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争论的中心
    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人物
    • 争论的中心

      耶稣在西门家里作客之后不久,便开始了他在加利利的第二次传道旅程。在头一次旅程中与他同行的是他的第一批门徒——彼得、安得烈、雅各和约翰。但这次却有12个使徒随行,此外还有一些妇女,包括抹大拉的马利亚,苏撒拿和约亚拿。约亚拿的丈夫是希律王手下的官员。

      随着耶稣的传道工作加速进行,他的活动所引起的争论也日益加剧。一个被鬼附着、又瞎又哑的男子被带到耶稣面前,耶稣将他医好,使他不再受鬼灵所控制,并且能够说话和看见。群众非常惊奇,于是彼此议论说:“难道他就是大卫的子孙?”

      大群民众把耶稣所住的房子包围起来,以致耶稣和门徒甚至无法用膳。群众除了包括许多认为耶稣可能是应许的‘大卫子孙’的人之外,还有一些文士和法利赛人从耶路撒冷远道而来,目的是要找机会羞辱耶稣。耶稣的亲属听闻耶稣所引起的争论,便前来找他。为了什么缘故呢?

      原来,这时耶稣的弟弟还未相信他是上帝的儿子;再者,由于耶稣所引起的鼓噪和争论,他看来与他们所知在拿撒勒长大的耶稣简直判若两人。因此,他们相信耶稣一定在神智上有严重的不妥。他们认为耶稣一定“癫狂了”,于是想捉住耶稣,将他带走。

      但事实清楚表明耶稣的确医好了那个被鬼附着的人。文士和法利赛人深知他们无法否认这件事实。为了毁谤耶稣,他们对群众说:“这个人赶鬼,只不过是靠鬼王别西卜罢了。”

      耶稣知道他们的想法,便把文士和法利赛人召到他那里,说:“如果一个国家自相纷争,就必定荒凉;一城一家自相纷争,必站立不住。如果撒但赶逐撒但,就会自相纷争。那么,[他]的国怎能站立得住呢?”

      多么有力的逻辑!既然法利赛人声称他们当中也有人能赶鬼,耶稣进一步问道:“我若靠别西卜赶鬼,你们的子孙又靠谁呢?”换句话说,他们为了攻击耶稣而提出的指控也同样对他们自己适用。然后耶稣警告说:“我若靠上帝的灵赶鬼,上帝的国就已经[越过]你们了。”

      耶稣接着用比喻说明,他能够赶鬼足以证明他的能力高于撒但;他说:“如果不先把壮汉绑起来,怎能进到他的家里,抢夺财物呢?如果绑起来了,就可以抢劫他的家了。不站在我这一边的就是反对我的,不跟我一起收聚的,就是分散的。”法利赛人显然是反对耶稣的,由此表明他们是撒但的臣仆。他们正把以色列人从耶稣那里驱散。

      因此,耶稣警告这些属于撒但的反对者说:“亵渎圣灵就得不着赦免。”他解释说:“无论谁说话得罪了人子,还可以赦免;但说话得罪了圣灵的,今世来世都得不着赦免。”文士和法利赛人犯了无法赦免的罪,因为他们恶毒地把显然是上帝圣灵所施的奇迹归功于撒但。马太福音12:22-32,新译;马可福音3:19-30;约翰福音7:5。

  • 耶稣斥责法利赛人
    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人物
    • 耶稣斥责法利赛人

      耶稣指出,他若凭撒但的能力赶鬼,那么撒但便是自相纷争了。他继续说:“你们或以为树好,果子也好;树坏,果子也坏;因为看果子就可以知道树。”

      法利赛人声称耶稣能够行赶鬼的善工是由于他事奉撒但的缘故,这样的指控是愚不可及的。如果果子是好的,树就不可能是坏的。在另一方面,法利赛人对耶稣提出荒谬的指责和无理的反对,这样的坏果子证明他们自己是坏人。耶稣喊道:“毒蛇的种类!你们既是恶人,怎能说出好话来呢?因为心里所充满的,口里就说出来。”

      既然我们的言谈可以反映出我们的内心情况,我们所说的话便成了审判的根据。耶稣说:“我又告诉你们,凡人所说的闲话,当审判的日子,必要句句供出来,因为要凭你的话定你为义,也要凭你的话定你有罪。”

      文士和法利赛人故意不理会耶稣所行的许多大能事迹,进一步要求耶稣说:“夫子,我们愿意你显个[标记]给我们看。”虽然这群来自耶路撒冷的人可能没有个别见过耶稣所行的奇迹,可是,当时却有许多目击见证人提出无可反驳的证据,证实这些奇迹确曾发生过。因此耶稣告诉犹太人的领袖们说:“一个邪恶淫乱的世代求看[标记],除了先知约拿的[标记]以外,再没有[标记]给他们看。”

      耶稣继续解释他的话的意思,说:“约拿三日三夜在大鱼肚腹中,人子也要这样三日三夜在地里头。”约拿被大鱼吞下,后来得救重见天日,他有如从死里复活一般。因此,耶稣预言他会死去,然后在第三日再次活过来。然而,尽管后来耶稣真的复活过来,犹太的领袖们却仍然拒绝承认‘约拿的标记’。

      由此耶稣表明,尼尼微人既听见约拿所传的道而悔改,他们会在审判的日子起来定犹太人的罪,因为犹太人拒绝接纳耶稣。类似地,耶稣也举出示巴女王作一对比。她从地极而来,要见识所罗门的智慧;她对所见所闻惊叹不已。耶稣指出:“看哪,在这里有一人比所罗门更大!”

      耶稣接着设了一个比喻,说有一个污鬼离开了一个人的身体。可是,那人并没有以各种美事去填补空缺,结果后来有七个更恶的鬼来住在他里面。耶稣说:“这邪恶的世代也要如此。”以色列国曾一度受到洁净和经历改革——如污鬼暂时离开人一般。可是,这个国家却不肯听从上帝的预言者,最后甚至更反对基督,由此显明它的邪恶比先前更变本加厉。

      耶稣正说话的时候,他的母亲和兄弟来到,站在群众的边缘。有人对耶稣说:“看哪,你母亲和你弟兄站在外边,要与你说话。”

      耶稣问道:“谁是我的母亲?谁是我的弟兄?”他伸手指着门徒说:“看哪,我的母亲,我的弟兄。凡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就是我的弟兄姊妹和母亲了。”耶稣以这种方式表明,不论他与亲属的关系如何亲密,他与门徒的关系却更为宝贵。马太福音12:33-50;马可福音3:31-35;路加福音8:19-21。

  • 用比喻教人
    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人物
    • 用比喻教人

      耶稣斥责法利赛人时看来是在迦百农。在同一天较后的时间,他离开自己所住的房子,步行到附近的加利利海去,那里有许多人聚集起来。他在那里登上船,划离岸边,然后开始教导岸上的人有关天国的道理。耶稣运用一连串的比喻如此行,每个比喻都是根据一些为人熟知的事物而作的。

      首先,耶稣论及一个撒种者撒种的比喻。他所撒的种子,有些落在路旁,后来被飞鸟吃掉。有些落在土浅的石地上,由于根未能深入泥土里,幼苗抵受不住猛烈的阳光,便枯萎凋谢了。还有些种子则落在荆棘丛中,荆棘长起来时,便把植物挤住了。最后,有些种子落在好土上,结出果实来,有些一百倍,有些六十倍,有些三十倍。

      在另一个比喻里,耶稣把上帝的王国比作一个撒种的人。随着日子过去,那人每天睡觉醒来,种子都不断生长。那人并不明白其中究竟。种子自行发芽长大,结出谷粒来。谷粒成熟了,那人便去收割。

      耶稣在第三个比喻中论及一个人撒好种在田里,但是当他睡觉的时候,仇敌来把稗子撒在麦子当中。仆人问他是否须要把稗子拔出来,那人却回答说:‘不必,恐怕你拔稗子的时候,连麦子也拔了出来。姑且让两样一齐生长,直至收割来到。那时,我要告诉收割的人,先将稗子拔出来用火焚烧,麦子则要收在仓里。’

      耶稣对岸上的群众继续作演讲时,他另设了两个比喻。他解释“天国”好像人种在田里的一粒芥菜种。虽然它是所有种子中最小的,可是却长成为蔬菜中最大的。它成为一棵树,有飞鸟在树枝上栖身。

      今日有些人提出异议,认为有些种子比芥菜种还要小。可是,耶稣并非教授植物学的常识。在他的日子,加利利人所熟悉的种子中,芥菜种的确是最小的。因此他们可以领悟耶稣以此为例去说明惊人的生长。

      最后,耶稣把“天国”比作妇人将其混进三斗面粉里的面酵。他说,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全团面粉都发起来。

      耶稣说完这五个比喻之后,便解散群众,返回他所住的房子去。不久之后,他的12个使徒和其他的人前来找他。

      从耶稣的比喻得益

      门徒在耶稣向岸边的群众演讲完毕之后前来找他,因为他们对耶稣所运用的新教导方法感到好奇。虽然他们以往也曾听过耶稣用比喻教人,但他从未试过像这次用那么多的比喻。因此他们问道:“对众人讲话,为什么用比喻呢?”

      耶稣这样行的原因之一是要应验预言者所说的话:“我要开口说比喻,我要宣扬从定基以来一直隐藏的事。”(《新世》)但事情并非至此为止。耶稣运用比喻有助于将人的内心情况显露出来。

      其实,一般人对耶稣的兴趣仅限于他所说的故事和所行的奇迹;他们没有将他视为主而不自私地跟从他。他们不想改变自己对事物的看法,也不想自己的生活方式受到干扰。他们不愿让王国的信息对他们产生如此重大的影响。

      因此耶稣说:“我用比喻对他们讲话,因为他们看却看不见,听也听不见,也不明白。以赛亚的预言,正应验在他们身上,他说:‘……因为这人民的心思迟钝。’”(《新译》)

      耶稣继续说:“你们的眼睛是有福的,因为可以看见;你们的耳朵是有福的,因为可以听见。我实在告诉你们,曾经有许多先知和义人想看你们所看见的,却没有看到,想听你们所听见的,却没有听到。”(《新译》)

      不错,12使徒和那些与他们一起的人都有受教的心,因此耶稣说:“属天王国的神圣奥秘是赐给你们去了解的,却没有赐给那些人。”(《新世》)由于门徒渴望了解比喻的真意,于是耶稣向他们解释有关撒种者的比喻。

      耶稣说:“种子就是上帝的道,”土地则是人的心。至于落在路旁硬地的种子,他解释说:“就是人听了道,随后魔鬼来,从他们心里把道夺去,恐怕他们信了得救。”

      在另一方面,落在石地上的种子,就是人听了道,欢欢喜喜地接受了,可是,由于上帝的道没有在他们的心里生根,这些人在面对考验或逼迫时便跌倒了。

      耶稣接着解释那些落在荆棘丛中的种子,就是人听了道,后来被今生的忧虑、财富和宴乐所掳去,这些事物将他们完全“挤住”,以致他们不能在真道上贯彻始终。

      最后,耶稣指出落在好土里的种子就是那些怀有良好内心情况的人;他们听了真道之后把道持守住,忍耐地结出果实来。

      门徒能够听见耶稣亲自解释他的教训是多大的福分!耶稣希望人明白他的比喻,借此将真理传授给他们。因此他问道:“人拿灯来,岂是要放在斗底下,床底下……吗?”当然不是,‘是放在灯台上。’然后耶稣补充说:“所以,你们应当[留心]怎样听。”

      获得更多教益

      门徒从耶稣获悉撒种者的比喻的意思之后,还想进一步学习。他们请求耶稣说:“请把田间稗子的比喻讲给我们听。”

      门徒的态度与岸边群众的态度多么截然不同!群众并不切望获知耶稣的比喻的真意,他们对耶稣所提出的教训仅是一知半解便感到满足了。耶稣将海边的听众与他手下好学不倦的门徒作一对照,说:

      “你们用什么量器量给人,也必用什么量器量给你们,并且要多给你们。”由于门徒对耶稣的教训表现热切的兴趣和关注,因此他们能够从耶稣获得更多教益。耶稣回答门徒的询问时解释说:

      “那撒好种的就是人子;田地就是世界;好种就是天国之子;稗子就是那恶者之子;撒稗子的仇敌就是魔鬼;收割的时候就是世界的末[期];收割的人就是天使。”

      耶稣讲解完比喻的各项特色之后,接着描述事情的最终结局。他说在事物制度的末期,收割的人,意即天使,会把与稗子相若的假基督徒从真正的“天国之子”分别开来。“恶者之子”会被判处毁灭,上帝王国之子——“义人”——则会在天父的国里发出光来。

      耶稣接着向他那些好学的门徒另外设了三个比喻。首先,他说:“天国好像宝贝藏在地里,人遇见了就把它藏起来,欢欢喜喜地去变卖一切所有的,买这块地。”

      他继续说:“天国又好像买卖人寻找好珠子,遇见一颗重价的珠子,就去变卖他一切所有的,买了这颗珠子。”

      耶稣自己便好像那发现隐藏珍宝的人一般,又像那寻得贵重珍珠的商人一样。他仿佛变卖一切,放弃了在天上的尊贵地位,成为一个卑微的人,并且在地上作人时甘愿忍受诸般凌辱和恶毒的逼迫,由此证明他有资格成为上帝王国的统治者。

      耶稣的跟从者也面对类似的挑战,他们也必须变卖一切以求赢得与基督一起作王统治,或成为王国的地上臣民的伟大奖赏。我们真的把承受上帝的王国视为比人生的任何事物更有价值,视之为无价之宝或贵重的珍珠吗?

      最后,耶稣把“天国”比作一个聚拢了各样水族的鱼网。渔夫将鱼分别出来,把不适用的丢掉,好的则留下来。耶稣表示在事物制度的末期,情形便会这样;天使会将恶人从义人分别开来,恶人会注定遭受毁灭。

      耶稣亲自发动这项捕鱼工作,并吩咐第一批门徒要“得人如得鱼”。在天使的监察之下,捕鱼的工作延续了多个世纪之久。最后,拉“网”的时候来到,这“网”象征地上所有以基督教自居的组织。

      虽然不适用的鱼会被丢弃而遭受毁灭,值得庆幸的是,我们有机会被算作‘好鱼’而得蒙保全。借着效法耶稣门徒的榜样,切望加深自己的知识和了解,我们不但能够从耶稣获得更多教益,同时也可以赢得上帝所赐的永生。马太福音13:1-52;马可福音4:1-34;路加福音8:4-18;诗篇78:2;以赛亚书6:9,10。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