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继亲家庭的难题守望台1999年 | 3月1日
-
-
再婚的人在新婚初期,也许没有留意到子女跟继父母同住的感受。孩子可能在精神上饱受折磨,他们一方面觉得自己对离去的父母不忠,一方面又嫉妒、憎恨继父母。这是可以理解的。孩子害怕新爸爸或新妈妈取代他们的地位,夺去了父母的爱。另一方面,被配偶舍弃的一方总是不明白为什么儿女仍然喜欢跟那负心人在一起。一个男孩向母亲解释自己对生父的感觉,说:“妈妈,我知道爸爸对你不好,但他却对我很好嘛!”这虽然是真心话,却可能令做妈妈的对前夫怨恨更深。
一个继父坦言:“我婚前未准备好应付继子女的问题。起初我还以为,既然我娶了他们的妈妈,我就自然是他们的爸爸了。我的想法实在太天真了!我不理解孩子对生父有一份特别的感情,结果屡次碰钉。”
继亲在管教继子女方面特别棘手。孩子需要仁爱的管教,可是很多孩子连亲生父母也不肯听从,继父母就更不用说了!继子女时常会对继亲说:“你不是我的亲爸爸!”对怀着好意施行管教的继父来说,这样的话多么令人痛心!
-
-
继亲家庭也可以是个安乐窝守望台1999年 | 3月1日
-
-
真爱有化解难题的力量,能够把不同背景、不同性格的人团结起来。真爱也能助人纾缓婚姻失败或父母去世所带来的伤痛。一个继父提到自己最大的难题,说:“以往我只关心自己的感觉,忽略了继子女甚至妻子的感受。我必须学会不再反应过敏。最重要的是,我必须学会表现谦卑。”结果,爱心推使他作出所需的改变。
亲生父母
爱心推使继父母容许继子女对分开了的亲生父母仍然怀有感情。一个继父说:“我渴望成为继子女心目中的最爱。于是,每次他们跟生父外出,我就会对他诸多批评。如果他们开开心心地回来,我就觉得难以忍受。要是他们不欢而散,我就暗暗叫好。真的,我害怕失去孩子的爱。我觉得最难接受的是,承认在继子女心里,他们的生父是无人能代替的。”
真爱帮助这个继父看出一个事实,那就是,要“即时”获得孩子的爱是不可能的。假如孩子没有即时接受他的爱,他不必感觉被拒。他渐渐明白到,生父在孩子心目中非常重要,也许他永远无法完全取代对方的地位。继子女从呱呱坠地就跟生父一起生活,而继父只是个外来人,自然须要付出努力才能赢得孩子的爱。研究员伊利莎白·爱因斯坦谈到许多继亲的经历,说:“继父母永远无法取代亲生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地位——不错,永远不可以。即使孩子的亲生父母死去或弃他而去,在孩子的世界里,他们仍然占一个重要的位置。”
管教——棘手的问题
圣经表明,仁爱的管教对年轻人十分重要,对继子女也不例外。(箴言8:33)现今有越来越多专家同意圣经这个观点。塞雷斯·阿尔维斯德阿劳霍教授指出:“当然,无人天生就喜欢受人管束,但管束确实是必须的。对儿女说‘不’其实是对他们的一个保护。”
可是,继父母和继子女对管教的看法,可能会引起冲突。继子女在生父或生母分开前,可能已形成了某些性格特征。也许继子女有些习惯或习俗令继父母不悦,但他们不明白为什么继父母的反应这么强烈。继父母怎样才能成功应付这种情况呢?保罗劝勉基督徒同工:“[要]追求……爱心、忍耐、温和的性情”。(提摩太前书6:11)在继父母和继子女彼此了解的过程中,表现基督徒的爱心有助双方保持温和忍耐。继父母必须表现忍耐,避免“愤怒、烈怒”和“诋毁”,否则跟继子女辛苦建立起来的关系,就会一下子给破坏无遗了。——以弗所书4:31。
预言者弥迦的话提醒继父母在施行管教时要留意什么事,他说:“耶和华……向你所要的是什么呢?只要你行公义[公正],好怜悯,存谦卑的心,与你的上帝同行。”(弥迦书6:8)管教儿女,公正固然重要。但怜悯之心又怎样?一位基督徒长老谈及,他的继子女在星期日早上往往不愿起床从事崇拜。与其严厉地训斥他们一番,这个父亲尝试以仁慈的方法处理难题。他早点起床,煮好早餐,然后在孩子下床前给每人一杯热饮。结果,以后孩子就合作得多了。
安娜·路易莎·维埃拉德马托斯教授作了以下一段饶有意义的评论:“重要的不是家庭属于什么类型,而是家人的关系怎样。我在研究中发现,行为有问题的青少年几乎总是出自疏于管教的家庭,他们的父母让儿女自行其是,又缺乏沟通。”她说:“我们不得不承认,教养儿女,必须说‘不’才行。”此外,埃米莉和约翰·维舍博士指出:“基本说来,接受管教的人必须重视施行管教者的反应和彼此间的关系,管教才能发挥最大功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