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生命是怎样开始的?
    生命的起源——值得思考的五个问题
    • 科研人员发现,细胞要能存活,就至少要有三种复杂的分子,即脱氧核糖核酸(DNA)、核糖核酸(RNA)和蛋白质,而这些分子也必须一起发挥作用才行。今天,很少科学家会断言,一个完整的活细胞是从一堆无生命的化学物质中突然碰巧产生的。那么,RNA或蛋白质个别地碰巧产生的可能性有多大呢?a

      米勒,摄于1953年

      米勒,摄于1953年

      许多科学家认为生命有可能碰巧产生,是因为1953年首次进行的一个实验。那年,米勒在他认为能模拟原始大气的混合气体中放电,结果产生了一些氨基酸。氨基酸就是构成蛋白质的化学成分。后来,人们在一块陨石中也找到氨基酸。这些发现是不是意味着,所有构成生命的基本成分都能轻易地碰巧产生呢?

      美国纽约大学化学系荣誉教授罗伯特·夏皮罗说:“有些学者假定,所有 构成生命的成分都能轻易地从类似米勒所做的实验中产生,而且都在陨石里找得到。但事实并不是这样。”2b

      请看看RNA分子。RNA由较小的核苷酸分子组成。核苷酸跟氨基酸不同类,结构比氨基酸稍为复杂。夏皮罗说:“放电实验没有产生任何种类的核苷酸,陨石研究中也没有发现核苷酸。”3他还说,一些化学物质混合起来碰巧形成一个能自我复制的RNA分子,可能性“实在微乎其微。在可见宇宙的任何地方,这样的事要是能发生一次,就真的幸运极了”。4

      RNA,蛋白质,核糖体

      要有RNA(1)才能制造蛋白质(2),而制造RNA又需要蛋白质。这两种分子怎么可能各自碰巧产生呢?两者同时碰巧产生就更不用说了。核糖体(3)会在本册子第2部分加以论述

      那么蛋白质分子呢?组成一个蛋白质分子的氨基酸,数目少则五十,多则数千,并以精确而特定的方式合成。就是在一个很“简单”的细胞中,平均每个蛋白质也含有200个氨基酸,而在这类细胞里,蛋白质就有几千种!有人计算过,一个只由100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在地球上碰巧合成的可能性,大约是一千万亿分之一。

      实验室里合成的复杂分子,是科学家用精湛的技术制造出来的,那么细胞中复杂得多的分子呢?真的有可能碰巧产生吗?

      支持进化论的科研人员休伯特·约克基更断言:“生命是不可能‘从蛋白质开始’的。”5制造蛋白质需要RNA,而制造RNA又需要蛋白质。姑且不理机会如何渺茫,假设蛋白质和RNA分子真的能同时同地碰巧产生,那么两种分子互相合作,形成一种能自我复制、自给自足的生命体,可能性有多大呢?“这件事(蛋白质和RNA随机混合起来[形成生命体])碰巧发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美国航空航天局(美国太空总署)天体生物学研究所的成员卡罗尔·克莱兰博士说。c她又说:“不过,看来大多数科研人员假定,只要解决了蛋白质和RNA在原始的自然环境中如何个别地产生这个问题,两种分子就自然会互相合作了。”关于这些构成生命的物质如何碰巧产生,目前有不止一种说法。谈到这些说法,克莱兰博士说:“没有一种说法可以圆满地解释事情发生的经过。”6

      男子制造机器人

      无生命机器人是由聪明人制造和编写程式的,人又是谁造的呢?且不说人,活细胞是谁造的呢?

      为什么该想想这些事实?请想想那些认为生命碰巧产生的科研人员面对的难题。他们在陨石中找到了一些存在于活细胞里的氨基酸。他们也通过精心策划的实验,在小心控制的情况下,制成了其他更复杂的分子。他们希望最终能制造出一个“简单”细胞的所有成分。他们好比一个想造机器人的科学家,利用存在于大自然的元素造出钢、塑料、硅酮和电线,然后用这些材料造出一个机器人,再输入电脑程式,使机器人能自我复制。这个科学家所做的一切能证明什么呢?充其量,只能证明一个聪明人可以创制出一台了不起的机器而已。

      同样,假如科学家真的能造出一个细胞,那当然是一项伟举,但这可以证明细胞能碰巧产生吗?其实,这反而证明细胞不是碰巧产生的,对吗?

      你认为怎样?到目前为止,所有科学证据都显示生命只能源于生命。就算是一个“简单”的活细胞,要相信它能从无生命的化学物质碰巧产生,也要有极大的“信心”才行。

  • “简单”的生物真的简单吗?
    生命的起源——值得思考的五个问题
    • 许多科学家怎样说?活细胞分两大类:有细胞核的、没有细胞核的。人类和动植物的细胞都有细胞核a,细菌的细胞则没有。有细胞核的细胞叫做真核细胞,没有细胞核的叫做原核细胞。相对来说,原核细胞的构造比真核细胞简单,所以许多科学家认为动植物的细胞都必定是从细菌细胞衍生出来的。

      事实上,许多科学家认为,在一段悠长的岁月里,有些“简单”的原核细胞吞食了其他细胞,却没有加以消化,后来没有智慧的“大自然”找到了方法,令这些被吞食的细胞不但功能大变,还能在“宿主”细胞里安顿下来,在“宿主”进行复制时也不受影响,一同复制。9b

  • “简单”的生物真的简单吗?
    生命的起源——值得思考的五个问题
    • 喷发的火山

      无生命的化学物质真的能衍生出一个“简单”的细胞来吗?

      证据显示什么?多亏微生物学的发展,我们能细看已知的最简单的活原核细胞,欣赏到细胞那令人惊叹的构造。支持进化的科学家推断,原始活细胞的形态跟现代的原核细胞必定相差不大。10

      如果进化论是对的,这套理论就应该能合理地解释第一个“简单”的细胞怎样碰巧形成。如果生命来自创造,我们就应该能在最小的生物里也看到精妙的设计。何不参观一下原核细胞呢?参观期间,请想想这样的细胞到底有没有可能碰巧形成。

      细胞的“围墙”

      要参观原核细胞,你就得缩小,变得好像一个句号的几百分之一那么小。这个细胞好比一家工厂,你进入前,会看到工厂的围墙——细胞膜。实际的围墙以砖和灰浆建成,细胞膜则又坚韧又有弹性,大约一万层叠起来才等于一张纸的厚度。不过,细胞膜的构造比砖墙要复杂得多。为什么这样说呢?

      正如围墙保护工厂,细胞膜保护细胞免受有害物质侵入。虽然这样,细胞膜并不是密不透风的,而是能让细小的分子比如氧分子进出,容许细胞“呼吸”。可是,未经细胞批准,细胞膜不会容许较复杂而有害的分子进入细胞。细胞膜也会阻止有用的分子离开细胞。细胞膜怎么能做到以上几点呢?

      请想想工厂的情况。有些工厂会有门卫在围墙的入口把守,监控货物进出。同样,细胞膜上镶嵌着一些特别的蛋白质分子,这些分子既是门,也是门卫。

      细胞膜

      细胞膜有“门卫”,只容许某些特定的物质进出细胞

      有的蛋白质(1)中央有空隙,只容许某些种类的分子进出细胞。有的蛋白质(2)在细胞膜一侧张开,在另一侧闭合。有的蛋白质(3)有“装卸区”,“装卸区”有特定的形状,跟特定的“货物”配合。当货物来到装卸区时,如果跟装卸区的形状配合,蛋白质闭合的一端就会张开,让货物穿过细胞膜(4)。这一切活动都在细胞表面进行,就算是结构最简单的细胞也不例外。

      “工厂”内部

      假设你得到“门卫”允许,可以进入细胞“工厂”了。你会发现原核细胞内满是像水一样的液体,这些液体含有丰富的养分、盐和其他物质。细胞用这些“原材料”制造所需的东西,但过程并不是杂乱无章的。细胞好像运作顺畅的工厂那样,在细胞里进行的无数化学反应全都按时进行,而且井然有序。

      细胞用很多时间制造蛋白质。过程是怎样的?细胞先制造大约20种氨基酸,即蛋白质的基本成分。氨基酸被送到核糖体那里(5),核糖体好比一些自动化机器,按精确的序列把氨基酸串连起来,制成某种蛋白质。正如一些工厂有中央的电脑程式主导运作,细胞也有“电脑程式”或密码,称为DNA(6),控制细胞的许多功能。核糖体取得一套来自DNA的详细指令(7),知道要制造什么蛋白质,以及如何制造。

      蛋白质的制造过程令人叹为观止!每个蛋白质都折叠成独特的三维形状(8),而蛋白质的形状决定蛋白质的功用。c请想象制造引擎的情况。在生产线上,各部件都要精确地装配起来,所生产的引擎才能运转。同样,蛋白质也必须精确地组合起来并折叠成正确的形状,否则无法正常运作,还可能危害细胞。

      细胞工厂

      细胞“工厂”——蛋白质的制造过程:像一家自动化生产的工厂那样,细胞里有许多“机器”负责组合和输送复杂的“制品”

      蛋白质制成后怎样能去到该去的地方呢?细胞所制成的每个蛋白质都有内置的“地址标签”,使蛋白质能被输送到合适的地方去。细胞每分钟生产和输送几千个蛋白质,而每个蛋白质都能到达正确的目的地。

      为什么该想想这些事实?在原核细胞里,也就是在最简单的生物里,复杂分子是不能自行生产出来的。在细胞外,复杂分子会分解。在细胞里,复杂分子要借助其他复杂分子才能生产出来。例如,要生产一种能释放能量的特别分子腺苷三磷酸(ATP)就要有酶,但要生产酶就要有ATP提供的能量才行。同样,要有DNA(第3部分会谈谈这种分子)才能生产酶,但要生产DNA就要有酶才行。除了酶之外,别的蛋白质也要靠细胞去制造,而制造细胞又得靠蛋白质才行。d

      微生物学家拉杜·波帕并不相信圣经中关于创造的记载,但他在2004年曾说:“既然生命不能在实验室完全受控的情况下产生,又怎么可能是在大自然里衍生出来的呢?”13他又说:“活细胞的功能所涉及的机制复杂无比,这些机制看来是不可能同时碰巧形成的。”14

      摩天大楼根基不稳而倒塌

      摩天大楼根基不稳就必定倒塌,进化论解释不了生命起源也绝不能站得住脚,对吗?

      你认为怎样?进化论试图解释地球上生命的起源跟神明无关。可是,科学家对生命的了解越深,就越看出生命碰巧产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为了摆脱困境,有些支持进化论的科学家希望把进化论和生命的起源分开来说。你认为这样做合理吗?

      进化论建基于一个假设,就是有一连串的巧合衍生出生命来,基于这个前提,进化论再假定有一连串不受指挥的事件发生,产生了一切种类纷繁、结构复杂的生物。不过,要是进化论的前提不能成立,那么建基于这个假设的其他理论又怎能成立呢?正如没有根基的摩天大楼是站不住的,解释不了生命起源的进化论也是站不住的。

  • 指令从哪里来?
    生命的起源——值得思考的五个问题
    • 许多科学家怎样说?不少生物学家和其他科学家都认为,DNA和其中用密码写成的指令,都是在一段漫长的岁月里单凭机遇碰巧而成的。他们说,从DNA分子的结构、所储存和传递的信息以至DNA运作的方式,都看不出有设计可言。17

  • 指令从哪里来?
    生命的起源——值得思考的五个问题
    • 证据显示什么?如果进化论是对的,我们就该看到一些证据,显示DNA至少有可能是由一连串偶发事件产生出来的。

  • 指令从哪里来?
    生命的起源——值得思考的五个问题
    • 奇妙分子的独特构造

      我们干脆把这东西叫做绳子。这根绳子粗约2.6厘米(1英寸),紧密地盘绕在一些轴儿上(4),然后再盘绕成圈。这些圈跟支撑物相连,好固定位置。展览室有个电子屏幕,指出绳子以井然有序的方式盘绕起来。假如你把每个染色体模型的绳子全都拉出来弄直,然后一条一条地连接起来,绳子的长度就几乎等于地球圆周的一半!a

      一本谈论科学的书说,这么有效的收藏方式是“工程学上的伟举”。18如果说这个工程学上的伟举并非出于任何工程师,你会相信吗?假如这座博物馆里有一家大型的百货商店,货品琳琅满目,排列得井井有条,不论要找什么货品都很容易找到,这家百货商店会不会没有人管理呢?当然不会!可是,无论一家商店的货品排列得多么整齐,也远远比不上染色体的组织那么井然有序。

      电子屏幕指示你拿起绳子细看(5)。你照着做,发现那不是一般的绳子,而是由两股线互相盘绕而成的,两线之间还有间隔相等的细线相连,整个构造看起来就像一个被拧成螺旋型的梯子(6)。这时你想起来了。你拿着的就是DNA分子——生命的一大奥秘!

      一个DNA分子有系统地跟轴儿和支撑物结合,折叠成一条染色体。DNA梯子的横档叫做碱基对(7)。碱基对有什么功用呢?染色体又有什么作用?电子屏幕简略地解释了一下。

      超凡的信息储存系统

      电子屏幕指出,要认识DNA,就必须认识DNA梯子的横档。请想象梯子从中间左右分开,两边各有部分横档。横档共有四类,科学家所用的代号是A、T、G、C。科学家惊讶地发现,这些字母的序列是传达某些信息的密码!

      你可能听说过19世纪发明的摩尔斯电码,这是电报传递信息时所用的编码。摩尔斯电码只有两个“字母”(点和短划),但这两个“字母”能组合成无数的词和句子。DNA的编码则有四个字母,即上一段提到的A、T、G、C。正如字母拼合成词语,词语组成故事,故事构成篇章,最后各章结集成书,DNA的字母拼合成密码子(“词语”),密码子则组成基因(“故事”)。一个基因平均有2万7000个字母。基因连同基因之间的间隔部分组成了染色体(“篇章”),而23条染色体所组成的基因组,就好比一本有23章的书,其中蕴含了一个生物体的全部遗传信息。b

      基因组可说是一部篇幅很长的作品。基因组储存了多少信息?人类基因组约有30亿个碱基对(DNA梯子的横档)。19如果把基因组比作一套百科全书,每册起码一千页,全套书就有428册,而一个细胞有两个基因组,就合共856册。假如你要用打字机把基因组的信息全打出来,就必须全时工作差不多80年,而且不可休假!

      不过,就算你把信息全都打好也没有用。试问你怎可能把好几百册厚厚的书全都塞进一个微小的细胞里呢?再说,你的身体有100万亿个细胞呢。要把巨量的信息压缩到如此程度,实在远远超出人的能力范围。

      一位分子生物学兼电脑学教授说:“干重1克的DNA,体积大约是1立方厘米,信息容量约等于一万亿张CD[光碟]。”20这句话意味着什么呢?请想想,DNA蕴含各种基因,也就是人体发育和机能运作所需的指令。每个细胞都有一套完整的指令。小量的DNA就能储存巨量的信息。今天全球人口约有70亿,一茶匙的DNA,就能储存350倍全球人口身体发育和机能运作所需的指令。要储存关乎70亿人口的指令,只消茶匙上薄薄一层DNA就够了。21

      有书但没有作者?

      光碟

      1克DNA的信息容量约等于一万亿张光碟

      现今科技发达,信息储存系统日趋微型化,但没有任何人工系统能媲美DNA的容量。我们姑且把DNA比作光碟。光碟外形对称,表面闪亮,设计精良,显然是聪明人的心血结晶。这还不止,光碟储存了信息,这些信息不是无用的数据,而是一些关于制造、保养和维修一部复杂机器的指示,指示既详细又有条理,虽然没有明显地改变光碟的重量和大小,却是光碟最重要的部分。这些信息必定是由某些聪明人编写的,对吗?有书但没有作者,有可能吗?

      我们把DNA比作光碟或书并不是没道理的。一本论述基因组的书指出:“严格地讲,说基因组是一本书并不是在打比方,基因组确实是一本书。任何书其实都是一些数码化的信息……基因组也一样。”作者又说:“基因组是一本非凡的书,在合适的情况下,基因组能自我复制和阅读自己的信息。”22这道出了DNA另一个重要方面。

      机器开动了

      你站在静悄悄的展览室里,心里想:“细胞核里真的毫无活动,像这个静悄悄的展览室一样吗?”这时,你留意到有个玻璃柜放置着一个DNA模型,柜上方有个电子屏幕显示:“请按钮看示范”。你一按钮,讲解员的声音就响起来,说:“DNA有至少两个重要任务。第一是复制。DNA必须被复制,好让每个新生细胞都有完整、相同的遗传信息。请观看模拟运作。”

      玻璃柜的一端有道门打开,进来了一个看来很复杂的机器,原来是几个连在一起的机器人。机器人走向DNA模型,然后爬上去,就像火车沿着轨道行走那样。机器人爬得很快,你看不清它究竟做了什么,只见它一爬过,一个DNA就变成两个完整的DNA。

      讲解员说:“大家看到的,是大大简化了的DNA复制过程。一组称为酶的分子机器沿着DNA爬行,先把双股的DNA分开,再用分开后的单股DNA作为模板,在每个单股上产生另一个跟模板互补的单股DNA。我们无法向大家展示机器的每个部分,例如一个在复制DNA之前运作的小工具,这个小工具切开DNA某个部分,让DNA自由转动,不致盘绕得太紧。我们也无法展示在DNA复制期间进行的多次‘校对’,差错全都会被发现和修正,准确程度之高令人称奇。”(请看第16和17页的插图)

      复制——DNA的复制过程

      1. 酶机器的这部分把DNA分为两个单股DNA

      2. 机器的这部分用单股DNA为模板,产生另一个单股,合成双股DNA

      3. 环状滑动钳带动酶机器,并使其稳定地前进

      4. 两个完整的双股DNA形成了

        酶机器复制DNA

      假如把DNA‘轨道’放大至火车轨道一般大小,酶机器在其上行走的时速就超过80公里(50英里)

      讲解员又说:“我们清楚展示的是速度。大家留意到刚才机器人爬行得很快吧。事实上,在DNA‘轨道’上爬行的那组酶,每秒爬大约100个横档或碱基对。23假如把DNA‘轨道’放大至火车轨道一般大小,在其上行走的‘火车’就以时速超过80公里(50英里)前进。细菌里微小的‘复制机器’比这个速度还要快十倍!在人体细胞中,一队队数以百计的‘复制机器’会在DNA‘轨道’上的不同路段工作,只消八小时就复制了整个基因组。”24(请看第20页附栏“DNA——能被阅读及复制的分子”)

      “读取”DNA的信息

      复制DNA的机器人离去后,另一部机器就上场。这部机器也在DNA上面爬行,但比先前的机器人爬得慢一点。这次,机器爬过后,DNA并没有改变,只是同时有另一根像单股DNA的绳子不断从机器的一个出口走出来,好像机器长了一条不断生长的尾巴。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讲解员说:“DNA的第二个任务叫做转录。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的主要物质,而DNA上的基因储存了制造这些蛋白质的方法。既然DNA从不会离开细胞核这个安全地带,那么基因的信息又怎样能被读取和使用呢?首先,有些化学信号给发放到细胞核里,启动了DNA上某个基因。接着,大家看到的这部酶机器就爬上有关基因所在的那段DNA,运用核糖核酸分子(RNA)把基因复印出来。RNA的构造跟DNA不同,但样子极像单股DNA,任务是读取用密码写成的基因信息。在酶机器里的RNA取得了基因的信息后,就离开机器,走出细胞核跟核糖体会合。在核糖体那里,基因的信息就会用来制造蛋白质。”

      转录——“阅读”DNA的过程

      1. DNA在这里分开,其中一股把信息传给RNA

      2. RNA“阅读”DNA,取得基因的密码。DNA的密码让转录机器知道从哪里开始转录,在哪里停止

      3. RNA取得信息后,就离开细胞核跟核糖体会合,然后把指令交出来制造复杂的蛋白质

      4. 转录机器

        RNA读取DNA上的信息

      你看着示范,心里不住地赞叹。你觉得这座博物馆很了不起,构思建造博物馆和这些机器的人实在智慧非凡。如果整座博物馆和所有展品还会自动化运作,能展示出人体细胞内同时进行的无数活动,你又觉得怎样呢?场面必定十分壮观,更令人赞叹。

      你意识到,其实在你体内100万亿个细胞里,上述那些小巧复杂的机器正持续不断地运作!你的DNA正被阅读,提供指令去制造数十万种蛋白质分子,构成身体中的酶、组织和器官等。就在这一刻,你的DNA正进行复制和校对,让每个新生细胞都有自己的一套指令,以供读取。

      为什么该想想这些事实?

      让我们再想想:“这些指令是从哪里来的呢?”根据圣经,载有这些指令的“书”和指令本身都源自一个超越凡人的作者。这个说法真的不合时宜、跟科学相抵触吗?

      请想想:人能建造出上述博物馆吗?要是真的去造,工程必定难比登天。关于人类基因组和基因组的运作,还有很多不解之谜。科学家仍在探索各基因的位置和功能,而基因只是DNA的一小部分,DNA还有大部分是不含基因的。以前科学家把这些不含基因的部分叫做“垃圾DNA”,但近来他们的想法改变了。他们认为这些部分可能控制着基因的功能和运作。就算科学家真的能够造出一个模型,结构跟DNA一模一样,连那些复制和校对DNA的机器也通通齐全,他们又能不能使模型像真的DNA那样运作呢?

      著名科学家理查德·费因曼临终前不久,在黑板上这样写道:“我不了解的东西,我可造不出来。”25他虚怀若谷,令人敬佩,而他的话正好用来解释DNA的情况。科学家不能完全了解DNA的运作,就造不出DNA,也造不出有关的复制机器和转录机器来。可是,有些人却断言自己知道DNA是全凭机遇偶然产生的。你看过上述事实后,认为证据真的支持他们的说法吗?

      一些有学问的人认为证据支持另一个说法。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的其中一位科学家弗朗西斯·克里克就认为,DNA分子结构精妙绝伦,不可能是由不受指挥的事件衍生出来的。他提出一个说法,就是有些智慧超凡的外星人把DNA送到地球来,好让生命在地球上出现。26

      著名哲学家安东尼·弗卢提倡了无神论50年,最近却完全改变了想法。他81岁时,表示自己相信生命来自创造,而且过程必定涉及智慧。为什么他现在会这样想呢?就是关于DNA的研究。当被问及如果他的新想法不被科学家接纳,他会有什么感受时,弗卢说:“那就太可惜了。我一生都坚持……的一个宗旨,就是证据在哪一方,我就站在哪一方。”27

      你认为怎样?证据支持哪一方呢?假如你走进一家工厂的核心地带——电脑室,看见电脑正执行复杂的主程式,指挥着整家工厂的运作,还不断发出指令,指示员工怎样制造和保养工厂里每台机器,主程式也在自我复制,并进行校对,以确保复制无误;那么,电脑和电脑程式是自行产生,还是来自一些思想有条理的聪明人呢?你认为以上事实表明什么?答案不言而喻。

  • 指令从哪里来?
    生命的起源——值得思考的五个问题
    • 思考栏

      • 事实:DNA以有条不紊的方式折叠成染色体,有人说这种收藏方式是“工程学上的伟举”。

        请想想:这么精妙的机制怎可能是凭机遇碰巧产生的呢?

      • 事实:DNA信息容量之大,当今世上没有任何电脑产品可与之媲美。

        请想想:如果电脑技术员制造不到能媲美DNA的信息储存系统,那么没有思想的物质能不能自行合成一个DNA呢?

      • 事实:你的DNA储存着跟你身体发育有关的所有指令,并确保这些指令终生不变。

        请想想:DNA这本“书”怎可能没有作者呢?DNA的“程式”又怎可能没有编写员呢?

      • 事实:DNA要正常运作,就要靠许多称为酶的复杂分子机器,来进行阅读、复制和校对,而这些分子机器必须一起工作,过程要精确无误,时间分秒不差。

        请想想:你认为无比复杂又极为可靠的机器有可能是碰巧产生的吗?如果没有找着真凭实据,就认定这样的机器是碰巧产生的,这算不算是“迷信”呢?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