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宗教——是怎样开始的?人类寻求真神
-
-
议论纷纭
8.有多个世纪的时间,人们对宗教的态度如何?
8 研究宗教的起源和发展乃是一门较新的学问。多个世纪以来,人们或多或少地接受他们自幼受其熏陶的宗教传统。他们对祖先传下来的解释安之若素,认为自己的宗教就是真理。因此,人很少有理由要提出任何疑问,也不觉得需要研究事情是因何、如何或在何时开始的。事实上,有多个世纪之久,由于交通和通讯工具十分有限,甚至很少人知道有其他宗教制度存在。
9.自19世纪以来,有人作过什么尝试去探究宗教是如何和因何开始的?
9 不过,到了19世纪,形势便开始转变了。当时进化学说正在席卷知识界。这个学说,连同科学探究的兴起,促使许多人对现行确立的制度——包括宗教在内——提出质疑。由于意识到从现存宗教所能获得的线索十分有限,有些学者遂转向初期文明的遗物或世上僻远地方仍然过着原始社会生活的人寻求资料。他们试图把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方法应用在这些研究对象之上,希望发现一些线索去帮助他们探知宗教是如何和因何开始的。
10.研究宗教的起源导致了什么结果?
10 结果如何?突然之间,许多理论纷纷登场——数目之多看来不下于研究者——而各个研究家又互相矛盾,各人力求在大胆和创见方面超越对方。有些研究家达成了重要的结论;其他研究家的工作成果则完全被人遗忘。察看一下这项研究的结果会颇富于教育性和启迪性。这可以帮助我们对于所遇见的人的宗教态度有较深的了解。
11.试解释泛灵论。
11 通称为泛灵论(animism)的学说是英国人类学家泰勒(Edward Tylor, 1832-1917)提出的。他认为某些经验,例如作梦、想象、幻觉以及没有生命的尸体,使初民推断人的身体里有个魂(拉丁文anima)住着。据这个学说声称,既然初民时常梦见已死的亲人,遂认为有个魂在人死后继续生存,离开躯壳而住在树木、岩石、河川等物之中。最后,死者和据称有魂附着的物体均被人奉为神。泰勒声称,于是宗教便产生了。
12.试解释物活论。
12 另一个英国人类学家马雷特(R. R. Marett, 1866-1943)提出一种改良的泛灵论,他称之为物活论(animatism)。马雷特研究过太平洋诸岛的美拉尼西亚人和非洲、美洲土著的信仰之后,认为初民不是怀具人有个魂的观念,而是相信有一股非人的力量或超自然的力量去赋予万物生气;他认为这种信仰唤起了人的敬畏之心,进一步成为原始宗教的根据。在马雷特看来,宗教主要是人对未知事物的情绪反应。他最喜欢提出的主张是,宗教“与其说是想出来的,不如说是舞出来的”。
13.弗雷泽提出什么宗教理论?
13 苏格兰研究古代民俗的专家弗雷泽(James Frazer, 1854-1941)在1890年出版了一本颇具影响力的书,名为《金枝》。他在书中辩称宗教是从魔术演变出来的。弗雷泽认为,初民企图仿效他们在自然界中所见的一切去控制自己的生活和环境。例如,初民以为只要洒水在地上,伴以雷鸣般的鼓声,就能促使天降雨,或者把针刺在仇敌的肖像上,就能使仇敌受害。这种想法导致人们在生活的许多方面使用宗教仪式、符咒和魔术物品。这些东西若没有产生预期的效果,他们就转而设法安抚和恳求超自然力量的帮助而非企图控制这些力量。仪式和念咒演变成献祭和祷告,宗教于是开始。据弗雷泽说,宗教乃是“对高于人的力量的安抚或邀宠”。
14.弗洛伊德怎样解释宗教的起源?
14 甚至著名的奥国心理分析学家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 1856-1939)也在《图腾与禁忌》一书中试图解释宗教的起源。弗洛伊德根据心理学解释最早的宗教萌芽于他所谓的父亲形象的精神病。他的理论是,原始社会有如野马和牛群一般,家族受作父亲的人所支配。众子对父亲既羡且妒,于是起来反叛把父亲杀掉。弗洛伊德声称,为了取得父亲的权力,‘这群食人肉的野蛮人遂吃了他们的牺牲品。’后来,他们感到懊悔,于是发明了典礼和仪式以期为自己的行动赎罪。据弗洛伊德的学说声称,父亲形象变成了神,典礼和仪式变成最早的宗教,吃去被杀的父亲则成为许多宗教里领圣体的传统仪式。
15.关于宗教的起源,大多数被人提出来的学说已变成怎样?
15 还有其他许多学说也企图解释宗教的起源。可是,它们大多数已被人遗忘,其中也没有任何一个真正突出,比其他学说更可信或更可接受。原因何在?因为从没有任何历史证据证明这些学说是真实的。它们纯然是研究家的想象或臆测的产品,不久就被后起者取而代之了。
错误的基础
16.对于宗教的起源,何以多年的研究仍无法提出满意的解释?
16 关于宗教究竟怎样开始的问题,许多人在作过多年研究之后,终于认为在找寻答案方面极难有任何突破。首先,因为古人的骸骨和遗物并不告诉我们古人有些什么想法,恐惧什么事物或为什么要崇拜。从古代人工制品获致的结论充其量只是根据对事实的某些认识而作的猜测而已。其次,今日所谓未开化的民族——例如澳洲土著——的宗教习俗未必是衡量古人的思想或行为的可靠准绳。没有人确知在过了这么多个世纪之后,古人的文化是否改变了或有怎样的改变。
17.(甲)现代的宗教历史家深知什么?(乙)在分析宗教时,看来研究者最关心的是什么?
17 由于事情如此不肯定,《世界宗教——从古代历史到现今》一书断言,“现代的宗教历史家深知探得宗教的起源是不可能的。”不过,关于历史家所作的努力,该书却提出这样的评论:“在以往,太多理论家所关心的不是仅仅描述或解释宗教,而是要解释宗教何以不足信。他们觉得只要他们能够表明初期的宗教形式是基于幻想的,那末较后和较高的宗教也不外如是而已。”
18.(甲)何以许多研究者均未能成功地解释宗教的起源?(乙)看来宗教的“科学”研究者的真正意图是什么?
18 在以上的评论中,最后一句话所提出的线索足以说明何以许多研究宗教起源的“科学”研究者未能提出任何站得住脚的解释。按照逻辑,正确的结论只能从正确的前提演绎出来。人所根据的前提若错误,就很难达致健全的结论了。一般“科学”研究者既屡次失败而无法提出合理的解释,这使人不禁对他们据以立论的前提发生严重怀疑。由于跟随自己的成见,他们极力“解释宗教何以不足信”,同时也试图解释上帝何以不足信。
19.成功的科学研究所依据的一项基本原则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19 这种情形可与第16世纪之前天文学家试图以多种方法去解释行星运行一事相比。他们提出许多理论,但没有一个真正令人满意。原因何在?因为这些理论都根据一个假定,即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星体和行星都绕着地球旋转。后来一直等到科学家们——和天主教会——愿意承认事实,同意地球并非宇宙的中心,而是环绕太阳系中心的太阳运行的,然后才在这方面有真正的进步。鉴于许多学说均未能解释事实,这促使头脑开明的人,不是试图提出更多新的学说,而是重新考查他们据以立论的前提。这样行果然导致成功。
20.(甲)对宗教起源所作的“科学”研究基于什么错误的前提?(乙)伏尔泰论及人的什么基本需要?
20 同一的原则可以应用在研究宗教起源方面。由于无神论的兴起以及进化学说广泛受人接受,许多人以为上帝不存在乃是理所当然的事实。根据这种假定,他们认为宗教存在的原因可以从人本身——例如人的思想程序、人的需要、恐惧和“精神病”等——寻得解释。伏尔泰(Voltaire)声称,“如果上帝并不存在,我们就要发明一个”;因此他们辩称,上帝是人发明的。——可参看第28页的附框。
-
-
宗教——是怎样开始的?人类寻求真神
-
-
[第28页的附栏]
人何以笃信宗教?
▪ 诺斯(John B. Noss)在《人类的宗教》一书中指出:“所有宗教都以一种或另一种方式表明,人不是孤立的,也不能孤立。人亟需与本身以外的自然和社会力量取得联系,甚至加以依靠。不论模糊地抑或清晰地,人都知道自己不是个独立的力量中心,因此不能离世独处。”
同样,《世界宗教——从古代历史到现今》一书说:“对宗教的研究显示宗教的一项重要特色是渴求人生的价值,相信人生不是偶然和全无意义的。寻求人生意义导致信仰一种高于人类的力量,最后认为有一个宇宙性或超人的智慧定意要为人生保持最崇高的价值观念。”
因此宗教能满足人类的基本需要,正如食物满足饥饿的人一般。我们知道饥不择食也许能暂时疗饥;但久而久之却会损害健康。为了过健康的生活,我们需要有益和富于营养的食物。照样,我们需要有益的属灵食物才能保持灵性健康。难怪圣经告诉我们:“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乃是靠耶和华口里所出的一切话。”——申命记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