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失职父亲与日俱增警醒!2004年 | 9月8日
-
-
失职父亲与日俱增
有越来越多的父亲遗弃家人。20世纪90年代晚期,《今日美国》声称,“在美国,无父家庭的数目冠于全球”。可是,父亲撇下家人不理,其实是个普世的难题。
在巴西,2000年所作的人口调查显示,该国有4470万个家庭,当中1120万个家庭的家主是女人。在尼加拉瓜,百分之25的儿童只跟母亲同住。在哥斯达黎加,20世纪90年代被亲父遗弃的儿童占百分之21.1,但现在比率已增至百分之30.4。
这三个国家的统计数字不过是普世现象的冰山一角而已。请从另一个角度细看失职父亲这个难题。
名存实亡
请读读附栏“爸爸,你什么时候才回来?”。现年23岁的菜穗承认:“我上小学之前,很少见到爸爸。还记得当爸爸离家上班时,我恳求他说:‘你是会回来的,对吗?’”
鉴于亲子关系如此淡薄,波兰作家彼得·斯楚基威茨有感而发地说:“在家庭里,父亲的角色似乎已经名存实亡。”无可否认,许多父亲与家人同住,养家活口。可是,正如法国《要闻》杂志指出,“许多父亲只让家人温饱就算了,没有负起教养儿女的责任”。
常见的情况是,父亲虽然身在 家中却心在 他处,对儿女的生活漠不关心、不闻不问。法国一本关于家庭的杂志《天主教家庭》也说,“就算[父亲]身在家中,他的心却在别处”。为什么今天有这么多父亲在精神和感情上跟家人疏离呢?
正如《天主教家庭》指出,基本原因是,“有些男子身为人父,却没有履行父亲或丈夫的职责”。他们认为只要赚够钱养家,就是尽了父亲的本分。正如波兰作家约瑟夫·奥古斯丁说,“许多男子觉得只要让家人温饱,就算称职了”。但赚钱养家只是父亲的部分责任而已。
事实上,儿女觉得父亲称职不称职,所看的不是赚钱能力的高低,所送的礼物是否昂贵。儿女想从父亲得到的,是父亲的关爱和共处的时间。他们珍视这些东西,远胜过一切物质享受。
重新检讨
日本中央教育局报告:“父亲应当重新检讨自己的生活方式,他们实在过度专注于工作了。”问题是,为了儿女,父亲愿意调整生活方式吗?德国《吉森汇报》指出,一份调查显示,接受访问的父亲当中,大多数都不愿意把儿女的福利置于事业之先。
父亲如果对儿女漠不关心,就会对儿女造成很大的创伤。现年21岁的莉迪亚清楚记得,童年时在波兰受到父亲怎样的对待。她说:“父亲从不跟我们说话。我们生活在两个不同的世界里。他不知道我常常到迪斯科(的士高)消磨时间。”现年21岁的西班牙女子玛卡莲娜也有类似的经历。她说童年时,父亲每逢周末“就撇下家人,跟朋友一起寻乐,曾多次过了几天才回家”。
决定孰先孰后
许多父亲都可能意识到,他们给儿女的时间和关注实在不够。在日本,一个父亲有个十余岁的儿子,他说:“我希望孩子明白我的苦衷。我就算怎么忙,都想念着他。”可是,希望孩子明白父亲的苦衷,就能够解决问题吗?
要满足孩子的需要,父亲得付出努力,甚至不惜牺牲个人的利益,这是毋庸置疑的。孩子最需要的是父亲的关爱和共处的时间;要满足孩子这些需要,真的谈何容易。耶稣基督曾说,“人活着不可单靠食物”。(马太福音4:4)同理,孩子只得物质供应,也不会健健康康地成长。父亲们,为了满足儿女的需要,你们愿意牺牲个人的宝贵时间或发展事业的机会吗?
1986年2月10日的《每日新闻》报道:“日本国家铁路局的高级主管宁愿辞职,也不愿与家人分离。”这个父亲终于看出儿女的福利十分重要。该报引录这位主管的话:“什么人都可以胜任公司的主管,但我的儿女只有我这个父亲。”
不错,要做个好父亲,第一步就要看出儿女需要个怎样的父亲。让我们细看,做个称职的父亲需要符合什么条件。
[第19页的附栏]
“爸爸,你什么时候才回来?”
一天早上,当父亲准备上班的时候,五岁的日本女孩菜穗问父亲以上的问题。父亲虽然住在家里,菜穗却很少见到他。通常父亲下班回家时,菜穗已上床睡觉;他离家上班时,菜穗还没起床。
-
-
孩子眼中的好父亲警醒!2004年 | 9月8日
-
-
孩子眼中的好父亲
孩子需要有个衷心爱护他们的父亲。他会悉心照顾儿女,养育他们成为做事负责、忠实可靠的人。虽然儿女极需慈父的爱护,这件事却被人忽略了。
母亲把孩子生下来,做个好母亲自然至为重要。但请留意,做个称职的父亲也同样关系重大。《威尔逊季刊》说,“为害美国社会的各种严重难题,许多是由于父亲失职促成的”。我们大可以说,世界各地的情况如出一辙。
巴西《新闻午报》报道,一项研究表明,许多问题青年的品行难题,例如好勇斗狠、不守规矩、成绩低劣、无心向学等,时常是“父亲失职的缘故,是父亲在家里名存实亡促成的”。意大利作家马尔切利洛·贝尔纳迪写了题名为《不称职的父母》的书。他说,最理想的情况是:孩子获得双亲的照顾,这样孩子才会健健康康地成长。
改善家庭生活
即或父亲失职,在家里造成难题,家里的情形仍可获得改善。那有什么良策呢?父亲要作什么努力?
显然,孩子需要有个安全稳定的家,并且深知父母关注他们的福利。如果孩子的需要得不着满足,就会活得不开心,问题也会不断浮现。可是,即使家里没有父亲,情势都并非绝对无望。圣经在诗篇68:5说,“上帝在他圣洁的住处做孤儿的父亲”。a
怎样获得帮助
家庭幸福的要诀跟上帝的帮助息息相关。这种帮助是我们可以得着的。上文提及一个名叫莉迪亚的波兰女孩,她的经历清楚表明这点。她的家庭生活究竟怎样?她一家怎样得着上帝的帮助?
弗朗齐歇克是莉迪亚的父亲,他坦言儿女年幼时他的确忽略了家人。他说:“儿女做什么我从不过问,也不会对他们表示爱意,结果我们一家关系疏离。”他没察觉到,莉迪亚14岁的时候已和弟妹一起吸烟喝酒,狂欢作乐,与人打斗。
最后,弗朗齐歇克察觉到儿女的难题。他非常震惊,看出自己一定要想方设法补救。他说:“我向上帝祷告求助。”令人惊讶的是,不久就有耶和华见证人上门探访他们,他和妻子都同意学习圣经。后来,父母双方都开始在生活上实践圣经原则。这对儿女有什么影响呢?
弗朗齐歇克叙述事情的经过:“儿女开始留意到我戒了酒,也尽力做个好父亲。他们想多一点认识耶和华见证人。他们开始学习圣经,并且跟以往的坏朋友断绝关系。”他儿子拉法尔说:“现在我跟爸爸是好朋友了。我们有很多属灵活动。过往我喜欢跟街上的无赖少年混在一起,但如今我不再跟他们来往了。”
现在弗朗齐歇克是耶和华见证人一群会众的长老,他仍悉心照顾家人,留意家中每分子的属灵进步。他妻子和女儿莉迪亚是先驱,从事全时的传福音工作。拉法尔和妹妹西尔维娅都很热心学习圣经,在基督徒聚会里踊跃评论,也向别人传讲自己的信仰。
言行一致
请想想玛卡莲娜的父亲路易斯。你还记得,21岁的玛卡莲娜是上篇文章提及的西班牙女子。路易斯的父亲嗜酒成癖,结果他也步父亲后尘沦为酒徒。正如玛卡莲娜说,父亲有时离家到外边跟朋友胡混,一去几天才回来。不但这样,他也毫不赏识自己的妻子,待她如仆婢。他们的婚姻濒于破裂,令玛卡莲娜和弟弟大感苦恼。
后来,路易斯同意跟耶和华见证人研读圣经。他回忆说:“我开始花多点时间跟妻子儿女相聚。我们彼此交谈,一同吃饭,一起学习圣经。我们也一起做家务,一起消遣。”玛卡莲娜说:“我开始觉得家里有个仁爱的父亲,对我们关怀备至。”
更重要的是,路易斯不但鼓励家人事奉上帝,自己也身体力行。玛卡莲娜透露,父亲的生意虽然相当成功,却觉得“生意占去自己太多时间,于是毅然放弃这盘生意,好让他有多点时间照顾家人”。父亲的决定令人惊讶,影响深远。玛卡莲娜说:“我从父亲的榜样学会保持目光单纯,把属灵的事置于首位。”现在玛卡莲娜是个先驱,母亲和弟妹都是热心的基督徒。
铁路主管的决定
显然,儿女所需的是一个真正关心他们的父亲,所作的大小决定都以儿女的福利为念。上篇文章提及的高级主管田村刚有个十余岁的儿子,儿子交上一批坏朋友,招惹很大的麻烦。当时是1986年,也就是田村刚决定辞去日本国家铁路高级主管一职的同年。自那时以来,18年过去了,他对当年的决定有什么感想呢?
他最近说:“这也许是我一生所作的最佳决定。我能够花更多时间跟儿子在一起,大家一同做事,我帮助他学习圣经,结果实在令人惊讶。我们父子俩成了好朋友,他不再跟以前那班人来往,品行也改进了许多。”
田村刚的妻子比丈夫早几年成为耶和华见证人。她的优良品行感动了丈夫,促使他开始学习圣经,愿意花多点时间精神照顾家人。最后,她丈夫、儿女都成了耶和华见证人。田村刚和儿子现今分别在自己的会众里做长老,妻子和女儿则是先驱。
父亲需要帮助
许多父亲虽然深知自己忽略了儿女,却不知道该怎么做才好。西班牙的《先锋报》刊出以下的大字标题:“百分之42的[西班牙]父亲承认,不知道怎样教养十余岁的儿女成材。”但其实对于12岁前或正在学步的儿女,许多父亲也不懂得该怎样施教。不像许多人所想一样,较年轻的儿童也同样需要父亲的怜爱呵护。
关于怎样做个好父亲,还要留意什么呢?谁是父亲的好榜样?我们可以从这些榜样学到什么?最后一篇文章会回答这些问题。
[脚注]
[第23页的图片]
这些父亲给了儿女所需的照顾
弗朗齐歇克和家人
路易斯和家人
田村刚和家人
-
-
怎样做个好父亲警醒!2004年 | 9月8日
-
-
怎样做个好父亲
《经济学家》周刊登载了一篇文章,论述家庭生活的衰落。文章的起头说了一句发人深省的话:“生孩子不难,做个好爸爸才难。”
人生荆棘满途,最难也最重要的事之一,就是做个好父亲。既然好父亲跟家人的福利和快乐息息相关,为人父亲的,都应该渴望好好履行职责。
障碍重重
简言之,做个好父亲甚艰难。一个主要原因是人生来就不完美,父母和儿女都没有分别。圣经说,“人从小就心怀恶念”。(创世记8:21)因此,圣经的执笔者说:“我母亲怀我的时候,我已经有罪。”(诗篇51:5;罗马书5:12)人生来就有罪,摆脱不了行恶的倾向,但这只是使人难于做个好父亲的障碍之一罢了。
这个世界或制度,是另一个巨大的障碍。为什么呢?圣经解释,“全世界都受那恶者控制”。圣经也透露,这个恶者“叫做魔鬼,又叫撒但”。撒但是“现行制度的神”。由于这缘故,耶稣说,他的门徒应当像他一样“不属于世界!”(约翰一书5:19;启示录12:9;哥林多后书4:4;约翰福音17:16)
要做个好父亲,就得时刻紧记,我们生来都是不完美的,魔鬼撒但和他控制的世界也会影响我们。这些障碍绝非无中生有,是实实在在的!但是,人怎可得着要诀,披荆斩棘,做个好父亲呢?
上帝树立至高典范
圣经可以帮助父亲克服上述种种困难。圣经提供一些值得我们效法的极佳榜样。耶稣教门徒祷告时透露谁是最高的典范:“我们在天上的父亲。”论到我们的天父,圣经言简意赅地说:“上帝就是爱。”做父亲的该怎样效学上帝的榜样?使徒保罗勉励我们:“要效法上帝,总要凭爱心行事。”(马太福音6:9,10;约翰一书4:8;以弗所书5:1,2)
你如果身为人父,请想想一个例子,看看上帝怎样对待他的儿子耶稣。马太福音3:17报道,耶稣受浸时,上帝从天上发言,说:“这是我的儿子,是我所爱的,是我所悦纳的。”我们从中学到什么?
首先,请想想一个父亲以自豪的口吻对人说,“这是我的儿子”或“这是我的女儿”。他这样做对孩子有什么益处?父母的关注,尤其是认可和赞赏,会令孩子心花怒放。为了赢得父母的赞赏,孩子很可能会做得更好。
其次,上帝公开表达他对耶稣的感觉,说耶稣是他“所爱的”。耶稣听见天父对他表达爱意,内心一定很欣慰。如果你告诉儿女你深爱他们,并且花时间跟他们一起,关怀他们,子女就会很开心,很雀跃。
第三,上帝告诉他的爱子,“我悦纳你”。(马可福音1:11)父亲也应当让儿女知道自己爱他们。诚然,孩子时常会犯错。同样,我们人人都会犯错。父亲们,儿女要是做得好或说得好,你有没有找机会称赞他们?
耶稣深得天父的教益。在地上时,耶稣以言行表明,天父对地上的儿女有什么感觉。(约翰福音14:9)耶稣就算很忙或身心受着重压,仍愿意花时间和儿童在一起,跟他们说话。他吩咐门徒说:“让小孩到我这里来,不要制止他们。”(马可福音10:14)父亲们,你们能够效学耶和华上帝和他爱子树立的榜样吗?
以身作则至为重要
为儿女树立好榜样至为重要。如果你不接受上帝的管教,不服从律法的指引,即使你决心“要照耶和华的意思管教[儿女],纠正他们的思想,把他们抚养成人”,你的努力只会事倍功半。(以弗所书6:4)可是,你听从上帝的吩咐教养儿女,即使障碍重重,也能迎刃而解。
请想想维克托·古特斯米特的经历。他是前苏联的一个耶和华见证人。1957年10月,他因为向人传讲自己的信仰,被判入狱10年。他留下两个年幼的女儿给妻子波利娜照顾。他获准在狱中写信给家人,但不可谈及上帝或任何宗教话题。即使面对逆境,维克托仍决心做个好父亲。他深知教导儿女认识上帝至为重要。他于是怎样做呢?
维克托回忆说:“我在苏维埃的《青年自然主义者》和《自然》杂志里,分别找着一些资料。我在明信片上画些动物和人的图画,然后加插一个关于自然界的故事或经历。”
波利娜说,“我们一收到明信片,就立即把资料跟圣经里的题目联系起来。比方说,如果图片跟自然美景、树林、河流有关,我就把以赛亚书65章读给女儿听”,让她们知道上帝应许使整个地球成为乐园。
维克托的女儿尤利娅说:“接着妈妈会跟我们一起祷告,我们会感动得哭起来。父亲的明信片对我们的成长有很大影响。”波利娜说,由于这缘故,“女儿自幼就深爱上帝”。这家人现在怎样?
维克托说:“现在我两个女儿都嫁给了基督徒长老,两家人都灵性健壮,两家人的儿女都忠心事奉耶和华。”
给儿女树立好榜样既要花心思,也要付出很大努力。儿女看见父亲真的竭尽所能树立好榜样,很可能会深受感动。一个从事全时服务多年的弟兄很赏识父亲的辛劳,说:“有时父亲放工回家,十分疲倦,差点儿就睡着了,但我们仍照常举行家庭圣经研究。我们看出,研读圣经多么重要。”
显然,要做个好父亲,言传身教 必不可少。圣经的箴言说:“要教孩子走合宜的路,这样他到老也不偏离。”(箴言22:6)要是你渴望见到这句箴言实现在你儿女身上,就得以身作则,为儿女树立好榜样。
请紧记,言传固然重要,身教也必不可缺。加拿大一位专家专门研究儿童早期教育,他说:“父亲要儿女循规蹈矩,最好能以身作则,让子女看出该怎样行事为人。”不错,你想儿女重视属灵的事,自己就必须先这样行。
腾出时间
儿女必须有机会看见你的好榜样。这意味着你须要腾出充分时间陪伴儿女,跟他们在一起,而非仅是偶一为之。要明智地听从圣经的劝告,“买尽时机”跟孩子作伴,甘愿放弃一些较不重要的事,以求有较多时间跟孩子在一起。(以弗所书5:15,16)老实说,有什么东西比儿女更重要呢?一台有巨型屏幕的电视机?一套专业的高尔夫球棒?一座豪宅?你的事业?
如果你现在舍不得腾出时间跟儿女作伴,到头来可能因小失大、得不偿失。有些父亲目睹儿女离弃信仰,生活放荡,或过着毫无属灵意义的生活,不时感到懊悔。他们悔恨在儿女急需父亲照顾的时候,自己疏忽职守。
要记住,儿女还小的时候,你就该清楚知道自己的选择会导致什么结果。圣经说儿女是“耶和华所赐的产业”,是上帝托付给你的。(诗篇127:3)因此千万不要忘记,你必须为这件事向上帝交账!
随时可得着帮助
好父亲会渴望获得帮助使儿女得益。玛挪亚从天使获悉妻子会生个儿子,随即向上帝祷告说:“你刚差来的那位上帝使者,求你再差他到我们这里来,好指教我们怎样待那将要出生的孩子。”(士师记13:8,9)像今天的父母一样,玛挪亚需要怎样的帮助呢?让我们看看。
布伦特·布戈伊内是开普敦大学的教师,他说:“父母给儿女的最佳礼物,莫过于传授给他们正确的价值标准。”日本《读卖新闻》刊登了一则消息,说明儿童需要受到教导,认识正确的价值标准。资料透露,“一项调查显示,百分之71的日本儿童,从没有听过父亲教导他们,说谎是不对的”。这岂不是很可悲吗?
谁能提供可靠的价值标准?耶和华!也就是玛挪亚向之求助的上帝。为了给人帮助,上帝派他爱子耶稣作我们的教师。耶稣在世时,人们时常称他为导师。《向伟大的导师学习》是根据耶稣的教训编写而成的,现已译成多种语言,可供父母用来教导孩子。
《向伟大的导师学习》不但说明基于上帝话语的价值标准,也有160多幅图片强调课文的要点,并提出一些发人深省的问题。例如,本刊第32页的图片,就来自书中第22篇“为什么不应该说谎?”。书本在刊载图片的那一页说:“假如一个男孩对爸爸说:‘我没有在房子里踢球。’但如果他真的在房子里踢过球,你觉得他这样说是对的,还是错的呢?”
孩子也可以从以下几篇学到有力的教训:“服从可以保护你”“我们要抵抗引诱”“要用仁慈的态度待人”“千万不要偷东西!”“所有派对都是上帝喜欢的吗?”“怎样才能令上帝开心”“为什么人人都必须工作?”全书共48篇,以上只列出了一小部分的内容。
《向伟大的导师学习》的前言指出:“我们应该教导孩子认识智慧之源,就是我们的天父耶和华。教导人认识上帝,正是伟大的导师耶稣一生致力的工作。我们衷心希望,这本书能帮助你和家人一起过敬虔的生活,凡事使耶和华喜悦,得享永恒的福乐。”a
好父亲必须为儿女树立好榜样,拨出充分时间跟他们在一起,经常帮助他们按照圣经的标准生活。
[脚注]
a 为了帮助家庭,耶和华见证人还出版了《我的圣经故事书》《青年人所提出的问题——有实效的答案》《家庭幸福的秘诀》等书。
[第24页的图片]
维克托·古特斯米特虽然身在狱中,仍能做个好父亲
[第24,25页 的图片]
维克托因紧守信仰而入狱。在狱中,他在明信片上画了这些图画来教导儿女
[第25页的图片]
维克托的女儿,摄于1965年
[第26页的图片]
父亲应当积极教导儿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