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真的需要运动吗?警醒!2005年 | 5月22日
-
-
你真的需要运动吗?
“要身型保持健美,就得每周健身两次。每天要运动30分钟。戒酒可以防癌。喝点酒可以降低患心脏病的危险。面对来自四面八方的劝告,你曾经感到无所适从吗?一天报纸的头条新闻这样说,下一周所说的竟然完全不同。……科学家为什么不能意见一致呢?为什么这一周咖啡对人有害,而下一周却完全无害呢?”——教育学博士芭芭拉·布雷姆,健身与运动研究教授。
谈到营养和健身,专家们的意见时常彼此各异。他们对保健问题意见纷纭,令许多人大感困惑。可是,看来一般专家都同意,人的确需要有适度的体力活动。你想改善自己的健康,就得经常运动!
在现代,缺乏足够体力活动成了一个严重难题,尤以工业国家为然。在以往有一段很长时期,这些国家里许多人都从事辛苦的体力劳动,例如耕种、狩猎、打鱼、建筑等。诚然,由于要辛苦劳动才能谋生,这为我们的祖先带来了相当大的压力,甚至可能缩短了他们的寿命。据《不列颠百科全书》说:“在古希腊和罗马,人的平均寿命大约是28岁。”现在情形已大有改善了。到20世纪末,发展国家中的人均寿命大约是74岁。为什么有这么大的改变呢?
科技——是祸是福?
跟生活在许多世纪之前的人比较,现代人的健康较好,寿命也较长。促成这种现象的部分原因是科技革命。现代种种发明改变了我们的做事方式。以前是十分辛苦的工作,现在大都轻松得多了。医药界在对抗疾病方面有了长足进步,令大部分人的健康都大有改善。可是,这种发展也不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现代科技虽然促进了人们的健康,随着时间过去,世上很多人的生活方式变得越来越少劳动。美国心脏协会最近发表了一份称为《国际心血管病统计》的报告,指出“经济转型、城市化、工业化、全球化的趋向,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改变,以致更易患上心脏病”。报告提及,“缺少体力活动和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是主要诱因。
仅50年前,在不少国家里,辛勤工作的男子要驱马耕田,骑脚踏车到镇上的银行提款,晚上还得在家里做维修。但他孙儿的生活方式就大为不同了。现在,工作谋生的人可能日间大部分时间都坐在电脑前,无论到哪处去,差不多总是以汽车代步,晚上则坐在电视机前消磨时间。
据一项研究显示,过去瑞典的伐木工人砍树搬木,每天消耗的热量达7000卡路里,现在大部分的辛苦工作都改由机器代劳了。世上有许多公路以往是由工人胼手胝足地用锄和铲筑成的。时至今日,甚至在发展中国家,也普遍使用推土机和其他重型掘泥机械。
在中国许多地方,人们越来越喜欢用摩托车而非自行车代步。在美国,百分之25的旅程都不及2公里,其中有百分之75是以汽车代步的。
现代科技也产生了一代好逸恶劳的儿童。例如一项研究指出,电视游戏变得越来越“有趣逼真,儿童……花在电子游戏上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关于儿童看电视和做其他不需体力的活动和娱乐,情形也类似。
少运动,害处多
体力劳动大减,对人的身体、精神和感情健康造成了许多难题。例如,最近英国一个保健机构报道:“不爱劳动的儿童很可能缺乏自尊,更容易忧虑,也感受更大压力。这些四体不勤的儿童比喜欢体力活动的儿童更有可能吸烟吸毒。不爱劳动的雇员比喜欢体力活动的雇员更常请假。到晚年,不爱劳动的人不再有气力,也没有能耐去做日常各种活动。结果许多人失去了独立生活的能力,精神健康也较差。”
加拿大健康与生活方式研究院院长科拉·克雷格指出,“加拿大人在工作上的体力劳动比以往少得多。……以一般而言,体力活动比以前减少了”。加拿大的《环球邮报》报道:“大约有百分之48的加拿大人体重过度,其中有百分之15属于痴肥。”该报也说,加拿大有百分之59的成年人缺乏体力活动。芬兰库比奥大学的马蒂·乌西杜帕博士警告说:“在世界各地,由于痴肥和缺乏劳动的生活方式日益普遍,患二型糖尿病的人正迅速增加。”
在香港,最近一项研究表示,在年龄35岁及以上的人当中,约有百分之20的死因与缺乏体力活动有关。该项研究由香港大学的林大庆教授主持,他于2004年在《流行病学年报》发表上述的研究数据。研究的结论是,在香港的华人人口当中,“缺乏体力活动所造成的危险,高于吸烟的危险”。研究者预测,中国大陆“也会见到类似的死亡率增加”。
这样的忧虑有根据吗?缺乏体力活动真的对健康有害,甚至比吸烟更甚吗?一般研究者都同意,跟有适当体力活动的人比较,缺乏运动的人倾向于血压较高,中风和心脏病发的可能性较大,患某些癌症的风险更高,患骨质疏松症的危险更大,也更可能变成痴肥。a
《华尔街日报》报道:“在全球的每个大洲,甚至包括营养不良十分普遍的地区,体重过度或痴肥的人仍然剧增,实在令人吃惊。罪魁祸首显然是,高热量食物加上缺乏体力活动的生活方式,就像令美国许多人过胖的原因一样。”瑞典斯德哥尔摩卡罗林斯卡学院养生学教授斯蒂芬·罗斯纳同意此说,甚至进一步声称:“体重过度的情形正日益恶化,世上没有一个国家能幸免。”
难题遍及全球
显然,适度的体力活动对健康至为重要。可是,缺乏运动的危险虽广为人知,许多人却仍旧无动于衷。世界心脏协会相信,世上有百分之60至85的人“仍然没有从适量的体力活动得益,尤以女孩和成年女子为然”。这个组织声称,“几乎三分之二的儿童也没有从适量的运动得益”。在美国,大约有百分之40的成年人缺乏运动。12至21岁之间的青年,大约一半没有经常运动。
有人对15个欧洲国家的居民作了一项研究,要确知在这些国家中,缺乏运动的情况有多普遍。研究发觉缺乏运动的人相当多,从瑞典的百分之43至葡萄牙的百分之87不等。在巴西的圣保罗,大约百分之70的人缺乏运动。世界卫生组织报告说,“环球各地收集所得的数据相当一贯”。据估计每年有两百万人死亡,死因都跟缺乏运动有关。既有这么多人运动不足,他们为此付出沉重代价,自然不足为怪。
世界各地的健康专家对这个趋势深感不安。有鉴于此,各国的政府机构纷纷发起运动,要教育大众人士认识适量体力活动的益处。澳大利亚、日本和美国政府希望,到2010年,本国人民在体育活动方面增加百分之10。苏格兰的目标是,到2020年有百分之50的成年人经常从事体力活动。世界卫生组织的一份报告指出,“其他国家也纷纷发起全国运动,提倡国民参与体育活动。这些国家包括墨西哥、巴西、牙买加、新西兰、芬兰、俄罗斯联邦、摩洛哥、越南、南非和斯洛文尼亚”。
即使政府和卫生机构对这个问题深感关注,急谋补救,照顾自己健康的最终责任,仍然落在我们身上。要问问你自己:“我保持活跃吗?我有足够的运动吗?如果没有,我可以怎样摆脱自己那种缺乏运动的生活方式?”下篇文章会说明,你可以怎样增加体力活动。
[脚注]
a 缺乏运动甚至令人容易罹患危疾,增加死亡的风险。例如据美国心脏协会说,人缺乏运动,“患心脏病的可能性会加倍,患高血压的可能性则增加百分之30。此外,缺乏运动也使人因心血管病和中风丧命的可能性增加一倍”。
[第4页的附栏]
缺乏运动代价大
缺乏运动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对社会产生了沉重压力,令许多政府和卫生机构深感关注。
● 澳大利亚因缺乏运动而招致的医疗开支,每年约达3亿7700万美元。
● 加拿大据世界心脏协会估计,仅一年之内,加拿大花在“可归咎于缺乏运动”的医疗费用,超过20亿美元。
● 美国在2000年,美国花在跟缺乏运动有直接关系的疾病之上的医药费,高达760亿美元的天文数字。
[第5页的附栏或图片]
儿童需要体力活动
近年的研究显示,有越来越多儿童没有经常从事体力活动。缺乏运动的情形,在女孩当中比在男孩当中更为常见。看来随着儿童年岁渐长,体力活动的水平也随之而降。经常从事体力活动对儿童有很多好处,包括以下各点:
● 强化骨骼和肌肉,使骨节更健康
● 预防体重过度和痴肥
● 防止或阻延高血压发生
● 预防二型糖尿病
● 提高自尊,防止忧虑和紧张
● 养成一种活跃的生活方式,成年后不致好逸恶劳、四体不勤
[第6页的附栏或图片]
改善老年人的健康
专家们指出,你年纪越大,适量运动对你的益处也越大。即使这样,许多老人仍然犹豫不敢经常运动,因为害怕弄伤自己或令身体不适。诚然,老人家在开始作剧烈运动之前,最好先征询医生的意见。可是专家们相信,体力活动能大大改善老年人的生活素质。经常做运动,很可能会使老人在以下几方面有所改善:
● 令心智保持活跃
● 提高平衡感与灵活性
● 促进情绪健康
● 加快从疾病或损伤复原的速度
● 促进肠胃与肝脏的功能
● 促进新陈代谢作用
● 改善免疫系统
● 提高骨质密度
● 增加精力
-
-
你有足够运动吗?警醒!2005年 | 5月22日
-
-
你有足够运动吗?
“对于维持健康,目前没有任何药物比持之以恒的适度运动更有成效。”
大学医学教授沃尔特·博兹医生写了以上的话。过去23年,不少医学专家和组织在书籍、杂志和网址上引用过以上的话。看来博兹医生的忠告历久弥新,在今天跟在1982年一样广受接纳。有鉴于此,我们最好问问自己:“我有足够运动吗?”
有些人误以为自己不需要运动,因为他们并非体重过度。痴肥和过重的人无疑必须经常运动,这固然很有益处,但即使你没有过重,有多点体力活动也很可能会改善你的健康,并有助于防止严重的疾病发生,包括某些类型的癌症在内。再者,近年的研究显示,体力活动能减轻忧虑,甚至防止抑郁症发生。事实是,不少纤瘦的人也饱受精神和情绪压力之苦,患上心血管病、糖尿病和其他因缺乏运动而形成的病。因此,不论你的体重是否过度,只要你在日常生活上很少体力活动,就最好设法多做点运动。
怎样才算是缺乏运动?
你怎么知道自己是否有足够的体力活动呢?至于怎样的生活方式才算是缺乏运动,专家们意见并不一致。可是,有一些对大部分人适用的通则,是他们大都同意的。好些保健组织都认同以下的看法:如果下列举出的几件事对你适用,你就可说是运动不足了。(1)一周都没有做运动,或没有做某些体力活动三次,每次至少30分钟;(2)从事休闲活动时没有往来走动;(3)一天内很少走超过100米的路;(4)大部分清醒的时候都坐着;(5)工作无需有什么体力活动。
你有足够运动吗?如果没有,大可以今天就着手设法补救。你也许会说,“我根本没时间啊”。你早上起床,累得不想动,几乎连梳头洗脸吃早餐的时间也不够,就匆匆上班去了。工作了一整天之后,你觉得精疲力竭,根本提不起劲做运动,而且也有太多其他事情要做。
又或者你像许多人一样,兴冲冲地开始做运动,但几天之后就停下来了,因为觉得太吃力,或甚至感到不舒服。还有些人则不敢尝试,因为他们以为健身要有成效,就得经常举重,每天跑许多里路,还得花不少时间做舒身运动。——参看附栏“举重与舒身运动”。
此外,还要考虑到费用和许多不便。跑步的人需要穿适当的运动衣和鞋子。锻炼体力则要有哑铃或特殊的体育器材。加入体育会可能所费不赀,到健身院操练也得花不少时间。即使遇上这些问题,也不要因此就却步不前。你仍然能够过一种有适当体力活动的生活,在健康上得益不浅。
目标要合理
首先,如果你打算开始经常做点运动,不要好高骛远,定下一些不切现实的目标。要稳扎稳打,循序渐进。近来科学家承认,轻度至中度的体力活动相当有价值,并且提议缺少运动的人逐渐增加体力活动。比方说,加利福尼亚大学出版的《加州大学健康通讯》,一本专论营养、健身和应付压力等问题的刊物,提出以下建议:“起头只是每天增加几分钟的体力活动,逐渐增至30分钟,周中大部分的日子都这样做,天天做就更好。”文章也指出,“所做的只是普通的活动而已,例如步行和上楼梯,只不过做得频常一点,久一点,也快一点”。
初做运动的人最该留意的,是保持经常运动而不是只求做得多。一旦你的体力和耐久力改善了,就可以逐渐增加运动的激烈程度。一些较费力的活动,例如急行、慢跑、上楼梯、骑自行车等,你可以逐渐加长所做的时间。最后,为了使你的健身计划更全面,你甚至可以加上举重和若干健身操。在运动方面,许多健身专家已不再赞成“不辛苦就没进步”的主张了。因此,运动要适可而止,不然就有伤身之虞,也可能令你精疲力竭,灰心丧气,半途而废。
要持之以恒
有些人看来总是没有时间做运动,他们无疑会欢迎《健康通讯》的建议。这本刊物指出,“一天之内做几次短促的运动,可以有累积的好处。例如,做三次短时间的运动,每次10分钟,所得的益处跟做一次30分钟的运动相差不大”。所以,你无需花很长时间做吃力的运动,才能使健康大有改善。《美国医学协会杂志》报道,研究者发现“无论做轻度至中度的运动,还是做剧烈的运动,都有助于减低患冠状动脉心脏病的危险”。
但运动一定要经常。为求达到这个目的,你也许要看看月历,定出固定的日子和时间做运动。持之以恒地做了几个星期之后,你可能会发觉,运动已成为生活上的惯常活动了。你一旦看出运动对自己的健康确有好处,就很可能把运动视为赏心乐事。
保持活跃,身心康泰
诚然,每天仅是运动30分钟,也能对健康有好处;但根据最新的医学意见,运动多一点会对人益处更大。现在专家们认为,要保持最佳的心血管健康,就当每天都累积60分钟的体力活动。在一天之内做几次较短的运动,也能获得同样的效果。《加拿大家庭医生》杂志指出,“目前专家们主张,每天都该累积60分钟的体力活动。活动时间以什么方式累积起来,看来并不重要”。这本医学刊物也说:“虽然有几项研究显示,剧烈的运动可以减低死亡率,但目前人们所着重的,是推行中等程度的体力活动。”
不争的事实是,人的身体是被设计成经常从事体力活动的。因此,缺乏运动的生活方式会对健康有损。你需要保持活跃。没有什么维生素、药物或外科手术能取代体力劳动。再者,我们人人都要面对的问题是,适当的运动,不论激烈程度如何,不论分多次做还是一次做,都是需要时间的。你应当拨出时间做运动,就像拨出时间吃饭睡觉一样。但要这样做,就得有自律能力和做事有条理才行。
经常运动是要费时费力的。不错,为了维持活跃、健康的生活方式,你得付出若干代价,也要忍受一点不便。但是,缺乏运动的生活却会带来不少危险,甚至威胁你的生命。相形之下,经常运动所花的时间精神就微不足道了。所以,要保持活跃,不时流点汗,锻炼一下你的肌肉,你就会活得健康一点,长久一点!
[第8页的附栏或图片]
较吃力的运动
虽然增加中等程度的体力活动对健康颇为有益,研究者却认为做剧烈一点的运动,成效会更大。以下是若干选择:
专业健身人士提议,开始作剧烈运动之前该先征询医生的意见。
● 急行:有时称为快步走,是比较方便的运动形式之一。你只需有一双舒服走路的鞋子和一条步行径就行了。要以较大的步伐和比漫步快得多的速度走。试达到每小时大约行4至9公里的速度。
● 慢跑:有些专家认为,以改善心血管的健康而言,慢跑是最有成效的方法。可是,跑步对身体的冲击较大,所以也较易导致肌肉和关节受伤。因此,慢跑的人需要穿适当的鞋子,先做点热身运动,同时晓得适可而止。
● 骑自行车:如果你有辆自行车,就可以做一种非常有效的运动了。骑自行车能够每小时消耗700卡路里的热量。可是,像步行和慢跑一样,骑自行车时常是在街上。由于这缘故,你必须保持警觉,以免发生意外。
● 游泳:游泳使全身的主要肌肉都得着运动,也能使关节保持柔韧。慢跑对心血管的好处,游泳几乎全都拥有。由于游泳不那么吃力,医生时常鼓励患关节炎或背痛的人、必须注意体重的人或孕妇,多点游泳,只是最好不要独个儿游泳。
● 弹跳:做这种健身运动,需有个小型的蹦床。提倡这种运动的人声称,弹跳能促进血液和淋巴液流通,提高心肺功能,改善肌肉的状况、身体机能的协调能力和平衡。
[第9页的附栏或图片]
举重与舒身运动
近来不少专家认为,均衡的健身程序应当包括一些增加力气的运动,例如举重。只要做得适当,举重不但能锻炼肌肉,也能增加骨质密度,减少身体脂肪。
许多健身专家也鼓励人做点舒身运动以改善身体的适应能力和血液循环。这种运动也能使你的关节更灵活。
可是,为了避免造成损伤,举重和舒身运动都必须进行得宜。你可以读读有关资料或请教医生,好知道一些基本守则。
[第9页的附栏或图片]
运动与精神健康
研究人员发现,剧烈的体力活动能影响人脑中若干支配情绪的化学物,例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血清素等。这可以解释何以许多人声称运动之后感到心情愉快。有些研究甚至显示,经常运动的人比缺乏运动的人较少感到抑郁。这些研究虽然还未全部得到证实,许多医生都认为运动能够减轻压力和忧虑。
[第10页的附栏或图片]
有利健康的日常活动
新近研究发现,缺乏运动的人只要较频常做一些并不十分吃力的日常活动,就能得益不浅。你可以尝试做以下的活动:
● 你可以上楼梯而非乘电梯,或乘电梯到比目的地低几层的地方,然后上楼梯到你要去的地方。
● 如果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可以早几个站下车,步行走完其余的路程。
● 如果自己驾车,可以把车停在跟目的地有一段距离的地方。在多层停车场里,可把车停在较高层的地方,好让你有机会上楼梯。
● 跟亲友交谈,无需总是坐着。可以出去走走,边走边谈。
● 如果你的工作是坐着做的,可以找机会做点要站着做的工作,并且不时走动一下。
[第10页的附栏或图片]
你喝足够的水吗?
运动期间喝水不够,可以对身体有损,使人感到疲劳,身体机能的协调能力减退,肌肉抽筋。运动时你会流汗更快,以致血里所含的水分减低。流汗失去的水分不获得补充,心脏就得更用力抽送才能使血液流通。专家们建议,为了避免产生脱水现象,你该在运动前后和期间都喝点水。
[第11页的附栏]
要珍惜上帝赐给你的身体
圣经鼓励人要深深尊重自己的身体和生命。古代的以色列王大卫写道:“我的受造奇妙可畏。”(诗篇139:14)像大卫一样,真基督徒深深赏识生命的恩赐。他们悉心照顾自己的身体,将此视为严肃的责任。
两千多年前,上帝启示使徒保罗写道:“操练身体益处有限,敬虔却事事有益,不论现在还是未来,都能叫人得着应许的生命。”(提摩太前书4:8)保罗的话表明,运动虽然有益,益处却远不及跟上帝享有良好的关系。因此,真基督徒会努力在这件事上保持平衡。他们固然想有良好的健康,却绝不容许“操练身体”变成比崇拜上帝更重要。
基督徒意识到,他们身体越健康,就能作出越大努力,对上帝和同胞表现爱心。保持活跃、有充足的营养和休息,都是良好健康的必需条件。真基督徒十分珍惜上帝赐给他们的奇妙身体,因此会努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