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亚伯拉罕
    洞悉圣经(下册)
    • 大约过了20年,亚伯拉罕的信心受到最严峻的考验。据犹太传统说,当时以撒25岁。(《犹太古史》,约瑟夫斯著,第1卷227节[13章2段])亚伯拉罕遵照耶和华的吩咐,带着以撒从南地的别示巴往北走,来到撒冷城北面的摩利亚山。他在山上筑了一座坛,打算把应许的苗裔以撒献做全烧祭。没错,圣经说,亚伯拉罕“几乎把自己的独生子献上了”,因为“他认定就算以撒死了,上帝也能使以撒复活”。但耶和华在最后关头制止了他,并提供一只公绵羊代替以撒做祭牲,献在坛上。由于亚伯拉罕对上帝怀有坚定的信心,而且绝对服从,耶和华就乐于巩固他跟亚伯拉罕所立的约,另发一誓为证,是有特别法律效力的。(创22:1-18;来6:13-18;11:17-19)

  • 亚伯拉罕
    洞悉圣经(下册)
    • 到亚伯拉罕的日子,吾珥城的人对巴比伦神祇的崇拜陷于狂热,并奉月神辛为城的守护神。(书24:2,14,15)但亚伯拉罕却像祖先闪和挪亚一样,全心信奉耶和华上帝。由于这缘故,他成了所有“没有受割礼而怀具信心的人”的父亲。(罗4:11)真正的信心基于确切的知识,亚伯拉罕很可能是因为跟闪交往(闪在亚伯拉罕150岁时才去世)而认识上帝的。亚伯拉罕知道上帝的名字是“耶和华”,也时常使用这个名字。比方说,他将上帝称为“造天地的至高上帝耶和华”“天地的上帝耶和华”。(创14:22;24:3)

      亚伯拉罕仍住在吾珥,“还没有移居哈兰的时候”,耶和华吩咐他离开家乡和亲友,迁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去。(徒7:2-4;创15:7;尼9:7)上帝说,他会使亚伯拉罕在他所指示的地方成为大国。在此之前,亚伯拉罕娶了他同父异母的妹妹撒拉为妻,两人这时都已年迈,却无儿无女。因此,亚伯拉罕对上帝要有很大的信心,才能遵嘱而行。他毫不犹豫地马上动身。

  • 亚伯拉罕
    洞悉圣经(下册)
    • 留在迦南 亚伯拉罕75岁的时候,带着家人离开哈兰,前往迦南地。他终其余生留在迦南,以寄居者的身份住在帐幕里。(创12:4)

  • 亚伯拉罕
    洞悉圣经(下册)
    • 耶和华在那里再次向亚伯拉罕显现,重申与他所立的约,进一步应许亚伯拉罕说:“我要把这块土地赐给你的苗裔。”(创12:7)亚伯拉罕就在那里为耶和华筑了一座坛。他向南迁移时,在所经的各地也都筑了坛,呼求耶和华的名。(创12:8,9)后来当地发生大饥荒,亚伯拉罕不得不迁到埃及暂住。为了保全性命,他告诉别人撒拉是他的妹妹。法老见撒拉貌美,就召她进宫,打算娶她为妻。但耶和华不容法老玷污撒拉,于是迫使法老将她送还。后来,亚伯拉罕返回迦南,来到伯特利城和艾城之间他原来筑坛的地方,在那里再次“呼求耶和华的名”。(创12:10-13:4)

  • 亚伯拉罕
    洞悉圣经(下册)
    • 后来,埃兰王基度劳玛率领四王击溃了反叛的迦南地五王,把所多玛和蛾摩拉城洗劫一空,还把罗得和他的所有财物一并掠去。亚伯拉罕一获知消息,就马上召集家中训练有素的318个仆人,连同三个盟友亚奈、以实各和幔利,一起前往追赶。他们也许向北追了300公里(190英里),越过大马士革。凭着耶和华的帮助,他们击败了军力比自己强大得多的敌人,救回罗得,并夺回失去的财物。(创14:1-16,23,24)亚伯拉罕胜利归来时,“至高上帝的祭司”撒冷王麦基洗德出来迎接,给他祝福。亚伯拉罕“就从他的一切中拿出十分之一来给麦基洗德”。(创14:17-20)

  • 亚伯拉罕
    洞悉圣经(下册)
    • 应许的苗裔出现 既然撒拉不育,看来亚伯拉罕只好将家业留给他的忠心管家,大马士革人以利以谢了。可是耶和华再次向亚伯拉罕保证,他的后代一定会像天上的星那么多。亚伯拉罕“信从耶和华,上帝就把他看做义人”,虽然他当时还未受割礼。(创15:1-6;罗4:9,10)

  • 亚伯拉罕
    洞悉圣经(下册)
    • 亚伯拉罕的确具有杰出的信心。他一生与上帝同行,通过异象和异梦接获来自上帝的信息,也有幸接待天使。(创12:1-3,7;15:1-8,12-21;18:1-15;22:11,12,15-18)虽然耶和华当时还没有向人透露他名字的全部意义,亚伯拉罕却深入认识上帝的名字。(出6:2,3)他多次为耶和华筑坛献祭,呼求耶和华的名,将赞美和荣耀归于耶和华。(创12:8;13:4,18;21:33;24:40;48:15)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