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你从主所领受的职务,你要不断留意”
    守望台2008年 | 1月15日
    • “你从主所领受的职务,你要不断留意”

      你从主所领受的职务,你要不断留意,彻底执行。——歌罗西书4:17

      1,2.基督徒对世人有什么责任?

      我们对周围的人有重大的责任,因为他们在“大患难”中是生是死,全在乎他们现在所作的决定。(启示录7:14)箴言的执笔者受圣灵启示,说:“被带去受死的人,你要解救;蹒跚前去被杀的,你该阻止。”这是多么触动人心的话!如果我们失职,没有让别人知道他们有什么选择,我们就可能要承担血债。事实上,箴言的执笔者接着说:“要是你说,‘我们不知道这件事啊’,衡量人心的,难道不明白吗?鉴察你的,难道不知道吗?他必照世人所做的施行报应。”很明显,耶和华的仆人不能说自己“不知道”世人正面对什么危险。(箴言24:11,12)

      2 耶和华十分珍惜生命。他敦促手下的仆人,只要做得到,就要尽量拯救更多生命。每个事奉上帝的人都必须向人传讲圣经中的救生信息。我们的职务跟守望人很相似,守望人看见危险临近,就要发出警告。我们看见别人有丧命的危险,同样要发出警告,绝不想为他们的死亡承担血债。(以西结书33:1-7)由此可见,我们努力不懈地“传讲神圣的话语”是多么重要啊!(请读提摩太后书4:1,2,5)

      3.这篇文章和接着的两篇文章会探讨什么题目?

      3 这篇文章会谈谈,你可以怎样克服障碍,继续执行救生的职务,可以怎样帮助更多人归向上帝。下一篇文章会说明,你怎样做就能培养教导的艺术,好帮助人明白重要的真理。第三篇文章会报道,王国传道员在世界各地取得什么令人鼓舞的成果。在探讨这些题目之前,让我们先看看,为什么现今是一段难以应付的时期。

      为何这么多人感到绝望无助

      4,5.人类正经历什么?许多人有什么反应?

      4 世事的发展显示,我们正生活在“这个制度的末期”,终结快要到了。耶稣和他的门徒曾预告,在“最后的日子”会有什么事发生,世态人情会变成怎样。今天,人类正经历这些事情。重重的苦难,例如战争、粮荒、地震、灾祸,就“像产痛一样”折磨着人类。不法的事、自私的态度和不敬虔的行为随处可见。连那些力求按照圣经标准生活的人也觉得,现今是“难以应付的非常时期”。(马太福音24:3,6-8,12;提摩太后书3:1-5)

      5 可是,绝大多数人都不清楚世事的真正含意。结果,许多人都为自己和家人的安全担忧。不少人因亲人去世或遭遇不幸而悲痛欲绝。他们没有确切的知识,不明白为什么会发生这些事,也不知道真正的解决方法,所以感到绝望无助。(以弗所书2:12)

      6.为什么“大巴比伦”不能帮助她的信众?

      6 “大巴比伦”,即世上的所有错误宗教,不单没有给予信众什么安慰,反而用“她淫乱的酒”把信众灌醉了,使他们在灵性上摇摇晃晃,一片混乱。此外,错误的宗教像娼妓一样勾引“地上的列王”,把他们操控在股掌之中,又用虚谎的道理和通灵术来支配信众,使他们对执政的主人惟命是从。错误宗教的权势就这样日渐坐大。与此同时,她把圣经的真理全都弃掉了。(启示录17:1,2,5;18:23)

      7.大多数人面对怎样的前景?我们怎样做,就能帮助其中一些人?

      7 耶稣教导群众时指出,大多数人都往宽路上走,而这条路是通往灭亡的。(马太福音7:13,14)行走宽路的人当中,有一些是存心这么做的,因为他们选择不接受圣经的真理。不过,许多人之所以走上宽路,是因为受到宗教领袖的蒙骗,对耶和华的要求一无所知。我们根据圣经,向这些受蒙骗的人提出充分的理据,说明他们为什么要改变自己的生活,也许有些人会改过迁善。然而,谁继续留在大巴比伦,谁舍弃圣经的标准,在“大患难”中都不能活命。(启示录7:14)

      持续不懈地传道

      8,9.公元1世纪的基督徒尽管遭受反对,仍然怎样做?他们为什么这样做?

      8 耶稣说过,他的门徒会传讲上帝王国的好消息,帮助其他人成为基督的门徒。(马太福音28:19,20)所以,真基督徒一向认为,向人传道是忠于上帝的表现,也是信仰的基本要求。因此,早期的基督徒尽管遭受反对,仍然锲而不舍地传道。他们以耶和华为后盾,求他赐“十足的胆量”,使他们不断传讲上帝的话语。耶和华应允他们的祈求,使他们充满圣灵,放胆传讲上帝的话语。(使徒行传4:18,29,31)

      9 当反对基督教的人用暴力对付耶稣的门徒时,他们要传讲好消息的决心有没有动摇呢?绝没有。由于使徒们热心传道,犹太宗教领袖十分恼火,于是把他们逮捕,恐吓一番,拷打一顿。尽管如此,使徒们还是“持续不懈地教导人,宣扬基督的好消息,传耶稣就是基督”。他们清楚看出自己必须“接受上帝的统治,服从上帝而不是服从人”。(使徒行传5:28,29,40-42)

      10.今天,基督徒受到什么考验和试炼?他们的好行为可能会产生什么结果?

      10 今天,上帝的仆人大都不会因为向人传道而被人殴打或关进监牢。不过,所有真基督徒都免不了会受到考验和试炼。比如说,由于紧守圣经的教诲,受良心驱使,你所做的事可能不受大众欢迎,甚至令人觉得你不合群。由于你按照圣经的原则作决定,同事、同学或邻居可能会觉得你很古怪。尽管如此,你不该因为他们反应不好,就退缩不前。属灵的黑暗笼罩着世界,基督徒在世人当中必须“如同明光照耀”。(腓立比书2:15)有些诚恳的人可能注意到你的好行为,表示赞赏,结果把荣耀归于耶和华。(请读马太福音5:16)

      11.(甲)有些人对传道工作可能有什么反应?(乙)使徒保罗受到怎样的迫害?但他仍然怎样做?

      11 要持续不懈地传讲上帝王国的信息,勇气是不可少的。有些人可能讥诮你,或试图使你灰心丧气,就连你的亲戚也可能会这样做。(马太福音10:36)使徒保罗忠心耿耿地执行传道职务,为此被人打过不止一次。请留意,他遭受迫害之后仍然怎样做:“起先我们在腓立比受苦楚,受凌辱,后来却靠着我们的上帝放开胆量,大大奋斗,向你们讲论上帝的好消息。”(帖撒罗尼迦前书2:2)保罗曾被人抓住,扯掉外衣,用杖痛打一顿,然后关进监牢。他受到这么粗暴的待遇之后,仍然继续宣扬好消息,实在很不容易。(使徒行传16:19-24)保罗为什么能鼓起勇气继续传道呢?因为他渴望执行上帝所赐的传道使命,宣扬好消息对他来说比什么都重要。(哥林多前书9:16)

      12,13.有些人遇到什么困难?他们怎样应付?

      12 我们传道时,住户往往不在家,即使在家,对王国信息的反应也可能很冷淡。要在这样的地区继续热心传道,的确很不容易。面对这些情况,该怎么办呢?我们可能觉得有必要鼓足勇气,在非正式的场合放胆向人谈论上帝的王国。我们也可能要重新编排传道的时间,或集中在那些能让我们遇见更多人的地区里传道。(参看约翰福音4:7-15;使徒行传16:13;17:17)

      13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困难要应付。许多人因为年老体弱,所能做的传道工作也许很有限。如果你的情况正是这样,千万不要灰心。耶和华深知你受到哪些局限,很赏识你所能做的一切。(请读哥林多后书8:12)无论你处于什么逆境,遭受反对也好,面对冷淡的反应也好,体弱多病也好,只要做得到,尽力向人传讲王国的好消息就行了。(箴言3:27;另见马可福音12:41-44)

      要不断留意你的职务

      14.使徒保罗为信徒同工树立了什么榜样?他提出什么劝告?

      14 使徒保罗非常认真地执行传道职务,并鼓励信徒同工这样做。(使徒行传20:20,21;哥林多前书11:1)公元1世纪,保罗特别鼓励一个基督徒,他就是亚基布。保罗写信给歌罗西的基督徒,说:“请告诉亚基布:‘你从主所领受的职务,你要不断留意,彻底执行。’”(歌罗西书4:17)我们不知道亚基布是谁,也不知道他的具体情况,只知道他从主那里领受了职务。如果你已经献身成为基督徒,那么你同样领受了职务。你有没有不断留意自己的传道职务,彻底执行呢?

      15.基督徒献身事奉上帝意味着什么?我们应该深思什么问题?

      15 我们受浸之前,已经由衷地向耶和华祷告,决定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他。这意味着我们决心遵行他的旨意,矢志不渝。时至今日,我们应该扪心自问:“在我的一生中,遵行上帝的旨意真的 是最重要的事吗?”我们可能要履行耶和华授予的种种责任,例如照顾家人的衣食住行。(提摩太前书5:8)可是,我们怎样运用剩余的时间和精力呢?在生活中我们以什么为先为重呢?(请读哥林多后书5:14,15)

      16,17.年轻的基督徒或没什么家庭责任的基督徒可以考虑怎样做?

      16 你是不是献了身的年轻基督徒,刚刚高中毕业或快要完成高中课程呢?你很可能还不用挑起家庭的担子。要是这样,你打算怎样运用一生呢?既然你答应一生遵行耶和华的旨意,什么决定最能帮助你切实兑现这个承诺呢?许多年轻人都调整自己的生活,安排时间做先驱。他们乐在其中,深感满足。(诗篇110:3;传道书12:1)

      17 你也许是个做全职工作的青年,除了维持自己的生活之外,就没什么家庭责任。你好好编排时间,尽量参与会众的活动,想必感到十分快乐。但你或许可以更加快乐。你有没有想过为传道工作多尽点力呢?(诗篇34:8;箴言10:22)在一些地区,许多人还没听见圣经的救生信息,可见仍有很多工作要做。你能够调整自己的生活,搬到需要更多王国传道员的地区服务吗?(请读提摩太前书6:6-8)

      18.一对年轻夫妇怎样改变自己的生活?结果如何?

      18 请看看美国一对夫妇凯文和埃琳娜的事例。a像当地一般新婚的年轻夫妇一样,他们觉得必须拥有自己的房子,于是双双做全职工作。这样,他们就可以维持舒适的生活。可是,他们工作很忙,又要料理家务,实在很难腾出时间向人传道。他们意识到自己几乎把时间和精力全都用来积聚财物。后来,他们留意到一对年轻的先驱夫妇,虽然生活简朴,但日子过得很愉快。凯文和埃琳娜决定改变自己的生活,分清各事的主次。他们向耶和华祷告,求他指引,之后就把房子卖掉,搬进公寓住宅里。埃琳娜减少工作时间,加入先驱的行列。凯文看见妻子做先驱做得很开心,还有很多美好的经历,深受鼓舞,于是也辞去全职工作,跟妻子一同做先驱。一段时间之后,他们搬到南美洲一个需要更多传道员的国家服务。凯文说:“本来我们的婚姻生活也算快乐,但自从我们一同追求属灵目标以后,婚姻生活就更美满更幸福了。”(请读马太福音6:19-22)

      19,20.为什么说,宣扬上帝王国的好消息是当今世上最重要的工作?

      19 宣扬上帝王国的好消息是当今世上最重要的工作。(启示录14:6,7)我们努力传道,就能出一分力使耶和华的名彰显为圣。(马太福音6:9)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人由于接受圣经的信息,生活得以改善,最终还有机会得救。使徒保罗曾问道:“没有人传讲,又怎么听见呢?”(罗马书10:14,15)是的,没有人传道,别人确实很难听见。何不下定决心,竭尽所能去执行你的传道职务呢?

      20 你想帮助人明白这个非常时期有什么重要的含意,帮助他们明白自己所作的决定会产生什么结果,还牵涉到另一点,就是提高你的教导能力。下一篇文章会具体说说你可以怎样着手。

      [脚注]

      a 本文的人名是化名。

  • 不断提高你的教导艺术水平
    守望台2008年 | 1月15日
    • 不断提高你的教导艺术水平

      务要传讲神圣的话语,怀着极大的坚忍,发挥教导的艺术,责备人,训斥人,劝勉人。——提摩太后书4:2

      1.耶稣吩咐门徒怎样做?他给我们留下什么榜样?

      耶稣在地上传道期间,虽然行了不少奇迹治好民众的疾病,但最为人乐道的,并不是他妙手回春或施行许多奇迹。他之所以闻名,主要是因为教导得法。(马可福音12:19;13:1)宣扬上帝王国的好消息,对耶稣来说比什么都重要,对今天跟随耶稣的人也一样。传道是基督徒的使命。我们要继续帮助人成为耶稣的门徒,教导 他们遵守耶稣所吩咐的一切。(马太福音28:19,20)

      2.我们须要怎样做,才能彻底执行传道使命?

      2 为了彻底执行使人成为基督门徒的使命,我们须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导能力。使徒保罗在写给传道伙伴提摩太的信中,郑重地指出教导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他说:“你要时刻留意自己和自己的教导。要谨守这些事,因为你这样做,既可以救自己,又可以救听你的人。”(提摩太前书4:16)保罗所说的教导,不光是指传授书本的知识。富有成效的基督徒传道员,能打动圣经学生的心,激励他们改变自己的生活。这是一门艺术。那么,我们向人传讲上帝王国的好消息时,可以怎样培养“教导的艺术”呢?(提摩太后书4:2)

      培养“教导的艺术”

      3,4.(甲)我们怎样做,才能培养“教导的艺术”?(乙)传道训练班怎样帮助我们成为有效的导师?

      3 一部词典给“艺术”下的定义是:通过学习、实践或观察而获得的技巧。我们要有效地教导人认识上帝王国的好消息,就必须留意这三方面。研读和学习时,要祈求耶和华赐予悟性,惟有这样,我们对课题才能有正确的理解。(请读诗篇119:27,34)我们观察富有成效的传道员怎样教导学生,就可以向他们学习,并照他们的方法去做。我们努力不懈地实践所学的,就可以提高自己的能力,精益求精。(路加福音6:40;提摩太前书4:13-15)

      4 耶和华是我们的伟大导师。他通过地上的组织提供指引,让地上的仆人知道该怎样执行传道使命。(以赛亚书30:20,21)正因为这样,各群会众每周都举行传道训练班。这个训练班的宗旨,是要帮助所有学员在宣扬上帝王国的工作上取得成效,而圣经是训练班的主要课本。耶和华通过他启示的圣经,让我们知道该教什么,该怎样教才既有效又恰当。传道训练班经常提醒我们:教导要以圣经为依据,要善用问题,要浅显易明,也要真诚地关心别人。假以时日,我们就会技巧纯熟,施教得法。让我们先逐一谈谈以上几点,然后再谈谈怎样打动学生的心。

      教导要以圣经为依据

      5.我们教导别人应该以什么为依据?为什么?

      5 耶稣是世上最卓越的导师。他所教的道理,全都以圣经为依据。(马太福音21:13;约翰福音6:45;8:17)他的话不是凭着自己的主意讲的,而是奉那位差他来者的名说的。(约翰福音7:16-18)在这方面,我们应该效法耶稣。无论是逐户传道,还是主持圣经研究,我们所说的话都应该以圣经为权威。(提摩太后书3:16,17)就算我们口齿再伶俐,推理能力再强,所说的话也永远不及上帝所启示的圣经那么有力、那么奏效。圣经是权威著作。不管我们力求帮助学生明白的要点是什么,最好的方法始终是让学生看看圣经怎么说。(请读希伯来书4:12)

      6.施教的基督徒怎样做,就可以确保学生明白课文的内容?

      6 当然,这并不是说,施教的基督徒主持圣经研究前不用备课;刚相反,他应该事先仔细想想,然后再决定在讨论期间要查阅课文里的哪些参考经文。一般来说,查阅的经文最好是那些能印证信仰的。每次查阅经文,都要帮助学生明白经文的意思。(哥林多前书14:8,9)

      善用问题

      7.教导学生时,为什么运用问题是有效的?

      7 导师善用问题,不但能启发学生思考,也有助于打动学生的心。因此,与其直接告诉学生经文的意思,不如请学生自己解释一下。有时候,你可能要另外提出一个问题,甚至好几个问题,才能帮助学生获得正确的理解。你用问题引导学生得出课文的结论,就等于帮助学生明白课文的论点有什么根据,使学生衷心信服课文的结论是正确的。(马太福音17:24-26;路加福音10:36,37)

      8.想了解学生心里的想法,我们可以怎样做?

      8 研经课本以问答方式进行讨论。大多数跟你学习圣经的人,想必很快就能够在课文的相应段落里,找出每页下面列出的问题的答案。尽管如此,善于施教的导师却不会仅因为学生答对了,就觉得算是尽了责。比如说,学生也许能够正确地说出圣经对淫乱的看法。(哥林多前书6:18)但他自己的看法是什么呢?导师想了解学生心里怎么想,可以用婉转得体的问题去探知学生对事情的观点。不妨问学生:“为什么圣经谴责婚外性行为呢?你对上帝这个禁令有什么看法?你认为按照上帝的道德标准生活对人有益吗?”从学生的答案,导师多少都能知道一点学生心里的想法。(请读马太福音16:13-17)

      浅显易明

      9.我们向学生讲解圣经的道理时,应该谨记什么?

      9 圣经所含的真理大都是浅明的。然而,圣经学生可能被错误宗教的教义弄得混淆不清。我们教导学生时,应该清楚解释圣经的道理,让学生容易明白。富有成效的导师会用浅显明白的话,确切地传达课文的思想。我们照这个方法做,就不会使真理变得复杂难懂。要省略不必要的细节。查阅经文时,不必解释每节经文的所有细节,只要强调能说明要点的部分就行了。学生继续增进对圣经的认识,日后自然会明白圣经里那些不大容易理解的真理。(希伯来书5:13,14)

      10.每次跟学生讨论多少资料,要考虑什么因素?

      10 每次研读应该讨论多少资料呢?要决定每次研读的进度,明辨的心是不可少的。学生的能力和环境因人而异,导师也不例外。不过,我们应该谨记,教导学生的宗旨,主要是帮助他对上帝养成坚固的信心。因此,我们应该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阅读、理解并接受圣经所教的真理。讨论的资料不该过多,看学生能明白多少,就讨论多少。话虽如此,研读的进度也不该停滞不前。当学生明白了一个要点,就该继续讨论下去。(歌罗西书2:6,7)

      11.在教导方面,我们从使徒保罗身上可以学到什么?

      11 使徒保罗用浅白的字眼,向未曾认识真理的人传讲好消息。虽然他学识渊博,却从不用浮夸、高深的言词。(请读哥林多前书2:1,2)圣经真理浅显易明,能吸引诚恳的人,满足他们的属灵需要。人并不需要有丰富的学识才能明白圣经的真理。(马太福音11:25;使徒行传4:13;哥林多前书1:26,27)

      帮助学生重视所学的真理

      12,13.我们可以怎样做,好激励学生实践学到的真理?请举例说明。

      12 我们的教导要想见到成效,就必须打动学生的心才行。要达到这个目标,学生就须要明白所学的资料跟自己有什么关系,对自己有什么裨益,听从圣经的指引能怎样改善自己的生活。(以赛亚书48:17,18)

      13 举例说,我们正跟学生讨论希伯来书10:24,25。这两节经文劝基督徒要跟信徒同工一起聚会,彼此鼓励,激发爱心。要是学生还没有参加会众的聚会,我们可以简略地讲述聚会以什么形式举行,聚会时讨论些什么。我们可以向学生指出,参加聚会是崇拜上帝的重要活动,并说说聚会对自己有什么益处,然后邀请学生参加聚会。学生应该因为渴望服从耶和华而听从圣经的吩咐,不该为了取悦导师而这样做。(加拉太书6:4,5)

      14,15.(甲)圣经学生可以学到关于耶和华的什么知识?(乙)认识上帝的品格对圣经学生有什么裨益?

      14 学生研读圣经,遵守其中的原则,能够获得的一大裨益就是,认识耶和华是一位怎样的上帝,跟他建立亲密的友谊。(以赛亚书42:8)耶和华是慈爱的天父,宇宙万物都是他创造和拥有的。凡爱戴并事奉耶和华的,耶和华都让他们认识他的品格和能力。(请读出埃及记34:6,7)摩西即将带领以色列人离开埃及的时候,耶和华向他说明自己是个怎样的神:“我要做什么,都必能成事。”(出埃及记3:13-15)这句话的意思是,耶和华为了自己所拣选的子民,无论要采取什么行动去实现他的旨意,都必能成事。因此,以色列人亲身体验到,耶和华拯救他们脱离奴役,为他们作战,供给他们所必需的,实现自己的一切应许,并且在其他许多方面帮助他们。(出埃及记15:2,3;16:2-5;约书亚记23:14)

      15 我们的学生也许不会像摩西那样,亲身经历到耶和华以神奇的方式帮助他们。不过,只要学生继续增强信心,越来越重视学到的真理,并按照学到的去做,就一定会看出自己需要信赖耶和华,求他赐予勇气和智慧,并需要他的指引。当他们这样做的时候,就会像以色列人一样,体验到耶和华的劝告充满智慧、信实可靠,也会体验到耶和华保护他们,慷慨地供给他们所需的一切。(诗篇55:22;63:7;箴言3:5,6)

      爱护学生,关心他们

      16.为什么说,教导要取得成效,天赋并不是最重要的因素?

      16 如果你觉得自己在教导方面力不从心,千万不要气馁。要记住,耶和华和耶稣正督导全球推行的教育计划。(使徒行传1:7,8;启示录14:6)只要我们努力不懈,他们就会赐福给我们,使我们的言词能在正直的人心里引起共鸣。(约翰福音6:44)就算导师不怎么有教导的天赋,只要对学生怀有真挚的爱,就能大大弥补教导能力的不足。使徒保罗的话显示,他明白导师爱护学生多么重要。(请读帖撒罗尼迦前书2:7,8)

      17.我们怎样做,就表明自己真诚地关心每个圣经学生?

      17 同样,我们花时间去认识每个圣经学生,就表明我们真诚地关心他们。我们跟学生讨论圣经原则的时候,就有机会了解他的境况。我们可能观察到,学生已经把学到的一些圣经知识实践出来,但在其他方面还需要调整调整。我们主持圣经研究时,要帮助学生看出所讨论的资料跟他有什么关系。我们这样做,就是怀着爱心去帮助学生成为基督的真正门徒。

      18.我们跟学生一起祷告,并在祷告中明确地提及他的情况,为什么至为重要?

      18 至为重要的是,我们要跟学生一起祷告,并在祷告中明确地提及他的情况。学生应该清楚知道,我们的目标是要帮助他加深对创造主的认识,帮助他进一步亲近天父,从天父的指引受益。(请读诗篇25:4,5)我们祈求耶和华帮助学生按照所学的去做,学生就会看出“实践圣经的话语”是多么重要的事。(雅各书1:22)学生听到我们的由衷祷告,就知道该怎样祷告。能够帮助圣经学生跟耶和华建立友谊,的确是莫大的乐事!

      19.下一篇文章会谈些什么?

      19 今天,全球有超过650万个耶和华见证人忙于传道,努力培养“教导的艺术”,为的是教导心地善良的人遵守耶稣所吩咐的一切。知道这一点,实在令人鼓舞。我们的传道活动取得什么成果呢?想知道答案,请读读下一篇文章。

  • “秉性适宜得永生的人”都接受圣经真理
    守望台2008年 | 1月15日
    • “秉性适宜得永生的人”都接受圣经真理

      凡秉性适宜得永生的人,都成了信徒。——使徒行传13:48

      1,2.耶稣曾预告好消息会传遍普天下,早期的基督徒听到预言后怎样做?

      耶稣曾预告,上帝王国的好消息会传遍普天下。(马太福音24:14)早期的基督徒谨记耶稣的话,尽心竭力地宣扬王国的好消息。他们的传道经历振奋人心,记在圣经的使徒行传里。早期的基督徒带头传道,恍如开路先锋,让后来的基督徒能够踏着他们的足迹走下去。公元1世纪,由于耶稣的门徒在耶路撒冷热心作见证,成千上万的人,包括“一大群祭司”,都加入了基督徒会众。(使徒行传2:41;4:4;6:7)

      2 早期有些基督徒还前往外地传道。结果,归信基督的人越来越多。举例说,腓力下到撒马利亚城去传扬基督,当地的群众很留心听他讲话。(使徒行传8:5-8)保罗曾远赴塞浦路斯、马其顿、希腊、意大利,以及小亚细亚的一些地区,向人传讲关乎基督的信息。他每次出远门,都跟不同的传道伙伴同行。在保罗传道的各城里,大群大群的犹太人和希腊人都成了信徒。(使徒行传14:1;16:5;17:4)提多在克里特岛执行他的职务。(提多书1:5)彼得则在巴比伦忙于做主的工作。大约公元62-64年,他写第一封书信的时候,基督徒的传道活动已经在本都、加拉太、卡帕多西亚、亚细亚和庇推尼各地为人熟知。(彼得前书1:1;5:13)那段日子令人多么兴奋雀跃!公元1世纪的基督徒非常热心传道,结果受到敌人的抨击,指控他们“扰乱天下”。(使徒行传17:6;28:22)

      3.今天,全球的传道活动取得了什么成果?你对这些成果有什么感想?

      3 在现代,基督徒会众蒙上帝赐福,也有惊人的增长。当你读到耶和华见证人的年度报告,看见全球的见证工作取得可喜的成果,不是深受鼓舞吗?当你知道在2007工作年度,王国传道员共主持了六百多万个圣经研究,心里不是很高兴吗?此外,2007年全球出席耶稣受难纪念聚会的人数显示,除了耶和华见证人之外,还约有一千万人出席这个重要的聚会,他们显然对上帝王国的好消息多少有些兴趣。由此可见,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4.怎样的人正接受上帝王国的好消息?

      4 今天,“凡秉性适宜得永生的人”都接受圣经真理,就像1世纪一样。(使徒行传13:48)耶和华正吸引这样的人加入他的组织。(请读哈该书2:7)我们对基督徒的传道职务有怎样的态度,才能跟这件召集工作配合,同心协力地完成任务呢?

      努力传道,一视同仁

      5.怎样的人才蒙耶和华悦纳?

      5 公元1世纪的基督徒很清楚,“上帝是不偏心的,无论哪个国族的人,只要敬畏他,行正义,都蒙他悦纳”。(使徒行传10:34,35)人能不能跟上帝建立友谊,取决于他对耶稣所献的赎价有没有信心。(约翰福音3:16,36)耶和华的旨意是“要各种各样的人都可以得救,确切认识真理”。(提摩太前书2:3,4)

      6.传道员必须避免怎样做?为什么?

      6 传道员要是根据人的外表、种族、社会地位、宗教信仰或其他特征,就妄自判定对方不会接受上帝王国的好消息,实在是不对的。请想想,最初遇到你的传道员并没有妄下判断,认定你不会听,对吗?相反,他乐于向你传讲圣经的真理。你不是很感激那个传道员吗?的确,传道员不该妄断别人会有什么反应,倒该向所有人传讲救生的信息,让他们知道有得救的希望。(请读马太福音7:12)

      7.我们向人传道时,为什么必须避免妄断对方?

      7 耶和华已委任耶稣审判天下。我们不该僭权越位,妄自审判别人,况且我们能力有限,行审判只能“单凭眼见”或“仅凭耳闻”。耶稣跟我们可不一样,他能洞悉人心,了解人的想法和意念。(以赛亚书11:1-5;提摩太后书4:1)

      8,9.(甲)扫罗成为基督徒之前,是个怎样的人?(乙)我们从使徒保罗的经历得到什么启发?

      8 耶和华的仆人来自不同的背景、不同的阶层。使徒保罗就是个典型的例子。他出自大数城,本来叫扫罗,是法利赛派的,处处跟基督徒敌对。由于真心相信基督教是错误的,他极力迫害基督徒会众。(加拉太书1:13)从人的角度来看,扫罗成为基督徒几乎是不可能的事。不过,耶稣却洞悉扫罗心地善良,有可取之处,于是选派他执行特别的任务。扫罗不负所托,非常热心地传道,是1世纪的基督徒会众的中坚分子。

      9 我们从使徒保罗的经历得到什么启发呢?在我们的传道地区,不同的人可能反对我们所传的信息,甚至对我们怀有敌意。他们当中会不会有人成为真基督徒呢?虽然表面看来这个可能性极小,但我们不该轻言放弃,不再尝试跟他们推理。有时候,你认为无论如何都不会听圣经的人,最后都有可能接受真理。我们的使命是要持续不懈地向所有人 传道。(请读使徒行传5:42)

      持续不懈地传道,必蒙赐福

      10.为什么我们不该退缩不向那些看似很不友善的人传道?请举出本地的例子。

      10 外表可以把人骗倒。请看伊格纳西奥a的经历。他跟耶和华见证人学习圣经的时候,正在南美洲一个国家的监狱里服刑。狱中的囚犯会自制物品,卖给其他囚犯。买方要是拖欠款项,卖方就会叫伊格纳西奥追债,因为他性情凶暴,不好惹。伊格纳西奥继续学习圣经,不断进步,并且把学到的圣经知识实践出来,这个从前横行无忌的恶霸渐渐变得和善了。如今,再没有人叫伊格纳西奥去追债了。他依靠上帝的灵帮助,并努力实践圣经真理,终于穿上了新品格,心里感到很踏实。伊格纳西奥很感激传道员对他没有偏见,不辞劳苦地教导他认识圣经。

      11.为什么我们再三探访别人?

      11 虽然人们大都已听过我们所传的好消息,但我们还是再三探访他们。一个原因是,人的环境和态度是会改变的。事实上,有些人的环境和态度真的改变了。自上次我们到访以后,有的人可能得了重病,失去工作或丧失亲人。(请读传道书9:11)有的人看见世局每况愈下,可能会认真地想想自己的未来。动荡不安的世局能使从前反应冷淡的人,甚至反对我们的人,改变过来,乐于听听我们所传的信息。因此,我们不该退缩不前,倒该抓紧机会向人传讲王国的好消息。

      12.我们应该怎样看传道时遇到的人?为什么?

      12 人往往喜欢品评别人,武断地把别人分成这类那类。耶和华却不会这样看人,在他眼中人人有别。他看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潜力。(请读撒母耳记上16:7)我们传道时,应该尽力效法耶和华,像他那样看人。许多事例表明,传道时不管碰见什么人,都用积极的眼光看对方,就会取得美好的成果。

      13,14.(甲)一个先驱为什么用消极的眼光看她传道时遇到的一个女子?(乙)我们从这个事例可以学到什么?

      13 桑德拉在加勒比海的一个岛上做先驱。她逐户传道时遇到露丝。露丝热中于嘉年华会的庆祝活动,曾两度获选为全国嘉年华会的皇后。不过,出乎桑德拉意料的是,露丝对她所传的信息竟然很感兴趣,并安排时间学习圣经。桑德拉回忆说:“我一进入客厅,就看见一幅大照片,照片上的露丝穿着全副嘉年华会的盛装。我还看见许多奖杯和奖牌。当时我误以为露丝这么受人欢迎,这么热爱嘉年华会,对真理的兴趣一定不会持久,于是不再探访她。”

      14 过了一段时间,露丝在王国聚会所出现。聚会之后,她问桑德拉:“你为什么不再来教我学习圣经?”桑德拉向她道歉,并重新教导她学习圣经。露丝进步得很快,还把墙上的嘉年华会照片通通取下来。她参加会众的所有聚会,成为未受浸传道员,后来更献身事奉耶和华。不用说,桑德拉看出自己当初的看法确实太武断了。

      15,16.(甲)一个传道员向亲戚作见证,结果怎样?(乙)为什么我们不该因为亲戚的背景,就不愿向对方作见证?

      15 许多基督徒向不信主的家人作见证,从而取得美好的成果。即使对方看来不可能接受真理,他们也不轻易放弃。请看美国一个基督徒姊妹乔伊斯的经历。她的妹夫从十几岁起,就常常进出监狱。乔伊斯回忆说:“他贩毒、偷窃,还做了许多坏事。别人都认为他一无可取,自毁一生。虽然他接受真理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我还是继续向他谈论圣经,前后持续了37年。”乔伊斯的妹夫终于答应跟耶和华见证人学习圣经,还在生活上作出重大改变。她不厌其烦地帮助亲戚认识真理,所付出的努力并没有白费。最近,乔伊斯的妹夫50岁那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一个区域大会受了浸。乔伊斯说:“我开心得忍不住掉下泪来,我为自己坚持不放弃妹夫,感到多么高兴!”

      16 你可能因为某些亲戚的背景,不愿向他们谈论圣经的真理。可是,乔伊斯并没有因为妹夫的背景十分复杂,就不愿向他传讲真理。说到底,我们怎么知道别人心里的想法呢?说不定对方正真心诚意地寻找圣经真理呢!因此,千万不要退缩不前,倒要让你的亲戚有机会找着真理。(请读箴言3:27)

      成效显著的研经课本

      17,18.(甲)关于《辨明圣经的真理》的成效,世界各地的报告显示什么?(乙)你用这个课本教导人学习圣经,有什么令人鼓舞的经历?

      17 世界各地的报告显示,很多心地善良的人对《辨明圣经的真理》都有很好的反应。美国一个叫佩妮的先驱姊妹,用这个研经课本建立了好几个圣经研究,其中两个圣经学生是上了年纪的虔诚教徒。起初佩妮不肯定她们对《圣经真理》的内容会有什么反应。后来,她写道:“由于《圣经真理》以清晰、简明、合乎情理的方式传达知识,她们对课文的论点并没有提出任何异议,也没有因为自己跟教会的感情很深而不肯接受。她们很快就看出自己所学的是真理。”

      18 英国一个叫帕蒂的传道员,跟一个逃难到当地的亚洲女子讨论圣经。这个女子的丈夫和儿子被本国的叛军掳走,不知所终。由于家园被烧毁,她又被人轮奸,加上生命受到威胁,她不得不逃亡外地。这一切经历使她觉得生无可恋,有几次还企图自杀。可是,她学习圣经以后,对人生重拾希望。帕蒂写道:“《圣经真理》的解释和比喻浅显易明,深深地触动了她的心弦。”那个女子进步得很快,已成为未受浸传道员,甚至表示很想在下一个大会受浸。能够帮助诚心正意的人明白圣经所提出的希望,使他们坚信这个希望必定实现,的确是莫大的乐事!

      “我们行善总不要放弃”

      19.为什么传道是当务之急?

      19 每过一天,救人的时间就少一天,因此我们要越发急切地向人传道,使人成为基督的门徒。每年都有许多秉性适宜得永生的人接受我们传讲的真理。可是,“耶和华的大日子临近了”;换句话说,凡留在属灵黑暗中的,都正“蹒跚前去被杀”。(西番雅书1:14;箴言24:11)

      20.我们人人都应该决心怎样做?

      20 我们仍可以向那些处于属灵黑暗的人伸出援手。要阻止他们前去被杀,我们就必须像1世纪的基督徒那样,“持续不懈地 教导人,宣扬基督的好消息,传耶稣就是基督”。(使徒行传5:42)要学习他们的好榜样:在逆境中坚持不懈地传道,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导艺术水平,并毫无偏见地向所有人传道。“我们行善总不要放弃”,只要坚持不懈,就会得到上帝的悦纳,蒙他厚赐福乐。(提摩太后书4:2;请读加拉太书6:9)

      [脚注]

      a 本文有些人名是化名。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