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现远古的“大爬虫”警醒!1990年 | 7月8日
-
-
发现远古的“大爬虫”
当你站在加拿大艾伯塔省德拉姆黑勒镇南面的雷德迪尔河谷边缘时,你正站在两个不同的世界的边缘。不论望向哪个方向,你放眼所见尽都是艾伯塔草原无边无际的麦田。但游客只要向悬崖俯视干旱荒芜的谷底,就能够想象到一个远离现世的世界——恐龙的世界。
河谷里除了由色彩斑斓的沉积岩层构成的陡峭峡谷外,还有数以百计出了土的恐龙骨。区内有些人把这个荒芜的峡谷称为“不毛之地”。但游客不论年纪老幼,都同样为所见所闻感到诧异不已,因为他们见到地球历史上一些最引人入胜的动物的化石遗迹。
发现恐龙
在1824年之前,恐龙尚未为人所知。当年在英国有多种爬行动物的化石遗骸出土。英国古生物学家欧文(Richard Owen)把这些动物称为恐龙(Dinosauria)。这个名字来自两个希腊语词deinos和sauros,意思是“恐怖的蜥蜴”。直至今天,这个名字仍然为人袭用。但尽管恐龙是爬行动物,它们却不是蜥蜴。
自从1824年起,各大洲都发现了恐龙化石。留在沉积岩层(意即在水里沉积下来的岩层)中的化石纪录,显示在地球历史上一段称为恐龙时代的时期里,有数目奇多、变化万千的恐龙种类出现。有些恐龙住在地上,其他的则住在沼泽里,有些甚至可能住在水中,好像今日的河马一样。
在北美中部大草原有大量的恐龙遗迹出土,包括一些不是骨骼的证据——行迹。艾伯塔中部的大草原也发掘出许多恐龙遗迹,其中包括差不多500具完整的骨骼。1920年代,探险队在亚洲中部的戈壁沙漠发现了恐龙骨。1940年代,一支苏联探险队在蒙古发现了一具差不多长40尺的恐龙骨骼。
1986年,阿根廷的科学家在南极洲发现了一具素食恐龙的化石。直至那时为止,世上未曾发现过恐龙化石的主要地区,只剩下南极洲一处而已。在此之前不久,一个美国研究者在阿拉斯加的北斯洛普发现恐龙骨。在以往整整一百年间,许许多多地方都发现过埋藏地下的恐龙骨。显然在远古的时候,恐龙是一种遍及各处的动物。
它们生存在什么时代?
在恐龙生存的时代,它们在地上的生物中扮演一个显要角色。但后来它们却消失得无影无踪。含有人类化石的岩层总是在含有恐龙化石的岩层上出现。因此,科学家普遍推断,人类是较后的时期才在地上出现的。
论到这点,斯科特(James Scott)着的《古生物学》说:“即使最早出现的智人(即人)种类也在恐龙消失之后很久才在地球上生活。……尽管(由于地球的运行)地层有所倾斜,含有人类化石的岩石仍总是在那些含有大恐龙化石的岩石之上。故此,和人类的遗迹比较,后者必然属于一个更早的时期。”
在雷德迪尔河谷,有一层含有恐龙骨的沉积岩。就在这些岩石上面,有一层紫棕色的岩石沿着山坡的等高线起伏。在紫棕色岩层之上,有一层棕色的粉砂岩,其中含有亚热带蕨类植物的化石,显示当地的气候一度颇温暖。在此之上有若干层煤。沿山坡再上则是泥土的粗粒岩层。在这些较高的岩层中完全没有恐龙骨出现。
据《湮灭了的世界:加拿大西部的恐龙》一书说,“全部11种主要的恐龙……都差不多于同一时间,在西部内陆消失了。”此外,人也没有发现过人骨和恐龙骨在一起。鉴于以上两个原因,大部分科学家都断定,在人类出现之前,恐龙的时代已经结束。
可是,应该注意的是,有些人说恐龙骨和人骨之所以没有一同被发现,是因为恐龙不在人类聚居的区域里生活。这些不同的意见表明要从化石纪录探知秘密并不是易事。今日世上没有人确知所有问题的答案。
特征
科学家推断在北美洲落基山脉的东面曾有一个浅海存在。这海阔数百哩,由现在的北冰洋一直伸展到墨西哥。沿着浅水的岸边尽是茂盛的沼泽丛林。化石显示许多种恐龙曾在这个生态环境里十分繁盛。有一种身长30尺,嘴形像鸭喙的埃德蒙顿龙看来像牛一样在沼泽里群集吃草。保存得很好的三趾足迹和胃里变成了化石的东西使古生物学家作出这样的结论。
其他证据显示有些恐龙表现社会习惯。它们看来群居族处,或是数百一群,或是更多。科学家在同一个地方的各岩层里发现巢和蛋。这显示有些恐龙年复一年地返回同一个地点筑巢。《科学美国人》说,巢附近婴儿恐龙的遗骸‘有力地显示同胞的社会行为,并且意味到小恐龙孵化以后,父母仍然可能在身旁予以照顾’。
因此,化石证据显示恐龙数目庞大、种类繁多。但它们的样子如何?它们全都是叫人望而生畏的巨型怪物——“恐怖的蜥蜴”吗?为什么它们看来消失得那么突然?
[第3页的图片鸣谢]
Smithsonian Institution, Washington, D.C.: Photo Number 43494
-
-
恐龙的不同身形和大小警醒!1990年 | 7月8日
-
-
恐龙的不同身形和大小
在一切绝了种的生命形式当中,最激起人类想象力的也许就是恐龙了。人往往想象恐龙是身躯庞大、样子吓人的怪物。人最初从“恐怖的蜥蜴”这个希腊语词铸出恐龙一字时,人以为恐龙都是大得惊人的动物,因为当时人所知的恐龙化石都十分巨大。
有些种类的恐龙的确十分巨大、样子可怖,可能比一头非洲大象重十倍有多。然而过去几十年来,古生物学家已发掘出许多较小的恐龙遗骸。有些大小和驴子一样,有些甚至比鸡大不了多少!且让我们看看这些引人入胜的古代爬行动物的一部分。
会飞的爬行动物
一种引人入胜的古代爬行动物是翼龙,其中也包括翼指龙在内。但它们不是恐龙,也不是雀鸟。它们是飞行爬行动物,和其他的爬行动物如恐龙、鳄鱼等同被划为一类;其中一些的翼展长达25尺。1975年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发现的遗迹显示有些翼龙的翼展超过50尺。这也许是有史以来最大的飞行动物。
虽然翼龙有牙齿、头骨、骨盆和爬行动物的后肢,它们却一点也不像爬行动物类的恐龙。翼龙看来像拥有坚挺气动力翅膀的雀鸟。尽管如此,两者却有天渊之别。像鸟类一样,翼龙有中空的骨头,翅膀和足踝也有少许的灵活关节。但跟翼龙不同的是,鸟类翅膀所运用的是羽毛而非皮膜。翼龙前肢的第四指伸长了,以支持翅膀的皮膜。但鸟类翅膀的主要支持乃是第二指。
鸟臀目
鸟臀目是恐龙的两大类别之一。这种分类法是以恐龙臀部的结构为准则的。鸟臀目恐龙的臀部结构和鸟类的相似,但当然比鸟臀大得多。有些鸟臀目恐龙的身躯很细小,另一些则硕大无朋。禽龙身长可达30尺。若干种鸭嘴龙的骨骼显示它们有鸭喙般的上下颚,而且有许多牙齿。鸭嘴龙看来是用两条腿行走奔跑的。有些鸭嘴龙的身躯长达33尺。
剑龙是鸟臀目的一类,背上整齐地竖立着一块块的大骨板。它们用四条腿走路,身长约20尺,臀部离地8尺。近来科学家认为剑龙背上的骨板不仅有保护作用,而且也是身体冷却系统的一部分。它们的后肢粗大,如象腿一般;前肢较小,使细小的头部较近地面;尾上有长而尖的骨刺,从末端散发开去。
鸟臀目的最后一类恐龙曾经遍及全地。它们便是角龙。角龙身长由6尺至25尺不等。像非洲犀牛一样,这些装甲“坦克车”有一个特征:它们的头骨向后大大扩展,形成一个很有特色的颈盾。三角龙是角龙的一种,在恐龙世界里十分常见,眼上的两只角长至三尺。在艾伯塔省的雷德迪尔河谷发现了许多三角龙的化石。
蜥臀目——恐龙中的巨人
恐龙的另一大类称为蜥臀目。它们臀部的结构和蜥蜴的相似,但同样比蜥蜴的臀大得多。它们符合一般人对恐龙所怀的概念:身躯庞大、样子可怖。其中一种是虚幻龙(旧称雷龙),一种用四条腿走路的素食恐龙。它长达70尺,重达30吨。这种恐龙的化石曾在北美洲和欧洲出土。
梁龙是另一种同样巨大的恐龙。样子比较像蛇,长颈长尾,但有腿。梁龙虽然比虚幻龙轻一点,却是已知的恐龙中最长的一种,身长差不多达90尺。北美洲出土的梁龙在头顶上有鼻孔,因此能够把差不多整个头完全没入水中。
此外,还有腕龙。在坦桑尼亚发现的一副骨骼长达70尺。据估计,有些腕龙的体重超过85吨。它们站起来有40尺高,身体从背至尾像一个斜坡,样子有如长颈鹿。
1985年,美国新墨西哥州发掘出一些异常巨大的椎骨化石。新墨西哥州自然历史博物馆馆长把它称为地震龙。据估计这只动物身长约一百尺,体重可能达到一百吨!
样子狰狞的霸王龙,臀部离地大约10尺,站起来的时候可高至20尺左右。霸王龙身长若40尺,头部长达四尺,血盆大口布满六寸长的尖齿,后肢仿如象腿,前肢却十分细小,身后拖着一条大尾巴,像蜥蜴一般。如今科学家推断,霸王龙不是直立行走的,而是使身体和地面平行,用长尾平衡体重。
沧海桑田
在湮没已久的上古景色中,恐龙漫山遍野,布满全球。我们可以从化石纪录中清楚看到这点。但这些奇异的生物,以及其他无数种动植物,都已经不复存在了。论到这些事情究竟在什么时代发生,古生物学家拉塞尔(D.A.Russell)说:“很可惜,若要测定如此远古的事情在什么时候发生,现存的方法都相当不准确。”
有什么事发生在恐龙身上?它们突然出现,而又显然突然绝种,究竟有何含义?恐龙使人对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若干基本原则产生疑问吗?我们会在下一篇文章里探讨这些问题。
[第8,9页的图解]
(排版后的式样,见出版物)
30尺
20尺
10尺
-
-
恐龙有什么遭遇?警醒!1990年 | 7月8日
-
-
恐龙有什么遭遇?
“古生物学便是研究化石的学问,而化石就是古代生物的遗迹。”但正如一位古生物学家说,古生物学是“一门充满臆测和武断的科学”。就恐龙而言,情形显然是如此。论到恐龙究竟有什么遭遇,普林斯顿的科学家杰普森(G.L.Jepson)列举出一些臆测,说:
“具有不同学识的作者认为,恐龙消失是由气候恶化……或食物不足所造成的。……其他作家则归因于疾病、寄生物、……气压或大气成分转变、毒气、火山尘、植物产生过多氧气、陨石、彗星、小哺乳动物吃了恐龙蛋而使基因库干涸,……宇宙辐射、地球两极迁移、洪水、大陆漂移、……沼泽湖泊的环境消失、太阳黑子。”——《恐龙之谜》。
从这些臆测看来,显然科学家毫无把握回答这个问题:恐龙究竟有什么遭遇?
突然绝种的理论
一个较近期的理论由卢斯和沃尔特·阿尔瓦雷斯(Luisand Walter Alvarez)两父子发表出来。沃尔特发现在意大利中部古比奥镇外面有一层奇怪的薄红泥土于岩层中夹在两层石灰岩之间。较低的一层石灰岩含有许多化石。上面的一层却几乎完全没有化石。地质学家因此推断生命曾经突然消失,而这层薄红泥土则和恐龙的绝种有若干关系。
经过分析之后,研究者发觉泥土含有很丰富的铱(一种金属),比一般岩石所含的密度高30倍。他们知道这样高密度的稀有元素只会来自地核或地球以外的来源。他们推断铱是在一颗巨大的流星撞击地球时遗下的。这场浩劫促成了恐龙的突然绝种。
继古比奥镇发现铱含量丰富的泥土之后,世界各地也发现类似的遗迹。这件事证实了有关流星的假设吗?有些科学家仍然表示怀疑。但正如《恐龙之谜》所承认一般,阿尔瓦雷斯的假设“为绝种和进化论的研究增添了新的活力”。古生物学家古尔德(Stephen Jay Gould)则承认这个假设足以减少“物种竞争的重要性”。
论到这个新理论,以及恐龙显然突然绝种一事,一位科学作家承认道:“这足以动摇进化生物学的根基,使人质疑现行物竞天择的概念。”
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的科学家雅布隆斯基(David Jablonski)断定‘许多动植物的绝种都是很突兀的,而且方式也很特别。大规模的绝种并不是逐渐死亡的累积结果,而是因为发生了一些不寻常的事。’恐龙的绝种也是如此。它们突然出现又突然消失,显然与普遍为人接纳的缓慢进化主张有所抵触。
测定恐龙的年代
发现恐龙骨的地层总是比发现人骨的低,因此很多人断定恐龙生存于较早的时期。地质学家把这段时间称为中生代,并且把它进一步分为白垩纪、侏罗纪、三叠纪。这三个时期的时间长度都是数以千万年计的。但这种年代划分是已经确立的事实吗?
现正受人使用的一种年代测量方法称为放射性碳素断代。这个测定年代的方法从有机体死亡的一刻起,测量放射性碳的衰变率。《科学技术图解》说:“有机体一死去,就不再从四周吸入新的二氧化碳了。当它经历放射性衰变时,同位素的比例就会随着时间减少。”
可是,这个方法却有若干严重难题。首先,化石若被断定为有大约5万年历史,它的放射性水平就会低到很难检验的程度。其次,即使是较近期的样品,放射性水平也同样极低,因此依然极难准确地加以测量。第三,科学家虽能测量现代放射性碳形成的速度,却无从测量远古所含的碳密度。
因此,不论研究者运用放射性碳方法测定化石的年代,抑或用别的方法(例如放射性钾、铀、钍)去测定岩石的年代,科学家均无法确定在悠悠万载之中,这些元素原本的水平是怎样的。例如,冶金学教授库克(Melvin A. Cook)评论说:“我们只能猜测[放射性物质的]密度,因此所推算出的年代充其量只是臆测而已。”鉴于4300多年前挪亚日子的洪水在大气层和地上造成了巨大的改变,科学家的意见更是属于猜测性质。
达特茅斯学院的地质学家奥菲瑟(Charles Officer)和德雷克(Charles Drake)进一步质疑放射性碳素断代的准确性。他们说:“我们的结论是,铱和其他相关的元素并不是在一瞬间藏于地下的,……而是在一段比较短的地质年代时期中(像1万至10万年),这些成分以强烈而多变的方式注入地层中。”他们认为大陆的分裂和移动使全球陷入一片混乱之中,造成火山爆发、阳光受阻、大气也因而变得混浊。促成这些变动的事件必然足以改变放射性水平,从而扰乱了现代放射性时钟的结果。
创世记的记载与恐龙
放射性测年法尽管创新,却仍是基于臆测和假设的。在另一方面,圣经中创世记第一章的记载只是道出创世的概略次序而已。因此地球的形成很可能经过亿万年,六个创造时期(或“日”)也可以包括许多千年,借此把地球预备妥当,让人居住。
有些恐龙(和翼龙)也许的确是在创世记所列出的第五段时期中受造的。圣经说当时上帝造出“飞行的受造物”和“巨型海兽”。其他类型的恐龙则也许在第六段时期中受造。这一大群恐龙和它们的惊人食量正好适合当时显然遍布地上的丰富植物。——创世记1:20-24,《新世》。
恐龙达成了它们的目的之后,上帝就终止了它们的生命。但圣经没有透露上帝以什么方式或在什么时候这样做。我们可以肯定耶和华是为了某个目的而创造恐龙的,虽然我们现在并不完全了解这个目的。它们绝不是上帝在创造方面所犯的错误,也不是进化的产品。它们在化石纪录中突然出现,跟之前的化石毫无关联;又在化石中突然消失,没有留下化石环链把它们与其他生物连接起来。这项证据与认为恐龙花了数百万年进化而成的观点有所抵触。因此,化石纪录非但没有支持进化论,反而和圣经的观点一致,证明万物的确是上帝所创造的。
[第10页的精选语句]
恐龙的化石纪录支持创造而非支持进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