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传道施教要酌情变通,因人制宜
    守望台2005年 | 12月1日
    • 10,11.保罗怎样因应别人的背景,选用适切的比喻?(另见脚注)

      10 那么,保罗又用什么方法向别人解释比较高深的圣经真理呢?他善于运用日常生活中容易明白的事物来打比喻,帮助别人领会一些较难明白的真理。以下就是一个例子。保罗知道,罗马的基督徒对帝国所实行的奴隶制度并不陌生。事实上,读他的信的人,有不少很可能就是奴隶。保罗在信中指出,人要么顺从罪,要么顺从正义,为了使论据更加有力,他就以奴隶为喻。(罗马书6:16-20)

      11 一本参考书指出,“在罗马的奴隶制度下,主人可以无条件地释放奴隶,而奴隶也可以付款给主人,为自己赎身。此外,主人要是把某个奴隶归给神明,那个奴隶就可以恢复自由”。获得自由的奴隶可以继续为以往的主人工作,赚取工资。保罗在信中显然以这个做法为喻,指出人要就选择罪做主人,要就选择正义做主人。罗马的基督徒已获得释放摆脱了罪,归上帝所有。他们有事奉上帝的自由,但如果想继续事奉罪这个主人,仍可以选择这样做。这个比喻十分简单,所讲的又是罗马人所熟悉的事物,因此能够促使罗马的基督徒认真地想想:“我现在事奉的,到底是哪一个主人?”b

  • 传道施教要酌情变通,因人制宜
    守望台2005年 | 12月1日
    • b 保罗解释上帝和那些受圣灵所膏的“儿子”的关系时,也用了一个适切的比喻。这个比喻跟一个法律概念有关,是罗马帝国的读者都相当熟悉的。(罗马书8:14-17)《圣保罗在罗马》(英语)一书说:“收养子女基本上是罗马人约定俗成的做法,跟罗马人的家庭观念息息相关。”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