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祸害——到处蔓延警醒!1998年 | 4月22日
-
-
祸害——到处蔓延
小罗伯特不过11岁,却被人发现伏尸在荒桥下,后脑有两个子弹孔。据说他给同伙击毙了。
15岁的亚历克斯也许不知死活,打算加入童党。眼看朋友横死后,他不禁自忖:“我可不想落得这样的下场。”
凶暴的街头帮派,一度跟美国洛杉矶的有名帮派息息相关。这两大黑帮就是“流血帮”和“跛子帮”。今天,街头帮派已散布全球。但不管在什么地方,各地的帮派都是如出一辙的。
在50年代,英国的“阿飞”震惊世界。据伦敦《泰晤士报》报道,他们拿斧、刀、自行车链条和其他武器,“肆意残害”无辜。这些青少年流氓“持刀打架,捣毁小餐馆,又在咖啡馆捣乱”。此外,他们也调戏妇女,公然抢夺财物,殴打无辜,有时还杀人害命。
德国汉堡的《世界报》报道,近期青少年不是“在前往迪斯科途中”,就是“在回家途中”遭到流氓结伙袭击。这些流氓挥舞“棒球棍”,手持“刀枪”。慕尼黑的《南德意志报》指出,柏林的光头党专门攻击“弱小,例如流浪汉、伤残人士、退休妇人等”。
《儆醒!》驻西班牙的通讯员报道,近年来童党到处横行,声势日益浩大。马德里的《阿贝赛报》登载了以下的头条新闻:“光头党——新一代的街头恶魔。”据西班牙光头党一个前成员所说,他们把“外国猪猡、妓女、同性恋者”抓出来。他接着又说:“晚上不打架,他们不知时间怎么过。”
南非《开普时报》透露,当地的暴力罪行大多是“由黑帮仇杀引发的”。开普敦出版的一本书评论,南非的帮派成了贫民窟的“寄生虫”,他们“抢劫本区居民,强奸区内的妇女,为争夺地盘、市场、美女而拼个死活”。
巴西《圣保罗州报》报道,当地的帮派“成倍地增加,速度快得惊人”。报道指出,他们攻击敌对帮派、富家子弟、异族外侨和贫困的流动工人。报道又说,一天,几个帮派不约而同地出动,“洗劫沙滩上的人群,……彼此大打出手”,还把里约热内卢的一条大街变成“交战地带”。巴西另一篇报道指出,不管是在圣保罗、里约热内卢等大城市,还是在小城镇,帮派都不断膨胀增多。
加拿大的《麦克林杂志》评论,1995年,据警方估计,温尼泊市至少有八个活跃的街头帮派。美国的报章登载了一些帮派成员的照片。他们深入美国西南部,在孤立的印第安人居留地推介帮派服装,又教唆印第安人乱涂墙壁。
去年,纽约市爆发了一连串同帮派有关的暴力事件。据说,闻名洛杉矶的流血帮和跛子帮的成员斗殴。纽约市市长指出,从1997年7月到9月,警方一共拘捕了702人,全部直接同街头帮派械斗有关。
帮派斗争的事件不再仅限于大城市了。美国中部出版的《城市时报》评论,“青少年互相殴打的事件有增无减,他们滥用药物,越来越觉得生活空虚无望。”
令人悲痛的祸害
据说某个帮派开始时,不过是几个朋友结伙罢了。他们的首领弄出名堂后,暴力事件就多起来。帮派头领跟外祖母同住。即使外祖母在家,她的房子也连连遭受枪击。新闻报道指出,外祖母的住所已有五十多个子弹孔。这显然是敌对帮派所为,一心要对她的外孙报复。此外,帮派头领的哥哥也因结伙犯罪而锒铛入狱。为了避开种种暴行,头领的表兄弟早就搬走了。他回来探亲的时候,不幸中弹身亡。当时有一辆运货车驶过,他被车上的枪手击毙。
在洛杉矶,帮派分子朝着一辆汽车开枪,一个三岁大的幼儿白白送命。原来幼儿的母亲和男朋友走错了路,他们不该在那条街拐弯进去。此外,子弹也穿过一所学校的窗子,击中了校内一个教师。当时这个教师在指导学生怎样改善自己的生活。许多人虽然跟帮派毫无瓜葛,却沦为帮派斗争的受害人,无辜丧命。在纽约的布洛克林,一个妇人痛不欲生,她三个年轻的儿子先后在帮派械斗中丧命。她的经历引起了社区人士的关注。
为祸全球的少年暴行是什么促成的?我们可以怎样保护自己的心肝宝贝,免受少年暴行所害呢?帮派起初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年轻人纷纷加入帮派?接续的文章会探讨这些问题。
-
-
帮派真相知多少警醒!1998年 | 4月22日
-
-
帮派真相知多少
韦德以往是加利福尼亚州一个帮派的成员。他说:“我们都是街坊小伙子。从小学开始,大家就成群搭伙。只因为少不更事,我们才误入迷途。”
街头帮派开头多少有点共通的地方,起初都是三个一群、五个一伙的。十三四岁的少年常在街角聚集。他们一块儿伙着干,大家心态相同,彼此相助,以免受另一条街的童党欺凌。但不消多久,他们就变得残暴透顶,甚至不惜作奸犯科。
另一条街的敌对帮派,可能把新的团伙看作竞争对手。两帮人互相仇视,常常大打出手。毒品贩子利用这样的童党售卖毒品。小伙子很快就卷入其他犯罪勾当了。
路易斯不过11岁,就和其他少年结成一党。他12岁开始吸毒,13岁那年首次被捕。他犯过汽车偷窃、破门盗窃、持械抢劫等案件。他因参加械斗、扰乱治安,成了监狱的常客。
有时单凭外表,我们怎么也看不出对方是帮派分子。玛莎面貌清秀,学习成绩优异。在教师和同学看来,她是个品学兼优的高中生。想不到她原来是贩毒团伙的头领,专门贩卖大麻、海洛因和可卡因。有一次,玛莎的同伙遭人连打几枪,结果伤重不治。她吓得要命,从此洗心革面。
为何加入帮派
出乎大众的意料,有些成员坦言他们加入帮派,是因为要找寻爱。他们缺乏家庭温暖,他们渴望有亲密的同伴,能够互相扶持。德国汉堡的《时代》杂志指出,小伙子寄望街头帮派能给予他们别处找不到的安全感。埃力克一度是帮派分子,他说年轻人如果自觉不受家人爱护,“就会向外寻找归属”。
一个父亲早年曾是帮派成员。回想昔日的经历,他写道:“我常常出入监牢,入狱罪名包括妨害治安、帮派打斗、煽动暴乱。有一次,我开车经过某人旁边,企图枪杀对方,结果因谋杀未遂而一再服刑。”儿子拉米罗出世后,他根本没有尽父亲的责任,好好教养儿子。拉米罗长大后,也跟帮派分子搭上了。他因参加械斗,遭警察逮捕。这个父亲一定要儿子脱离帮派。儿子却对他说:“现在他们才是我的家人。”
在得克萨斯州的医院里,一个护士在一年多的时间内,跟114个中了枪的青年交谈过。她说:“真奇怪,我从没听过一个小伙子要求见母亲或其他家属。”
值得注意的是,入伙的少年并不仅限于穷家子弟。好几年前,加拿大《麦克林杂志》引述警方的话说,他们发现在大城市里,分属贫富两极的年轻人竟然结成一伙。他们虽然家境各异,却气味相投:他们渴望享受天伦之乐,却又在自己的家里找不着温暖。
在一些地区,年轻人从小就觉得成群结帮是正常的,没有什么不妥。16岁的费尔南多说出个中原因:“小伙子满以为入伙后,什么困难都会迎刃而解。他们暗自思量:‘我可以多结交几个朋友。他们身材高大,又有枪在身。有了他们做靠山,就无人敢侵犯我了。’”可是,新成员不久就发觉,他们成了敌对帮派的攻击对象。
帮派常常在财富少少、枪械多多的居住区立脚。新闻报道指出,在大城市的教室内,每三个学生就有两个出自单亲家庭。有些女学生的家长吸毒成瘾,有时还彻夜不回家,而女学生本身也是单身妈妈。每天早上,她必须先把孩子送入日间托儿站,才回校上课。
加利福尼亚州州长彼得·威尔逊说:“青少年的问题非常棘手。许多少男少女自幼就缺乏父爱,他们失去父亲的指导,不晓得什么是正确的价值标准。既是这样,青少年就很难自爱自重,也不懂得尊重别人。”他说有些年轻人毫无恻隐之心,所以“动不动就一枪把对方打死”。
可见,少年帮派不断增多,主要是因为年轻人缺乏家庭温暖,缺少品德上的训练,也没有好榜样可供学习。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因素:电视节目和电影肆意宣传,用暴力解决问题,既简单又利落。社会常常视穷人如草芥,一味奚落他们,说什么癞蛤蟆休想吃天鹅肉等。单亲家庭越来越多,年轻的妈妈为了养家糊口,不得不拼命干活,留下一个或多个孩子在家里没人照管。鉴于以上种种因素,可能还有其他因素,街头帮派日趋猖獗,为祸全球。
要退出谈何容易
经过一段时间以后,有些帮派成员因忙于其他活动,跟同伙逐渐疏远了。其他青少年可能要投靠别处的亲属,结果逃离了帮派的控制。但一般说来,退出帮派一点也不容易。
离心分子起码要给同伙打个半死,才获准退出。为了脱离帮派,有些成员实际遭到枪击。他们要是大难不死,才可以离开!年轻人但求退出帮派,不惜备尝皮肉之苦,这样做值得吗?
昔日的帮派分子述说自己为什么萌生去意:“我五个好友都死于非命。”帮派成员的日子确实朝不保夕。谈到芝加哥帮派以前的一个成员,《时代》杂志报道:“七年的流氓生涯害得他伤痕累累。他胃部中枪,头部遭到铁道轨枕击伤。在一次打斗中,手臂折断了。他因汽车盗窃而两度入狱。……他现已改邪归正,可惜往日的同党仍一心要把他干掉。”
可以活得更好
巴西的埃莱诺曾是撞头帮分子。这帮流氓常常持刀打架,有时还用上真枪实弹。眼看着贫民阶层连基本权利也被剥削,他感到一肚子怨气。为了宣泄心中的怨愤,埃莱诺肆意破坏,寻衅逞凶。后来,一个工友向他讲论圣经。他应邀出席耶和华见证人的大会。真没想到他在那儿竟然遇上几个以前的同党,又碰见敌对帮派的一个旧成员。他们彼此称兄道弟,不再像以往那样互相仇视了。
这是真的吗?的确真有其事!《儆醒!》的代表最近同洛杉矶帮派以前的成员交谈过。他们现今在耶和华见证人的会众服务。交谈了几小时后,他们当中有一个突然停下来,把身子靠在椅背上,然后说:“看看吧!流血帮和跛子帮的昔日成员,如今和平共处,彼此相爱,亲如手足!”他们一致同意,他们所以能够洗心革面,不再残酷无情,甚至变得和蔼可亲,完全是因为专心研读圣经,努力实践敬神原则的缘故。
在90年代,这样的事果真会发生吗?就在今天,帮派成员也能实际改过自新吗?只要他们肯查考上帝话语的有力劝勉,在生活上实践圣经原则,他们就能一改故辙。假如你是帮派分子,何不考虑弃暗投明呢?
圣经劝我们要“除掉旧品格;这种品格依循你们从前一贯的行为”,并且“穿上新品格;这种品格是按照上帝的旨意,在真实的正义和忠贞里创造的”。(以弗所书4:22-24)新品格是怎样形成的?圣经清楚说明,人的品格是可以“借着确切的知识,按着创造这种品格的上帝的形像,渐渐获得更新”的。——歌罗西书3:9-11。
痛改前非值得吗?当然值得啦!假如你是帮派一员,你很可能需要协助才能改邪归正。在你的居住区,有人很乐意向你伸出援手。但最能教化子女迁善改过的,就莫过于他们的双亲了。所以,我们接着会讨论做父母的可以怎样保护子女,以防他们落入帮派手中。
-
-
保护子女免受帮派影响警醒!1998年 | 4月22日
-
-
保护子女免受帮派影响
“孩子需要有人关心爱护。”——《我的孩子可不同——怎样防止子女加入黑帮》。
除了我们跟上帝的关系之外,子女就是我们最珍贵的一份资产。我们应该花时间跟子女交谈,倾听他们诉说心声,把他们搂在怀里。我们还要让子女清楚知道,他们是父母的心肝宝贝。我们必须循循善诱,教子女做人要诚诚实实、乐善好施,凡事循规蹈矩,过正派的生活,对人关心体贴。
青少年罪犯临时拘留所的所长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所在,他说:“父母根本没有向子女灌输正确的价值标准。”无疑,我们须要在这方面格外留意。我们想子女过怎样的生活,就必须以身作则,好让他们看出,这种生活怎样为我们增添乐趣。我们要是没有言传身教,又怎能要求子女跟从正确的价值标准呢?
专为美国教师而出版的《今日》杂志评论,帮派所招引的年轻人大多“自觉一事无成”,他们“感到烦躁不安,无所归属,渴望得到社会的认同”。可见,我们必须使子女觉得在家千日好,对家庭有归属感。我们也要跟子女乐聚天伦,使他们的生活过得称心如意。这样,子女就不会那么轻易被帮派的甜言蜜语所骗。
加利福尼亚州警方的反黑队队长讲述,当警察上门通知家长,他们的孩子惹上麻烦,做父母的听后无不震惊万分。他们自以为对孩子的活动了如指掌,怎么也不肯相信孩子竟然闯出祸来。其实孩子早就误交损友,只是双亲没有觉察罢了。
防患未然至为重要
住在帮派势力范围的居民告诫,不论老少,人人都应当明智行事,以免对帮派造成威胁,仿佛挑战他们的势力似的。一看见帮派分子聚集成群,就要转身离开。不要模仿他们的言谈举止,也不要跟随他们的衣着打扮。你要是学他们的样子,就可能成为敌对帮派的攻击对象了。
人的装束、行为如果跟某个帮派类似,该帮派的成员就会以为这人想加入而索性拉他入伙。在芝加哥,一个有三名子女的父亲对这方面很有认识。他说:“如果我把头上的帽舌转向右方,帮派分子就认为我藐视他们。”暴力事件可以随时爆发!
要关心孩子
一个母亲说:“我们必须了解孩子的内心感受,注意他们的一举一动。父母要是疏于关心子女,就很难教好他们。”另一个母亲指出,除非父母先发制人,孩子迟早会落入帮派手中。她接着又说:“我们要爱护子女。他们一旦失足,我们就后悔莫及。”
我们知道子女跟什么人来往吗?他们下课后喜欢到哪儿流连?天黑后,他们在什么地方?当然,做母亲的不是个个都能在家等候子女放学。单身母亲虽然要拼命干活,才能支付租金、养家糊口,却可以安排邻家的主妇,或可信赖的亲友,在下午替她们照管子女。
一个男子所住的地区属黑帮地盘。有人问他怎样保护子女,以免他们落入黑帮的魔掌。这个男子说,他带儿子在附近各处走走,让儿子看看帮派活动所造成的恶果。他指着被涂得一塌糊涂的墙壁、破败不堪的建筑物,对儿子说:“看来这是个危险地带。帮派分子爱在这儿逛荡,整天在一起鬼混。”他继续说:“我接着向儿子说明,他要是按圣经原则而生活,就不会沦落到这样的地步。”
我们要认真关心孩子的功课,事情看似简单但能够发挥保护作用。学校有时在晚上举行家长会,有时也邀请家长参观课堂、跟教师面谈。务要安排时间赴会。要熟识孩子的教师,让他们知道你关心子女,也注重子女的学业。校方要是没有安排家长跟教师会面,你就要主动接触孩子的老师,跟他们讨论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你可以怎样跟他们通力合作。
在美国一个大城市进行的调查发现,有家长协助做家庭作业的学生,当中有百分之9是帮派分子;没有家长辅导的,当中有百分之18沦为帮派的猎物,比有家长关心的学生多一倍。一家大小亲密无间,一块儿参与有益身心的活动,子女就很少会被帮派的花言巧语所迷惑。
子女的实际需要
其实子女和父母都有同样的需要,大家都需要有人爱护、有人体贴、有人关怀。许多孩童从没体尝过父母的亲切爱抚,也没听过父母说句赞赏话。但愿我们永不会这样待子女才好!我们要亲热地搂抱孩子,让子女知道父母深爱他们,也要确保他们正按着我们所灌输的道德标准而生活。儿女既是我们的心肝宝贝,又怎么可以不多加爱护呢。
前帮派成员杰拉尔德说:“我自幼缺少父爱。为了填补心灵上的空虚,我加入了帮派组织。”他12岁开始吸毒。到17岁那年,他母亲开始经常跟耶和华见证人学习圣经。杰拉尔德的母亲认真实践圣经的优良原则。他说:“看见妈妈改变过来,我禁不住猜想,‘这个宗教必然有它可取的地方。’”目睹母亲的好榜样,他决心改过自新。
我们理当言传身教,为子女树立好榜样。子女对自己的家庭该有归属感,但这绝不是因为家人供应多少物质,而是因为家人处处为自己着想。做父母的应当谆谆教诲子女,要以端正的品行自豪。洛杉矶县前任地方检察官埃拉·赖纳有以下的评论:“趁子女还没沦为帮派的猎物,我们就必须多多关心孩子。”
满足子女的需要
我们首先要考虑的,不是满足子女的物质需要,而是怎样把子女培育成材,为人和蔼可亲、品行端正。圣经指出,正义的雅各形容年幼的子女“是上帝施恩给[我]的孩子”。(创世记33:5,《吕译》)要是我们怀有同样的观点,把子女看做上帝恩赐的礼物,我们就会更加爱护子女,尽力帮助他们过诚实正派、道德清白的生活。
我们因此必须以身作则,为子女树立正派的榜样。要使子女对家庭有归属感,因自己是家庭的一分子而感到自豪。子女引以为荣的不该是家境有多富裕,而该在于双亲是好父母。这样,他们就不会轻易找街头流氓做靠山。
回想年轻的时代,一个祖父说:“我怎么也不会做出羞辱家门的事。”他坦言自己有这样的感觉,是因为他知道双亲多么疼爱自己。有些父母本身从没有得到父爱母爱,要他们向子女表达爱意确实不容易。尽管这样,做父母的还是要尽力爱护自己的骨肉。
为什么这样做至为重要?正如犹他州帮派侦探协会所出版的《“怎么啦?”》杂志所说:“年轻人觉得为人所爱,自然倍感安全。这不是指经济上的安全感,而是指他们感到安心。要是这样,他们就不觉得有需要成群结帮了。”
有些读者也许认为,亲情洋溢的家庭再也找不着了。其实和洽的家庭仍然存在。在世界各地的耶和华见证人会众中,你会发现许许多多的家庭都是亲密无间的。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家庭,但耶和华见证人的家庭找着秘诀:他们研读圣经就教养子女所提出的训示,努力把圣经的敬神原则在生活上应用出来。此外,他们还教导子女跟从这些原则。
耶和华见证人同意《美国医学协会杂志》所表达的意见:“一味期望……青少年‘事事说不’,又没有什么事情可以让他们‘说好’,这怎么行呢。”换句话说,我们如果想子女参与有益身心的活动,就必须尽力协助、从旁辅导。
一个父亲说:“我儿子跟帮会里的人十分投契,受到前所未有的尊重。”我们当中没有人想要说出这样的话。一个年轻人说:“我投靠帮派,因为只有他们才给我一个温暖的家。”我们也不想听到自己的子女这样说。
我们做父母的,必须给孩子一个温暖的家。我们也必须竭尽所能,好让心肝宝贝对家庭有归属感,能够享受天伦之乐。
-
-
保护子女免受帮派影响警醒!1998年 | 4月22日
-
-
慈爱的父母必须……
✔ 跟子女在家共聚天伦,整家人一块儿做事
✔ 熟识孩子的友伴,了解他们的家庭背景,密切注意子女跟什么人来往、出入什么场所
✔ 让子女知道,不管发生什么事,他们都可以向你们求助
✔ 教导孩子以礼待人,尊重别人的权益和意见
✔ 支持子女,结识孩子的教师,让教师知道你赏识他们所作的努力,愿意跟他们通力合作
✔ 避免高声呼喊,也不可用暴力解决问题
你须要向子女表露骨肉亲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