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导人,传讲王国的好消息”“来跟随我吧”
-
-
第二部分
“教导人,传讲王国的好消息”
耶稣能做木工,能施行奇迹,又能治病救人。不过,人们既没有称耶稣为木匠,也没有称他为施行奇迹的人或医生,却称他为老师。耶稣一生中最重要的工作确实是“教导人,传讲王国的好消息”。(马太福音4:23)身为耶稣的门徒,我们也致力于传道教人的工作。在这个部分,我们会看看耶稣的榜样,以及我们可以怎样向他学习。
-
-
“我是为了这件事被派来的”“来跟随我吧”
-
-
第8章
“我是为了这件事被派来的”
1-4.(甲)耶稣怎样巧妙地教导一个撒马利亚女人?这带来什么结果?(乙)使徒们对这件事有什么反应?
耶稣和使徒们从犹地亚长途跋涉前往北面的加利利,最短的路线也得走大约三天,途中必经撒马利亚。他们走了很久,约莫中午时分到达一座叫叙加的小城附近,就停下来休息。
2 当使徒去买食物的时候,耶稣在城外一个井旁休息。有个女人走过来打水。既然“旅途很劳累”,耶稣本可以只管闭目养神,任凭这个撒马利亚女人打水后离去,完全不理会她。(约翰福音4:6)这个女人可能也认为没有犹太人会理睬她,本书第4章曾解释过背后的原因。然而,耶稣却主动跟她说话。
3 耶稣一开始就打了个比喻,而且是从这个女人的日常生活取材的。事实上,他就地取材,看见女人来打水,就以水为喻。耶稣说有一种水能使人得到永远的生命,让人跟上帝更亲近。有好几次,女人的话本可以引起争论。a可是,耶稣巧妙地绕开了,继续他的话题。耶稣集中讲述正确的崇拜和耶和华上帝。耶稣的话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因为女人向城里的人转述了他的话,于是他们都想听听耶稣说什么。(约翰福音4:3-42)
4 使徒们回来时,对于耶稣在井旁所作的美好见证有什么反应呢?没有迹象显示他们为此而高兴。他们看见耶稣跟这个女人说话,感到大惑不解,看来他们没有跟这个女人说话。女人离去后,使徒劝耶稣吃点他们带回来的食物,耶稣却对他们说:“我有食物吃,是你们不知道的。”起初,使徒摸不着头脑,以为耶稣真的吃了什么。耶稣于是解释说:“我的食物就是执行派我来的那位的旨意,完成他的工作。”(约翰福音4:32,34)耶稣这样说是要让使徒们知道,他一生的首要工作比吃东西重要得多。他希望使徒们对这项工作也有同样的态度。那到底是什么工作呢?
5.耶稣一生的首要工作是什么?本章会探讨什么问题?
5 耶稣曾说:“我也要……宣扬上帝王国的好消息,因为我是为了这件事被派来的。”(路加福音4:43)没错,耶稣被派去传讲上帝王国的好消息,教导人认识这个王国。b今天跟随耶稣的人也要从事这项工作。因此,我们应该细想一下:耶稣为什么向人传道?他传讲的是什么信息?他对这个任务有怎样的态度?
耶稣为什么向人传道
6,7.耶稣希望每个“导师”都对传讲王国好消息有怎样的态度?请用比喻说明一下。
6 让我们先看看耶稣对他传讲的真理有怎样的态度,再看看他对教导的人有怎样的感情。为了说明自己传讲耶和华所教的真理时有什么感觉,耶稣打了个生动的比喻。他说:“任何受过教导,学习过天上王国的导师都像一个家的主人,从自己的宝库里把新的和旧的东西都拿出来。”(马太福音13:52)为什么比喻中的一家之主把宝库里的东西都拿出来?
7 古代的希西家王有一次为了炫耀财物,就向人展示宝库里的东西,这导致了可悲的后果。(列王纪下20:13-20)可是,上述比喻中的一家之主却不是为了炫耀。那么,他把宝库里的东西拿出来,原因是什么呢?请先想想以下比喻。假如你去拜访一位备受敬重的教师,他从抽屉里取出两封信来,一封因年长日久而发黄了,另一封则比较新。这两封信都是他父亲写给他的,发黄的那封信是几十年前写的,当时他还是个小孩子;较新的则是最近写的。他眼里露出兴奋的神情,告诉你他多么珍视这两封信,信中的嘱咐改变了他的人生,他深信那些嘱咐也对你有帮助。这两封信显然是他的珍藏,是他心目中的至宝。(路加福音6:45)他拿出来给你看,既不是要炫耀什么,也不是要牟取什么利益,而是要帮助你,让你知道这些信大有价值。
8.为什么我们有充分理由把所学的圣经真理视为珍宝?
8 伟大的导师耶稣教导人认识上帝的真理,原因也类似。在他心目中,上帝的真理是无价宝。他既喜爱这些真理,也切望教导人认识这些真理。耶稣希望所有“导师”,也就是所有跟随他的人,都有这种态度。我们有没有这种态度呢?我们有充分理由喜爱从圣经学到的每项真理,无论是久已珍视的,还是新近领悟的,在我们心目中都是宝贵的。我们继续喜爱耶和华所教的真理,满腔热诚地向人谈论,就表明我们像耶稣那样热爱真理。
9.(甲)耶稣怎样看待他教导的人?(乙)在待人方面,我们可以怎样效法耶稣?
9 耶稣也爱他教导的人,本书第三部分会详述这点。圣经预告,弥赛亚会“怜惜寒微的穷人”。(诗篇72:13)耶稣确实很关心人。他关心他们受什么思想和精神影响,有什么重担压在心头,有什么因素妨碍他们明白真理。(马太福音11:28;16:13;23:13,15)请回想那个撒马利亚女人。耶稣对她的关注无疑令她深受感动。那个女人发觉耶稣很了解她的情况,因此确信耶稣是个先知,还把耶稣的事告诉别人。(约翰福音4:16-19,39)当然,作为耶稣的门徒,我们没有能力洞悉人心,但我们可以像耶稣那样关怀别人。我们传道时可以按照对方的需要、难题或关注的事去调整话题。
耶稣传讲什么信息
10,11.(甲)耶稣传讲什么信息?(乙)为什么有必要设立上帝的王国?
10 耶稣传讲什么信息呢?今天有许多教会声称代表耶稣,你如果向他们寻求这个问题的答案,也许会以为耶稣传讲的是某种社会福音,提倡政治改革,或强调个人的得救是最重要的事。可是,正如上文指出,耶稣清楚地说自己要“宣扬上帝王国的好消息”。上帝王国的好消息包含什么呢?
11 要记得,当初撒但污蔑耶和华的圣名、质疑他的统治方式时,耶稣在天上目睹了一切。正义的天父受到诽谤,被指控没有把好东西给他创造的人类,被污蔑是个不公正的统治者,耶稣看见了必定大感痛心!人类的始祖亚当和夏娃竟然听信撒但的诽谤,耶稣肯定十分伤心!耶稣也看见,这场反叛使亚当的所有后代遗传了罪,最终难免一死。(罗马书5:12)然而上帝的独生子知道,天父最终会通过他的王国伸张正义,这必定令他欣喜不已!
12,13.上帝的王国会怎样伸张正义?什么表明耶稣致力于传讲上帝的王国?
12 要伸张正义,最要紧的是什么?就是上帝的名必须彰显为圣,撒但和他手下为这圣名带来的一切羞辱要彻底除去。而耶和华的至高统治权,也就是他的统治方式是正当的,这一点必须得到肯定,这样才能洗雪他作为统治者的名声。对于这些重大的事,耶稣比谁都清楚。在模范祷告里,他教导门徒要先祈求天父的名彰显为圣,再祈求天父的王国来临,然后祈求上帝的旨意在地上实现。(马太福音6:9,10)不久,上帝任命基督耶稣统治的王国就会完全铲除撒但在地上的腐败制度,彻底证明耶和华的统治权是正当的。(但以理书2:44)
13 上帝的王国正是耶稣的传道主题。耶稣所说的和所做的,都有助于人清楚看出上帝的王国是什么,以及这王国会怎样成就耶和华的旨意。耶稣绝不容许任何事使他分心,妨碍他执行传讲上帝王国好消息的使命。耶稣在地上的时候,社会上也有许多严峻的问题、无数不公平的事件,但耶稣却致力于他要传讲的信息和要完成的工作。那么,耶稣有没有因而变得目光狭窄,啰啰唆唆,不近人情呢?绝没有!
14,15.(甲)为什么说,耶稣“比所罗门更重要”?(乙)我们在传道方面可以怎样效法耶稣?
14 本书的这个部分会说明,耶稣的教导方式十分生动,丰富多彩,能打动人心。这也许使我们想起睿智的所罗门王,他设法寻找可喜的言辞,力求用正确的字眼传达耶和华启示他写下的话。(传道书12:10)耶和华把“强大的理解力”赐给这个不完美的人,使他对花草树木、虫鱼鸟兽都有广博的知识。人们远道而来,就是为了听所罗门说的话。(列王纪上4:29-34)耶稣“比所罗门更重要”。(马太福音12:42)他的智慧远远超过所罗门,他的理解力也强大得多。耶稣教导人时,运用了他对上帝的话语和万事万物的深广知识,他谈过飞鸟、走兽、游鱼、农耕、天气、时事、历史、社会情况等等。然而,耶稣从不为博取别人的称赞而炫耀知识。他的话总是简单清晰,难怪人们都喜欢听他说话。(马可福音12:37;路加福音19:48)
15 今天,基督徒跟从耶稣,努力效法他。虽然我们不像耶稣那样智慧非凡、知识广博,但我们人人都有一些知识和经验,是跟别人谈论圣经真理时可以运用的。例如,做父母的可以运用自己养育儿女的经验,说明耶和华多么爱他的儿女。其他人可以运用工作和学校生活中的事例,以及对人对时事的认识,举例子或打比方。可是,要避免喧宾夺主,谨记我们要传讲的是上帝王国的好消息。(提摩太前书4:16)
耶稣对传道工作的态度
16,17.(甲)耶稣对传道有怎样的态度?(乙)耶稣怎样表明传道是他的生活重心?
16 耶稣十分珍视他的传道工作。他很乐意帮助人确切地认识天父。他的话里绝没有掺杂令人困惑的人为教条和传统,妨碍人认识天父。耶稣乐于帮助人得到耶和华的认可和永生的希望,他也喜欢帮助人从上帝王国好消息得着安慰和喜乐。耶稣怎样表明自己喜爱传道呢?请看看以下三方面。
17 第一,耶稣以传道为生活的重心。传讲王国信息是耶稣的事业,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工作,也是他最大的志趣。正如本书第5章谈过,耶稣为此保持生活简朴。他不但劝人要专心做最重要的事,而且以身作则。他从不为许许多多需要购买、保养、修理、替换的东西耗尽精神,以致分心。他生活简朴,绝不让任何事不必要地妨碍他传道。(马太福音6:22;8:20)
18.耶稣怎样不遗余力地传道?
18 第二,耶稣不遗余力地传道。他不辞劳苦,走遍巴勒斯坦,至少步行了数百公里,好找出愿意聆听王国好消息的人。无论是在别人家里、市集广场,还是在荒郊野外,他都向人传道。即使身体疲倦、又饥又渴,或本想跟密友一起去清静一下,他也不错过传道的机会。甚至在临死前,他依旧跟人分享上帝王国的好消息!(路加福音23:39-43)
19,20.耶稣用什么比喻说明传道工作刻不容缓?
19 第三,耶稣热切地传道,深知传道工作是当务之急。请回想耶稣在叙加城外的井旁跟那个撒马利亚女人谈话这件事。当时使徒们看来还没意识到传讲王国的好消息是当务之急。耶稣于是对他们说:“你们不是说,还有四个月才到收割的时候吗?我告诉你们,抬头看看田地吧,已经变白了,可以收割了。”(约翰福音4:35)
20 耶稣用当时的季节打了个比喻。那时是犹太历基斯流月(公历11月至12月间),还有四个月才到收割大麦的时候,即尼散月十四日逾越节左右。因此在农夫看来,收割庄稼不是当务之急,收割的日子还远着呢!可是,还有另一种“收割”。当时,许多人都乐于聆听、学习圣经真理,也很乐于跟随基督,渴望得到耶和华所赐的宝贵希望。在比喻的意义上,耶稣仿佛看见一块块变白的农田,谷物都成熟了,迎风摇摆,看起来可以收割了。c当时,传道工作刻不容缓!因此,当某座城的居民想挽留耶稣时,耶稣回答说:“我也要去其他的城宣扬上帝王国的好消息,因为我是为了这件事被派来的。”(路加福音4:43)
21.我们可以怎样效法耶稣?
21 我们可以在上述三方面效法耶稣。我们可以视传道为生活的重心。即使有家庭责任和工作,我们仍然可以像耶稣那样经常热心传道,从而表明自己把传道工作放在首位。(马太福音6:33;提摩太前书5:8)此外,我们可以不遗余力地传道,乐意付出时间、精力和财物。(路加福音13:24)我们还应该谨记,传道工作是当务之急。(提摩太后书4:2)因此,我们需要抓紧每个机会向人传道!
22.下一章会谈谈什么?
22 耶稣交给门徒一个任务,确保传道工作在他离世后能继续进行,这也表明耶稣很重视传道工作。耶稣交给门徒的任务就是继续传道教人。下一章会谈谈这个任务。
-
-
“要去,使所有国族的人做我的门徒”“来跟随我吧”
-
-
第9章
“要去,使所有国族的人做我的门徒”
如果庄稼太多,农夫一个人收割不了,他可以怎样做?
1-3.(甲)有个农夫因庄稼太多,无法独自完成收割,于是怎样做?(乙)公元33年春季,耶稣面对什么问题?他怎样解决?
有个农夫面对一个很棘手的问题。几个月前,他犁了地,播了种;种子一发芽,他就小心料理,悉心照料。看到庄稼成熟,他欣喜不已。现在,他的一切辛劳都得到回报,因为收割庄稼的时候到了。但有个难题:庄稼太多,他一个人收割不了。农夫想了个很好的解决方法,就是雇用一些工人下田帮忙收割。事实上,收割宝贵庄稼的时间相当有限。
2 公元33年春季,复活了的耶稣也面对类似的问题。他在地上传道时撒下了真理的种子,现在可以收割了,而且庄稼很多。有许多人对真理感兴趣,也许会成为耶稣召的门徒。(约翰福音4:35-38)要召集的人那么多,耶稣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他即将回到天上的时候,在加利利的一座山上交给门徒一个任务,吩咐他们去召集更多工人。耶稣说:“你们要去,使所有国族的人做我的门徒……为他们施浸,我吩咐你们的一切,都要教导他们遵守。”(马太福音28:19,20)
3 一个人切实执行这个任务,就表明他真正跟随基督。现在,让我们仔细分析三个问题:为什么耶稣吩咐门徒召集更多工人?耶稣怎样训练门徒执行这个任务?这个任务跟我们有什么关系?
为什么要召集更多工人
4,5.为什么耶稣无法独自完成他所展开的传道工作?耶稣返回天上后,谁必须继续执行这项工作?
4 耶稣在公元29年展开传道工作时,知道自己无法独自完成这项工作。他在地上剩余的时间不多,所以只能在有限的地区里传讲王国信息,接触的人也很有限。当时耶稣的传道对象主要是犹太人和归信犹太教的人,也就是“以色列民族迷途的绵羊”。(马太福音15:24)然而,这些“迷途的绵羊”却散居在以色列全境,面积达2万多平方公里。而且,上帝王国的好消息最终必须传遍世界各地。(马太福音13:38;24:14)
5 耶稣知道他离世之后,还有很多工作尚待完成。他对十一个忠心的使徒说:“我实实在在告诉你们,我做的工作,信从我的人将来也会做,而且做的会比这些更大,因为现在我要到父亲那里去了。”(约翰福音14:12)耶稣将要返回天上,因此传道教人的工作要由跟随他的人,包括使徒和所有未来的门徒,继续执行。(约翰福音17:20)耶稣谦卑地承认,他们所做的会比他做的“更大”。在哪些方面来说“更大”呢?有三方面。
6,7.(甲)从哪些方面来说,跟随耶稣的人所做的事比耶稣更大?(乙)我们怎样做就表明自己没有辜负耶稣的信任?
6 第一,跟随耶稣的人的传道地区更大。今天,他们已把王国好消息传到地极,大大超越了耶稣的传道地区。第二,他们接触的人更多。耶稣回到天上以后,他的门徒很快就从一小群增至几千人。(使徒行传2:41;4:4)现今,耶稣的门徒已增至几百万人,而且每年都有数以十万计的人受浸。第三,他们的传道时间更长。耶稣在地上用了三年半向人传道,然后门徒继续执行这项工作,至今已差不多两千年了。
7 耶稣说跟随他的人要做的事“比这些更大”,这显示出他很信任他们。耶稣把他认为最重要的工作交给门徒,就是传讲“上帝王国的好消息”,教导人有关的真理。(路加福音4:43)耶稣深信他们一定会忠于职守,不负所托。今天,耶稣的话对我们有什么意义呢?我们要是孜孜不倦、全心全意地执行传道职务,就表明我们没有辜负耶稣的信任。这无疑是我们的光荣!(路加福音13:24)
训练门徒向人作见证
出于爱心,我们随时随地向人作见证
8,9.在传道工作方面,耶稣树立了什么榜样?我们可以怎样效法他?
8 在传道工作上,耶稣给门徒最好的训练。他训练门徒的主要方法是以身作则。(路加福音6:40)上一章谈过耶稣对传道工作的态度。请想想跟耶稣一起四处传道的门徒留意到什么。他们想必留意到哪里有人,耶稣就到哪里传道,不管是湖边、山上、城里、市集,还是人们家里。(马太福音5:1,2;路加福音5:1-3;8:1;19:5,6)门徒看到耶稣勤奋工作,清早就起来传道,直到晚上。他绝不是有空才传道!(路加福音21:37,38;约翰福音5:17)门徒无疑看得出,耶稣之所以努力传道,是因为对人有深厚的爱。门徒也许从耶稣的神情看出他对人充满怜恤之心。(马可福音6:34)你认为耶稣的榜样对门徒有什么影响?假如你是耶稣当日的一个门徒,他的榜样对你又会有什么影响呢?
9 既然我们跟随基督,就该在传道教人方面以基督为典范。因此,我们会不遗余力地彻底作见证。(使徒行传10:42)我们会像耶稣那样挨家挨户传讲王国好消息。(使徒行传5:42)如果有必要,我们会作出调整,以便在人们在家的时候探访他们。我们也会在公众场所,例如街上、公园、商店或人们工作的地方,寻找愿意聆听的人,机巧地向他们传讲圣经的信息。我们十分看重传道职务,因此不断“辛勤工作,竭力奋斗”。(提摩太前书4:10)我们对别人怀有深挚的爱,愿意继续随时随地找机会向人作见证。(帖撒罗尼迦前书2:8)
“那70个人欢欢喜喜地回来”
10-12.在派门徒出去传道之前,耶稣提出了什么重要的指示?
10 耶稣训练门徒的另一个方法,就是给他们详细的指示。耶稣先后派十二个使徒和七十个门徒出去传道,两次都先召集他们,细心地指导他们。(马太福音10:1-15;路加福音10:1-12)耶稣训练门徒,取得了很好的成果,路加福音10:17记述:“那70个人欢欢喜喜地回来”。现在让我们看看耶稣教导门徒时提出的两项重要吩咐。请记住,要明白耶稣的话,就得对当时流行的犹太习俗有所了解。
11 耶稣教导门徒要信赖耶和华。他说:“你们装钱的腰带里不要放金银铜钱,也不要为旅途准备粮袋,或两件衣服,或鞋子,或手杖,因为工人得到食物是应该的。”(马太福音10:9,10)古时远行的人都会带腰带和粮袋,分别用来装钱币和物品,另外还会多备一双鞋子。a耶稣教导门徒不用为这些东西担忧,实际上就是说:“要全心信赖耶和华,因为他必照顾你们,满足你们的需要。”古代以色列人有好客的风俗,耶和华会感动那些接受王国好消息的人,慷慨接待耶稣的门徒。(路加福音22:35)
12 耶稣也教导门徒避免不必要地分心。他说:“不要在路上跟任何人问好。”(路加福音10:4)耶稣是不是叫门徒对人漠不关心呢?当然不是。古代以色列人彼此问好并不只是打个招呼而已。按照当时的习俗,问好包括许多礼节,还要花许多时间彼此寒暄。一个西方的圣经学者说:“东方人打招呼的方式不是像我们那样微微鞠个躬或握一握手,而是互相拥抱许多次,又要俯首弯腰,甚至要俯伏在地。这一切花费许多时间。”耶稣吩咐门徒不要遵循习俗向人问好,就等于说:“要争取时间传道,因为你们所传的信息十分紧急。”b
13.我们可以怎样表明自己谨记耶稣给1世纪门徒的吩咐?
13 我们要谨记耶稣给1世纪门徒的吩咐。在执行传道职务方面,我们要全心信赖耶和华。(箴言3:5,6)我们知道只要我们“不断先追求王国”,就绝不会缺乏生活的必需品。(马太福音6:33)世界各地的全时传道员可以作证,甚至在艰难的时期,耶和华也绝对有能力帮助他们。(诗篇37:25)此外,我们也要避免分心。如果我们没有提高警觉,就很容易受这个世界影响,不再专心于传道。(路加福音21:34-36)现在绝不是分心的时候。传道工作生命攸关,刻不容缓。(罗马书10:13-15)我们时刻谨记时势紧急,就不会让这个世界使我们分心,浪费了本可用在传道工作上的时间和精力。要记住,庄稼的确很多,但剩下来的收割时间却不多了。(马太福音9:37,38)
我们都要执行的任务
14.为什么说所有跟随基督的人都要执行马太福音28:18-20记述的任务?(另见脚注)
14 复活了的耶稣交给门徒一项重任,说:“你们要去,使所有国族的人做我的门徒。”耶稣的这句话,并不只是对当日加利利那座山上的门徒说的。c耶稣交给门徒的任务包括接触“所有国族的人”,而且要一直执行到“这个制度的末期”。由此可见,所有跟随基督的人,包括我们在内,都需要执行这个任务。让我们仔细看看马太福音28:18-20,分析一下耶稣的话。
15.我们服从耶稣的命令,使人做他的门徒,为什么是明智的?
15 耶稣把任务交给门徒之前,说:“天上地上的权力全都赐给我了。”(第18节)耶稣真的拥有那么大的权力吗?没错,是真的!他是天使长,有权指挥亿万天使。(帖撒罗尼迦前书4:16;启示录12:7)身为“会众的头”,他有权领导地上的门徒。(以弗所书5:23)他在1914年得到王权,从此开始以弥赛亚君王的身份在天上施行统治。(启示录11:15)他甚至有权力掌管坟墓,复活死去的人。(约翰福音5:26-28)耶稣首先宣告自己有极大的权柄,这表示他接下来的话并不是一个提议,而是一道命令。既然耶稣的权柄不是他自己取得的,而是上帝赐给他的,我们服从耶稣的命令肯定是明智的。(哥林多前书15:27)
16.耶稣说“要去”,也就是要我们怎样做?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
16 耶稣概述他要门徒执行的任务,他一开始就说:“你们要去。”(第19节)换句话说,他吩咐我们要主动向人传讲王国的信息。要做到这一点,方法有很多。挨家挨户传道是主动接触人的一个很有效的方法。(使徒行传20:20)此外,我们也可在日常生活中随时找机会作见证。只要环境适当,就设法开始一个话题,向人谈论王国的好消息。传道方法可以按照本地的需要和情况而调整,但有一点是不变的,那就是:我们会“去”,主动找出配得的人。(马太福音10:11)
17.我们怎样才能使人做基督的门徒?
17 接着,耶稣指出这个任务的目标,就是“使所有国族的人做[他]的门徒”。(第19节)我们怎样才能使人做基督的门徒呢?基本来说,“门徒”的意思是学生,也就是接受教导的人。要使人做基督的门徒,不只是传授知识。我们跟别人讨论圣经,目标是帮助他们跟随基督。因此一有机会,就该强调耶稣的榜样,好让学生学会尊耶稣为导师和典范,过他所过的生活,做他所做的工作。(约翰福音13:15)
18.为什么在基督徒的一生中,受浸是最重要的里程碑?
18 关于这个任务,一个重要的部分是:“奉天父、儿子、神圣力量的名为他们施浸”。(第19节)在基督徒的一生中,受浸是最重要的里程碑,因为受浸象征一个人全心全意地献身给上帝。因此,受浸是得救的重要条件。(彼得前书3:21)受了浸的门徒只要继续尽心竭力崇拜耶和华,就可以展望在未来的新世界享有无穷的幸福。你曾帮助一个人达到受浸的目标,成为基督的门徒吗?在传道工作中,没有什么比这更值得我们高兴的了。(约翰三书4)
19.我们要教导学生什么?为什么学生受浸后,需要继续帮助他们?
19 谈到这个任务的另一个部分,耶稣说:“我吩咐你们的一切,都要教导他们遵守。”(第20节)我们教导学生听从耶稣的命令,包括爱上帝、爱别人、使人做基督的门徒。(马太福音22:37-39)我们循序渐进地教导学生学会讲解圣经的真理,维护信仰。他们一旦符合资格参与传道工作,我们就可以跟他们一起传道,言传身教,让他们学会有效的传道方法。学生受浸后,需要继续帮助他们,这样在遇到考验时,他们就能继续跟随基督。(路加福音9:23,24)
“在这一切日子……我都与你们同在”
20,21.(甲)对于执行耶稣交给我们的任务,为什么我们不用害怕?(乙)为什么现在绝不是松懈下来的时候?我们应该决心怎样做?
20 关于交给门徒的这个任务,耶稣最后说了一句令人大感安慰的话:“看哪!在这一切日子,直到这个制度的末期,我都与你们同在。”(马太福音28:20)耶稣知道这个任务十分重大,也知道有些人会极力反对。(路加福音21:12)然而,我们不用害怕。我们的领袖耶稣不是要我们独自执行这个任务。既然“天上地上的权力”全都赐给了耶稣,有他与我们同在,支持我们执行传道教人的任务,我们感到十分安慰。
21 耶稣向门徒承诺,他会在随后的漫长岁月里一直与他们同在,支持他们的传道工作,直到“这个制度的末期”。现在我们必须继续执行耶稣交给我们的任务,直到终结来到。“大丰收”就在眼前,现在绝不是松懈下来的时候!响应王国信息的人正被召集起来,人数成千上万。我们既然跟随基督,就要决心完成他交给我们的重任。让我们决心献出自己的时间、精力和财物,去执行基督的命令:“要去,使所有国族的人做我的门徒。”
-
-
“圣经上写着”“来跟随我吧”
-
-
第10章
“圣经上写着”
“你们刚才听见的经文,今天应验了”
1-3.耶稣希望拿撒勒人看出什么重要的事实?为了让拿撒勒人看出这个事实,耶稣提出什么证据?
耶稣在传道初期就回到家乡拿撒勒,为的是帮助民众看出一个很重要的事实:他就是圣经很久以来预言的弥赛亚!耶稣提出什么证据呢?
2 无疑许多拿撒勒人都想看耶稣显个奇迹。事实上,他们都听说了耶稣做的许多奇事。可是,耶稣并没有显什么神迹给他们看,只是照惯例进了会堂,站起来要宣读圣经。于是,有人把以赛亚的书卷递给他。古时的书卷是一种长长的卷轴。耶稣小心翼翼地展开书卷,找到要读的那段,就宣读出来。他宣读的就是现在的以赛亚书61:1-3。(路加福音4:16-19)
3 这是关于弥赛亚的一个预言,听众肯定都很熟悉这段经文。当时会堂十分肃静,人人都注视着耶稣。接着,耶稣解释经文的含意,也许讲解得很详细,然后对听众说:“你们刚才听见的经文,今天应验了。”众人都很惊叹他说出这么动听的话,不过许多人仍然想看奇迹。耶稣不但没有施行奇迹,反而勇敢地用圣经的事例说明他们缺乏信心。拿撒勒人的态度迅速改变,甚至想杀死耶稣!(路加福音4:20-30)
4.耶稣传道时树立了什么榜样?我们会在本章探讨什么?
4 从这件事我们可以看出,耶稣树立了一个榜样,就是传道时经常引用上帝启示的话语,把圣经作为最有力的依据。他在地上传道期间一直这样做。耶稣施行的奇迹虽然十分重要,有力地证明他拥有上帝的神圣力量,可是在耶稣看来,没有什么比圣经更有分量。关于这一点,让我们仔细看看耶稣的榜样。请留意我们的主怎样引用上帝的话语,维护上帝的话语,解释上帝的话语。
引用上帝的话语
5.耶稣想让人们知道什么?他怎样表明自己说的是实情?
5 耶稣想让人们知道他的信息来自谁。他说:“我教的不是我自己的道理,而是出于那位派我来的。”(约翰福音7:16)另一次,他说:“我做什么事都不是自作主张的。我说的这些话,跟父亲教导我的一样。”(约翰福音8:28)还有一次,他说:“我对你们说的话,不是照着自己的主意说的,而是时刻跟我联合的父亲在做他的工作。”(约翰福音14:10)耶稣怎样表明他上述这些话都是实情呢?他一次又一次地引用上帝启示的话语。
6,7.(甲)耶稣引用过《希伯来语经卷》中的多少卷书?为什么这的确令人惊叹?(乙)耶稣的教导方式跟抄经士有什么分别?
6 只要你仔细查考圣经中耶稣说过的话就会发觉,他曾经直接引述或间接提到《希伯来语经卷》中超过半数的书卷。乍听起来这似乎没有什么特别。你可能会想:既然耶稣传道和公开教导民众达三年半之久,为什么他不引用当时所有受启示的经卷呢?其实耶稣很可能一一引用过,而圣经记下的,只是耶稣所言所行的一小部分而已。(约翰福音21:25)事实上,如果你单单把圣经中耶稣说过的话都读出来,大概只需几小时。不过请想想,假如你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不但向人谈论上帝和他的王国,还要引用《希伯来语经卷》中超过半数的书卷,那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再说,在大多数情况下,耶稣手头根本没有圣经。他发表著名的“登山宝训”时,曾直接和间接地引用了《希伯来语经卷》的许多经文,而且全都是凭记忆说的!
7 耶稣经常引用圣经,这表明他深深推崇圣经。听众都“对他的教导方式感到惊讶,因为他教导他们时很有权威,不像那些抄经士。”(马可福音1:22)抄经士教导人时,很喜欢以所谓的口传法律为依据,引用一些有学识的犹太导师的话。但是耶稣从不以口传法律或犹太导师的话为权威,而是以上帝的话语为最高权威。无论是教导门徒,还是纠正别人的错误观点,耶稣总会引用圣经,常常说:“圣经上写着。”
8,9.(甲)耶稣洁净圣殿时,怎样表明他以上帝的话语为权威?(乙)我们怎么知道,圣殿里的宗教领袖对上帝的话语毫不尊重?
8 耶稣洁净耶路撒冷的圣殿时,说:“圣经上写着:‘我的圣殿要称为祷告的殿。’你们倒使它成为强盗的巢穴。”(马太福音21:12,13;以赛亚书56:7;耶利米书7:11)在前一天,耶稣在圣殿里行了许多奇事。在场的男孩都十分惊讶,于是赞美耶稣。宗教领袖对此十分恼怒,责问耶稣有没有听见孩子的话。耶稣回答说:“听到了。‘你让孩子和幼儿的口说出了赞美的话。’这句话你们从来没有读过吗?”(马太福音21:16;诗篇8:2)耶稣要宗教领袖知道,这些男孩说出赞美的话,是圣经认可的。
9 后来,那些宗教领袖一起去见耶稣,质问他说:“你凭什么权力做这些事?”(马太福音21:23)其实耶稣早就清楚表明,他的权力来自谁。耶稣并没有引进或自创什么新的教义,他不过是把天父启示的话语应用出来而已。由此可见,那些祭司和抄经士对耶和华和他的话语毫不尊重。耶稣揭露他们的邪恶动机,他们确实应该受到责备!(马太福音21:23-46)
10.关于运用圣经,我们可以怎样效法耶稣?我们拥有什么工具,是耶稣当年没有的?
10 今天,真基督徒传道教人时效法耶稣,也经常以上帝的话语为依据。在世界各地,人们都知道耶和华见证人热切地传讲圣经的信息。我们出版的书刊大量引用圣经,我们传道时一有机会就强调圣经怎样说。(提摩太后书3:16)当别人让我们读出圣经并解释经文的含意和价值时,我们感到多么喜悦!虽然我们并没有耶稣那样完美的记忆力,但我们拥有的许多工具却是耶稣当年没有的。我们不但拥有整部圣经,而且圣经的语言版本越来越多。此外,我们还有很多工具,方便我们查找经文。因此,要下定决心经常引用圣经,一有机会就请人留意圣经怎么说。
维护上帝的话语
11.为什么耶稣必须经常维护上帝的话语?
11 耶稣留意到上帝的话语经常被歪曲和误传,但他肯定不会感到意外。他曾在祷告里对天父说:“你的话语就是真理。”(约翰福音17:17)他清楚知道撒但是“统治全世界的王”,是“说谎者,也是谎话之父”。(约翰福音8:44;14:30)耶稣曾三次引用圣经,抵抗撒但的引诱。当撒但也引用诗篇的一节经文,并故意歪曲经文的意思时,耶稣立即维护上帝的话语,揭穿撒但的阴谋。(马太福音4:6,7)
12-14.(甲)什么表明宗教领袖毫不尊重摩西法典?(乙)耶稣怎样维护上帝的话语?
12 耶稣常常维护圣经,不让人误用、曲解和误传。当时的宗教导师错误地运用上帝的话语。他们偏重于遵守摩西法典的细节,却不大理会怎样实践法典背后的原则。因此,他们助长了一种虚伪的崇拜,只注重外表形式,却漠视了法典上更重大的事,例如公正、怜悯、忠信等。(马太福音23:23)耶稣怎样维护上帝的法典呢?
13 在“登山宝训”中,耶稣再三用“你们听过有话说”作为开始,带出摩西法典的一条法律,然后用“可是我告诉你们”这句话,进一步指出一个比表面上遵守法律重要得多的原则。耶稣是不是要推翻法典呢?不,他是要维护法典。举例说,人们都熟悉“不可杀人”这条法律,可是耶稣告诉他们,谁一直对别人怀怒,谁就违反了这条法律的精神。类似地,法典吩咐人“不可通奸”,但谁要是对配偶以外的人动淫念,谁就违反了这条法律背后的原则。(马太福音5:17,18,21,22,27-39)
14 在维护上帝的话语方面,耶稣最后说:“你们听过有话说:‘要爱你周围的人,恨你的敌人。’我倒告诉你们,要爱你们的敌人,为迫害你们的人祷告。”(马太福音5:43,44)“恨你的敌人”这个吩咐也来自圣经吗?不是,这其实是宗教领袖自己的主张。他们擅自用人的想法使上帝完美的法律作废了。耶稣勇敢无畏地维护上帝的话语,以免上帝的话语受到传统影响。(马可福音7:9-13)
15.宗教领袖使人以为上帝的法典过度严格,甚至苛刻,耶稣却怎样维护上帝的法典?
15 宗教领袖误传上帝的法典,使人以为法典过度严格,甚至苛刻。有一次,耶稣的门徒走过麦田,摘了一点麦穗来吃,法利赛派有些人指责他们触犯了安息日。耶稣维护上帝的话语,用一个圣经例子表明法利赛派的观点走了极端。耶稣运用圣经里唯一的事例,指出大卫和跟随他的人因为十分饥饿而吃了从圣所撤下的陈设饼。耶稣由此表明,法利赛派根本不明白耶和华多么怜悯人。(马可福音2:23-27)
16.宗教领袖怎样曲解摩西关于离婚的吩咐?耶稣怎样回应?
16 宗教领袖还刻意从上帝的法典中找一些所谓的漏洞,试图削弱法典的效力。举个例,根据摩西法典,一个人要是看见妻子“做了丑事”——显然是指羞辱家门的严重事件,就可以跟妻子离婚。(申命记24:1)然而在耶稣的日子,宗教领袖用这条法律作为借口,容许人用各种各样的理由跟妻子离婚,甚至妻子把饭烧焦也成了离婚的理由!a耶稣指出他们大大误传了摩西受上帝启示写下来的话,接着重申耶和华最初的婚姻安排是一夫一妻,并强调离婚的唯一正当理由是配偶做了淫乱的事。(马太福音19:3-12)
17.在维护上帝的话语方面,今天的基督徒可以怎样效法耶稣?
17 今天,基督徒也像耶稣那样觉得有必要维护上帝的话语。有些宗教领袖暗示,圣经提倡的道德标准已经过时。他们这样做其实就是攻击圣经。有些教会肆意误传圣经,把错误的道理当作圣经教义教导人。在我们看来,能够维护上帝纯正话语的真理是无上光荣,例如,我们会向人指出上帝绝不是三位一体的神。(申命记4:39)与此同时,无论我们要在哪个问题上维护圣经的真理,都会留意说话得体,深深尊重别人,表现真正的温和。(彼得前书3:15)
解释上帝的话语
18,19.什么事例表明,耶稣在解释圣经方面有非凡的能力?
18 上帝启示人写《希伯来语经卷》期间,耶稣一直在天上生活。他来到地上后,想必很高兴可以向人解释上帝的话语。请想想耶稣复活当天的一件令人难忘的事,耶稣向两个前往以马乌斯的门徒显现,两个门徒起初认不出耶稣,还告诉耶稣,他们因自己敬爱的主死去而感到很难过、很困惑。耶稣听了有什么反应?圣经说:“他就从摩西和先知的书开始,把圣经上关于他的话,都给他们解释清楚。”这对两个门徒产生什么影响?他们后来彼此议论说:“他在路上对我们讲话,向我们清楚解释圣经,那时我们的心不是像火一样燃烧吗?”(路加福音24:15-32)
19 当天晚些时候,耶稣跟使徒和其他人见面。请留意耶稣怎样帮助他们:“耶稣就开他们的心窍,使他们完全明白圣经的意思。”(路加福音24:45)这个喜乐的场合肯定使他们想起,耶稣以往也曾用类似的方法教导他们和所有愿意聆听的人。事实上,耶稣经常引述一些人们熟悉的经文,然后用一种启发思想的方式加以解释,令人对上帝的话语有新的领悟和更透彻的理解。
20,21.耶稣怎样解释耶和华在燃烧的荆棘丛向摩西所说的话?
20 有一次,耶稣对一群撒都该派的人说话。撒都该派属于犹太教的一个派别,是宗教领袖,但不相信复活。耶稣对他们说:“关于死人复活的事,你们没有读过上帝对你们说的话吗?他说:‘我是亚伯拉罕的上帝,以撒的上帝,雅各的上帝。’他不是死人的上帝,而是活人的上帝。”(马太福音22:31,32)耶稣引述的经文不但是撒都该派十分熟悉的,而且是他们所敬重的摩西写下的。你能看出耶稣引用这节经文作为论据,为什么十分有力吗?
21 摩西在燃烧的荆棘丛旁跟上帝说话这件事,大约发生在公元前1514年。(出埃及记3:2,6)当时亚伯拉罕去世329年,以撒去世224年,雅各去世也已经197年了。然而,耶和华仍然说“我是”他们的上帝。撒都该派的人知道,耶和华并不像某些异教的神明,统管一个虚构的、安置死人的阴间。刚相反,正如耶稣说的,耶和华是“活人的上帝”。那么,结论必然是什么呢?耶稣的结论无可反驳:“因为在他眼中,他们都是活的。”(路加福音20:38)耶和华所爱的仆人死去之后,会留在上帝那无限而永不磨灭的记忆中。耶和华一定会使他们复活。这个旨意是确定的,所以上帝提到这些忠仆时,就仿佛他们活着一样。(罗马书4:16,17)这样解释圣经不是叫人心服口服吗?难怪“众人听到后,都对他的教导感到惊讶”!(马太福音22:33)
22,23.(甲)在解释圣经方面,我们可以怎样效法耶稣?(乙)我们会在下一章谈些什么?
22 今天,基督徒也可以学习耶稣解释圣经的方式。当然,我们的头脑不是十全十美的,但我们时常能够引述一节别人熟悉的经文,并强调一些对方也许从没想过的真理。比方说,有些人也许很熟悉圣经里“愿人都尊你的名为圣”和“愿你的国降临”这两句话,而且多年来反复背诵,但至于上帝的名是什么,上帝的王国又是什么,他们却不大清楚。(马太福音6:9,10,《和合本》)要是对方愿意聆听,我们可以借着这个大好机会,简单、清楚地解释这些圣经真理。
23 在传讲真理方面效法耶稣,主要方法是引用上帝的话语,维护上帝的话语,以及解释上帝的话语。我们会在下一章谈谈,耶稣用什么有效的方法让圣经真理打动人心。
a 公元1世纪的历史学家约瑟夫斯属于法利赛派,他本人也离了婚。他后来曾暗示,人可以“为了任何理由而离婚(男子常常都有这样的理由)”。
-
-
“从来没有人像他那样讲话的”“来跟随我吧”
-
-
第11章
“从来没有人像他那样讲话的”
1,2.(甲)为什么被派去逮捕耶稣的差役空手而回?(乙)耶稣为什么会成为优秀的导师?
法利赛派的人怒不可遏,就打发差役去抓耶稣。当时,耶稣在圣殿里教导人认识天父。听众当中有许多人都相信耶稣,但也有些人希望耶稣被逮捕,群众就起了分裂。那些差役最后却空手而回,祭司长和法利赛派的人质问说:“你们为什么没有带他来?”差役回答:“从来没有人像他那样讲话的。”就连他们也被耶稣的教导打动,所以不愿下手捉拿耶稣。a(约翰福音7:45,46)
2 除了这些差役之外,许多人都对耶稣的教导印象深刻。群众聚集起来,往往就是为了听他的教导。(马可福音3:7,9;4:1;路加福音5:1-3)耶稣为什么会成为这么优秀的导师呢?正如第8章解释,他既喜爱所传讲的真理,也深爱所教导的人。此外,耶稣的教导方法也非常卓越。现在让我们分析耶稣所用的三种有效方法,再看看我们可以怎样运用出来。
说话浅显易懂
3,4.(甲)为什么耶稣教导人时说话浅显易懂?(乙)我们从“登山宝训”可以怎样看出这点?
3 你能够想象耶稣本来可以用多么丰富的词汇吗?然而,他教导时从不说深奥难懂的话,因为听他讲话的大多是“没有受过教育的普通人”。(使徒行传4:13)耶稣顾及他们的能力限度,不会一下子讲过多的知识,让他们吸收不了。(约翰福音16:12)耶稣的话浅显易懂,但传达的真理却意义深刻。
4 就以“登山宝训”为例。这个传道演讲记在马太福音5:3-7:27。耶稣在这个演讲里提出的劝告发人深省,直接说出了问题的症结。他表达的思想和运用的措辞一点也不复杂。事实上,就连小孩子也能听懂每一句话!难怪耶稣的演讲结束后,在场的群众,也许包括不少农夫、牧人和渔夫,“都对他的教导方式感到惊讶”。(马太福音7:28)
5.请举例说明,耶稣的话浅显易明而深具意义。
5 耶稣教导时,常常运用简短的语句表达深刻的道理。当时还没有印刷术,因此耶稣用简单易明的话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以下是一些例子:“你们不要再妄自审判人,免得你们被审判。”“健康的人不需要医生,生病的人却需要。”“心灵固然是热切的,肉体却是软弱的。”“属于凯撒的要给凯撒,属于上帝的要给上帝。”“施与比接受更快乐。”b(马太福音7:1;9:12;26:41;马可福音12:17;使徒行传20:35)虽然这些话是差不多二千年前说的,但现在仍广为人知。
6,7.(甲)要用简单的方式施教,为什么说话浅显十分重要?(乙)为了避免学生无法消化过多的资料,我们需要留意什么?
6 要是我们想用简单的方式教导人,又可以怎样做呢?一个要诀是,说话要浅显,让大多数人一听就懂。上帝话语的基本真理并不复杂。耶和华让那些谦卑、真心寻求真理的人认识他的旨意。(哥林多前书1:26-28)我们花点心思选用浅显易懂的措辞,就能有效地传达圣经的真理。
教导别人时说话要浅显易懂
7 为了用简单的方式教导人,我们也要避免跟圣经学生讨论过多的资料,让学生吸收不了。因此,主持圣经课程时,我们不必解释资料的每个细节,也不宜求快,仿佛一定要把某部分资料读完才重要似的。我们最好按照学生的需要和能力去决定学习的进度。我们的目标是帮助学生做基督的门徒,成为耶和华的子民。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必须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充分理解资料。只有这样,圣经真理才会打动学生的心,推动他把所学的实践出来。(罗马书12:2)
问题恰当有效
8,9.(甲)耶稣为什么运用问题?(乙)关于要不要纳圣殿税,耶稣怎样用问题引导彼得得出正确的结论?
8 虽然直接说出重点省事得多,耶稣却常常善用问题,引导听者看出重点。为什么耶稣用提问的方法呢?有时他提出一针见血的问题,目的是要揭露反对者的不良动机,使他们哑口无言。(马太福音21:23-27;22:41-46)但更常见的是,他运用问题引导门徒,让他们表达心中的想法,启发思想,锻炼思考力。为了这个目的,他曾用以下一类的问题:“你们认为怎样?”“你相信这件事吗?”(马太福音18:12;约翰福音11:26)借着运用问题,耶稣的话深深打动了门徒的心。请看一个例子。
9 有一次,有些收税人问彼得,耶稣纳不纳圣殿税。c彼得马上说:“纳。”后来耶稣跟彼得推理,说:“西门,你认为怎样?地上的王向谁征收物品税或人头税呢?是向儿子呢?还是向外人呢?”彼得回答:“向外人。”耶稣说:“那么,儿子其实是免税的了。”(马太福音17:24-27)耶稣提出这些问题,用意很明显,彼得肯定一听就明白。当时人人都知道,王族成员不用纳税。既然人们在圣殿里崇拜天上的君王耶和华,而耶稣是他的独生子,耶稣自然没有义务纳税。请留意,耶稣不是把正确的答案直接告诉彼得,而是巧妙地用问题引导彼得得出正确的结论,或许也让他看出,日后回答别人之前应该三思。
我们应当问一些住户感兴趣的问题
10.挨家传道时,我们可以怎样有效地运用问题?
10 我们传道时,可以怎样有效地运用问题呢?我们挨家传道,可以用问题引发住户的兴趣,这样也许有机会向对方传讲王国的好消息。假如应门的是个老人家,我们可以恭敬地问:“请问您从自己一生的阅历,看出这个世界有哪些改变呢?”听过对方的回应后,我们可以问:“您认为怎样才能改善这个世界,让人人都能生活安乐呢?”(马太福音6:9,10)如果应门的是个有年幼孩子的母亲,我们可以问:“请问你有没有想过,当你的孩子长大后,这个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呢?”(诗篇37:10,11)我们走近一户人家时多观察,就更能提出住户关心的问题。
11.主持圣经课程时,我们可以怎样善用问题?
11 我们主持圣经课程,又可以怎样善用问题呢?要用心想想,什么问题能引导学生说出内心的感觉。(箴言20:5)在《永远享受美好的生命》d这本书里,第43课的题目是《基督徒可以喝酒吗?》,内容谈到上帝对酗酒和醉酒的看法。我们跟圣经学生讨论这一章时,学生的回答可能表明,他知道圣经的真理是什么,但他愿意接受所学的真理吗?我们可以问他:“你认为上帝对这些事的看法合理吗?”也可以问:“你认为自己在生活上可以怎样应用这些资料呢?”要谨记,提问时必须有技巧,顾及学生的尊严,不要令他尴尬。(箴言12:18)
论据合理有力
12-14.(甲)耶稣怎样运用他卓越的推理能力?(乙)法利赛派的人说耶稣的力量来自撒但,耶稣怎样有力地反驳他们?
12 耶稣拥有完美的头脑,跟人推理的能力自然十分卓越。有时,他用合理有力的论据驳斥反对者的错误指控;但更常见的是,他用令人信服的论据跟门徒推理,帮助他们明白重要的道理。请看看一些事例。
13 耶稣治好一个受邪灵操纵、又盲又哑的人之后,法利赛派的人指控说:“这个家伙驱逐邪灵,不过是靠着邪灵的首领别西卜。”他们不得不承认,要驱逐邪灵,就必须凭着超乎凡人的力量才行,可是他们却声称耶稣的力量来自撒但。这个指控既没有根据,又不合逻辑。为了揭露他们的错误想法,耶稣说:“一个国家分裂内讧,就会灭亡;一个城市、一个家庭分裂内讧,就无法存留。照样,要是撒但驱逐撒但,就是自己分裂内讧,他的国又怎能继续存在呢?”(马太福音12:22-26)耶稣这番话的意思是:“假如我是撒但的手下,却又跟撒但作对,那么撒但就是作茧自缚,很快就会败亡了。”这么有力、合理的论据,法利赛派的人哪有反驳的余地呢?
14 耶稣还进一步提出其他论据。他知道法利赛派有些弟子也驱逐过邪灵,就问了一个简单而尖锐的问题:“如果我驱逐邪灵是靠着别西卜,你们的弟子驱逐邪灵又是靠着谁呢?”(马太福音12:27)耶稣这样问,就等于说:“假如我是靠着撒但的力量驱逐邪灵,你们的弟子也必定是靠着同样的力量!”法利赛派的人还有什么话可说呢?他们肯定不会承认自己的弟子靠撒但的力量做事。耶稣用他们的错误论据反驳他们,叫他们不得不面对一个对自己不利的结论。单是读读耶稣怎样跟他们推理,就已经令我们赞叹不已!可想而知,当日在场的听众亲见其人、亲闻其声,必定更能深刻地体会到耶稣那番话的力量!
15-17.请举例说明,耶稣怎样运用衬托的手法跟人推理,教导人关于天父的感人真理。
15 耶稣也运用合乎逻辑、令人信服的论据,帮助人明白为什么他们可以信赖耶和华,也能亲近他。在这方面,他往往运用衬托的手法跟人推理,也就是先说出一个公认的实事作为立论的基础,进而带出一个道理,使人对道理更深信不疑。这种推理方法让人印象深刻。我们来看两个例子。
16 一次,门徒请耶稣教他们祷告。耶稣说,做父母的虽然不完美,却很乐意“送好东西”给儿女,然后说:“你们虽然是罪人,尚且懂得送好东西给儿女,何况天父,不是更要把神圣力量赐给恳求他的人吗?”(路加福音11:1-13)耶稣以衬托的手法向门徒指出:既然世上有罪的父母都会照料儿女,满足他们的需要,在每一方面都完美、正义的天父,又怎么可能不赐神圣力量给谦卑地向他祷告的忠仆呢?
17 耶稣也用类似的推理方法,向人提出明智的劝告,教导人怎样应付忧虑。他说:“想想看,渡鸦不撒种也不收割,没有粮仓也没有库房,上帝还是养活它们。你们不是比飞鸟宝贵得多吗?你们想想百合花怎样生长。百合花不劳碌,不纺纱……信心不足的人啊!野地里的花草,今天还在,明天就扔进火炉里,上帝尚且赐它们这样的衣服,何况你们呢?”(路加福音12:24,27,28)是的,既然耶和华连飞鸟和花朵都照料,又怎么可能不照料那些爱他、崇拜他的人呢!耶稣的这种推理方法肯定打动了听众的心。
18,19.如果有人说因为看不见上帝,所以不信上帝存在,我们可以怎样跟他推理?
18 我们传道时,都希望用令人信服的论据教导人关于耶和华的真理,用合乎逻辑的论据驳倒错误的见解或信仰。(使徒行传19:8;28:23,24)这是不是说,我们非要学会复杂高深的推理方法不可呢?不。我们从耶稣身上学到,论据合乎逻辑,说话简单易懂才最有效。
19 举个例,如果有人说他不相信上帝存在,因为看不见上帝,你会怎样回应呢?不妨用因果定律跟他推理。人人都知道“有果必有因”的道理,因此我们可以跟对方说:“假如你在一个偏远的地方,看见一所建筑精良的房子,里面有很多食物(果),一定会认为这一切都是有人建造和安排的(因),对不对?同样,奇妙的大自然反映出精心的设计,地球的‘粮仓’也十分充裕(果),肯定是因为有一位造物主(因),对吗?圣经也这样推理:‘任何房屋都有人建造,但建造万物的就是上帝。’”(希伯来书3:4)当然,无论我们说得多么合情合理,对方也不一定会相信上帝。(帖撒罗尼迦后书3:2)
要用打动人心的论据跟别人推理
20,21.(甲)我们可以怎样运用衬托的手法去强调耶和华的品格和作风?(乙)下一章会谈些什么?
20 我们无论是传道还是在会众里教导人,都可以用衬托的手法去强调耶和华的品格和作风。比如说,我们想向人指出地狱永火的道理其实羞辱了耶和华,不妨说:“慈父怎么可能用火烧孩子的手来惩罚孩子呢?可想而知,在慈爱的天父眼中,地狱永火的道理是多么可恨!”(耶利米书7:31)要是我们想帮助一个沮丧的弟兄或姐妹看出耶和华多么爱他,可以这样说:“既然耶和华连一只小麻雀也不会忽视,当然更关心每一个崇拜他的人,你也是其中一个!”(马太福音10:29-31)这种推理方法更能打动人心。
21 上文指出,那些没有逮捕耶稣的差役说:“从来没有人像他那样讲话的。”单单分析耶稣的三种教导方法,就不难看出他们并非言过其实。在下一章,我们会谈谈耶稣最广为人知的教导方法——运用比喻。
-
-
“他不用比喻,就不对他们讲什么”“来跟随我吧”
-
-
第12章
“他不用比喻,就不对他们讲什么”
1-3.(甲)跟耶稣同行的门徒有什么宝贵的机会?耶稣怎样帮助门徒,使他们容易记得他的教导?(乙)为什么有效的比喻令人印象深刻,容易记住?
跟耶稣同行的门徒有一个宝贵的机会,就是直接向伟大的导师学习。当耶稣讲解上帝话语的含意,谈论振奋人心的真理时,门徒都可以亲耳聆听。然而,耶稣的话当时还没写成经卷,因此门徒都得凭记忆把这些宝贵的教导铭记在心。a尽管这样,耶稣却能帮助门徒容易记得他的教导。他怎样做到这一点呢?就是教导得法,尤其是运用有效的比喻。
2 有效的比喻确实令人印象深刻,久久不忘。一位作家指出,比喻能“让人把听到的事转化成脑海中的画面,并根据画面进行思考”。由于画面有助于理解,因此比喻甚至能帮助人明白抽象的概念。比喻能使语言变得活灵活现,使我们对所学的道理铭记不忘。
3 耶稣基督用比喻施教的技巧无人能及。时至今日,他的比喻仍然令人印象深刻,容易记住。耶稣为什么经常用比喻教导人?他的比喻为什么那么有效?我们怎样才能学会这种教导技巧?
耶稣为什么用比喻教导人
4,5.为什么耶稣用比喻教导人?
4 关于耶稣为什么用比喻教导人,圣经提出两个重要原因。第一,他这样做能应验圣经的预言。马太福音13:34,35说:“这一切都是耶稣用比喻对众人讲的。他不用比喻,就不对他们讲什么。这是要实现先知所说的话:‘我要开口说比喻……’。”马太所说的先知就是诗篇78:2的执笔者。耶稣降世的多个世纪前,上帝就用神圣力量启示这位执笔者写下这句话。这一点很值得注意,因为这意味着在弥赛亚出现之前几百年,耶和华已经预告弥赛亚会用比喻教导人。毫无疑问,耶和华一定很重视这种教导技巧。
5 耶稣运用比喻的第二个原因,正如他自己解释,是要把内心“已经麻木”的人分别出来。(马太福音13:10-15;以赛亚书6:9,10)耶稣的比喻为什么能够显露一个人内心的动机呢?有时候,耶稣是希望听众向他问清楚比喻的含意。但只有谦卑的人才愿意问个明白,心高气傲或满不在乎的人却不愿意。(马太福音13:36;马可福音4:34)因此,耶稣的比喻能使真理向那些渴求的人显露出来,却向内心骄傲的人隐藏起来。
6.耶稣的比喻还能达到什么目的?
6 耶稣的比喻也能达到其他目的。他的比喻能引发听众的兴趣,让他们想听下去。此外,这些比喻能使听者的脑海中浮现出鲜明的画面,帮助他们明白所听见的话。还有,正如本文起头谈过,耶稣的比喻令人印象深刻。关于运用比喻,“登山宝训”是个出色的例子,这个传道演讲记录在马太福音5:3-7:27。耶稣在演讲中用了许许多多生动的比喻。一项统计指出,这个演讲有50多个比喻。我们看出什么呢?要知道,朗读这个演讲只需大约20分钟。换句话说,整个“登山宝训”中平均20秒就有一个比喻!耶稣显然认为,用比喻教导人大有价值!
7.为什么要像耶稣那样运用比喻?
7 既然我们是基督的门徒,也就自然想学习他的教导技巧,包括运用比喻。正如调味的香料能使一顿饭菜更加美味,有效的比喻也能使我们的教导更出色。此外,合适的比喻能帮助人明白一些重要的真理。现在让我们分析耶稣的比喻为什么那么有效,以及怎样善用这种重要的教导技巧。
运用简单的比喻
耶稣怎样以花鸟为喻说明上帝关心我们?
8,9.耶稣怎样运用简单的比喻?为什么耶稣的比喻那么有效?
8 耶稣教导人时所用的比喻并不复杂,通常只是几句话而已。他的话虽然简短,却能在听者脑海中勾勒出鲜明的画面,让他们容易理解一些重要的真理。举例说,为了劝勉门徒不要为日常的需要忧虑,他用“天上的飞鸟”和“野地里的百合花”打比喻,指出飞鸟虽然不撒种、不收割,百合花也不纺纱、不织布,上帝却细心照料。耶稣的意思十分清楚:飞鸟和花儿尚且得到上帝的照料,那些“不断先追求王国”的人就更不用说了,他们一定会得到上帝的照顾。(马太福音6:26,28-33)
9 耶稣也常常运用暗喻,说一样东西仿佛就是另一样东西。暗喻是一种很有力的比喻。耶稣用暗喻教导人时,也同样简单明了。有一次,他对门徒说:“你们是世界的光。”门徒肯定很容易就能抓到这个暗喻的重点,也就是,他们要借着言行让真理之光在人前照耀,帮助人把荣耀归于上帝。(马太福音5:14-16)耶稣用过的暗喻还有:“你们是大地的盐。”“我是葡萄树,你们是枝子。”(马太福音5:13;约翰福音15:5)暗喻之所以有力,就在于简单明了。
10.请举例说明,你教导人时可以运用什么比喻。
10 你教导人时可以运用什么比喻呢?你不必构思又长又复杂的故事,只要想一些简单的比喻就行了。假设你向人谈到复活的希望,并想说明耶和华复活死去的人一点也不困难,那么,你可以用什么打比喻呢?圣经曾把死亡比作睡眠。你可以说:“上帝复活死去的人,就像我们叫醒睡着的人那么容易。”(约翰福音11:11-14)假设你想说明孩子需要父母的爱和关怀才能茁壮成长,又可以怎样做呢?圣经用过一个比喻,说儿女“如同橄榄树的新枝”。(诗篇128:3)你可以说:“正如一棵树需要水和阳光才能茁壮生长,孩子也需要父母的爱和关怀才能茁壮成长。”比喻越简单,听者就越容易明白重点。
取材于日常生活
11.耶稣的许多比喻都反映了他在加利利成长期间观察到的事物,请举例。
11 耶稣善于运用一些跟生活有关的比喻。他的许多比喻都反映了当时加利利人的日常生活,这些事都是他在当地成长期间观察到的。请想想耶稣早年的生活:他曾多少次看见母亲点灯、打扫房子、把谷物磨成面粉、把酵掺进面团里?(马太福音13:33;24:41;路加福音15:8)他又曾多少次见到渔夫在加利利海上撒网?(马太福音13:47)他多少次观看小孩在市集广场上玩耍?(马太福音11:16)耶稣还在许多比喻中提到其他常见的事,例如农夫撒种、人们喜乐地参加婚宴,以及阳光下谷物成熟的样子等。这一切肯定是他从生活中观察到的。(马太福音13:3-8;25:1-12;马可福音4:26-29)
12,13.在好心的撒马利亚人的比喻中,耶稣提到一条“从耶路撒冷下耶利哥”的路。为什么这一点很值得注意?
12 耶稣在比喻中提到的细节,都是听众熟知的。举个例,他讲好心撒马利亚人的比喻时,一开始就说:“有一个人从耶路撒冷下耶利哥去,途中遇劫。强盗剥去他的衣服,把他打个半死,扔下他就走了。”(路加福音10:30)值得注意的是,耶稣在比喻里提到一条“从耶路撒冷下耶利哥”的路。耶稣说出这个比喻时在犹地亚,离耶路撒冷不远,因此听众肯定知道他指的是哪条路。当日的人都知道那条路上有危险,独自上路的人更要小心。那里人迹罕至,路径弯弯曲曲,强盗很容易埋伏。
13 谈到那条“从耶路撒冷下耶利哥”的路,耶稣还提到人们熟知的其他细节。在比喻中,一个祭司和一个利未族人先后走过那条路,但都没有停下来帮助遇劫受伤的人。(路加福音10:31,32)祭司在耶路撒冷的圣殿里服务,利未族人则负责协助他们。许多祭司和利未族人不用到圣殿工作时,就住在离耶路撒冷23公里的耶利哥城。他们来来往往都会走耶稣所说的那条路。也请注意,耶稣说那个遇劫的人是从耶路撒冷“下”耶利哥去,而不是“上”耶利哥去。听众肯定会认同这个讲法,因为耶路撒冷的地势比耶利哥高,所以人如果“从耶路撒冷”前往耶利哥,就肯定是往“下”走。b很显然,耶稣考虑到了听众的背景。
14.我们运用比喻时可以考虑听众的哪些事?
14 我们运用比喻时也需要考虑到听众的背景。哪些事可能有助于我们想出适当的比喻呢?也许是对方的年纪、职业、文化或家庭背景。举例说,一个比喻要是包含许多农耕的细节,那么农村的人也许会比大城市的人容易明白。我们考虑到听众的日常生活和活动,例如跟对方的儿女、房屋、嗜好、食物等有关的事,也可能有助于我们想出适当的比喻。
取材于受造万物
15.耶稣对受造万物有深刻的认识,为什么这一点儿都不奇怪?
15 耶稣的许多比喻都提到自然界的事物,例如植物、动物和天气,可见他对大自然很熟悉。(马太福音16:2,3;路加福音12:24,27)他从哪里得到这些知识呢?他在加利利成长期间,肯定有很多机会观察大自然。但更重要的是,“在受造的万物中”,耶稣是“头生子”,而且是耶和华在创造万物方面所任用的“好工匠”。(歌罗西书1:15,16;箴言8:30,31)因此,耶稣对受造万物有深刻的认识一点儿也不奇怪。让我们看看他怎样善用这些知识。
16,17.(甲)什么显示耶稣非常熟悉绵羊的特性?(乙)什么事例表明,绵羊真的会听从牧人的声音?
16 你可能还记得耶稣曾说自己是“好牧人”,跟随他的人则是“绵羊”。耶稣的话显示,他非常熟悉绵羊的特性,知道牧人和绵羊之间有一种独特的关系。耶稣留意到绵羊很信任牧人,愿意接受牧人的带领,紧紧跟随他。为什么绵羊会跟随牧人呢?耶稣解释说:“因为认得他的声音。”(约翰福音10:2-4,11)绵羊真的认得牧人的声音吗?
17 乔治·史密斯在他所着的《圣地的历史地理》谈及他观察到的现象,说:“有时候,我们喜欢在正午时分到犹地亚的一个井旁歇息一下,通常会有三四个牧人领着各自的羊群前来。看见几群羊混杂在一起,我们不禁猜想,牧人们会用什么方法分辨出自己的羊。当羊群喝完水、玩耍过之后,牧人一个个走向不同的山坡,边走边发出自己独有的呼唤声,几群羊顿时分开,自行跟随各自的牧人。羊群离去时跟前来时一样,都很有秩序。”耶稣以牧人和绵羊为喻去说明他要强调的重点,的确再贴切不过了。这个重点就是:要是我们认识耶稣,听从他的教导,并接受他的领导,就能得到这位“好牧人”的照料。
18.关于耶和华创造的万物,我们可以在哪里找到资料?
18 在运用比喻方面,我们可以怎样学会从受造万物取材呢?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显著特性,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特性想出简单、有效的比喻。关于耶和华创造的万物,我们可以在哪里找到资料呢?圣经蕴含了大量关于各种动物的知识,有时还以动物的特性去带出一种比喻的说法,例如:像豹或羚羊一样敏捷,像蛇一样谨慎,像鸽子一样清白无邪。c(历代志上12:8;哈巴谷书1:8;马太福音10:16)此外,耶和华见证人出版的《守望台》《警醒!》和jw.org网站《有设计者吗?》栏目下的文章和影片,也提供不少有用的资料,提到的许多比喻都取材于耶和华创造的奇妙万物,而且相当简单。你要是分析一下怎样运用这些比喻,肯定会有不少心得。
取材于听众熟悉的事
19,20.(甲)耶稣怎样有效地用时事驳倒一个错误观点?(乙)我们教导人时可以怎样运用真实的事件和经历?
19 有效的比喻也可以取材于真实的事件。有一次,耶稣用一件时事去反驳错误的观点,指出人受苦并不是因为做了坏事而受到惩罚。他说:“西罗亚的塔楼倒塌时,压死了18个人,你们以为他们比耶路撒冷其他居民更有罪吗?”(路加福音13:4)那18个人之所以死去,的确不是因为犯罪而惹上帝生气,而是因为“时间和无法预料的情况”。(传道书9:11)耶稣在这里举一个听众熟知的例子,来驳倒一个错误的道理。
20 我们教导人时,可以怎样运用真实的事件和经历呢?耶稣曾预言他回到我们这里时会有什么征象。(马太福音24:3-14)假如你在跟别人讨论这个预言正怎样应验,可以提到一些时事,诸如战争、饥荒和地震,说明征象的各个特点正在今天出现。假设你想用一个真实的经历去说明,人穿上新品格牵涉到哪些改变。(以弗所书4:20-24)你可以在哪里找到相关的经历呢?不妨想想弟兄姐妹的不同背景,也可以看看耶和华见证人的出版物里刊登的经历。你还可以在jw.org网站《圣经真理改变人的一生》栏目下找到一些人物的经历。
21.我们以有效的方式教导人就能得到什么福分?
21 耶稣真是个出类拔萃的导师!我们从本书第二部分清楚看出,耶稣一生中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教导人,传讲王国的好消息”。(马太福音4:23)这也是我们一生中最重要的工作。我们以有效的方式教导人,就能得到很多福分。我们教导人,就是向人施与,而施与使我们快乐。(使徒行传20:35)我们知道自己正在帮助人得到一些具有恒久价值的东西,就是关于耶和华的真理,这让我们非常喜乐。我们也知道这样做就是效法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导师耶稣,这让我们深感满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