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知道该怎样回答神圣教育使你得益——传道训练班课本
-
-
要知道该怎样回答
治病救人,仅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是没有用的,因为病征背后的病根,才是真正要医治的。同样,有些人提出的问题好比表面“病征”,光就问题本身作答无济于事,因为背后的根本问题才是症结所在。
有时候,发问的人急于知道答案。尽管这样,你也必须衡量该怎样回答,例如该说多少、从哪方面去说。(约翰福音16:12)有些人所问的事,知道了答案未必有好处;还有些人就像耶稣的使徒一样,探问一些他们无权过问的事。——使徒行传1:6,7。
圣经说:“你们的话要时刻带着恩慈,用盐调味,使你们知道该怎样回答各人。”(歌罗西书4:6)因此,我们回答别人的问题之前,不但要想想说什么,还要考虑怎样说。
洞悉提问者的想法
撒都该派想难倒耶稣,于是问他,如果有一个女人生前嫁过好几个丈夫,她复活后应该是哪一个丈夫的妻子。由于耶稣知道他们其实并不相信复活,因此回答的时候,就针对撒都该派的错误观点,从问题的症结入手。耶稣以高明的方式推理,并引证一节他们熟悉的经文,使他们看出一个他们忽略了的事实:证据清楚表明,上帝的确会使死人复活。耶稣的回答无懈可击,叫反对者哑口无言,再也不敢问他什么。——路加福音20:27-40。
同样,你必须了解提问者的想法,以及他们真正关注的事,才会知道该怎样回答。例如,同学或同事可能会问你为什么不庆祝春节。他为什么这样问呢?他真的想知道你不庆祝的理由吗?还是他其实想知道,你的信仰是否禁止人享乐?为了确定提问者的想法,你也许要问问对方提问的原因,然后针对这个原因作答。你也可以指出,人遵从圣经的指引,能够怎样免去这些节日所带来的麻烦和负担。
也许你应邀向一群学生讲述耶和华见证人的信仰。你讲述完了,听众可能会向你发问。如果发问的人态度诚恳,问题简单直接,你也不妨简单直接地回答他。如果问题反映出公众的某些偏见,你回答之前,不妨简单解释一下公众对事情有这些看法的原因,然后指出为什么耶和华见证人选择跟从圣经的标准。这样做效果会较好。就算对方发问的语气比较尖刻,也不要把问题视为对方的质问或批评,倒要把他的提问当做为真理辩护的好机会。他提出了这个问题,你才有机会使在场的人更全面地看问题,知道实情,明白我们的信仰有什么圣经根据。
-
-
要知道该怎样回答神圣教育使你得益——传道训练班课本
-
-
考虑提问者对圣经的看法
你思量怎样回答别人的问题时,也要考虑他对圣经的看法。耶稣回答撒都该派所提出的有关复活的问题时,也考虑到这一点。耶稣知道撒都该派只接受摩西写下的经书,因此引用《摩西五经》跟他们推理,并且在引用经文之前说:“死人复活的事,其实摩西……也说过了。”(路加福音20:37)同样,你所引用的经文如果是提问者所接受和熟识的,效果会比较好。
如果提问者并不把圣经当做权威,那该怎么办呢?请留意使徒行传17:22-31的记载,看看使徒保罗在亚略巴古发表演说时怎样做。他讲述圣经的真理,却没有直接引用圣经。你在必要时也可以仿效保罗的做法。在有些地方,你可能要跟别人谈过几次后,才直接运用圣经。你初次运用圣经的时候,与其强调这是上帝的话语,不如先解释为什么圣经值得考虑。无论如何,你的目标是帮助人清楚明白上帝的旨意,并且让对方亲自看看圣经怎么说。圣经本身深具说服力,远远胜过我们的千言万语。——希伯来书4:12。
“时刻带着恩慈”
圣经吩咐我们,说话“要时刻带着恩慈,用盐调味”。我们既然事奉大有恩典的耶和华上帝,自然要听从这个吩咐。(歌罗西书4:6;出埃及记34:6)换句话说,即使别人并不友善,我们说话的态度也应当是仁慈的。我们的话应该文雅高尚,不该鲁莽无礼。
很多人的生活压力非常大,天天都要忍受别人的恶言恶语。我们探访这些人时,也许会觉得他们说话比较尖刻。我们应当怎样回应呢?圣经说:“温和的回答平息烈怒。”即使对方执意反驳,我们说话温和也往往能够使他软化下来。(箴言15:1;25:15)有些人天天都受到苛刻的对待,我们态度温和、说话仁慈,对方也许会觉得我们明显与众不同,因而受到吸引,愿意听听我们所传的好消息。
我们无意跟蔑视真理的人争辩。我们渴望运用圣经,跟愿意聆听的人推理。无论遇到什么情况,我们都要谨记,说话时要有仁慈的态度,也要怀着坚定的信念。——帖撒罗尼迦前书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