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震惊世界之书
    警醒!1995年 | 8月8日
    • 震惊世界之书

      书名:《物种起源》。人类学家阿什利·蒙塔古说:“这本书对人类影响深远;除了圣经之外,没有任何作品能出其右。”

      作者:查尔斯·达尔文,当其时有些人把他称为“英国最危险的人物”。

      题目:进化论。诸如“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和“进化”等词语已成为大众常用的词汇。然而,就你个人来说,除了使词汇更丰富之外,这个理论还有造成其他影响吗?

      1859年,达尔文所著的《物种起源》发行之后,随即在科学界和宗教人士之间引发了一场激烈的争辩。a不但这样,争辩的火花还蔓延到经济和社会层面。时至今天,约莫136年后,争辩仍持续不息。

      论到达尔文所著的《物种起源》,格兰姆斯在《进化论故事大纲》一书中写道:“在业已出版的书刊当中,迄今没有别的能使有思想的人这么争论不休。就人类记忆所及,别无其他题目能像进化论那样,对传统信念提出质疑,使自然界产生革命性的巨变,甚至仿佛把人的思想压进模子里,以致万变不离其宗。”

      诚然,进化论并非始自达尔文;这个观念其实可以溯源于古希腊。此外,早在18世纪,达尔文的前驱已为进化论奠下根基,所以《物种起源》一经发行,就大受欢迎。

      尽管这样,达尔文的著作却成了现代进化论思想的基础。这本书面世之后,轰动一时,甚至震惊全世界。达尔文的进化论不但使生物学起了革命性的变化,还有如暴风一般横扫社会各基层——宗教、科学、政治、经济、社交生活、历史,以至人对未来的看法。

      百多年来,世人的思想怎样受进化论潜移默化?这个理论对你的一生有造成影响吗?进化论究竟留下什么后患?接着两篇文章会考虑这些问题。

      [脚注]

      a 达尔文这本著作的全名是:《物种起源竞于天择,即优势族类得以留存》。

  • 进化论影响深远
    警醒!1995年 | 8月8日
    • 进化论影响深远

      在19世纪初期,宗教和科学素相友善。仅在《物种起源》出版之前两年,生物学家兼哈佛大学教授路易斯·阿加西斯已表明,生物界显示出“刻意的设计,无比的智慧和超卓的大能”,而博物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分析“宇宙创造主的思想”。

      阿加西斯的观点并非罕见。许多人一度认为科学和宗教是可以和谐并存的。人们往往把科学界的新发现看作证据,表明创造主的确伟大绝伦。可是,宗教和科学之间却逐渐失和。

      怀疑主义深入人心

      1830年,查尔斯·莱尔所著的《地质学原理》第一卷面世;这本书对圣经的创造记载表示怀疑。莱尔声称,各种生物是没有可能仅在六天之内创造出来的。物理学家弗雷德·霍伊尔写道:“莱尔的著作深具说服力,促使一般世人开始怀疑圣经是不正确的,至少在某方面弄错了;然而,在此之前,一般人都认为这样的想法简直不能接受。”a

      莱尔的著作就这样给怀疑主义奠下根基。在许多人的心目中,科学和圣经不能再互相协调了。如果要作出选择,大部分人都情愿相信科学。物理学家弗雷德·霍伊尔写道:“莱尔的作品使人对旧约头几章的记载产生怀疑,达尔文的著作随后而来,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有些人不愿接受圣经是上帝的话语;对他们来说,《物种起源》的发行正合时宜。科学已博得人类的欢心,甚至把人类深深迷住了。鉴于科学卓有成就,公众对科学所许下的诺言就显得情不自禁,痴心一片。像英勇的豪侠一样,科学向人类大献殷勤,不时赠送大批新颖的礼物——望远镜、显微镜和蒸汽机;不但这样,后来还提供电力、电话和汽车。在较早之前,科技已促进工业改革,为平民百姓带来前所未有的物质利益。

      与此刚相反,人们认为宗教阻碍社会进步。有些人觉得宗教把人弄得神志不清,以致无法跟上科学的迅速进展。无神论者纷纷公开表态,大发议论。的确,正如理查德·道金斯写道,“达尔文的论说正中无神论者的下怀,满足了他们渴求知识的心态。”科学逐渐成了拯救人类的新希望。

      起初,宗教领袖无不反对进化论。可是,久而久之,一般教士都顺风转舵;为了附和流行见解,他们把进化论和圣经的创造记载搀杂一起。1938年,《纽约时报》刊载了以下的大字标题:“英国教会报告支持创造过程的进化观念”。这份报告是由约克大主教辖下的委员会编写的,内容声称:“我们从创世记第一、二章的创造记载,找不到反对进化论的理由,况且有学识的基督徒都大致同意,创造记载其实源自神话,对我们只有象征意义,并无历史价值可言。”大主教辖下的委员会作了以下的结论:“你喜欢怎样想都不打紧,你仍然可以是个基督徒。”

      委员会试图使圣经和进化论并行不悖,但对许多人来说,这样做只会降低圣经的可信程度。结果,一般人对圣经都深表怀疑;时至今天,这种态度依然盛行不衰,甚至在宗教领袖当中,有些也质疑圣经是否真实可靠。加拿大圣公会一位主教所发表的评论足以表明这点。他断言圣经是在科学发展之前写成的,所反映出的是对事实的无知和偏见。提到耶稣的出生和复活,这位主教声称,圣经的记载跟“古代历史并不相符”,“简直是夸大其词”。

      由于这个缘故,许多人不假思索,就一口认定圣经不值得相信,连教士也无例外。这样的怀疑态度究竟引致什么后果?还有别的希望向人提供吗?既然对圣经缺乏信心,有些人就把希望寄托在哲学和政治之上。

      对哲学和政治的影响

      关于人的行为,《物种起源》一书提出了新颖独特的见解。为什么某一国会把别国征服呢?与其他种族相比,为什么某一种族会占优势?《物种起源》一书不但强调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还提出一些看来头头是道的解释,使19世纪的著名哲学家大为振奋。

      尼采(1844-1900)和马克思(1818-1883)两位哲学家对政治操有深远的影响。两人也深受进化论吸引。马克思说:“达尔文的著作具有重大意义,据我认为,这本书为历史上的阶级斗争提供了自然科学的根据。”历史家威尔·杜兰特把尼采称为“达尔文的追随者”。《哲学——历史纲要》一书把尼采所持的一个信念概括如下:“只有那些坚强、英勇、专横、骄傲的人才适宜在未来的社会生存。”

      据达尔文认为,将来“全世界会有不计其数的低等种族给高等文明的种族淘汰”。他写信给朋友时,也提到这个信念。鉴于欧洲的强国曾四出征服别国,达尔文就引此为先例,断言这是由于“生存竞争”的缘故。

      位高势雄的人很快就明白到,这些论说对他们非常有利。威尔斯在《历史纲要》一书中写道:“在十九世纪末叶,有权势的人无不相信,幸亏有生存竞争的主张作为依据,他们才得以崛起;在这场竞争中,坚强不屈、奸狡诡诈的必然胜过那些意志薄弱、轻信他人的。此外,他们还相信,如果要占优势,就务要坚强不屈、精力旺盛、心狠手辣、‘讲求实际’,更要妄自尊大。”

      因此,“适者生存”这个片语就给涂上哲学、社会和政治色彩,有时甚至带有荒谬的含意。《历史里程碑》一书说:“对有些人来说,战争成了‘生物求存的必需过程’。”该书还指出,在接着的世纪,“希特勒大肆鼓吹优越民族主义,基本主张乃取自达尔文的进化思想。”

      达尔文、马克思和尼采已先后作古,所以未能目睹世人怎样把他们的主张付诸实行。即使人类在实践方面有所偏差,他们也无法补救。事实上,他们期望生存竞争会改善人生际遇。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一书中写道,“在身心方面,人类的天赋才能会逐步发展到完美境界”。到了二十世纪,教士兼生物学家德日进也持有相同的见解;他从理论上说明,最终的结果会是这样:‘全人类都会在思想上逐步进化;人人都会协调一致,为共同目标奋斗。’

      退步而非改进

      你有看见人生际遇得到改善吗?论到德日进的乐观想法,《深信神话》一书说:“德日进必然把人类历史上的流血事件和种族歧视政制,例如南非的种族隔离主义等,忘掉得一干二净。听起来他好像跟现实脱节了。”在本世纪,人类并没有迈步向前,促进世界团结;刚相反,种族纷争和国家冲突却频频爆发,残酷程度是前所未见的。

      《物种起源》一书所提出的希望,即人类会进至身心完美,或人生际遇至少会有所改善,始终没有实现。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这个希望却变得越来越渺茫;进化论一旦深入人心,人类就经常互相残杀,实在跟野兽无异。请仔细考虑以下的情况:在本世纪,战争已夺去逾1亿人的性命;仅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就约莫有5000万军民丧生。此外,请也考虑最近在卢旺达和前南斯拉夫境内所发生的种族大屠杀。

      这是不是指过去多个世纪从未有过战争和残暴事件呢?不,这些事确曾发生过。人类自从相信进化论以来,就深受‘生存竞争’、‘适者生存’等思想所薰染;不过,这种暴戾心态却未能使人生际遇有所改善。当然,人类不该把所有罪责都归咎于进化论。可是,人类社会的确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充满仇恨、罪行、暴力和不道德,情形还会日益恶化;就这几方面来说,进化论实在难辞其咎。既然大众相信人类是由禽兽进化而来的,难怪越来越多人表现出禽兽行为。

      [脚注]

      a 实际上,圣经并没有主张地球是在前后六天(即144小时)创造出来的。关于这样的误解,你如果想获得进一步资料,请参阅《生命——从何而来?进化抑或创造?》一书,25-37页,由纽约守望台圣经书社出版。

      [第6页的精选语句]

      ‘据我认为,达尔文的著作为历史上的阶级斗争提供了科学根据。’——马克思

      [第6页的精选语句]

      ‘低等种族会给高等文明的种族淘汰。’——达尔文

      [第6页的图片鸣谢]

      U.S. National Archives photo

      [第6页的图片鸣谢]

      Copyright British Museum

  • 进化论与你
    警醒!1995年 | 8月8日
    • 进化论与你

      在19世纪,《物种起源》一书使千千万万的人相信,没有上帝的干预,人一直都能够立足生存,将来也无例外。由于深受日新月异的科技所吸引,许多人觉得科学已能拯救人类,人不再需要倚赖上帝了。《进步时代》一书指出,在19世纪,“一个令人鼓舞的信念大为流行,那就是人只要行事明智,人的努力是足以把世界改变过来的”。

      可是,到了19世纪末叶,就是连达尔文也开始信心动摇,不再乐观地展望未来。据一位历史家所称,达尔文担心,进化论“既然否定上帝存在,对人类的前途必会造成深远影响,后果实在难以预计”。艾尔弗雷德·拉塞尔·华莱士跟达尔文属同一时代,但比达尔文年轻,他回忆说:“[达尔文临终之前不久],我跟他作最后一次交谈,他怀着忧郁的心情表示,人类的前途非常黯淡。”

      人为努力导致什么结果?

      历史表明事实果然是这样,人类一踏进20世纪,黯淡时期随后就来。自达尔文的时代以降,人类在科技上的确卓有成就,但这一切都不过是烟幕而已;这段日子倒是有史以来最黑暗、最残暴的时代。正如历史家威尔斯所描述,我们正生活在“一个道德败坏的世界”里。

      自从(约莫75年前)威尔斯作出上述声明以来,世人的道德标准每况愈下。科学家、经济学家、社会服务机构、人为政府以至世上各宗教都作过种种尝试,但无一能够挽回局面,甚或遏止道德败坏的浪潮。恶劣的情况继续变本加厉。

      因此,为了明白真相,提出以下的问题是必须的:人为努力究竟导致什么结果?科技有没有带来一个更美好的世界?生物学家露思·哈伯德说:“我们只要翻开报章,读读每天的新闻,就可以看出:难题根本不属科学范围,而是跟社会结构有关;人要不是任由事情恶化,以致不受控制,就是只顾谋取暴利,漠视大众的需要。”哈伯德补充说:“人类正深受种种难题困扰,就算人类的各种资源获得合理的分配,我始终不相信科学能够提供任何解救方法。”

      老实说,人能够登陆月球,却不能解决人类的基本难题,那又有什么益处呢?现代发明的武器,例如原子弹等,杀伤力越来越大,但这些武器有使战争和种族暴行完全终止吗?科学的成就有没有把罪行、家庭破裂、性传染病、不道德、私生子女、高官贪污、贫穷、饥饿、无家可归、滥用毒品和污染等问题大大减少呢?绝没有,科学反而使这些难题变得越发棘手。人类离弃上帝,转投科学和进化论的怀抱;结果,人类的情况不但没有改善,反而招致更多痛苦。

      不足为奇的是,许多人正重新考虑以下的理论有没有充分根据:人是从像猿一类的动物进化而成的,并不是从上帝所创造的人类始祖而来的。在美国进行的盖洛普民意调查显示,只有百分之9的美国人认为人是进化而来的,从没有受到上帝的干预;百分之47的美国人则相信,上帝一开始就把人创造成现在的模样。

      圣经所作的预言

      《物种起源》一书预卜人类会进至身心完美,圣经却预告会有道德危机出现,并且震撼全世界。(马太福音24:3-12;提摩太后书3:1-5)此外,圣经还预先说明,这样的危机会发展到高潮,之后忠心的人类会承受地上的乐园,从此摆脱现今的种种难题。——诗篇37:10,11,29;以赛亚书11:6-9;35:1-7;启示录21:4,5。

      为求享有这个希望,许多人正热心查考圣经。人绝不是仅为了什么生存竞争而活的,人生的目的其实远较有意义得多,但这个看法是真的吗?不单是人类的过去,就是人类的未来,包括你的未来在内,圣经能不能提供完满的答案?关于上帝、他对地球和人类的旨意,查考一下圣经就这几方面所提出的教训会对你大有价值。你如果想获得进一步的资料,耶和华见证人随时乐意帮忙。

      [第9页的附栏]

      《生命——从何而来?进化抑或创造》一书帮助了盈千累万的人,重新审查显示万物是上帝创造的证据。a这本书现以27种文字发行,印刷数量约达3000万本。此外,《儆醒!》杂志还会继续刊载文章,以真正科学所提供的事实为根据,分析进化论的主张是否真实无误。

      [脚注]

      a 由纽约守望台圣经书社出版。

      [第8,9页的图片]

      与进化论截然不同,圣经不但把现今的道德危机预先表明出来,同时也提供解决方法——一个无忧无虑的乐园

      [第8页的图片鸣谢]

      U.S. Coast Guard photo

      [第8页的图片鸣谢]

      Starving child: WHO photo by P. Almasy

      [第8页的图片鸣谢]

      Right: U.S. National Archives photo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