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页警醒!1990年 | 8月8日
-
-
人正在摧毁地球的茂密雨林。
可是,这些森林对地球上的生物十分重要。它们是静默、美丽的工厂——生产氧、食物和无数的生物。如果所有森林都被消灭,地上的生物就有祸了。但森林正在消失得极之迅速!一位诗人曾写道:“只有上帝才能造出一棵树来。”不错,然而破坏树木却没有什么比得上人。
-
-
在一秒钟之内消失!警醒!1990年 | 8月8日
-
-
在一秒钟之内消失!
你正徜徉于晨光熹微的一处地方,在你周围矗立着许多高达15层楼的参天古木。在你上面有无数的生物,可说是世上最稠密、最丰富的生态层。树木攀藤附葛,藤葛长达数百尺或甚至数千尺,牢固地缠附在树干和树枝之上。盛开的热带繁花在暖和的空气中散发芳香。
这便是热带雨林。它不但是块美丽的地方,在高耸的林木之间云蒸霞蔚,间有阳光透过树丛冲破荫翳。它的机械作用其实复杂到难以置信,各部分精密地合作无间。
这里的生物极其丰富,种类之多非世上其他地方所能比拟。雨林面积只占全球陆地百分之6,但动植物品种却占全球之半。它们产生陆上生物总和的三分之一左右。在你顶上的高处,森林的上盖是无数奇形怪状的昆虫和禽鸟,猴子和其他哺乳动物之家。它们大多数不落地面。树木供养和容纳它们,它们的回报是为树木传授花粉,或者吃了果子之后在排泄物中散布种子。
豪雨每天降下,雨水渗透森林,为精密的生物循环供应养料。雨水冲洗树叶,把富于养分的“汤”冲下树干,滋养树上生长的附生植物。附生植物转而帮助树木从空气中吸收后者的主要食物——氮。不少附生植物有由叶形成的“箱子”,可收集几加仑的雨水,造成小小的空中池塘而成为树蛙、蝾螈和小鸟的栖息地。
不论什么养料落到森林地面,很快就给吞没。哺乳动物、大批昆虫和细菌一起合作去把坚果、动物尸体和树叶分解为废物,然后由地面加以吸收。你若擦去脚前的碎屑,便会发现一层厚厚的海绵状白色纤维,它是树根和真菌的网状组织。真菌帮助树根迅速吸收养分,稍迟便可能被雨水冲走。
假设你漫游的地区只是雨林的一小部分,面积约等于一个美式足球场。突然之间,整个部分的森林都消失了。它已被彻底摧毁——只在一秒钟之内!你正在瞠目结舌地张望时,你旁边面积相同的另一部分,在下一秒钟又被扫荡无遗,如是的情形不断再三发生。最后,你孤单地站在空无一物的荒原上,如火的热带骄阳在头上熏炙。
据若干估计显示,世上的热带雨林正以这么快的速度受到摧毁。有些估计甚至认为速度更高。据《新闻周刊》所载,每年被夷平的热带雨林面积约等于美国的加州之半。1989年9月份的《科学美国人》认为地区的面积相当于瑞士与荷兰的总和。
可是,不论损毁达到什么程度,所造成的后果仍十分惊人。砍伐森林已惹起了全球的公愤,目标大部分指向一个国家。
显著的例子: 巴西
1987年,从亚马孙盆地拍摄的卫星照片显示,在这一带地区砍伐森林的程度,比若干对全球砍伐森林所作的估计还高!人们以焚烧森林的方法加以清除,数以千计的火头使晚上光如白昼。所形成的烟云面积有整个印度那么大,而且浓烟稠密到令若干机场不得不关闭。据一项估计透露,亚马孙盆地每年消失的雨林面积相当于比利时的全国面积。
巴西的环境保护者卢辛伯格(José Lutzenberger)把这样的砍伐称为“生物历史上的最大屠杀”。全世界的环境保护者均群起而攻之。他们把雨林所面对的危机向大众公布。甚至圆领运动衫和摇滚音乐会也大事宣传要“救救雨林”。下一步便是经济压力。
巴西所欠外债达数千亿美元之巨,它必须把输出所得的百分之40用来偿还利息。它对外国的援助和贷款倚赖甚殷。因此国际银行开始停止发给若干贷款,免得巴西把贷款用来摧毁森林。有些先进国家建议把巴西的部分贷款拨作改善环境保护之用。美国总统布殊甚至要求日本不要贷款给巴西去建设一条穿过原生雨林的公路。
全球的难题
在许多巴西人看来,这一切压力充满了伪善。各先进国家久已把自己的森林砍伐净尽,但从不许外国阻止他们如此行。美国目前正在消灭自己的最后一片雨林。诚然,这不是热带雨林;它们是太平洋西北的温带雨林。其中的物种也注定消失无遗。
因此砍伐森林是全球的难题,不仅巴西一国而已。但目前以热带雨林的丧失最为严重。过半的丧失发生在巴西国境之外。中非洲和东南亚是世界最大雨林的其他两个所在地,那里的森林也在迅速消失中。
砍伐森林所产生的影响也同样牵涉到全球。它意味到无数生物的饥渴和死亡。这个难题也影响到你的生活。它影响到你所吃的食物,所用的药物,所居住的地方的天气——也许甚至影响到人类的前途。
可是,你也许想知道:‘这些雨林怎会有如此深远的影响呢?它们若像有些专家所说一般,在数十年内消失殆尽又如何?这件事真的会导致大祸临头吗?’
在我们解答这些问题之前必须先提出另一个问题:究竟什么原因使人大量砍伐雨林呢?
[第5页的地图或图解]
正在消失的雨林(排版后的式样,见出版物)
砍伐森林之前
现时的情形
照今日的砍伐速度,公元2000年情景
-
-
谁在消灭雨林?警醒!1990年 | 8月8日
-
-
谁在消灭雨林?
许多人回答这个问题时往往归咎于世上的穷人。多个世纪以来,热带诸国的农夫耕地用的是砍烧耕作法。他们砍倒一块地的树林,加以焚烧,他们在焚烧之前或之后不久种植作物。树林的灰烬成了作物的养料。
关于热带雨林,这种耕作法在许久之前已揭露了一项令人惊讶的事实。有百分之95左右的热带雨林生长在十分贫瘠的土壤上。树林把养分再度循环得这么快,以至大多数养分均保全在地上的树木和植物之中而不致被雨水冲离土壤。因此雨林完全适合它们所在的环境。但这个消息对农夫来说却不是佳讯。
穷人的苦况
不久之后,雨水便把留在焚毁树林中的灰烬养分冲走了,耕作遂逐渐变成了噩梦。玻利维亚的一个贫农诉苦说:“在第一年,我砍下树木来焚烧。玉米在灰烬之中长得又高又甜,我们以为终于成功了。……但从此以后,情况日益恶化。土壤越来越干旱,除了莠草之外什么都长不出。……害虫吗?我从未见过这么多种。……我们已差不多走投无路了。”
在以往,农夫只是砍伐另一片森林而任令老地休闲。树林一经在老地恢复原状,又再度加以砍伐。可是,这种程序若要生效,变成焦土的一块地必须在四周有原始森林存在,有昆虫、禽鸟和动物来散布树木的种子以及为新的幼苗授粉才行。这个过程是需要相当时间的。
人口爆炸也改变了许多事情。随着农庄日渐挤逼,土地休闲的时期也变得越来越短。许多时,迁移的农夫在几年之间便令土地失去生产力,然后向森林推进,一路加以焚烧。
另一个因素使情况更加恶劣。在低度发展的诸国,大约有三分之二的人以木材作为烹调和取暖的燃料。有十亿人以上为了获得所需的燃料而不得不砍伐柴薪,而且砍伐的速度比补充的更快。
更深一层的原因
归咎于穷人很容易。可是,正如生态学家纳逊斯和科默(James Nations and Daniel Komer)指出,这样行无异于“谴责兵士造成战争”。他们补充说:“兵士只是将军手下的走卒而已。为了明白开拓者在砍伐森林方面所担任的角色,我们首先必须问问,为什么这些家庭要进入雨林?答案很简单:因为除了雨林以外,就没有土地给他们居住了。”
在一个热带国家中,百分之72左右的土地被仅是百分之2的地主所拥有。目前,约有百分之83的农家若非土地不足以维持生活,便是完全没有土地。这种情形以或多或少的程度在全球各地出现。庞大的私有土地不是用来种植粮食给当地人民,而是种植输出的作物,售卖给温带的富裕国家。
伐木事业是另一个广为人知的罪魁祸首。除了对森林造成直接损害之外,伐木也使雨林更易受火灾——和人类——所伤害。推土机在原生林里辟出的伐木道路同时为大群移居的耕农打开进路。
许多时耕种失败,牧场主人就把土地买下,将它改变为养牛的牧场。这种情形在南美和中美洲尤其常见。牧场所生产的牛肉大都输往较富裕的国家。美国普通家庭的猫每年所食用的牛肉比中美洲的普通人还多。
结果,各先进国家其实在经济上支持热带雨林的死亡——只为了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他们喜欢从热带国家购买的外国热带木材、产品和牛肉都需要人蹂躏和剥削森林。美国人和欧洲人所喜爱的可卡因是秘鲁人砍伐了数十万亩的雨林,把土地用来种植古柯才产生出来的。
得不偿失
许多政府积极促进砍伐森林事业。他们向农场、木材公司和出口农业提供临时免税奖励。有些国家会送给农民一块土地,如果后者能够清除森林而加以“改善”的话。东南亚一个国家把数百万移居的农民送到遥远的森林地区。
施行这种政策的借口是,利用森林去造益穷人或复兴疲弱的经济。可是,在批评者看来,甚至这些短期利益也是虚幻的。例如,对于农夫的作物毫无用处的土地未必对牧场的牛群有用。牧场通常在十年之后就被人放弃了。
木材业也未必好一点。人若不管将来,采尽森林里的热带实木,森林就衰败得很快。世界银行估计,在33个目前输出热带木材的国家中,有超过20个在十年之内就会木材枯竭。泰国由于砍伐森林过度,以至要把伐木视为非法。据估计菲律宾到1990年代中期就会伐尽国内的木材。
但最富于讽刺的是:研究显示,一块雨林若能保持原状,从它的各种产品——例如果子和橡胶——所得的金钱比在同一块地上耕种、畜牧或伐木还多。但砍伐森林依然继续下去。
地球无法永远抵受这样的对待。正如《挽救热带森林》一书说:“我们若以目前的程度摧毁雨林,问题就不是雨林是否会消失,而是何时会消失。”如果所有雨林都被摧毁,世界真的会大祸临头吗?
[第7页的图片]
杀害森林的合谋者
水坝造成洪水泛滥
砍烧耕作法
伐木事业
养牛牧场
-
-
为什么要挽救雨林?警醒!1990年 | 8月8日
-
-
为什么要挽救雨林?
群众正在观看一场足球比赛,兴高采烈地大声欢呼。他们希望比赛永远延续下去。但他们却不断射杀运动员。死者一个复一个地被抬出场外。当球赛缓慢下来时,群众大感愤怒。
砍伐森林的情况与此颇相似。事实上,人类喜爱森林,甚至依靠森林。可是,人类却不断杀害相当于运动员的东西:各种动植物,它们复杂的交互作用乃是森林赖以活着的因素。但这并非仅是一场比赛而已。砍伐森林对你也有影响。它关系到你的生活质素,即使你从来未见过雨林。
有些人认为,种类繁多的生物,即科学家所谓的生物多样性,便是雨林的最大资源。面积仅五分之一平方哩的马来西亚雨林也许生长着835种树木,比美国和加拿大的总和还多。
这种青葱复杂的生命非常脆弱。一位科学家把个别的品种比作飞机的铆钉。铆钉松脱越多,便有更多的铆钉在压力之下开始失效。这个比较如果属实,我们这颗行星便是一架遭遇故障的“飞机”了。有些估计指出,随着雨林不断缩小,每年丧失的动植物品种达一万之多,生物的绝种速率现时比地球历史上以前的任何时期快了400倍。
科学家惋惜由于生物多样性的减缩,来自这方面的知识也大为减少。他们声称这好比未曾阅读书籍就把图书馆烧去一般。但有些较此更具体的东西也随之失去。举例说,在美国有百分之25的药物配方是来自热带森林植物的。其中一种药物使儿童白血球过多症的症状暂时减轻率从1960年代的百分之20增至1985年的百分之80。因此,据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声称,雨林“代表一间巨大的药厂”。有无数植物还未被人发现,查考它们可能具有的药物用途就更不用说了。
此外,我们很少人意识到有多少种粮食农作物源于起初在雨林中发现的植物。(可参看第11页的附框。)直至今日,科学家还从这些植物长在森林里的强壮品种搜集遗传因子,用来帮助它们那较脆弱的后代——家用农作物——抵抗疾病。科学家已凭此在农作物损失方面节省了数亿美元。
再者,我们不知道还有什么雨林食物出现而成为全球喜爱的食品。北美的人多数不知道,仅在一百年前,他们的祖先把香蕉看作外来的陌生水果,甘愿付出两美元去买一根个别包好的香蕉。
全球的写照
人本身是砍伐森林的最后牺牲者。伐林对地球环境的影响一直伸展到全世界。怎会如此呢?让我们再看看典型的雨林。顾名思义,雨水是雨林的特色。雨林的雨量一天可达8寸,一年超过30尺!雨林正好被设计成应付这种豪雨。
如盖的树顶分散雨点的力量,使其不致冲走土壤。不少叶子长着展延的末梢或下垂的尖端,可以分散沉重的雨点。因此,滂沱大雨变成了绵密的雨滴,落在下面的土地时较为轻柔。树叶的尖端也使叶上的水较快流去,于是叶子可以恢复散发,让水分复归大气层。树根系统可以吸收落在地面的水分达百分之95之多。以整体而言,森林像块庞大海绵一般吸收雨水,然后慢慢放出。
可是,森林一旦消失,雨水就直落在露空的泥土之上,以致冲走数以吨计的泥土。例如,西非象牙海岸一个面积约两亩半,地势稍微倾斜的热带雨林每年只失去三百分之一吨的泥土。同样两亩半面积的地方在砍伐森林成为开拓的耕地之后,每年失去90吨泥土,作为空地则失去138吨泥土。
泥土流失不光是损毁耕地和牧地而已。讽刺的是,要大量砍伐森林来建造的水坝,其本身也因泥土流失而受到损坏。河流从伐林地区带走的淤泥不久就把水坝堵塞而使之变成无用。沿岸地区和鱼类产卵场都被太多的淤泥所污染。
伐林对雨水和天气模式的影响甚至更加有害。从热带雨林流出的河川通常是全年水满的。但由于没有森林去节制注入河川的水流,河川一遇豪雨便泛滥成灾,然后转而干旱。洪水和干旱的循环于是出现。附近数千哩地区的雨水模式也受到影响,因为当地大气中的水分有半数是从雨林蒸发而来的。是故,在以往十年间,孟加拉的水灾和杀人无数的埃塞俄比亚旱灾很可能与砍伐森林有关。
但砍伐森林也可能同时影响到全球的天气。有人将雨林称为地球的绿肺,因为雨林从空气吸收二氧化碳,运用其中的碳去形成树干、树枝和树皮。森林一经焚毁,所有的碳就被倾入大气层里。现今的难题是,人正在把太多二氧化碳倾入大气层中(借着燃烧化石燃料和砍伐森林),因此可能已经在全球触发了称为温室效应的温暖趋向。这种情形威胁到融解地球两极的冰冠,提高海洋的水位而淹没许多沿岸地区。a
所以,难怪世界各地的人都对这项危机深表关注。他们会有所帮助吗?他们提出任何解决方法吗?这种黯淡的情势有什么前途希望?
[脚注]
a 可参看《儆醒!》1990年3月8日刊。
[第11页的附栏]
来自雨林的恩惠
目前有一片热带雨林在你附近吗?请考虑一下原产于世界各地雨林的若干种食物:稻米、玉米、甘薯、木薯属植物(木薯或珍珠粉[西米])、甘蔗、香蕉、橙、咖啡、番茄、巧克力、菠萝、鳄梨、香草、葡萄柚、各种坚果、香料和茶。世界粮食作物足有半数是基于雨林植物的!以上列举的只是其中一小部分而已。
请想想药物方面:出自藤蔓植物的生物碱被人用作手术前的肌肉松弛剂;氢化可的松的特效成分被用作消炎剂,奎宁用来应付疟疾,毛地黄制剂治疗心脏病,薯芋皂苷配基调合避孕丸,吐根用作催呕剂,这一切均来自雨林的植物。研究显示其他多种植物可能对于爱滋病和癌症,以及痢疾、发烧、蛇咬伤、结膜炎和其他眼疾有医疗作用。还有许多疗病药物也许尚未为人所知。科学家所研究的雨林植物品种还未及全数百分之一。一位植物学家嗟叹说:“我们正毁灭一些我们甚至不知道其存在的东西。”
还有更多产品也来自正在消失中的森林,例如:胶乳、树脂、蜡、酸性物质、酒精、调味品、甜料、颜料、制造救生衣所用的纤维、制造口香糖所用的胶、竹、藤——这件事本身便足以维持一项全球性的庞大工业。
[第9页的图解或图片]
(排版后的式样,见出版物)
森林所担任的角色
森林为大气层增添水分和氧
如盖的树顶保护土壤免被豪雨冲走
植物吸收和储存碳
根的系统有助于调整注入河流的水分
[第10页的图片]
砍伐森林的影响
大气层的水分减少,意味到更多旱灾
雨水侵蚀不受保护的土壤。洪水泛滥大增
焚烧树木所放出的碳增加温室效应
-
-
森林有前途吗?警醒!1990年 | 8月8日
-
-
森林有前途吗?
在南太平洋的复活节岛,一排巨大的半身石像隐约出现在蔓草丛生的山坡上,空茫地眺望着海洋。建造石像的人在多个世纪之前已不知所终。在美国西部,古代建筑物废墟的颓垣败瓦乃是在白人抵达之前久已失踪的古人惟一遗迹。圣经所载的若干地方曾经一度是享有高度文明和商业繁荣的地区,现在已成为狂风吹袭的沙漠。原因何在?
在这三个事例中,部分答案也许是砍伐森林。有些专家认为古人之所以舍弃这些地方是因为他们已把那里的森林砍伐一空。土地既没有树木,便沦为荒凉,于是人就不得不迁徙别地。但今日人类正威胁要使整个地球都陷于同一境地。这件事真的会发生吗?没有什么能够阻遏这种趋势吗?
许多人正在努力尝试。在喜马拉雅山,据报妇女们抱着大树,企图阻止伐木者把树砍下。在马来西亚,居住在森林的部族居民组成人链以制止伐木者和他们的重型机器进入。
有两亿左右的人依靠雨林为生,他们正遭遇重大的个人危机。随着文明的挺进,土著部族撤退入更深的树林中,但有时他们却会遇着开拓者从森林的另一边挺进。许多部族染上外来者的疾病而全部丧生。其他的则被迫要适应外间世界,最后沦为穷困潦倒的城市贫民。但世界已开始留意到他们的苦况。环境保护主义的情绪已开始在全球蔓延。
环境保护主义者能造成差别吗?
《挽救热带森林》一书开宗明义地说:“人具有足够的知识和技术去挽救世界的热带森林。”世界各地的公园足以表明这点。哥斯达黎加的瓜纳卡斯特国家公园专用来再植广大的森林。在许多国家,例如肯尼雅、印度、海地、中国,当局已种植了千百万株树木。但植树和恢复森林并不是同一回事。
有时“重新造林”实际上是种植单一种树作商业用途,以供日后采伐。这和雨林的复杂生态系统截然不同。此外,有些人声称潮湿的热带雨林永不能恢复它原来的复杂性。难怪许多环境保护主义者坚持保全森林胜于加以恢复。
可是,保全森林并不像说起来那么容易。一片森林若是面积太小,就无法继续生存。有些环境保护主义者建议,若要保全世界雨林丰富的多样性,就应当至少把其中百分之10至20拨作保护区。但在目前,只有百分之3的非洲雨林受到保护。在东南亚的数字是百分之2,南美则只有百分之1是保护区。
在有些这样的地区,所谓保护只是纸上谈兵而已。公园和保护区的衰败多数由于计划或管理不当,或者贪官把公园基金中饱私囊。有些官员甚至秘密准许人伐木而从中取利。人力也有不逮之处。在亚马孙区,一个警卫奉命保护的雨林面积竟有法国那么大。
环境保护主义者也敦促农夫学习怎样耕作才不致使土地衰竭,以免被迫迁徙和砍伐更多森林。有些人尝试在一块土地上种植各类品种而混合生产,这样可以驱走只吃一种作物的害虫。果树可以遮盖泥土免受热带豪雨侵蚀。另有些人则恢复使用古代的耕种法。他们在一小块园地的周围挖掘小沟,把淤泥和藻类铲到地上给植物作为养料。小沟也可以养鱼作为额外的食物来源。这种方法在实验阶段已获很大成功。
不过,教人“怎样行”不但要付出时间和金钱,并且要具备所需的技巧。热带国家时常有太多紧急的经济难题而无力作这种长期投资。可是,即使科技普及,这也不足以解决难题。正如鲁宾逊(Michael H. Robinson)在《挽救热带森林》一书写道:“雨林之被摧毁不是出于无知或愚昧,而是大都出于贫穷与贪婪。”
难题的根源
贫穷与贪婪。看来砍伐森林的危机深深根植于人类社会的结构中,根源比树木的根钻入稀薄的热带土壤里更深得多。人类能够根除这个难题吗?
去年24个国家在荷兰海牙举行高峰会议,建议在联合国内设立一个新的管理机构,定名为“地球”。据伦敦《金融时报》所载,“地球”将会具有“史无前例的多项权力,去建立和执行环境的标准”。虽然各国要放弃若干受珍视的国家主权,使“地球”机构能够操有一点真正权力,有些人声称有这样的一个组织出现是无可避免的。惟独一个统一的全球机构才能应付全球性的难题。
这是顺理成章的。不过,哪个人为政府或机构能够扑灭贪婪与贫穷呢?哪个政府曾有这种能力呢?许多时政府本身便是基于贪婪的,因此它们只是助长贫穷而已。不,我们若等候人为机构去解决砍伐森林的危机,森林就没有前途可言了;事实上,人类也没有前途可言。
但是请想想。森林岂不是提出充分证据,证明它们是由一位具有非凡智慧的个体所设计的吗?不错,它们的确是!从树根至树叶,雨林表明它们是一位伟大建筑师的杰作。
那末,这位伟大建筑师会容许人类消灭所有雨林和败坏整个地球吗?圣经中有一个杰出的预言直接回答这个问题。这节经文说:“列国忿怒了!你[上帝]的震怒也临到了!时候已经到了!……你也要毁灭那些败坏全地的人!”——启示录11:18,《新译》。
这则预言有两个值得留意之点。首先,它指出有个时候,人实际上能够败坏全地。这句话写在差不多二千年之前,那时候人根本没有能力败坏地球,正如人当时还没有能力飞往月球一般。但今日这两件事人都做得到。其次,预言解答了人是否会彻底败坏全地这个问题——它肯确地说,“不会”!
上帝造人是要人照管地球,加以栽培而非使之荒芜。古代以色列人在征服应许之地时必须遵行上帝所订的砍伐森林的规限。(申命记20:19,20)上帝向人提出应许,在不久的将来,全人类的生活均会与环境协调一致。——约翰一书2:17;耶利米书10:10-12。
圣经向人提出希望,有一天人类会把地球转变成为乐园而非使之沦为沙漠,加以补养而非肆意伤害,怀有远见地好好照管地球而非为了短暂利益竭泽而渔。森林是有前途的。届时,摧毁森林和破坏地球的腐败事物制度已经消逝了。
[第13页的图片]
在复活节岛上,砍伐森林也许曾使一个文明世界消失
[鸣谢]
H. Armstrong Robert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