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第2页
    警醒!1991年 | 3月8日
    • 世界领袖、环境学家、忧心忡忡的市民都看见垃圾危机是一个日益严重而急待处理的难题。这个难题被人称为‘90年代的危机’。杂志用许多篇幅警告世人,地球正处于困境。《新闻周刊》封面的大字标题写道:‘活埋’。该杂志宣布说:‘垃圾充斥:一个迫近我们门阶的环境危机。’‘一吨又一吨的废物无处可容’是《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论及垃圾的文章标题。《时代》杂志大字标题宣告道:‘垃圾,垃圾,触目皆是。垃圾堆填区满溢,其他可用者甚少。’巴黎《国际先驱论坛报》的标题则说,‘西方垃圾——第三世界与日俱增的重担。’

  • 垃圾充斥——会把我们活埋吗?
    警醒!1991年 | 3月8日
    • 垃圾充斥——会把我们活埋吗?

      这确是个奇怪的疑难。在这一代,人已能往返月球。配备高解像摄影机的最先进人造卫星已发射到数十亿公里外的太空,送回遥远行星的特写照片。人已能下到深海,确定沉没多年船只的位置,把其中久已被人遗忘的宝物打捞起来。科学家已能利用难以驾驭的原子,用来造福人类或从地上消灭整个城市及其中的居民。只要区区几个比人的指头还要小的微型电脑硅晶片,整本圣经的经文就能够记录起来,随时可以显影、印刷。然而同时,具有这些能力、智慧宝藏的人却不能清除自己家里的垃圾,适当地处理废物,而竟使自己这代人有被垃圾活埋之虞。

      首先,请想想美国的废物难题。据报美国人每天抛弃40多万公吨垃圾。即使不计泥沙和建造废料,美国人每年也抛弃1亿6000万公吨垃圾——“足以在1000个足球场上累起30层楼那么高,足以载满一辆接一辆的垃圾车,长度等于地球到月球的一半路程,”《新闻周刊》杂志报道。超过百分之90的垃圾由货车运到垃圾堆填区直到废物山丘比地平面高出数十米为止。

      例如,纽约市有世上最大的城市垃圾场——在纽约的斯塔滕岛上占地800公顷的垃圾堆填区。每天有2万4000公吨垃圾给收集起来,然后由一条条船日以继夜地送到这个堆积如山的垃圾堆填区。据估计,直到2000年,这个垃圾堆的“高度是自由神像的一倍半,比埃及最大的金字塔还要容纳更多立方米”。这个垃圾堆填区会在十年之内关闭。据推想,届时这个堆填区会高达150米。新当选纽约市市长的大卫·丁金斯就职时,环境卫生署署长送给他以下的贺词:“好吗?欢迎来到市政厅。但顺带一提的是,你已没有地方抛垃圾了。”

      一位专家说:“美国每个主要城市都有垃圾堆填区的难题。”《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说:“美国的垃圾场简直满溢了,却又没有新的建设起来。”该报道继续说:“到1995年,半数现存的垃圾场会关闭。许多垃圾场不符现代的环境标准。”

      据估计,加利福尼亚每个市民平均每年丢掉1100公斤垃圾和废物。一位环境专家说:“在洛杉矶县里,我们每九天所产生的垃圾就足以填满道哲运动场。”据估计,洛杉矶的垃圾场到1995年就达到饱和点。然后怎样呢?问问洛杉矶的市民好了。但推算出来的日子也许比预期的还要快,正如加利福尼亚一位环境学家指出的一样:“我们其实每天都有垃圾车在市镇上走来走去,却没有地方倾卸。”

      直至这十年的前半部,芝加哥要面对33个垃圾场关闭的难题。其他面对垃圾烦恼的主要城市索性用货车把废物运过州界,送到别的垃圾堆填区去。这在被逼要接收别人所弃的垃圾的州里触发公愤。每天差不多有2万8000公吨垃圾在美国高速公路上运来送去,而有些人却又忙于找寻地方倾卸这些垃圾。据报纽约州、新泽西州、宾雪法尼亚州每年输出八百万公吨垃圾。这确是个昂贵的处理过程。《新闻周刊》杂志写道:“更糟的是,有些用冷藏货车把肉食和农产品运到东部的货车司机,竟用同一辆货车运送已有蛆虫寄生的垃圾返回西部。”国会正考虑禁止这种做法,因为这显然危害健康。

      垃圾危机不单是美国的难题而已。其他国家也受垃圾充斥所威胁。例如,日本正力图应付这个难题。据估计,到2005年,东京和邻近的三个市镇会有343万公吨超额垃圾。日本也面对输出垃圾的问题。一位作家说:“垃圾是日本一种没有市场的出口货。”

      虽然有些国家尚未遇到处理家庭垃圾的难题,许多国家却已需要面对怎样处理工业废物的难题。例如,用巨型焚化炉烧毁垃圾的国家正面对数以千公吨炉灰的难题,其中有些更含有剧毒。市民若发觉自己附近开设废物处理站,那么,“不要在我后院里”的呼声就会高唱入云了。怎样处理废物成为关心人士的一个棘手问题。载着数以千公吨计有毒废物的船只在海上漂浮,找寻外国的“后院”。许多船只被驱逐出境。他们遇上了强硬的“不要在我后院里”症候群。

      近年来,发展中国家成了数以千公吨叫人厌恶废物的垃圾场。有些废物更被一些不择手段的人倒在空地上就算了。《世界新闻评论》杂志写道:“欧洲人和美国人正发现,保护自己的环境可以意味着污染其他人的土地。”

      1988年10月的《日耳曼论坛》报道,瑞士苏黎世把过量的垃圾出口到法国,而加拿大、美国、日本、澳洲则在东欧的“后院”里找到倾卸垃圾的地方。

      事情就这样发展下去。美国有一位官员说:“垃圾危机不像我们面对过的其他危机。如果有旱灾,用少点水就是了。但在这个危机方面,我们却产生越来越多垃圾。”

  • 用后即弃产品成为难以清除的垃圾
    警醒!1991年 | 3月8日
    • 用后即弃产品成为难以清除的垃圾

      无视用后即弃的社会习惯就等于对垃圾危机,以及造成这个危机的因素视而不见。例如,你发觉厨房里的纸巾比毛巾更加吸引你吗?吃饭的时候,你用纸餐巾代替亚麻布餐巾吗?你有仍用尿布的婴孩吗?你宁愿选购用后即弃的尿布而不选取可以再用的尿布吗?你发觉用后即弃的剃刀和照相机实在太方便,不能不买吗?今天很少青年人用过自来水笔写字;原子笔已经取而代之多时了;有些整枝用后即弃,有些只丢掉笔芯。商业机构订购数以千计的原子笔。广告商则分发数以百万计的原子笔作为赠品。

      外卖的茶、咖啡、可乐、泡沫奶和快餐汉堡包已不放在纸杯里和纸盘上了。聚苯乙烯容器已使纸杯纸盘变得过时了。还有胶刀、胶叉、胶匙,全都只用一次就抛进垃圾箱里。用后即弃便利品的数目、种类都数不胜数。纽约州固体废物科科长说:“我们成了一个用后即弃的社会。我们必须改变作风。”

      对于取代玻璃瓶的塑胶瓶牛奶;取代皮革、橡胶鞋的塑胶鞋;用塑胶雨衣而不用防水天然纤维雨衣,我们又可以说什么呢?有些读者也许怀疑,在塑胶时代之前,世界究竟是怎样运作的。请也注意超级市场架内向你招摇、装潢过大的一列列产品,以及到处都有经过包装处理的货物售卖。电脑时代——涌出数以十亿计的纸张——使本来已经堆积如山的废纸越堆越高。

      我们愿意忍受多少不便,以求从这个与日俱增的垃圾难题得到若干舒解呢?单是美国人每天就把差不多430万支用后即弃的笔和540万枚用后即弃的剃刀丢在垃圾桶里,而且我们也要付出昂贵的价钱才能买到这些便利用品,话虽如此,但这个社会却恐怕难以返回半个世纪之前,回到塑胶和高科技用后即弃产品时代之前的日子。

      用后即弃尿布的情形也一样。《纽约时报》报道说:“每年有超过160亿块尿布倾倒在国内数目日减的垃圾堆填区里,其中包含差不多280万公吨粪和尿。”被人抛弃的427万5000多公吨尿布也许能叫人看出事实的真相。华盛顿一位固体废物专家说:“这是个极好的例子,说明我们所用的用后即弃产品不但比可再用的产品更昂贵,而且对环境更有害,更会花光无法再生的资源。”父母愿意忍受洗濯婴孩尿布的不便,或者请人代洗尿布吗?对很多人来说,一个没有用后即弃产品的世界是无法想象的。

      就环境学家来说,用后即弃产品成了整个垃圾难题的象征。《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写道:“更糟的是,自塑胶尿布在1961年面世以来,每块塑胶尿布仍没消失,它们需要500年时间才能分解掉。”

      可是,环境专家和政府官员说我们必须改变习惯,否则就会被自己的垃圾活埋。现代用后即弃产品对消费者也许是恩物,对地球的垃圾场来说却是个炸弹。我们还看不见被弃塑胶制品有分解的一天。美国每天抛弃16万公吨纸张,世界各地废纸的吨数更是无法估计。与一般人的观念刚相反,这些纸张即使被数以吨计的垃圾压着多年,也不会在垃圾堆填区里分解和消失。在垃圾堆填区里出土、被埋下了35年有多的报纸仍然和发行当日一样可清晰可读。

      回收再用的难题

      有人写了以下一段话,指出处理垃圾的方法只有四个:“埋掉它、烧掉它、回收再用它——或干脆不抛弃这么多垃圾。”对那些必须住在垃圾堆填区附近的人来说,在垃圾场埋藏垃圾不但有碍观瞻,而且危害健康。垃圾在堆填区里分解的时候,产生一种无色、无味的易燃气体,称为甲烷。甲烷若没有受到控制,就可能渗到堆填区以外的地底,杀死植物,渗入附近的建筑物,遇火就会爆炸。在某些事例上确曾引致死亡。地下水库或蓄水层也受到危害,成为遍布地球的有害化学渗透管道,污染人类的水源。

      回收再用新闻纸的难题特别在于供应过剩。美国纸业协会的一位发言人说:“废弃报纸的清单是有记录以来最高的,纸厂和纸商在货仓里有超过100万公吨报纸,相当于年产量的三分之一。最终货仓会完全满溢。”由于纸张充斥,许多城市本来在一年前用40美元就可以得到一公吨纸,如今却要给承包人每公吨25元美金,把这些纸运走——加以焚烧或倾倒在垃圾堆填区里。

      关于塑胶,我们可以说什么呢?《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说:“塑胶业竭力支持回收再用资源,主要由于恐怕若不这样行,到处可见的塑胶制品就会被禁。”例如,塑胶瓶可以转化成制造聚酯地毯的纤维、大衣的夹里,以及其他许许多多的东西。可是,该行业仍然非常担忧自己的市场。有些地方已经通过立法程序,禁止在零售食店里运用、售卖聚苯乙烯和聚氯乙烯(PVC)制品。被禁的包括盛载食物的胶袋、聚苯乙烯制成的杯和肉盘,以及盛载快餐汉堡包的聚苯乙烯容器。

      据估计,美国城市的固体废物有超过百分之75是可以回收再用的。可是,由于公众漠不关心、技术上有所不足,如今还没有发挥这方面的潜能。在反复运用资源方面的一位专家说:“回收再用资源正进入一段非常危险的时期。许多政府都在渡过不景气方面遇到难题。”

      有些官员说,在城市里的巨型焚化炉把垃圾烧掉就是解决方法。但这个方法同样有问题存在。环境学家警告,焚化后的塑胶和其他废物都会放出有毒的化学元素,包括二念英,到空气之中。一位著名的环境学家说:“你可以索性把焚化炉看作一所二念英工厂。”《新闻周刊》杂志报道说:“焚化炉也产生数以公吨计的灰,而且往往受铅和镉所污染。”政府一打算在某个地点兴建焚化炉,你就会听见附近的市民叫嚷反对。没有人想见到自己的家附近有个焚化炉。焚化炉被人视为危害健康、危害环境的东西。因此垃圾危机继续不断升级。谁有解决办法呢?

  • 核子废物——致命的垃圾
    警醒!1991年 | 3月8日
    • 核子废物——致命的垃圾

      家庭垃圾排山倒海涌来并不是惟一危害世上生命的东西。与一个严重得多、致命得多的废物难题相形之下,家庭垃圾的问题就显得无关重要。自从人类懂得驾驭原子,用来制造核子武器,生产电力,科学家就陷入困境,要找寻最安全而又可行的方法,处理这些系统所产生的高度放射性核子废物。

      有关方面已经花了数以十亿美元计的金钱作出研究,以免人民环境因这些致命废物而多代受到污染。这的确是一项艰巨任务,因为放射性废物能够对所有生物造成致命影响,达到数千年之久!

      数十年来,许多这类废物只是被人抛在附近的泥坑和渗水的池子里,认为这些危险物质会渐渐稀释而变得无害,事实证明这个假设实在是大灾难,我们只管拭目以待好了。数以千万公升计的高度放射性废物贮存在巨型的地下容器里;其他的废物则密封在桶里,贮藏在地面之上。事实证明其他处理方法也太过危险。

      这些核子废物实在太有害、太致命了,以至科学家想尽一切方法;从把废物射到外太空到埋在两极冰冠之下,他们也都想过。科学家现正研究把一罐罐废物抛进太平洋北部的可行性。他们期望这些废物会沉进海底之下30米的泥层里面。伍兹·霍尔海洋地理学研究院副院长说:“既然我们在这颗行星上有了这些废物,不论在地上、水里抑或在海底下,我们都必须加以处理。我们就只有这些办法了。”

      如今,在找到一种更安全、更长久的处理方法之前,大部分放射性物质都贮藏在密封建筑物的贮水池里,作为权宜之计。例如,加拿大安大略有16个核子反应堆已经产生7000公吨放射性废物,如今就贮藏在这样的容器里。英国也同样面对如何处理废物的棘手难题。现时,含高度放射性的废物贮藏在地面上。看来,这项政策会继续下去,直到找到防漏的地下地点,并且试验合格为止。法国、德国、日本也正在力图控制自己的核子废物难题。

      《纽约时报》报道说:“美国的官方政策就是,把废物埋在‘深入地层的贮藏室’,埋在某个干燥、稳定而荒凉的地方就是万全之策。但找寻这样的地点其实甚难。”的确甚难!据科学家说,这个地方必须干燥、稳定得足以安全贮藏这些物质1万年之久。虽然有些原子废物可以在差不年25万年之后仍然致命,专家却相信1万年间地质已有极大转变,“根本无需计划得长久一点。”一位著名的放射专家说:“据我所知,地上根本没有任何测计的模型可以预计到一千年的计划。”他补充道:“更遑论预计未来1万年的健康危险了。”

      大灾难!

      科学家打开原子的秘密时,同时也放出了一种奇怪的新症候,是他们始料不及的——接踵而至的致死污染噩梦。政府官员后来虽然受到警告,知道有潜在危险,也置若罔闻。后来,哪一国有能力、有资源制造原子武器,就成了强国;这时候,人民的健康和生命、环境的质素都被国家弃若敝屣了。他们采用草率的程序盛载这些致死废物。例如,1989年3月刊的《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写道:在一所原子武器工厂里,“足以淹没曼哈顿12米的7500亿公升有害废物倒进没有封锁线的沟渠里和泻湖里。”该杂志说:“渗出的有毒物质污染了至少260平方公里地下水。差不多1亿7000万公升的高度放射性污水贮藏在巨型地下罐里。漏出的钚就足以制造50多枚大小跟投下长崎一样的炸弹。”据估计,清扫这个地方要花费650亿美元。

      有些用来盛载核子废物的罐受放射性热过度,以致破裂。据估计,有200万公升的放射性废物已经渗进地里。食水已经被放射性锶-90污染,是(美国)环境保护局所定食水含锶限度的一千倍。《纽约时报》报道说,在另一所原子武器制造厂里,“沟渠里的放射性物质包含4200万公升铀……现正渗进蓄水层里,污染工厂南部800米以外的水井。”该报章也报道在华盛顿州里,有数以十亿公升计的污水被人倒进地里,并且长期有放射性氚流进哥伦比亚河之中。

      《纽约时报》报道说,在爱达荷,放射性废物处理大楼的狭窄沟渠溢出钚。“它们在岩层里流往一个供应数以千计南爱达荷居民的巨大地下水库。”该报章说,致死元素已经渗入约70米的地底,离蓄水层只有一半路程左右。

      有些已经流进河流、溪涧里的钚废物,若喷进空气里会有多大致命影响呢?《纽约时报》报道说:“钚在25万年后仍有放射性,即使吸入或吞入小得显微镜才能看见的微粒也足以致命。”《新闻周刊》说:“即使吸入一点儿钚尘也会引致癌症。”

      核子废物对人即时和长期的影响仍是未知之数。它们也许对人全无影响。但别的无需多说,只要看看以下一事就够了:据报在一所原子工厂周围若干公里居住的人当中,有162宗癌症病例。居民害怕喝水,到处人心惶惶。一位大学医生兼工厂工人顾问医生说:“他们会有额外6至200宗癌症病例。他们全都很害怕,仿佛觉得自己已经不能控制环境和生命。”

      他们的确是这样。多个世纪之前,耶和华的一位忠信预言者说:“耶和华啊,我晓得人的道路不由自己,行路的人也不能定自己的脚步。”(耶利米书10:23)历史无疑证实这些话所言不虚——在这末后的日子就更是如此。日益恶化的垃圾危机只是人不能明智地定自己脚步的许多例子之一而已。

      可是,我们无需绝望。圣经预言清楚显示,创造者很快就会清除现今这个事物制度,建立新世界。他不会再容忍人对地球和自己做这些事很久了,倒“要毁坏那些毁坏大地的人”。(启示录11:18,《新世》)此后,在创造者的指引之下,人类会学习怎样适当地照料地球,怎样明智地运用其中的资源。——诗篇37:34;彼得后书3:10-13。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