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体恤别人守望台2019年(研读版) | 3月
-
-
研究班课文12
要体恤别人
你们人人都要体恤别人。——彼得前书3:8
唱诗第90首 要彼此鼓励
课文摘要a
1.根据彼得前书3:8,为什么我们喜欢跟关心我们的人作伴?
我们都喜欢跟关心我们的人作伴,因为他们会设身处地替我们着想,努力了解我们的想法和感受。有时,他们甚至在我们请求帮助之前,就已经想到我们需要什么而提供协助。我们很感激那些体恤b我们的人。(请读彼得前书3:8)
2.为什么体恤别人并不容易?
2我们身为基督徒,很想向人表现体恤之心和同情心。但说实话,要这么做并不容易。其中一个原因是我们都不完美。(罗马书3:23)我们必须跟自私的天性对抗。另外,有些人因为成长背景或过去的经历,不容易体恤别人。此外,我们生活在最后的日子,周遭的人大多“专爱自己”而不关心别人,我们有可能被他们的态度影响。(提摩太后书3:1,2)我们可以怎样排除这些障碍,向人表现体恤之心呢?
3.(甲)在体恤人方面,我们可以怎样更进步?(乙)本篇课文会讨论什么?
3在体恤人方面,我们可以怎样更进步呢?我们要学习耶和华和他儿子耶稣基督的榜样。耶和华很有爱心,他体恤人、关心人,是我们最佳的榜样。(约翰一书4:8)耶稣完美地效法天父,表现相同的品格。(约翰福音14:9)他在地上时以身作则,让我们明白怎样表现体恤之心。本篇课文会谈谈耶和华和耶稣怎样体恤别人,还会讨论我们可以怎样效法他们的榜样。
耶和华体恤人
4.根据以赛亚书63:7-9,我们怎么知道耶和华很关心他子民的感受?
4圣经告诉我们,耶和华很关心他子民的感受。让我们看看古代以色列人遭遇考验时,耶和华有什么感觉。圣经说:“他们受苦受难,他也感到忧伤。”(请读以赛亚书63:7-9)耶和华通过先知撒迦利亚告诉子民:“触摸你们的,就是触摸我的眼珠儿。”(撒迦利亚书2:8)这表示如果有人恶待上帝的子民,就像是在恶待耶和华一样。这个生动的比喻让人看出,耶和华多么关心他的子民!
耶和华对以色列人有怜恤之心,拯救他们摆脱埃及的奴役(见第5段)
5.请举例说明耶和华怎样采取行动消除子民的痛苦。
5耶和华不只同情 他子民的遭遇,他还采取行动 帮助他们。例如,以色列人在埃及做奴隶时,生活苦不堪言,耶和华了解他们的痛苦,很想要消除他们的苦况。耶和华对摩西说:“我的子民在埃及的苦况,我实在看见了;他们在监工手下发出的呼号,我也听见了。我清楚知道他们所受的痛苦。我要下来从埃及人手里搭救他们。”(出埃及记3:7,8)耶和华对他的子民充满怜恤之心,让他们摆脱奴役、重获自由。几百年后,以色列人在应许之地受到敌人攻击,耶和华怎么做呢?圣经说,耶和华看到以色列人“因受人压迫欺负而哀伤叹息”,就怜悯他们。他很同情他的子民,很想帮助他们,所以任用士师拯救他们。(士师记2:16,18)
6.上帝的子民即使想法不完全正确,耶和华还是怎样体恤他们?请举例说明。
6有时,上帝的子民即使想法不完全正确,耶和华还是体恤他们。请想想约拿的例子,上帝委派这位先知去向尼尼微人宣告审判的信息,后来尼尼微人悔改,所以上帝决定宽恕他们。这个结果让约拿很不高兴,甚至“发起怒来”,因为他说的预言没有实现。不过,耶和华对约拿很有耐心,帮助他调整观点。(约拿书3:10-4:11)最后,约拿学到了教训,而耶和华也任用他将这个经历记录下来,让我们得益。(罗马书15:4)c
7.耶和华对待他子民的方式让我们确信什么?
7耶和华对待他子民的方式让我们确信,他很体恤崇拜他的人。他知道我们承受什么痛苦。耶和华“洞悉万人的心”。(历代志下6:30)他了解我们的一切想法和感受,也知道我们的能力有限,他“必不让[我们]受引诱超过[我们]能忍受的”。(哥林多前书10:13)知道这点真的令人安慰!
耶稣体恤人
8-10.为什么耶稣能关心人?请举出三个理由。
8耶稣在地上时很关心别人。为什么他能做到呢?至少有三个理由。第一,耶稣完美地反映天父的品格。耶稣跟他父亲一样深爱人类。他协助创造的工作,喜欢受造的万物,但他特别爱“世间的人”。(箴言8:31)耶稣深爱人类,所以他很关心别人的感受。
9第二,耶稣像耶和华一样能看出人内心的想法。他知道人的动机和情感。(马太福音9:4;约翰福音13:10,11)因此,当耶稣察觉一个人非常悲伤时,他很愿意体恤和安慰对方。(以赛亚书61:1,2;路加福音4:17-21)
10第三,耶稣经历过我们面对的一些考验。例如,耶稣在一个贫穷的家庭长大。他从养父约瑟学到如何做粗重的工作。(马太福音13:55;马可福音6:3)约瑟很有可能在耶稣开始传道前已经去世,所以耶稣知道失去亲友是多么难过的事。耶稣也知道,家人有不同的信仰是怎样的情况。(约翰福音7:5)耶稣经历过这些事,这帮助他了解我们面对的考验和感受。
耶稣体恤一个聋人,把他带离群众并治好他(见第11段)
11.我们特别可以从什么事看出耶稣体恤人?(见封面图片)
11我们特别可以从什么事看出耶稣体恤人呢?就是从耶稣施行的奇迹。他不是出于责任感才行奇迹的,而是对受苦的人“动了怜悯的心”。(马太福音20:29-34;马可福音1:40-42)例如,他曾经将一个聋人带离群众并治好他,也曾经复活一个寡妇的独生子。(马可福音7:32-35;路加福音7:12-15)请想想耶稣的感受,他一定十分怜悯那些受苦的人,想要帮助他们。
12.根据约翰福音11:32-35,耶稣怎样体恤马大和马利亚?
12想想耶稣体恤人的另一个例子。马大和马利亚因为拉撒路去世而悲痛不已,耶稣看到她们这么难过,自己也“不禁掉下泪来”。(请读约翰福音11:32-35)既然耶稣即将复活拉撒路,他流下泪来不是因为失去一位挚友的陪伴,而是因为他了解马大和马利亚的心有多痛。
13.知道耶稣对人有体恤之心,为什么令我们很安慰?
13知道耶稣对人有体恤之心,真的很安慰我们,我们也因此很爱他。(彼得前书1:8)我们很高兴耶稣已经在上帝的王国里作王,他很快就要消除一切苦难了。人类社会在撒但的统治下已经千疮百孔,既然耶稣体验过人类的生活,他最有资格将人类从痛苦中解救出来。耶稣懂得“体恤我们的软弱”,能有这样的君王多么幸福!(希伯来书2:17,18;4:15,16)
效法耶和华和耶稣的榜样
14.思考过以弗所书5:1,2的经文,你会怎么做?
14我们认真思考耶和华和耶稣立下的榜样,就会更想要体恤别人。(请读以弗所书5:1,2)虽然我们无法像耶和华和耶稣一样看透人心,但我们还是可以努力了解别人的感受、留意他们的需要。(哥林多后书11:29)我们不像世人一样自私,我们不会“单顾自己的事”,而会“顾及别人的事”。(腓立比书2:4)
(见第15-19段)d
15.谁特别需要体恤别人?
15会众的长老特别需要体恤别人。他们受托照顾上帝的羊,有责任向上帝交账。(希伯来书13:17)长老为了帮助弟兄姐妹,需要了解他们的情况。长老可以怎么做呢?
16.长老有体恤之心就会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很重要?
16长老有体恤之心,就会花时间关心弟兄姐妹。他会问问对方的情况,然后认真又耐心地听对方说话。有时,一些基督徒很想把心事说出来,却不知道该怎么表达,这时长老表现耐心就更重要了。(箴言20:5)长老愿意奉献自己的时间,弟兄姐妹就会更爱他们、更信任他们,彼此间的友谊也会更加深厚。(使徒行传20:37)
17.对很多弟兄姐妹来说,长老有什么态度非常重要?请举例。
17对很多弟兄姐妹来说,长老有体恤之心非常重要。一位姐妹叫阿德莱德,她说:“长老有这样的态度,我就会比较放心地说出心里的话,知道他们会体谅我的情况。从他们的反应可以看出他们真的替人着想。”另一个弟兄想到长老过去怎样善待他,充满感激地说:“我跟一个长老说了我的情况后,我看到他眼眶含泪,那一幕我永远也忘不了。”(罗马书12:15)
18.我们可以怎样关心别人的感受?
18不是只有长老需要体恤人,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关心别人的感受。我们可以怎么做呢?我们要努力了解家人和弟兄姐妹遇到什么困难,也要关心会众里的年轻人、年长者、生病的人和失去亲友的人。我们可以问问他们的情况如何,在他们诉说自己的感受时,认真听他们说话。要让对方知道,我们真的体谅他们的难处,也要尽力提供协助。我们这样做就是以行动表现对弟兄姐妹的爱了。(约翰一书3:18)
19.我们在帮助别人时,为什么要按照对方的情况而调整?
19我们在帮助别人时,要按照对方的情况而调整,因为每个人遇到问题时的反应不一定相同,有些人很愿意说出自己的难题,有些人却不太喜欢说出来。因此,即使我们很想帮助他们,也不该追问对方的私事。(帖撒罗尼迦前书4:11)有时对方说出自己的感受后,我们不一定同意他的观点,但我们要接受这就是他的 想法。我们要先听对方说,不要急着表达自己的意见。(马太福音7:1;雅各书1:19)
20.下篇课文会回答什么问题?
20我们除了要体恤弟兄姐妹,也必须替传道的对象着想。我们可以怎样在传道教人时表现体恤之心呢?下篇课文会回答这个问题。
唱诗第130首 乐意宽恕
a 耶和华和耶稣都很关心别人的感受。本篇课文会讨论我们可以怎样学习他们的榜样,也会谈谈为什么我们需要体恤别人,以及我们可以怎样关心别人。
c 耶和华也体恤那些感到灰心或害怕的忠仆,例如:哈拿(撒母耳记上1:10-20)、以利亚(列王纪上19:1-18)、以伯米勒(耶利米书38:7-13;39:15-18)。
-
-
要体恤别人守望台2019年(研读版) | 3月
-
-
d 图片描述:参加聚会让我们有机会关心弟兄姐妹。在这个王国聚会所里,我们看到(1)长老亲切地跟一个年轻的传道员和他的妈妈说话;(2)一个弟兄跟女儿一起协助年长的姐妹上车;(3)姐妹寻求长老帮助,两位长老认真地听姐妹说话。
-
-
在传道工作上体恤人守望台2019年(研读版) | 3月
-
-
研究班课文13
在传道工作上体恤人
他对他们动了怜悯的心,就教导他们许多事。——马可福音6:34
唱诗第70首 找出配得的人
课文摘要a
1.为什么耶稣让人觉得很温暖?请举例说明。
耶稣了解不完美的人类面对什么难处,也知道他们的感受,所以让人觉得很温暖。耶稣在地上时,“和欢乐的人一同欢乐,和哭泣的人一同哭泣”。(罗马书12:15)一个例子是,70个门徒因为传道的成果而欢欢喜喜地回来时,耶稣“被圣灵激动,大大喜乐”。(路加福音10:17-21)但另一次,耶稣看到拉撒路的亲友因拉撒路死去而伤心不已,“就心里悲叹,十分难过”。(约翰福音11:33)
2.为什么耶稣能对人类有怜恤之心?
2为什么完美的耶稣能对不完美的人类这么仁慈、这么有怜恤之心呢?主要是因为他爱人类。如同上一篇课文提到的,耶稣“所爱的离不开世间的人”。(箴言8:31)这份爱使耶稣愿意深入了解人类的想法,使徒约翰说耶稣“了解人心”。(约翰福音2:25)耶稣在地上时非常体恤人,人们感受到耶稣对他们的爱,就愿意听王国信息。我们努力效法耶稣培养体恤之心,在传道时就更能帮助人。(提摩太后书4:5)
3-4.(甲)我们有体恤之心就会怎样看待传道工作?(乙)本篇课文会谈谈什么?
3我们跟使徒保罗一样,知道自己必须向人传道。(哥林多前书9:16)不过,如果我们有体恤之心,就不会只把传道工作看成义务,而会因为关心人、想帮助人而传道。我们知道“施与比接受更快乐”。(使徒行传20:35)我们将这个原则谨记在心,就会更喜爱传道。
4我们会在本篇课文学到,如何在传道工作上体恤人。我们会先了解耶稣怎样看待传道的对象,接着会谈谈四个效法耶稣的方法。(彼得前书2:21)
耶稣在传道时体恤人
耶稣体恤人,所以告诉人安慰的信息(见第5-6段)
5-6.(甲)耶稣对谁有体恤之心?(乙)为什么耶稣对群众有怜悯之心?
5请看看耶稣怎样体恤人。有一次,耶稣和门徒一直传道,没有时间休息,“连吃饭也没有空”,所以耶稣带门徒“到僻静的地方去歇一歇”。然而,许多人先跑到耶稣和门徒要去的地方等他们。耶稣到达那里后看到群众,他有什么感觉呢?耶稣“对他们动了怜悯b的心,因为他们像没有牧人的绵羊一样。耶稣就教导他们许多事”。(马可福音6:30-34)
6为什么耶稣对人有怜悯之心呢?因为他认为这些人“像没有牧人的绵羊一样”,可能耶稣发现他们当中的一些人很贫穷,还要辛苦地工作养家,另一些人则因为失去亲友而悲痛不已。耶稣感同身受,因为他经历过类似的事。耶稣体恤人,所以很想告诉他们好消息来安慰他们。(请读以赛亚书61:1,2)
7.我们可以怎样效法耶稣?
7我们从耶稣的榜样学到什么?今天,我们身边的人和耶稣时代的人一样,都像“没有牧人的绵羊”。他们面对很多问题,过得很辛苦,而我们拥有王国信息,这正是他们需要的。(启示录14:6)我们效法主人耶稣“顾惜寒微贫穷的人”,所以向人传讲好消息。(诗篇72:13)我们对人有怜悯之心,因此想要帮助他们。
怎样体恤别人
考虑传道对象的需要(见第8-9段)
8.我们怎样体恤传道时遇到的人呢?请用比喻说明。
8我们怎样体恤传道时遇到的人呢?我们可以站在他们的角度思考,我们希望受到怎样的对待,就怎样对待他们。c(马太福音7:12)现在,我们会讨论四个体恤他人的方法。第一,考虑对方的需要。我们传道时就像医生为病人看诊。好医生会留意病人需要什么,他会先问对方一些问题,然后仔细听病人叙述自己的症状。他不会很快就认定该怎么治疗,而是会进一步观察病人的情况才开药或提供合适的疗法。类似的是,我们传道时不应该都用一样的方式开始交谈,而是要依照对方的情况和观点,调整传道的方式。
9.我们在传道时不该假定什么?为什么?
9我们不该认为自己对于传道对象的情况一清二楚,也不该假定对方相信什么以及他相信的原因。(箴言18:13)我们必须问对方一些适当的问题,才能一步步了解他的想法。(箴言20:5)在某些地区,传道员会试着了解传道对象的背景、工作、家庭或观点。对方说出自己的情况,我们就可以看出哪些圣经真理能打动他的心。我们按照传道对象的需要来帮助他,就是效法耶稣的榜样。(参看哥林多前书9:19-23)
想象一下传道对象的生活是怎样的(见第10-11段)
10-11.根据哥林多后书4:7,8,我们还可以怎样体恤别人?请举例。
10第二,想象一下传道对象的生活是怎样的。我们跟传道对象一样,都会因为不完美而面对一些问题,所以或多或少能理解他们的处境。(哥林多前书10:13)我们知道,在这个世界生活很辛苦。我们可以忍耐下去,是因为有耶和华的帮助。(请读哥林多后书4:7,8)但请想想那些不认识耶和华的人。他们没有受到上帝帮助,日子一定很难熬。我们像耶稣一样怜悯他们,很想告诉他们“美事的好消息”。(以赛亚书52:7)
11一个男子名叫谢尔盖,他生性害羞、沉默寡言,不懂得怎么表达自己。后来,他学习圣经,他说:“我从圣经中学到,基督徒有责任向其他人传讲信仰。最初,我认定自己永远也不可能向人传道。”不过,他想到那些没听过真理的人生活得很艰苦。谢尔盖说:“我所学到的知识为我带来很大的快乐和内心安宁。这使我看出,其他人也需要认识圣经的真理。”他对人的怜悯之心越来越深,就有勇气向人传道。谢尔盖说:“意想不到的是,跟别人谈论圣经反而增强了我的自信,也强化了我对圣经知识的信心。”d
有些人需要一段时间才会在属灵方面进步(见第12-13段)
12-13.为什么我们教导人真理时要有耐心?请用比喻说明。
12第三,要对人有耐心。要记得,我们熟悉的真理对传道的对象来说可能很陌生。另外,他们可能热衷于自己的宗教,或认为自己的信仰不但是他们文化的一部分,还能维系与家人和同胞的情感。那么,我们可以怎样帮助他们呢?
13请想想以下的比喻:有一座桥十分老旧、摇摇欲坠,需要一座新桥取代。一般来说,在新桥盖好之前,人们还是会使用旧桥。不过,新桥盖好,旧桥就可以拆除。类似的是,我们必须先帮助人喜爱他们原本不了解的“新”真理,他们才可能舍弃一向珍惜的“旧”信仰,而要帮助一个人改变观点是需要时间的。(罗马书12:2)
14-15.有些人对乐园的希望所知有限或一无所知,我们可以怎样帮助他们呢?
14我们对传道时遇到的人有耐心,就不会期望他们立刻明白或接受圣经真理,而是会体恤他们,愿意一次又一次运用圣经跟他们推理。举个例,请想想我们如何帮助人了解,人有希望永远在地上乐园里生活。许多人对这个道理所知有限,甚至一无所知。有些人相信人死了不能复生,有些人认为好人会上天堂。我们该怎样帮助他们明白真理呢?
15一个弟兄觉得有个方法很有效。首先,他向人读出创世记1:28。接着,他问对方:“你觉得上帝希望人住在哪里呢?过怎样的生活呢?”大多数人会说:“在地上快乐地生活。”然后弟兄读出以赛亚书55:11,并问对方上帝的旨意是否改变过。对方通常会说:“没有。”弟兄接着读诗篇37:10,11,并问对方人类有什么希望。他用圣经推理,帮助了好几个人明白,上帝依然希望人类在地上乐园永远活下去。
我们为别人做的一点小事,也许会带来美好的结果,例如写信鼓励人(见第16-17段)
16-17.根据箴言3:27,我们可以怎样表示自己关心人?请举例。
16第四,想想可以怎样做,表示自己关心对方。假如住户觉得我们拜访他的时间并不恰当,我们可以向他表达歉意,再找个适当的时间去拜访他。如果住户需要我们帮个小忙,或者他们因为年长、生病而无法出门,需要有人跑腿,这时,我们也许可以帮助他们。(请读箴言3:27)
17一个姐妹很有爱心,她得知有个家庭的小宝宝一出生就过世了,她体恤这个家庭的情况,所以写信给他们。她在信中写了一些安慰人的经文。这个家庭对这封信有什么感觉呢?孩子的妈妈回信说:“昨天我原本很难受。你知道吗?你的信给我们很大的安慰。我很感动,不知道该怎样表达对你的感谢。我昨天读了你的信超过20遍。你写的信让我感受到满满的爱和关心,让我有力量振作。我们真心感谢你。”姐妹做的这件小事带来美好的结果。我们对别人的痛苦感同身受,并以行动帮助人,也会达成美好的结果。
不要对自己要求过高
18.关于传道工作,哥林多前书3:6,7提醒我们什么?
18我们希望自己在传道工作上尽本分,好好帮助人认识上帝,但真正的关键不在于我们。(请读哥林多前书3:6,7)其实,人是因为受耶和华吸引,才想要认识他。(约翰福音6:44)另外,人会不会听好消息,取决于他的内心。(马太福音13:4-8)耶稣是世上最伟大的导师,但许多人还是不接受他教的道理。因此,我们努力帮助人认识真理,就算他们不想听,我们也不必太灰心。
19.我们传道时体恤别人,会带来什么益处?
19我们传道时体恤别人,会带来许多益处。我们会更喜爱传道工作,感受到施与的快乐,也能帮助“秉性适宜得永生的人”更愿意接受好消息。(使徒行传13:48)因此,“我们只要有机会,就该对所有人行善”。(加拉太书6:10)我们这样做,就会体验到荣耀天父而有的喜乐!(马太福音5:16)
唱诗第64首 欢乐地参与收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