机。”——巴黎《世界报》。
巴西:美国所经历的经济衰退会“无可避免地扩散到别的工业化国家,结果会对较落后国家的出口增长造成更大限制。”——圣保罗《圣保罗报》。
英国:“英国的经济制度——连同它那根深蒂固的通货膨胀、高利率以及缓慢增长——也看来乏善可陈。”——伦敦《金融时报》。
加拿大:“就业机会已越来越少了。”——《多伦多明星日报》。
德国:“与1973年油价波动类似的情势已隐约可见……经济衰退的征象亦然。”——柏林《新德意志报》。
日本:“目前,地价像一枚一触即发的炸弹,对准世界经济的心脏。政府若容许这枚炸弹爆炸,让地价急泻,日本各银行就会纷纷倒闭,因为以日本地产作为抵押的债项会变成差不多不值一文。这必然会进一步引发普世的经济衰退。”——悉尼《澳大利亚金融评论报》。
不过,海湾战争在1991年初结束,令许多人再次希望全球的经济活动会因此复苏。即使如此,各国的经济情况显然十分脆弱,尤其是鉴于很多国家都负有巨额外债,被这个沉重担子压得喘不过气来。
-
-
失业——有什么解决办法?警醒!1992年 | 5月8日
-
-
失业——有什么解决办法?
“情形会变得十分严峻。许多企业已告破产,只是不肯承认而已。”——美国金融家。
这项悲观的预告在1990年末发出,现在不少人已经历到预告所指向的残酷现实。在有些公司里,“仍然留职”的雇员正忧虑下一个被辞退的人是否就是自己。
要是你今天丢了差事,你会怎么办呢?预先作好准备乃是明智之举。正如上篇文章指出,失业会为人带来经济和感情上的打击,因此事情并非仅涉及付帐的问题而已。以下各点曾帮助若干失业的人在经济和感情上保持稳定。
1. 不要惊惶失措
杜明理失业时不得不把房子交还银行,整家人只好搬去与母亲同住。他提出的劝告是,无论情况看来多么恶劣,都要保持镇定。“无论有没有工作,你也不会就此完蛋,”杜明理说。“我不得不学会的一点是,我们整家人并不会因此就饿死。”与其满脑袋都是最坏的打算,不如冷静地找寻有效的解决办法。
2. 要思想积极
纪慕和唐娜两人一共做着四份非全职工作。然而,两人所赚的工钱加起来还不及纪慕以前一人全职工作所赚得的工资。尽管如此,他们却接受现实,认为这样的经验可以对他们的五个儿女具有教导作用。唐娜说:“要不是纪慕失业,儿女在物质上会生活得较为舒适。不过,他们便会错过一些可以教人怎样生活的艰辛经验了。”
3. 要头脑开明,接受不同类型的工作
甚至白领阶级也会决定转变所从事的专业,从头开始某个行业。“人除非迫于无奈,否则便很少理会别的选择。”不久之前丢了一份行政工作的罗莉说。“在1990年代,”她补充说,“人必须学会更为变通才行。”你若试图找一份同类型的工作——或要有相同的工资——因为你惯于做这类工作,那就只会减少你就业的机会而已。这至少是何以白领阶级通常比蓝领阶级需要更长时间才能找到职业的部分原因。因此,要头脑开明,尝试找不同类型的工作。许多人借着向别人提供服务——例如清洁房子——而得以维持生计。
4. 要按自己——而非别人——的经济能力量入为出
广告宣传的一项有力工具是:制造一些以前并不存在的“需要”。广告往往使你觉得,除了你之外,人人都晓得有这种需要,并且已采取行动去加以满足。‘[除了你,]人人都穿着这种款式。’‘人人都在谈论这出电影。[为何你还未看过?]’‘人人都驾驶这种款式的汽车。[你何时才买一辆?]’
类似的论调可能影响到我们对金钱的看法和运用金钱的方式。朋友作了一次昂贵的旅游,你可能突然发觉自己也需要度假。另一个朋友购了一辆新车,你突然发觉自己的汽车已残旧了。对别人所做的事感到钦羡,只会推使你花一些你其实花不起的钱,买一些你其实并不需要的东西。要避免作这种既无益也无谓的比较。
上文提及被解雇的工人纪慕说:“人一旦无法维持他们以为自己所需的生活方式就惶惶不可终日了。其实你真正需要担心的只是衣食而已,其他东西其实是无关宏旨的。”正如圣经在提摩太前书6:8劝勉人说:“只要有衣有食,就当知足。”
5. 使用信用卡要小心
信用卡可以是一项资产,也可以是你最大的负累。有些人漫无节制地使用信用卡,借此把‘我买得起吗?’这个问题完全抛诸脑后。信用卡变成了止痛药,使人花钱时想不到或感觉不到所失去的金钱。
近年来,许多国家给信用卡的狂热所攫住。结果如何?用信用卡购了一辆新车的韩国电脑推销员总结说:“每次偿还信用卡债务的时候来到,我总是大感苦恼。我仿佛白白失去了这笔钱一般。”在日本,差不多半数需要寻求经济指导的人都是20多岁的青年。观察者认为,在该国流通的1亿4000万张信用卡对于国内青年人负债累累一事要负很大责任。
因此,运用信用卡务要小心。要谨慎使用信用卡,不要反被信用卡所利用。切勿让信用卡蒙住你的眼睛,以致看不见自己的经济实况。不然,你只会增加失业时的压力而已。
6. 保持家庭团结
对8万6000人所作的一项调查显示,逾三分之一的人声称金钱是婚姻的最大难题。另一项研究则透露,金钱问题是大部分争吵的导火线。经济顾问格蕾斯·温斯坦说:“对金钱看法不同可以导致关系紧张。”
甚至看来关系亲密的夫妇也可能对金钱及如何使用金钱的问题看法迥异。一个可能视财如命,另一个则极其挥霍。
如果没有开诚布公地加以商讨,金钱问题可以迅速演变为家庭纷争。圣经在箴言15:22说:“不先商议,所谋无效。”跟配偶讨论财政问题时,要设法了解对方的看法,并且加以容纳。
7. 要保持自尊
格蕾斯·温斯坦说:“不再有收入的一方可能产生感情上的难题;家庭地位降低和无法自食其力会使人失去自尊。”
不要太快判定自己给辞退是因为不受雇主所器重。29岁的赖妮虽然遭解雇,但在仅三周之前的每年薪酬检定中,她却得到最高的加薪点。虽然做事忠实可靠可能使人不致被雇主辞退,情形却未必总是如此。人无需把遭解雇一事看作个人的价值受到蔑视。做事可靠、深受雇主器重的雇员也有时可能失去职位。
8. 编定预算
许多人一想到编预算就望而却步。他们视之为一种约束,阻止他们买自己想要的东西。事实并非如此。编预算的目的不是要约束你,而是要帮助你达到目标。它不过是个控制系统,一个列出的计划,告诉你钱往哪里去了,以及如何把钱花在你要花的地方而已。
奇怪的是,许多人对于自己把钱花在哪里往往摸不着头脑。他们冲动地购买,然后嗟叹说:“钱到哪里去了?”经济拮据时尤其要避免这样的挥霍。圣经在箴言21:5明智地劝告说:“计划周详的富足;行为冲动的贫乏。”(《现译》)
为了听从这项劝告,要保存一份书面记录。将整个月的支出记下来,把开销分门别类,要将收入也记录下来。若发现入不敷支,就要检查一下你的开销,试找出难题所在。你一旦知道自己花了多少钱及把钱花在哪里,就能够平衡你的收支了。
预算要有伸缩性。起初几个月可能有差错,你也许忽略了若干开支。要作点调整和更改,直至预算适合你的需要为止。良好的预算会受你所控制而非控制你。a
以上的劝告可以帮助人渡过失业的难关。但是若要真正生效,人必须对金钱的重要性怀有正确的看法才行。老实说,金钱到底有多重要?甚至在失业的情况下,还有别的事比金钱更重要吗?下篇文章会讨论这些问题。
[脚注]
a 若要在编定预算方面获得进一步帮助,可参看《儆醒!》杂志1986年5月8日刊第19-23页。
[第8页的附栏]
编预算的步骤:
1.计算收入有多少。
2.把整个月的开销记录下来,看看你把钱花在什么地方。
3.根据以上两个步骤编出预算。决定拨多少钱给每个项目。
4.按需要调整预算。
[第7页的图片]
夫妇应当保持沟通,以免因金钱问题导致家庭不和
-
-
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警醒!1992年 | 5月8日
-
-
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
“迄今人所着重的东西差不多完全以金钱报酬为基础。”——《今日心理学》。
蓝茜和霍华德于1989年结婚。婚后他们定下大计,想要一幢房子、一个小宝宝、几辆新汽车及到外地度假。他们的收入负担得起。可是,两人却突然失业了。储蓄起来作房子首期之用的款项,现在要用来付房租了。
他们感到前途茫茫,只好把一切计划延迟——包括生儿育女的计划在内。蓝茜说:“我不敢奢望五年后就恢复以前的景况。往者已一去不复来了。天晓得我们是否还会见到以前的好日子。”
以上的事例多么有力地说明失业所造成的巨大破坏力!但这件事也同时表明,钱财的力量是多么不可靠的。今日拥有的,明天可能已成为过眼云烟。圣经很现实地警告说:“钱财转瞬消失,好像长着翅膀,如老鹰飞走。”——箴言23:5,《现译》。
承认钱财变幻无常并不难,行起来却难得多。“金钱是世界通行的衡量标准,”《今日心理学》论及一般人对金钱的看法说。“我们用金钱去衡量一切,许多时甚至用金钱去衡量自己。”发财的狂热甚至使不少富有的人长期饱受忧虑、沮丧和其他病痛所折磨。有人幽默地把这些疾病统称为“富裕症”(英文affluenza)。
智慧的重要
不过,有一件东西比金钱更为重要。圣经在传道书7:12透露这件东西是什么,说:“智慧护庇人,好像银钱护庇人一样。”然后经文进一步指出一项事实,说明智慧何以优于金钱:“惟独智慧能保全智慧人的生命。”
智慧使人在面对恶劣环境时也能表现健全的判断力。面对失业时,健全的判断应告诉我们,人生的真正价值不是用钱币去衡量的。健全的判断也会帮助我们将目光集中在真正值得优先考虑的事上。
你优先考虑什么事?
你认为人生什么事最重要?你的工作比婚姻更宝贵吗?你的住宅比儿女更贵重?金钱比健康更重要?每天我们都根据自己所着重的东西作决定。面对经济难题时,我们所着重的东西会支配我们的行动。你所着重的东西究竟集中于什么之上呢?
耶稣说:“认识自己灵性需要的人是快乐的。”(马太福音5:3,《新世》)请留意,耶稣表明灵性是人的一项需要,一件应当优先考虑的东西,而非仅是一种点缀品,一种惟独在生活上的各事都稳定妥当之后才去追求的东西。
在供应家人物质需要的压力下,把灵性需要置于生活上的首位无疑是一项巨大挑战。不过,正如耶稣说,这样行的人是快乐的。虽然他们也关心生计,至相当大的程度,他们能够免去金钱至上的人所经历的“许多愁苦”。(提摩太前书6:10)他们也从大卫在诗篇37:25所说的话寻得很大安慰:“我从前年幼,现在年老,却未见过义人被弃,也未见过他的后裔讨饭。”
要满足自己的灵性需要
人的灵性需要是与生俱来的。人不仅需要衣、食、住,还需进一步满足灵性上的需要。人会渴望知道诸如‘我何以生在世上?’,‘这世界——和我的一生——会何去何从?’等问题。
由于恐惧有“经济大灾难”发生,许多人开始感觉自己有灵性的需要。《新闻周刊》报道说:“去年,预言性的书刊——按照有关世界末日的圣经预言去解释目前世事的书刊——销数激增了百分之50至70。”可是,人若要满足灵性所需,就必须寻求确切的知识而非仅是属人的推测。
我们邀请你查阅上帝的话语圣经。它含有实用的智慧,能够帮助你应付生活上的各种忧虑。不但如此,圣经还向你提供确切的知识,帮助你明白今日这‘危险日子’背后所含的意义。(提摩太后书3:1)你只需致信本刊的出版者,我们便会替你安排一个免费的家庭圣经研究。现今我们急需向上帝的话语圣经寻求实用的智慧和有关未来的确切知识,这样行比以往任何时期更刻不容缓。
[第9页的图片]
要珍视属灵的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