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到哪里去,我也要到哪里去”信心的榜样
-
-
第4章
“你到哪里去,我也要到哪里去”
1,2.(甲)路得和拿俄米正往哪里去?(乙)为什么她们的心情很沉重?(丙)路得和拿俄米踏上旅程,情况有什么不同?
路得陪伴着拿俄米,走在摩押高原的一条路上。辽阔当风的高原上只有她们俩小小的身影。眼见影子越来越长,路得知道时候不早了。她看着婆婆,心想:是不是该找个地方过夜了?路得深爱婆婆拿俄米,为了照顾婆婆,只要能做到的事她都尽心去做。
2 这两个女子心情都很沉重。拿俄米已经寡居多年,最近连两个儿子基连和玛伦也死去了,所以非常伤心。玛伦是路得的丈夫,所以路得也很悲伤。这时,她们正朝着以色列的伯利恒城走去。虽然目的地相同,情况却不一样,拿俄米是回老家,路得却是前往一个陌生的地方。路得不但要离开亲属、家乡,还得撇弃家乡的所有神和一切习俗。(请读路得记1:3-6)
3.知道哪些问题的答案能帮助我们效法路得,显出信心?
3 这个年轻的女子为什么在生活上作出这样重大的调整?什么力量使路得能够适应新生活,尽心照顾婆婆呢?我们知道答案以后就会看出,摩押女子路得显出信心,她的榜样确实值得我们学习。(请看“一件小小的艺术珍品”这个附栏)首先让我们看看,这两个女子为什么要踏上漫漫长路,前往伯利恒。
遭遇不幸,痛失至亲
4,5.(甲)拿俄米一家为什么要搬到摩押去?(乙)身处摩押的拿俄米面对哪些考验?
4 路得在摩押长大。摩押是死海东面的一个小国,境内主要是树木稀疏的高原,还有一道道峡谷。当地土壤肥沃,适合耕种。以色列闹饥荒时,摩押没有受到影响。路得也因此认识了躲避饥荒的玛伦一家。(路得记1:1)
5 由于以色列闹饥荒,拿俄米的丈夫以利米勒决定带妻子和两个儿子离开家乡,侨居摩押。可是,以色列人必须在耶和华指定的时间,到他指定的神圣地方崇拜他。(申命记16:16,17)因此,拿俄米一家搬到摩押后,要保持对耶和华的信心就不容易了。拿俄米却一直显出坚强的信心。不过,丈夫的死还是使她受到很大的打击。(路得记1:2,3)
6,7.(甲)拿俄米为什么因儿子娶了摩押女子而担心?(乙)为什么说,拿俄米对待媳妇的方式很好?
6 后来,两个儿子都娶了摩押女子,这可能令拿俄米忧虑。(路得记1:4)拿俄米知道,她的祖先亚伯拉罕曾尽力为儿子以撒在同族中,也就是在敬拜耶和华的人当中找妻子。(创世记24:3,4)她也知道,摩西律法规定以色列人不可让儿女跟外族人通婚,免得他们受到引诱,崇拜偶像。(申命记7:3,4)
7 不过,玛伦和基连还是娶了摩押女子。拿俄米可能担心过或失望过,但她无疑真心真意地爱两个媳妇路得和俄珥巴,尽力善待她们,盼望她们有一天也会崇拜耶和华。可以肯定的是,路得和俄珥巴都很爱拿俄米。由于婆媳关系很好,所以她们能够应付丧亲之痛,在患难中互相扶持。当时,年轻的寡妇路得和俄珥巴都没有孩子。(路得记1:5)
8.请说说路得是怎样认识耶和华的。
8 路得的信仰能帮助她应付不幸的遭遇吗?显然不能。摩押人崇拜很多神,主神是基抹。(民数记21:29)摩押人的崇拜跟当时许多民族一样,既血腥又残暴,例如他们会把儿童当祭牲献上。路得从玛伦或拿俄米口中得知关于以色列的上帝耶和华的一切,必定感到十分惊讶。耶和华仁爱慈悲,用爱心而非恐怖的手段来统治子民,跟摩押人崇拜的神天差地远。(请读申命记6:5)路得失去丈夫后,也许跟拿俄米更为亲近,她很喜欢听这位长辈谈及全能的上帝耶和华、他做过什么伟大的事,以及他怎样向自己的子民显出爱心和怜悯。
路得遭遇不幸时亲近拿俄米是明智的
9-11.(甲)拿俄米、路得和俄珥巴要面对什么抉择?(乙)我们从她们三人的不幸遭遇看出什么?
9 拿俄米很想知道故乡的消息。一天,她可能从商旅那里得知,以色列的饥荒结束了,于是决定回故乡伯利恒去。“伯利恒”的意思是“食物之家”。现在以色列蒙耶和华眷顾,伯利恒是个名副其实的“食物之家”了。(路得记1:6)
10 拿俄米决定回乡,路得和俄珥巴有什么打算呢?(路得记1:7)她们曾跟拿俄米共患难,彼此间的感情比以前更深厚。路得尤其深受拿俄米的仁慈和她对耶和华的坚强信心所吸引。因此,她们决定跟随婆婆。这样,三个寡妇就一起上路,前往犹大。
11 路得记使我们看出,不论是诚实善良的人还是坏人,都可能遭遇不幸,损失钱财甚至丧命。(传道书9:2,11)我们也看出,在上帝的子民中,有不少人像拿俄米那样以耶和华为庇护所。我们遭遇不幸时,向这些人寻求安慰是明智的。(箴言17:17)
显出忠贞之爱
12,13.(甲)拿俄米为什么希望路得和俄珥巴回摩押去,而不是陪伴自己往伯利恒?(乙)路得和俄珥巴起初有什么反应?
12 三个寡妇走了一段路后,拿俄米开始担心另一个问题:两个媳妇离开摩押跟自己一起回乡,到了伯利恒,自己又能为她们做些什么呢?她想到两个媳妇还那么年轻,又那么爱她和她的两个儿子,就不想拖累她们。
13 拿俄米于是对她们说:“你们各自回娘家去吧。你们怎样忠贞地爱我和已死的人,愿耶和华也怎样忠贞地爱你们。”她还说,希望耶和华恩待她们,使她们再找到丈夫,开始新生活。然后,“拿俄米就亲吻她们,她们不禁放声痛哭”。拿俄米心地善良,又这么为两个媳妇着想,难怪她们都深爱她,再三对她说:“不,我们要跟你一起回到你本族那里去。”(路得记1:8-10)
14,15.(甲)为什么俄珥巴回摩押去了?(乙)拿俄米怎样劝路得离去?
14 可是,拿俄米已经打定主意。她坚定地指出,自己到了伯利恒也不能为两个媳妇做些什么,因为她不可能再有丈夫照顾,也不可能再生儿子娶她们俩。她说一想到自己没有能力照顾她们俩,就会悲从中来。俄珥巴对这番话很有同感。她在摩押有自己的家,那里有妈妈,还有其他家人,他们都在等着自己回家。也许回摩押去还是比较实际的。俄珥巴于是吻别拿俄米,带着依依不舍的心情回去了。(路得记1:11-14)
15 路得又怎么样呢?她的处境跟俄珥巴差不多,但圣经说:“路得却紧紧跟随着婆婆。”拿俄米继续上路,突然发现路得还静悄悄地跟在后面,就说:“看,你的寡嫂已经回到她本族那里,拜她的神去了,你也跟随你的寡嫂回去吧。”(路得记1:15)你留意到吗,拿俄米不光是说俄珥巴回到她本族那里,还说她“拜她的神去了”,可见俄珥巴甘愿事奉基抹和其他假神。路得又是怎样想的呢?
16-18.(甲)路得怎样显出忠贞之爱?(乙)我们从路得的忠贞之爱学到什么?(请看关于路得和拿俄米的图片)
16 在这渺无人迹的路上,路得看着拿俄米,心中充满对婆婆的爱,她也深爱拿俄米的上帝。她很清楚自己该作出什么抉择,于是对婆婆说:“不要叫我舍弃你,离开你。你到哪里去,我也要到哪里去;你在哪里过夜,我也要在哪里过夜。你的民族就是我的民族,你的上帝就是我的上帝。你死在哪里,我也要死在哪里,葬在哪里。除非死亡使你我分离,不然,愿耶和华处置我,加倍惩罚我。”(路得记1:16,17)
“你的民族就是我的民族,你的上帝就是我的上帝”
17 路得的话令人多么感动,三千多年后,人们仍然在传颂这番话。路得的话显示她有一种很宝贵的特质,就是忠贞之爱。路得那么爱拿俄米,对拿俄米那么忠贞,无论拿俄米到哪里去,她都决心跟随,不离不弃。只有死亡才能使她跟拿俄米分离。她决心以拿俄米的民族为自己的民族,甘愿放弃摩押的一切,甚至放弃以往崇拜的神。跟俄珥巴不一样,路得衷心地说,她要以拿俄米的上帝耶和华为自己的上帝。a
18 这时只剩下路得和拿俄米两人走在路上,向遥远的伯利恒前进。据估计,这段路大概需要走上一个星期。虽然路途遥远,但她们相依相伴,互相安慰,内心的悲伤也就减轻了。
19.我们效法路得,就会怎样对待家人、朋友和弟兄姊妹?
19 今天,世上也有很多令人悲伤的事。圣经将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称为“难以应付的非常时期”。因此,就算遇到各种不幸的事而感到悲伤痛苦,我们也不会觉得意外。(提摩太后书3:1)在这种处境下,我们像路得那样显出忠贞之爱就更加重要了。忠贞之爱是一种对人不离不弃的爱,能产生一股强大的力量,使人即使在这个越来越黑暗的世界里,也能努力行善。无论是我们的配偶、家人、朋友,还是弟兄姊妹,我们都要向他们显出忠贞之爱。(请读约翰一书4:7,8,20)我们努力培养这种爱,就是学习路得的杰出榜样了。
回到伯利恒
20-22.(甲)在摩押的经历对拿俄米有什么影响?(乙)拿俄米对自己所受的苦有什么错误的看法?(也请看雅各书1:13)
20 当然,人可以说自己有忠贞之爱,但唯独行动才能证明这是真的。这个时候,路得有机会以行动证明她对拿俄米,以及对她所选择要事奉的上帝耶和华有忠贞之爱。
21 拿俄米和路得终于到了伯利恒。伯利恒是耶路撒冷南面大约10公里(6英里)的一个小城。看来,拿俄米一家以前在伯利恒很有地位,所以当她回来时,消息传遍了全城,大家都议论纷纷。城里的妇女惊讶地看着她,说:“是拿俄米吗?”显然,在摩押寄居的日子,拿俄米改变了不少。家乡的人必定从拿俄米的外貌看出,这些年来她经历了很多艰辛和悲痛。(路得记1:19)
22 拿俄米告诉她以往认识的亲戚和邻居,由于自己受了很多苦,连名字也该改掉,不再叫“拿俄米”(意思是“我的喜乐”),要叫“玛拉”(意思是“苦”)。多可怜的拿俄米呀!她像古代的约伯一样,以为是耶和华上帝使她受苦。(路得记1:20,21;约伯记2:10;13:24-26)
23.(甲)路得开始思量什么?(乙)摩西律法规定,要怎样对待穷人?(也请看脚注)
23 拿俄米和路得在伯利恒安顿下来以后,路得就开始思量:怎样才能养活自己和婆婆呢?最好的方法是什么?她知道,在耶和华给以色列人的律法中有个规定,就是要仁慈地对待穷人。穷人可以在收割的时候跟随收割的人,拾取他们遗下的谷物,以及那些长在田边或农田角落的庄稼。b(利未记19:9,10;申命记24:19-21)
24,25.(甲)路得碰巧来到波阿斯的田里,她怎样做?(乙)请说说在田里拾遗穗的情形。
24 当时正值收割大麦的时节,很可能相当于现代历法的4月左右。路得到田里去,看看谁肯让她拾取遗下的庄稼。她碰巧来到波阿斯的田里。波阿斯是拿俄米的丈夫以利米勒的亲属,也是个有钱的地主。根据以色列的律法,路得有权拾取别人遗下的庄稼,但她并没有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反而先问问监督收割的年轻人,得到同意后才马上开始行动。(路得记1:22-2:3,7)
25 路得跟在收割工人后面,看着工人用镰刀割下大麦,一有遗下或掉下的麦穗,她就弯腰拾起来。然后,她把收集的麦穗捆起来,拿到脱谷场去脱粒。这工作耗时费力,路得整个早上忙个不停,身体越来越疲累,可是她继续工作,只偶尔停下来擦擦额上的汗,直到中午才去“房子里”简单地吃点东西。那“房子”可能只是个棚子,让工人遮阴和休息。
为了照顾自己和婆婆,路得甘愿努力工作,不介意做粗活
26,27.(甲)波阿斯是个怎样的人?(乙)他怎样对待路得?
26 路得大概没想过会有人留意她,也不想被人留意。其实波阿斯留意到她了,还问那个年轻的监工她是谁。波阿斯敬畏上帝,每逢碰见自己的工人,都会向他们打招呼,说:“愿耶和华与你们同在”,连那些散工和外族工人也不会忽略。工人也以同样的话回应他。波阿斯这位敬爱耶和华的长辈很关心路得,就像关心自己的女儿一样。(路得记2:4-7)
27 波阿斯亲切地称路得为“女儿”。他要路得继续在他的田里拾麦穗,并嘱咐路得紧紧跟随他的侍女,免得被别的工人欺负。他还确保路得在中午有东西吃。(请读路得记2:8,9,14)更重要的是,他也抓住机会去称赞和鼓励路得。为什么呢?
28,29.(甲)路得有什么样的名声?(乙)你可以怎样像路得那样投靠耶和华?
28 路得问波阿斯,她只不过是个外族女子,究竟自己做过什么事,竟然蒙他恩待呢。波阿斯就说,关于路得为婆婆拿俄米所做的一切,他都听说过了。很可能拿俄米曾在伯利恒的妇女面前称赞路得,而她的话传到了波阿斯耳中。波阿斯也知道路得已经归信耶和华,他对路得说:“愿耶和华照你所做的奖赏你。你来投靠以色列的上帝耶和华,留在他的翅膀底下,愿他给你十足的赏赐。”(路得记2:12)
29 路得必定从这番话得到很大的鼓励!路得确实已经选择了投靠耶和华上帝,留在他的翅膀下,就像雏鸟紧紧依偎着母鸟,好得到保护一样。路得感谢波阿斯的安慰和鼓励,然后继续工作,直到日落。(路得记2:13,17)
30,31.关于工作态度、感恩之心和忠贞之爱,我们从路得身上可以学到什么?
30 路得以行动显出信心,是我们的好榜样。在经济上遇到困难时,我们特别需要显出这种信心。路得从不认为别人有义务帮助她,相反,她衷心感激别人对她的任何帮助。为了所爱的人,她甘愿长时间努力工作,就算是做粗活,也不觉得丢脸。她乐意接受别人的建议,并且照着去做,比如怎样工作比较安全、跟谁一起工作比较好。最重要的是,她从没有忘记,谁才能给自己真正的保护,那就是天父耶和华。
31 如果我们像路得一样,有忠贞之爱和感恩之心,并且效法她,既谦卑又勤劳,就也能在信心方面成为别人的好榜样。话说回来,耶和华怎样照顾拿俄米和路得呢?我们会在下一章谈谈。
-
-
贤德的妇人信心的榜样
-
-
第5章
贤德的妇人
1,2.(甲)路得做着什么样的工作?(乙)路得对上帝的律法和他的子民有什么看法?
黄昏已至,渐渐暗淡的天色笼罩着伯利恒一带的田野,许多农夫都踏上回家的路,朝着建在山脊上的小城伯利恒走去。但路得还跪着处理一堆麦穗,这些麦穗是她辛劳了一整天捡回来的。她从早上就开始工作,肯定全身又酸又痛,这时还在拿着一根小木棒打麦穗。工作虽然辛苦,但这天过得还不错,比她预期的要好。
2 这个年轻寡妇的景况会好起来吗?我们从上一章读到,路得决心要跟随婆婆拿俄米,并起誓对她不离不弃,也会以拿俄米的上帝耶和华为自己的上帝。两个寡妇从摩押来到伯利恒。不久,路得这个摩押女子就知道,为了让以色列境内的穷人(包括外族人)得到实际的帮助,以及活得有尊严,耶和华制定了一些律法。她还发现,由于受耶和华的教导,那些生活在律法下的人显出敬畏上帝的心,待人仁慈,这令她深受感动,也减轻了她的伤痛之情。
3,4.(甲)波阿斯怎样鼓励路得?(乙)要是我们在经济上遇到困难,可以怎样效法路得?
3 善待路得的人之一是波阿斯,路得就是在他的田里拾麦穗。波阿斯是个上了年纪的财主。这一天,他留意到路得,并关怀路得,就像关怀自己的女儿一样。他还称赞路得照顾年长的婆婆,也赞赏她投靠真神耶和华,留在耶和华的翅膀底下。这番仁慈的话让路得一想起来,就不禁会心微笑。(请读路得记2:11-14)
4 即使如此,路得可能还是会担心以后的日子怎么过。她只是个外族人,既贫穷又没有丈夫儿女,该怎样维持自己和婆婆日后的生活呢?单靠拾取遗下的庄稼能过活吗?她老了以后,谁来照顾她 呢?如果路得这样担心过,也是可以理解的。今天,许多人在经济上遇到困难时,也跟路得有同样的忧虑。我们留意路得怎样信赖上帝,应付困难,就会发现她在许多方面都值得效法。
真正的家
5,6.(甲)路得第一天在波阿斯的田里拾麦穗,有什么收获?(乙)拿俄米看见路得带回的庄稼时有什么反应?
5 路得打好了麦穗,就用布把麦粒收集起来,发现原来捡的大麦竟约有22升,也就是14公斤(30磅)那么重!她把包好的麦粒举起来放在头上,然后踏着夜色走回伯利恒。(路得记2:17)
6 拿俄米很高兴看见自己深爱的媳妇回家。当她看见路得带回的一大包麦粒时,也许惊讶得说不出话来。路得还带回一些中午留起来的食物,那些食物是波阿斯为工人供应的。接着,婆媳俩就一起吃一顿简单的晚餐。吃饭时,拿俄米问路得:“你今天在哪里拾麦穗,在哪里工作?愿照顾你的人蒙福。”(路得记2:19)拿俄米很细心,她留意到路得带了那么多麦粒回来,就猜想有人留意到这个年轻的寡妇,并善待她。
7,8.(甲)拿俄米认为,路得受波阿斯善待,就等于受谁善待?为什么这样说?(乙)路得怎样继续对婆婆显出忠贞之爱?
7 路得跟拿俄米交谈起来,路得告诉拿俄米,波阿斯怎样仁慈地对待她。拿俄米听了很感动,就说:“耶和华从没有忘记忠贞地爱活人和死人。愿他赐福给波阿斯。”(路得记2:20)拿俄米认为,路得受到波阿斯善待,就等于受到耶和华善待。耶和华既感动他的仆人慷慨施与,善待别人,也保证会回报这样的人。a(请读箴言19:17)
8 拿俄米劝路得接受波阿斯的好意,继续在他的田里拾麦穗,并紧紧跟随他的侍女,免得被收割的工人欺负。路得听从拿俄米的劝告,她也“一直跟婆婆住在一起”。(路得记2:22,23)这让我们再次看到路得的显著特质——忠贞之爱。看到路得的好榜样,我们可以问问自己:我有多爱家人呢?我有没有对他们显出忠贞之爱,给他们所需的支持和帮助呢?耶和华绝不会忘记那些对家人表现忠贞之爱的人。
我们从路得和拿俄米的榜样学到,要珍视自己的家
9.关于真正的家,我们从路得和拿俄米的榜样学到什么?
9 你会觉得路得和拿俄米的家不是个完整的家吗?有些人认为,一个家必须有丈夫、妻子、儿女、祖父母等,这才算是“真正”的家。不过,崇拜耶和华的人却不这么认为。路得和拿俄米的例子让我们看出,一个家庭即使人数很少,只要大家倾心吐意,以仁慈相待,家里就会充满温暖、洋溢着爱。你珍视自己的家吗?耶稣提醒门徒说,基督徒会众就像一个家,就算是没有家的人,也可以在会众里找到“家人”,感受到家庭的温暖。(马可福音10:29,30)
路得和拿俄米彼此鼓励,互相扶持
有权购赎的人
10.拿俄米想为路得做些什么事?
10 从收割大麦到收割小麦(大约从4月至6月),路得一直都在波阿斯的田里拾麦穗。拿俄米深爱路得。随着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她可能经常想到,自己能为这个媳妇做些什么。在摩押的时候,她认定自己不可能再为路得找个丈夫。(路得记1:11-13)但现在她的看法改变了。她对路得说:“女儿啊,难道我不该为你找个安身之所,让你得到幸福吗?”(路得记3:1)在那个时代,一般都是父母为儿女找配偶的。拿俄米既然视路得为自己的女儿,就想为路得找个丈夫,让她有个“安身之所”,可以得到幸福,生活也得到保障。拿俄米可以怎样做呢?
11,12.(甲)拿俄米称波阿斯为“有权购赎我们的人”,这句话跟上帝的律法的哪个规定有关?(乙)路得对婆婆的建议有什么反应?
11 路得第一次向拿俄米提到波阿斯时,拿俄米说:“他是我们的亲戚,是有权购赎我们的人之一。”(路得记2:20)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在上帝赐给以色列人的律法中,有些条例能够保障那些因贫穷或丧亲而陷入困境的家庭。举个例,一个女子要是还没有儿女,丈夫就去世了,她的情况就会很悲惨。由于没有子嗣为丈夫留名,她丈夫的名字就会从家谱中抹去。但上帝的律法容许死者的兄弟娶遗孀为妻,替死者立后。这样,死者就有子嗣为他留名、继承产业。b(申命记25:5-7)
12 拿俄米把自己的想法告诉路得。这个年轻的女子听到婆婆的话必定大吃一惊,连眼睛也睁大了。对路得来说,以色列的律法和习俗还是挺陌生的。然而,由于她十分敬重婆婆,所以拿俄米说的每一句话,她都很留心听。拿俄米的建议也许听起来有点奇怪。要是路得照着去做的话,可能会很尴尬。如果事情不成功,就更是一件丢脸的事。不过,路得还是答应了。她谦和地回答:“你吩咐我什么,我就做什么。”(路得记3:5)
13.关于长辈提出的劝告,我们从路得的榜样学到什么?(也请看约伯记12:12)
13 有时候,年轻人可能不喜欢听有经验的长辈提出的劝告,认为他们根本不了解年轻人所遇到的困难。可是,路得却谦卑地接纳长辈的意见。她的榜样让我们看出,聆听长辈有智慧的意见会带来很多益处,因为他们爱我们、真心为我们着想。(请读诗篇71:17,18)拿俄米给路得什么建议呢?路得照着婆婆的话去做,结果有没有受益?
脱谷场上
14.(甲)脱谷场是个什么地方?(乙)脱谷的过程是怎样的?
14 那天傍晚,路得到脱谷场去。脱谷场是一块被压实的平地,农夫们会把谷物带到那里去脱粒扬谷。脱谷场通常设于地势较高的地方,因为黄昏前后风比较大。农夫会用一把大铲子或杈子把碾过或打了的谷粒扬到空中,较轻的糠秕和麦秆会随风吹散,较重的麦粒则会落在地上。
15,16.(甲)波阿斯做完工作后,脱谷场上有什么事发生?(乙)波阿斯在怎样的情况下发现路得躺在他脚旁?
15 路得静静地站在一旁,看着农夫们离去。这天,波阿斯在那里监督仆人扬谷,把麦粒堆成一大堆。波阿斯吃过晚餐,感到心情舒畅,就到麦堆旁躺下睡觉。睡在麦堆旁是当时人的习惯,也许是为了防止谷物被人偷走。路得见波阿斯休息了,就准备照婆婆的吩咐去做。
16 路得悄悄地走到波阿斯身旁,心里怦怦直跳。她看见波阿斯已经熟睡,就照拿俄米说的,掀开波阿斯脚上的被子,躺在旁边,静静地等待着。对路得来说,时间过得很慢,每分每秒都很长,永远过不完似的。大约到了午夜,波阿斯移动了一下身体。他打了个冷颤,也许觉得脚有点凉,就屈一屈身,想把被子盖好。这时,他发觉脚旁有个人,一个女人!(路得记3:8)
17.那些批评路得行为不检的人忽略了哪两点?
17 波阿斯问:“你是谁?”路得回答时声音也许有点颤抖:“我是你的婢女路得。求你展开衣袍,盖在你的婢女身上,因为你有权购赎我。”(路得记3:9)有些现代圣经诠释家认为,路得的话和举动有点挑逗性,可是他们忽略了以下两点。第一,路得是按照当日的习俗去做的,但现代人已经不守这些习俗,更别说知道习俗的含意了。而且,今天道德观念堕落,人如果用扭曲了的眼光去判断路得的行为,是不合理的。第二,波阿斯的反应清楚显示,他认为路得的行为没有任何不检点的地方,反倒称赞她。
路得怀着纯正无私的动机去找波阿斯
18.(甲)波阿斯说了些什么话去安慰路得?(乙)波阿斯提到路得所显的忠贞之爱的哪两方面?
18 波阿斯对路得说:“女儿啊,愿耶和华赐福给你。你所显的忠贞之爱,末后的比起初的还大,因为年轻人不论贫富,你一个都不跟随。”(路得记3:10)波阿斯温和的语气必定使路得大受安慰。波阿斯提到路得所显的忠贞之爱。“起初的”爱,指的是路得跟随拿俄米回以色列并照顾她;“末后的”爱,指的是路得为夫家所做的事。波阿斯知道,像路得这样的少妇,要再找丈夫并不难,但年轻的男子无论穷富她都不拣,反而甘愿嫁给一个年纪比她大很多的人。路得不但爱婆婆,也爱已故的公公,很想为夫家留名立后。路得甘心舍己,令波阿斯深受感动。
19,20.(甲)为什么波阿斯没有立即答应娶路得?(乙)我们怎么知道,波阿斯在顾及路得和保全她的名声方面既仁慈又谨慎?
19 波阿斯接着说:“女儿啊,现在你不要怕。凡你所说的,我都要为你做。本城的人全都知道你是个贤德的妇人。”(路得记3:11)路得请求购赎,波阿斯看来对这个请求不太惊讶,因为他愿意娶路得为妻。不过,波阿斯是个义人,做事不会只顾自己。他告诉路得,拿俄米还有一个亲戚比他更亲,更有购赎权。他会先去找那个人,问他愿不愿意娶路得。
路得因善待和尊敬别人而得到好名声
20 波阿斯希望保全路得和自己的名声,不想让人误会他们做了什么不道德的事,就叫路得继续休息,天亮前再走,免得别人看见。路得就听从他的话。波阿斯这番仁慈的话,使路得心里踏实了很多。天亮之前,波阿斯往路得的斗篷里倒了很多大麦,然后路得就回伯利恒去了。(请读路得记3:13-15)
21.(甲)为什么人们都称路得为贤德的妇人?(乙)我们可以怎样效法路得?
21 波阿斯告诉路得,所有人都知道她是个贤德的妇人。路得想到这点时,心里肯定甜丝丝的。路得的名声所以这么好,必定是因为她真心想认识耶和华,渴望事奉他。另外,人们也知道她无微不至地照顾婆婆,以爱心待以色列同胞。虽然路得对当地人的习俗和做事方式感到陌生,却乐意作出调整。我们要是效法路得,也该深深尊重别人,并且尊重他们的习俗和做事方式。这样,我们就能建立美好的名声。
安身之所
22,23.(甲)波阿斯送给路得的东西可能有什么含意?(请看脚注)(乙)拿俄米吩咐路得怎样做?
22 路得回到家里,拿俄米问她:“女儿啊,你是谁?”拿俄米这样问,可能是因为天还没亮,所以没认出她;也可能是因为,拿俄米想知道路得究竟打算再婚,抑或仍会是个寡妇。路得马上将自己和波阿斯见面的经过一五一十地告诉婆婆,并将波阿斯送给婆婆的一大袋大麦给她看。c(路得记3:16,17)
23 拿俄米很有智慧,她听完后就叫路得当天不要出去捡麦穗,留在家里静心等待。她很有把握地告诉路得:“那个人今天不把事情办妥,必不歇息。”(路得记3:18)
24,25.(甲)波阿斯怎样表明自己是个正直无私的人?(乙)路得怎样蒙耶和华赐福?
24 拿俄米一点也没有猜错,波阿斯当天果然到城门口去,那里是城中长老经常聚集的地方。他坐在那里等,一见到那个跟拿俄米更亲的人,就请长老作证,问那人想不想履行购赎的义务,娶路得为妻。那人拒绝了,声称这样做会令他的产业受损。于是,波阿斯当着长老的面,宣布他购赎拿俄米的亡夫以利米勒的产业,并娶以利米勒的儿子玛伦的遗孀路得为妻,借此“让已死的人在产业上留名”。(路得记4:1-10)波阿斯真是个正直无私的人!
25 波阿斯娶了路得。路得记继续说:“耶和华使[路得]怀胎,生了一个儿子。”伯利恒的妇女都来祝福拿俄米,又称赞路得,说拿俄米有她比有七个儿子更好。的确,路得所生的儿子是以色列的君王大卫的祖先。(路得记4:11-22)大卫是耶稣基督的祖先。(马太福音1:1)d
耶和华赐福给路得,让她有幸成为救主弥赛亚的祖先
26.路得和拿俄米的事迹让我们看出什么?
26 路得确实享有很大的福分,拿俄米也一样。拿俄米帮助路得照顾孩子,就像照顾亲生孩子一样。这两个女子的事迹让我们清楚看出,耶和华上帝关心那些为了养家糊口而辛劳工作的人,也关怀所有忠贞地事奉他的子民。他必定奖赏像波阿斯、拿俄米和路得那样显出信心的忠仆。
a 正如拿俄米说,耶和华不只恩待活着的人,也恩待死去的人。对拿俄米来讲,她失去了丈夫和两个儿子;对路得来讲,她失去了丈夫。在拿俄米和路得的心目中,这三个去世的男子无疑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这些家主要是还活着,肯定希望自己所爱的亲人得到很好的照顾。因此,谁善待这两婆媳,就等于善待她们已故的家主。
b 有权娶遗孀的先是死者的兄弟,其次是跟死者血缘最近的男性亲戚。继承产业的规定也相似。(民数记27:5-11)
c 波阿斯给路得六份大麦也许暗示,正如人工作了六天,可以在安息日安歇,路得的艰苦日子也快要结束了,她不会再做寡妇,而会找到丈夫,得到照顾,有个安身之所。又或者,六份大麦(也许每份一铲)刚好是路得能拿回家的分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