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大地之母到生育女神守望台1991年 | 8月1日
-
-
从大地之母到生育女神
你认得出本期杂志封面所载的女神吗?她就是古埃及母神伊希斯。如果你曾经参观过一所博物馆,或翻阅过一本古代历史书,你便很可能见过这个或一个与此相若的柱像。请想想:你会向这个伊希斯女神下拜,并且崇拜她吗?
你若隶属于基督教国的某个教派,这个问题也许看来荒谬。你也许坚持自己所崇拜的是创造主,就是那被人称为“我们在天上的父”的一位。(马太福音6:9)向一位母神下拜的观念看来怪诞不经,甚至令人反感。然而,自古至今,这种崇拜一直流行广远,你若获悉今日谁正崇拜大母神,也许会大感震惊。
不过,我们讨论这事之前,且考虑一下女神崇拜在古代盛行的程度,以求了解事情的若干背景。女神崇拜看来是伪宗教一种十分早期的形式。考古学家曾在欧洲各地,以及从地中海至印度一带的古代遗址掘出多个裸体母神的大小雕像。
大地之母被视为一切生命形式生生不息之源;她赐人生命,但在人死时即把人的生命收归己有。由于这缘故,她既受人崇拜,又为人所畏惧。一般学者相信,她起初的生育能力与性无关。然后,据神话说,她产下了男神“天空之父”,并且成为后者的妻子。最后,这对夫妇繁育了无数的男女神祇。
巴比伦原型
伊什塔尔是巴比伦的万神庙里的主神,也就是苏美尔人所供奉的生育女神伊南那。矛盾的是,伊什塔尔既是战争女神,又是爱情和淫荡之神。法国学者爱德华·多尔姆在他所著的《巴比伦与亚述的宗教》一书中论及伊什塔尔说:“她是女神,也是母后,是垂听祷告及代人在忿怒的诸神面前说项,使后者平静下来的慈悲之母。……她被人奉为至尊,成为众女神之首,万神之后,天地诸神之主。”
伊什塔尔的崇拜者把她称为“处女”、“圣处女”及“母处女”。古代苏美尔-阿卡德人的“上伊什塔尔的哀祷”说:“母后之后,女神之神啊,我向你祈求。伊什塔尔,万民的女王啊,……神力的主人,统辖领土的啊,……各祠堂、圣地,以至神庙,无一不供奉你。……你的形像何处不风靡一时?……母后啊,请怜悯我,垂听我的祷告。”a
母神崇拜的流传
东方学者爱德华·多尔姆谈及“伊什塔尔崇拜的扩展”。这种崇拜传遍整个美索不达米亚。在埃及、腓尼基、迦南,以至安纳托利亚(小亚细亚)、希腊和意大利一带,人若非崇拜伊什塔尔本身,便是崇拜具有相同属性、但名字却不同的女神。
在埃及,主要受人崇拜的母神是伊希斯。历史家H·G·韦尔斯写道:“伊希斯吸引了大量信徒,后者甚至矢誓要为她赴汤蹈火。她被人立为天后,她的像竖立在庙宇里,双手抱着婴孩何露斯。她的像前烛火摇曳、蜡油淌滴,神龛上则挂着蜡制的还愿供物。”(《历史纲要》)伊希斯崇拜在埃及极其盛行。这种崇拜也在整个地中海地区流传,尤以希腊和罗马为然,甚至远达欧洲的西部和北部。
在腓尼基和迦南,母神崇拜集中于巴力的妻子亚斯她录(即阿斯塔特)身上。亚斯她录相当于巴比伦的伊什塔尔——既是生育女神,又是战争女神。在古埃及的铭刻中,阿斯塔特持有“天后”和“诸天女王”称号。以色列人必须不断竭力奋斗,才能抗拒生育女神崇拜的堕落影响。
在西北方的安纳托利亚,与伊什塔尔相若的女神是西贝莱,她被人称为诸神中的大母神。除此之外,她还有“生产之源”、“抚养之源”以及“万福之母”的称号。西贝莱崇拜从安纳托利亚首先传到希腊,继而传到罗马,直到公元后很久还十分流行。这个生育女神的崇拜包括疯狂的舞蹈,祭司的自戳,准祭司的自阉,以及抬着女神像前进的隆重、壮观的游行队伍。b
原始希腊人崇拜称为该亚的女神,她就是大地之母。但他们的万神庙也供奉伊什塔尔一类的女神,诸如阿佛洛狄忒(生育和爱情女神)、雅典娜(战神)和得墨忒耳(农神)等。
在罗马,维纳斯是爱情女神,与希腊的阿佛洛狄忒和巴比伦的伊什塔尔相若。不过,罗马人也崇拜女神伊希斯、西贝莱和密涅瓦(希腊的雅典娜),而这些女神均或多或少把巴比伦的原型伊什塔尔女神反映出来。
毫无疑问,数千年来母神崇拜一直是伟大的创造主耶和华的纯真崇拜的大敌。大母神崇拜已没落了吗?抑或它一直延续到今日?看看下文便可分晓。
[脚注]
a 见《古代近东文本》(英文版),普林斯顿大学出版,詹姆斯·B·普里查德所编,第383-4页。
b 在小亚细亚受人崇拜的另一个生育女神是以弗所的阿耳忒弥斯(亚底米)。关于她,下篇文章会有详细的论述。
[第3页的图片]
巴比伦的伊什塔尔化身为一颗星
[鸣谢]
Courtesy of The British Museum
[第4页的图片]
埃及的伊希斯与婴孩神何露斯
[鸣谢]
Musée du Louvre, Paris
-
-
母神崇拜仍然流行吗?守望台1991年 | 8月1日
-
-
母神崇拜仍然流行吗?
在早期基督徒的日子,母神崇拜仍然方兴未艾。使徒保罗在小亚细亚的以弗所便遇见这样的崇拜。保罗一如他在雅典(另一个崇拜母神的城市)所行一般,在以弗所为永活的创造主作见证,指出后者曾“创造宇宙”,因此与“人用手艺、心思所雕刻的金、银、石”截然不同。以弗所人大都是崇拜母神阿耳忒弥斯(亚底米)的,对他们来说,保罗的话的确令人震惊。那些靠兜售亚底米的银神龛为生的人遂煽动了一场暴乱。群众高呼“大哉!以弗所人的亚底米啊”约有两小时之久。——使徒行传17:24,29;19:26,34。
以弗所的阿耳忒弥斯
希腊人也崇拜阿耳忒弥斯,不过后者与以弗所人所崇拜的阿耳忒弥斯只是稍微相似。希腊的阿耳忒弥斯是司狩猎和生产的处女神。以弗所的阿耳忒弥斯则是个生育女神。她那位于以弗所的巨大神庙被视为世界七大奇观之一。她的神像据说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显明她是生育的化身,因为她的胸膛遍满一列列蛋形的乳房。人对这些乳房的特殊形状提出许多不同的解释,例如认为它们代表一圈圈的蛋,甚或公牛的睾丸。无论解释如何,它们象征生育却是不容置疑的。
有趣的一点是,据《新大英百科全书》说,原本的女神像是“以金、乌木、银和黑石制成的”。于公元第二世纪建成的著名以弗所阿耳忒弥斯神像的面部、手部和脚部全都是黑色的。
阿耳忒弥斯的像被人抬着在街上游行。圣经学者R·B·拉克姆写道:“[在阿耳忒弥斯的]神庙里藏有她的……像、神龛以及各种用金银制成的神圣器皿。在盛大的节日里,这些东西会在壮观的游行队伍里被人抬着进市内,然后又抬回来。”这些节日吸引了来自小亚细亚各地成千上万的朝圣者。他们购买细小的神龛,把女神奉为伟大的母后、女王、处女、“垂听和悦纳祷告的女神”。在这样的环境下,保罗和早期的基督徒必须具有大无畏的精神,才能赞扬“创造宇宙”的上帝而非用“金、银、石”制成的男女神祇。
从母神到“真神之母”
使徒保罗向以弗所基督徒会众的长老预告会有叛道发生。他提出警告,将来会有叛道者起来说“悖谬的话”。(使徒行传20:17,28-30)以弗所的会众潜伏着不少危险,其中之一是恢复母神崇拜。这事有实际发生吗?
我们读到以下载于《新天主教百科全书》的话:“厄弗所(以弗所)是个朝圣中心,传说是[宗徒]若望葬身之地。……另一项传统把万福玛利亚与圣若望连系起来,由厄弗所会议(公元431年)加以证实。厄弗所这个会议便是在称为玛利亚堂的教堂里举行的。”另一本天主教著作则论及一项“似有理由的传统”,说马利亚陪同约翰到以弗所去,并在那里终其余生。何以以弗所和马利亚之间的这段假定关系对我们今日相当重要呢?
《新大英百科全书》回答说:“在君士坦丁统治期间,基督教会成为国家教会,这促进了人对真神之母的崇拜。结果有大量异教徒拥入教会。……他们的虔诚和宗教意识通过人对‘大母神’和‘圣处女’的崇拜而确立了数千年之久。这项崇拜是从巴比伦和亚述人十分流行的古老宗教发展而来的。”除了以弗所,还有哪个地方更宜于使母神崇拜“基督教化”呢?
结果,于公元431年,在以弗所举行的第三届大公会议宣布把马利亚尊为“西奥托科斯 ”,这个希腊字的意思便是“真神生母”或“真神之母”。《新天主教百科全书》说:“毫无疑问,教会采用这个头衔举足轻重。在较后的世纪里,人们纷纷提倡有关玛利亚的教义及向玛利亚效忠。”
今日,人仍可以参观这个会议举行的地方,就是位于古代以弗所的“处女玛利亚堂”的遗址。教堂里仍然有一间祠堂供人参拜。据传统说,马利亚便是在这所房子里居住和死去的。1967年,教宗保禄六世曾前往以弗所朝觐这些供奉马利亚的神龛。
不错,以弗所便是人们把保罗在第一世纪所遇见的异教母神崇拜转变为对“真神之母”马利亚狂热效忠的中心。基本来说,母神崇拜通过人对马利亚的效忠得以在基督教国各地留传下来。
母神崇拜仍然流行
《宗教与伦理百科全书》引述圣经学者W·M·拉姆齐的话,说:“在公元第五世纪,以弗所对处女马利亚的尊崇不过是安纳托利亚的母处女异教崇拜的[翻版]而已。”《新编国际新约神学辞典》说:“‘真神之母’和‘天后’等天主教观念虽然比新约较迟出现,却指向远古得多的东方宗教-历史根源。……后来人们对马利亚的尊崇,有许多线索可以追溯至异教的圣母崇拜。”
这些线索繁多而详尽,绝不可能仅是巧合而已。处女马利亚和异教女神——例如伊希斯——两者的母子肖像十分相似,是人无法蓄意忽视的。在世界各地的天主教堂里,数以百计的黑色圣母肖像和圣像均使人不禁想起阿耳忒弥斯的神像。一本天主教著作论及这些黑色圣母像说:“它们看来是把人们对狄安娜[阿耳忒弥斯]……或西贝莱的崇敬转移到玛利亚身上的工具。”记念圣母升天日的游行队伍也与尊崇西贝莱和阿耳忒弥斯的游行队伍相仿。
人授予马利亚的各种头衔也使我们想起异教的母神。伊什塔尔被称为“圣处女”、“母后”以及“垂听祷告的慈悲之母”。伊希斯和阿斯塔特有“天后”之称。西贝莱则被誉为“万福之母”。除了略有不同之外,凡此种种头衔都对马利亚适用。
第二次梵蒂冈会议鼓励人崇拜“万福玛利亚”。教宗若望保禄二世便以热心崇奉马利亚著称。他足迹遍天下。每到一地,他从不错过任何朝觐马利亚神龛(包括位于波兰琴斯托霍瓦的黑色圣母像在内)的机会。他曾把全世界交托给马利亚。无怪《新大英百科全书》在“母神”这个标题下写道:“这个字词的应用十分广泛,从石器时代的维纳斯到圣母马利亚等人物均适用。”
不过,罗马天主教对马利亚崇拜并非留传至我们今日的惟一母神崇拜。奇怪的是,争取女权运动的人提供大量有关母神崇拜的书刊。她们相信,在这个以男性为中心的世界里,妇女一直饱受压迫,而这种以女性为主的崇拜正好反映出人类渴求一个较为谦让的世界。她们看来也相信,今日的世界若多点以女性为主,就会成为一个更美好、更和平的地方。
可是,母神崇拜并没有为上古的世界带来和平,照样,今日也不会。除此之外,今日有越来越多的人(事实上,有千百万与耶和华见证人交往的人)深信马利亚无法拯救这个地球。虽然如此,他们仍十分尊重她和敬爱她,因为这个生活于第一世纪的忠信妇人曾享有生养耶稣的伟大特权。此外,耶和华见证人也不相信妇女解放运动能够带来一个和平的世界,(即使它所提出的若干要求相当合理,)因为耶和华见证人仰望上帝,就是保罗向雅典人和以弗所人宣扬的那位“创造宇宙和其中万物的上帝”。(使徒行传17:24;19:11,17,20)这位全能的上帝便是耶和华,他曾应许带来一个辉煌的新世界,“有义居在其中”。我们可以满怀信心地仰赖他的应许。——彼得后书3:13。
至于圣经对女子在上帝和人面前所处地位的看法,本刊稍后会有所论述。
[第5页的图片]
迦南的性爱和战争女神亚斯她录
[第6页的图片]
以弗所的生育女神阿耳忒弥斯
[鸣谢]
Musei dei Conservatori, Rome
[第7页的图片]
基督教国的“真神之母”
[鸣谢]
Chartres Cathedral, Franc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