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耶和华丰富的良善守望台1991年 | 9月15日
-
-
耶和华丰富的良善
“敬畏你、投靠你的人,你为他们所积存的……恩惠是何等大呢!”——诗篇31:19。
1,2.(甲)在遥远的过去的某个时候,耶和华着手从事什么巨大的工作?(乙)耶和华怎样描述他的创造活动所导致的成果?
曾有一个时候,上帝开始创造‘诸天作他的宝座,以地作他的脚凳’。(以赛亚书66:1)圣经的记录并没有透露这件事在什么时候发生。其中的记载仅是简单地说:“起初,上帝创造天地。”(创世记1:1)在创造期间,有亿万的星系形成,许多星系中每个均含有亿万颗星。在这样一个庞大星系的边缘上,有一颗明亮的星,四周有若干个较细小的幽暗球体沿着轨道而行。其中一个球体称为地球。与巨大、明亮的众星比较,地球实在渺不足道。可是耶和华却定意要以地球作他的脚凳。
2 因此,耶和华将他的创造能力转向地球这颗行星。当时,“一切创造物中的首生子”在上帝旁边作总工匠,他们合力使这团细小、幽暗的物质在六个悠长的创造“日”期间经历重大的改变。比喻地说来,这个行星成为上帝的脚一个适当的安歇之所。(歌罗西书1:15,《新世》;出埃及记20:11;箴言8:30)上帝定意要在这颗行星上安置一种新的聪慧生物:人类。他用地上的各种元素创造了第一对人类,将他们安置在一个像乐园般可爱的环境中。(创世记1:26,27;2:7,8)这项创造行动的最后结果如此美妙而无懈可击,以致圣经透露上帝在第六个创造日的早上——意即最后部分——表达他的感觉说:“上帝看着一切所造的都甚好。”——创世记1:31。
上帝的良善
3.上帝的创造将他的什么杰出特质显示出来?
3 数千年后,第一对人类的一个后代回顾创造的时期,他写道:“自从造天地以来,上帝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虽是眼不能见,但借着所造之物就可以晓得。”(罗马书1:20)不错,地球和其上各种生物的卓越不凡的确以奇妙的方式将上帝的各种隐形特质——其中很杰出的一种是上帝那丰富的良善——反映出来。因此,上帝的确可以十分恰当地宣布他所创造的一切均甚美善!——诗篇31:19。
4,5.良善是什么?
4 使徒保罗在加拉太书5:22描述上帝圣灵的果子,良善是其中的第六项。《守望台》曾在以前刊登的文章中讨论过头五种圣灵果子,说明这些特质在培养成熟的基督徒品格方面多么重要。a可是,我们却绝不应当忘记良善!因此,现在我们很适当地将注意转移到这项特质之上。
5 良善是什么呢?这便是美善的特质或情况,亦即道德上的优越、美德。因此,这是一种积极的特质,是借着对别人采取良善、有益的行动而表达出来的。我们可以怎样表现这种惹人喜爱的特质呢?基本上说来,借着效法耶和华。因此,在进一步讨论个别的基督徒可以怎样表现良善之前,让我们查考一下仁爱的上帝耶和华在他与人类的交往及予人的供应方面如何表现良善。
在创造方面表现良善
6.什么促使耶和华创造其他的聪慧生物?
6 什么促使我们的天父在最初决定将他所享的生活乐趣与聪慧的受造物分享呢?使徒约翰的话可以回答这个问题,他说:“上帝就是爱。”(约翰一书4:8)不错,不自私的爱心促使伟大的生命之源着手创造其他生物,有些在天上居住,其他的则生活在地上。当然,我们对于天上的情形或属天的受造物是怎样的所知不多。他们是灵体——是人眼所不能见的——而且居住在灵界里。但是请环顾一下耶和华为他的属人儿女所安排的地上家园。请想想人类本身。这样你便可以亲眼见到许多有力的证据,将上帝的良善表露无遗。
7-9.我们可以怎样从上帝创造地球和其上人类的方式看出上帝的良善?
7 耶和华将生命赐给我们的始祖。不但如此,他使人的生活可以成为十分愉快和充满乐趣。首先,他把人类的家园——地球——创造成具有周而复始的不同温度,并且有十分恰当的大气层。他设立了水、氮和氧的循环,这些循环发挥完美的作用去造福人类。他以盈千累万、不同类型的植物覆盖地球的表面,有些可以供人作食物,有些则特别悦人的眼目。他使空中有许多雀鸟飞翔,以它们的颜色和歌唱为人带来莫大乐趣。他使海里布满鱼类,陆地上有多种动物,有些是野生的,有些则可以驯服。他表现多么杰出的慷慨!这多么有力地表明上帝心地的良善!——诗篇104:24。
8 现在我们且看看上帝将人造成怎样。人的双臂、双腿和双手正好适合人的需要,使人能够保持平衡,行动自如。这样,人遂能够从地上四周丰富的物资获得食物和生活的必需品。耶和华使人有味蕾,因此吃喝并非仅是一种为了获得能源而做出来的机械动作——好像今日我们将电器与插座连接起来一般。不然,上帝将饮食设计成能够予人乐趣,因为这不但使人饱足,同时也刺激味觉。耶和华赋予人耳朵,并且使人周围充满各种悦耳的声音。倾听溪涧那令人舒畅的潺潺水声、斑鸠的轻叫声和婴孩开心的笑声是多大的乐事!不错,感谢上帝的良善,虽然自创世以来世上有这么多不幸的事发生,我们活着仍然是一种喜乐。
9 请也看看我们的其他感官。世上有多少种类缤纷可喜的彩色去娱悦我们的眼目!闻到花朵的清香令人多么心旷神怡!难怪诗篇的执笔者对耶和华感叹说:“我要称谢你,因我受造,奇妙可畏;你的作为奇妙!”——诗篇139:14。
人类的堕落与得救
10.大部分世人对上帝的良善有什么反应?可是他们却仍然怎样自其得益?
10 虽然上帝对人类仁至义尽,很可惜,我们的始祖后来却对上帝的良善毫不感激。他们不服从耶和华的命令,违反了他加于他们身上的惟一限制,由此将他们的忘恩负义表露无遗。结果,他们和他们的后代经历到忧伤、痛苦和死亡。(创世记2:16,17;3:16-19;罗马书5:12)自从人类反叛上帝以来,在过去几千年间大部分人类均对上帝的良善无动于衷,毫不感恩。可是,忘恩负义的世人却仍然从上帝的良善得益。以什么方式呢?使徒保罗对中东路司得地方的居民解释说:“[上帝]为自己未尝不显出证据来,就如常施恩惠,从天降雨,赏赐丰年,叫你们饮食饱足,满心喜乐。”——使徒行传14:17。
11.上帝的良善怎样并非仅限于为人类预备一个可喜的家园?
11 但是,上帝的良善并非仅限于继续向人提供地上所充满的种种维持生命的美好供应而已。不然,他较此更进一步。耶和华表示他乐于赦免亚当的后代所犯的罪,并且继续与人类当中有信心的人维持关系。耶和华曾将自己的良善的这方面向摩西指出,他应许‘在摩西面前把他的一切良善显示出来’。接着摩西听见上帝宣布说:“耶和华,耶和华,是有怜悯有恩典的上帝,不轻易发怒,并有丰盛的慈爱和诚实,为千万人存留慈爱,赦免罪孽、过犯,和罪恶。”——出埃及记33:19;34:6,7。
12.摩西律法所作的安排怎样将耶和华的良善表露出来?
12 在摩西的日子,耶和华为当时新近成立的以色列国设立了一项法律制度,凭此非蓄意的罪人所犯的罪获得暂时或象征性的宽恕。上帝以摩西为中保与以色列人订立律法之约,使他们得以成为上帝的特别选民,并且受到教导向耶和华献上各种牲畜祭物去遮掩他们的罪和不洁的行为。这样,虽然以色列人具有不完美的天性,他们当中衷诚悔改的人却能够继续蒙耶和华悦纳而亲近他,并且知道他们的崇拜是他所喜悦的。大卫王——身为这个处于律法之下的国家的成员——表示他深深体会上帝在这方面所表现的良善:“求你不要记念我幼年的罪愆和我的过犯;耶和华啊,求你因你的恩惠[“良善”,《新世》],按你的慈爱记念我。”——诗篇25:7。
13.耶和华怎样提供比牲畜祭物更有效的方法去赦免人的罪?
13 过了相当时间之后,耶和华的良善促使他提供一项更有效的永久方法去赦免人的罪。方法便是借着大卫王的后代耶稣所献的祭物。(马太福音1:6-16;路加福音3:23-31)耶稣并没有犯罪。因此,当他死去时,他献作祭物的生命具有莫大的价值。上帝接纳这项祭物作为有能力救赎亚当有罪的后代的赎价。使徒保罗写道:“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上帝的荣耀;如今却蒙上帝的恩典,因基督耶稣的救赎,就白白地称义。上帝设立耶稣作挽回祭,是凭着耶稣的血,借着人的信。”——罗马书3:23-26。
14.借着赎价祭物,人的什么奇妙希望得以成为可能?
14 对耶稣的赎价祭物怀具信心为基督徒所带来的好处,比律法的约之下的牲畜祭物为以色列人带来的裨益大得多。这导致数目有限的一群基督徒得以称义,并且凭着上帝的灵成为他的儿子。这样,他们成为耶稣的弟兄而有希望复活成为灵体,与他一同在属天的王国里共事。(路加福音22:29,30;罗马书8:14-17)请想想,上帝竟然对生活在这个细小的行星——地球——上的受造物打开如此辉煌的希望!一小群怀有这希望的人仍然留在地上。但对其他数百万基督徒来说,对赎价怀具信心使他们能够复得亚当夏娃所失去的东西——在与花园相若的地上乐园里享永生。仅是律法的约并不能向谨守律法的人提出上述属天或属地的前景。
15.好消息包括什么在内?
15 上帝通过耶稣基督作了这项新安排,有关这项新安排的信息则称为“好消息”。这无疑十分适当,因为好消息将上帝的良善表露无遗。(提摩太后书1:9,10,《新世》)在圣经里,这个好消息有时称为“王国的好消息”。今日好消息集中于这项真理之上:王国已在复活了的耶稣管理之下建立起来了。(马太福音24:14,《新世》;启示录11:15;14:6,7)可是,好消息还牵涉到更多的事。正如上述保罗对提摩太所说的话表明,好消息包括耶稣为人类献上赎价祭物一事在内。若没有这个祭物,我们与上帝的关系,我们的得救希望——更不用说耶稣和14万4000个从地上拣选的祭司和君王所组成的王国——就不会成为可能了。关于上帝的良善,赎价是一项多么奇妙的表现!
今日上帝的良善
16,17.何西阿书3:5怎样在(甲)公元前537年,(乙)1919年,实现?
16 瞻望未来“末世”的日子,使徒保罗警告说:“那时人要……不爱良善。”(提摩太后书3:1-3)届时的人对于甚至良善的正常表现,例如慷慨和善待邻人,均不会表示体会。因此,何西阿书3:5的感人预言令人多么鼓舞:“以色列人必归回,寻求他们的上帝——耶和华和他们的王大卫。在末后的日子,必以敬畏的心归向耶和华,领受他的恩惠[“良善”,《新世》]。”
17 这个预言初次在公元前537年获得应验,当时犹太人得以从巴比伦返回故土应许之地。在现代,这个预言在1919年开始应验,当时属灵以色列的余民从撒但的组织出来,开始热切地寻求耶和华和他的良善。他们获知“他们的王大卫”——耶稣基督——自1914年以来已在天上掌权作王了。在基督的属天督导之下,他们热心地向万国宣扬这个好消息。这样,他们遂开始执行马太福音24:14(《新世》)所载的使命:“这[建立了的]王国的好消息要传遍有人居住的大地,对万国作一个见证;然后终结便会来到。”
18.谁加入属灵以色列余民的阵营与他们一同宣扬好消息?
18 今日,“大群人”已加入受膏余民的阵营,他们也同样为耶和华的良善而欢呼。(启示录7:9,《新译》)现在有超过四百万人像使徒约翰在异象里所看见的天使一样向世上万国发出以下的宣布:“应当敬畏上帝,将荣耀归给他!因他施行审判的时候已经到了。应当敬拜那创造天地海和众水泉源的。”——启示录14:7。
19.请举出显示上帝的良善的最大证据之一。
19 在显示上帝的良善的众多证据当中,最大的证据之一乃是他容许我们在现今进行的高潮性的工作上作他的同工。蒙他将“快乐的上帝的荣耀好消息”托付给我们是多么伟大的特权!(提摩太前书1:11,《新世》)我们若努力向别人传讲和教导人认识这好消息,我们就表现良善的圣灵果子至颇高程度了。这表明我们与上帝古代的仆人怀有同一的态度,他说:“他们记念你的大恩就要传出来,并要歌唱你的公义。”——诗篇145:7。
20.关于良善,下一篇文章会进一步讨论什么资料?
20 可是,参加宣扬好消息的工作是我们在生活上表现良善的惟一方式吗?绝不然!圣经鼓励我们要“效法上帝,好像蒙慈爱的儿女一样”。(以弗所书5:1)上帝的良善以多种不同方式表现出来。因此,我们的良善也应当影响到我们生活的许多方面。下一篇文章会讨论这些表现的一部分。
[脚注]
a 圣灵的九种果子分别是仁爱、喜乐、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实、温柔、节制。
-
-
结出“一切良善”的果子守望台1991年 | 9月15日
-
-
结出“一切良善”的果子
“光明所结的果子就是一切良善。”——以弗所书5:9。
1,2.自古以来有哪两群人存在?今日他们的情形如何彼此迥异?
大约六千年前,人类在伊甸园里反叛上帝;在此之后,以及在挪亚日子的洪水之后,人类均分成两个阵营或组织,一个由努力事奉耶和华的人所组成,另一个则由跟从撒但的人所构成。这两个组织仍然存在吗?的确存在!以赛亚先知曾提及这两群人,并且预告他们在现今这日子的情况:“看哪,黑暗遮盖大地,幽暗遮盖万民,耶和华却要显现照耀你;他的荣耀要现在你身上。”——以赛亚书60:1,2。
2 不错,这两个组织之间的分别有如黑暗和光明一般迥异。正如一道光线会吸引在黑暗中迷了路的人,在这个黑暗的世界里,发自耶和华的光也吸引了千百万诚心正意的人归附上帝的组织。正如以赛亚接着说:“万国[另外的羊]要来就你的光;君王[受膏的王国继承者]要来就你发现的光辉。”——以赛亚书60:3。
3.基督徒以什么方式反映耶和华的荣耀?
3 耶和华的子民怎样反映出耶和华的荣耀呢?方法之一是,他们向人宣扬有关那业已建立的属天王国的好消息。(马可福音13:10)但并非至此为止。他们也效法身为良善的最高典范的耶和华,借此以良好的品行吸引许多谦卑的人来归附光。(以弗所书5:1)保罗说:“从前你们是暗昧的,但如今在主里面是光明的,行事为人就当像光明的子女。”他继续说:“光明所结的果子就是一切良善、公义、诚实。总要察验何为主所喜悦的事。那暗昧无益的事,不要与人同行。”(以弗所书5:8-11)保罗所说的“一切良善”是什么意思呢?
4.良善是什么?我们可以怎样在基督徒身上见到这种特质?
4 正如上一篇文章指出,良善便是道德高尚的特质或情况,也就是美德。耶稣指出,在绝对的意义上,惟独耶和华才是良善的。(马可福音10:18)可是,基督徒可以培养良善这种圣灵果子而效法耶和华。(加拉太书5:22)“良善”这个字的希腊文是阿格陶斯,瓦恩所著的《旧新约语词注释辞典》评论这个字说:“[这个字]描述在性格或本质上的美善,并且产生有益影响的东西。”因此,培养良善美德的基督徒不但品格 优良,而且会努力行善。(可参阅申命记12:28。)他也会避免一些与良善背道而驰的事——“暗昧无益的事”。基督徒能够在行为上表现良善的各种方式便是保罗所说的“一切良善”。这包括些什么事?
“只要行善”
5.良善的表现之一是什么?为什么基督徒应当培养这种特质?
5 保罗在写给罗马人的信中提及良善的表现之一。论到“在上有权柄的”,他说:“你愿意不惧怕掌权的吗?你只要行善,就可得他的称赞。”他所指的“善”便是服从法律和世俗权威的安排。为什么基督徒要顺服这些事物呢?为了避免与掌权者发生不必要的冲突而招致惩罚;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为要对上帝保持清白的良心。(罗马书13:1-7)虽然基督徒最先要顺服耶和华,他们却“尊敬君王”;他们不会反抗耶和华容许其存在的掌权者。(彼得前书2:13-17)因此,基督徒是良好的邻人和良好的公民,并且立下良好的榜样。
体贴别人
6.(甲)良善的另一种表现是什么?(乙)圣经所提及的什么人配受我们的体贴对待?
6 耶和华“从天降雨,赏赐丰年”给地上的居民,由此将他的良善表露无遗。他这样行使人得以“饮食饱足,满心喜乐”,从而表明他的确是一位对人关怀备至的上帝。(使徒行传14:17)我们可以在这方面效法他,留意以各种不同方式对人表现体贴。特别对谁如此行呢?保罗特别提及长老们,意即“那在你们中间劳苦的人,就是在主里面治理你们、劝戒你们的”。他促请基督徒“因他们所做的工,用爱心格外尊重他们”。(帖撒罗尼迦前书5:12,13)我们可以怎样遵嘱而行呢?借着与长老们通力合作——例如参与在王国聚会所里必须执行的工作。既然我们在有需要时可以随时向长老求助,我们却不应当要求过高,以致达到不合理的程度。相反,我们会尽力设法减轻这些辛勤工作的牧人们的负担,其中有许多除了要履行会众的职责之外更负有家庭责任。
7.我们能以什么方式对老年人表现体贴?
7 老人也配受我们的体贴。摩西的律法曾明令规定:“在白发的人面前,你要站起来;也要尊敬老人,又要敬畏你的上帝。我是耶和华。”(利未记19:32)我们可以怎样表现这种体贴呢?较年轻的人也许可以自告奋勇替老人购物或做点其他差事。长老们可以体贴地查询一下,看看是否有任何老人需要有人帮助他们参加聚会。在举行大会时,精力充沛的年轻人应当避免焦躁不耐,试图越过行动较缓慢的老年人而推撞他们;若有老人在就座或领取食物方面比较缓慢,其他人应当表现耐心。
8.我们可以怎样对圣经特别指出的另一群人表现体贴?
8 诗篇的执笔者提及另一群需要我们体贴的人:“眷顾贫穷的有福了!他遭难的日子,耶和华必搭救他。”(诗篇41:1)体贴有地位或有钱的人可能很容易,但卑微贫寒的人又如何?圣经的执笔者雅各表示,对我们的公义和基督徒爱心来说,对卑微贫穷的人表现同样的体贴乃是一项考验。愿我们对所有人,不论对方的环境如何,均表现体贴而得以通过这个考验。——腓立比书2:3,4;雅各书2:2-4,8,9。
“你们要慈悲”
9,10.为什么基督徒应当慈悲为怀?我们可以怎样将这种良善表现出来?
9 我们从耶稣的若干比喻可以见到良善的进一步表现。在一个比喻里,耶稣谈及一个撒马利亚人遇到一个被强盗抢劫的男子;后者被打得遍体鳞伤,躺在路上。一个利未人和一位祭司经过,见到受伤的男子,都不愿予以援手。可是撒马利亚人却停下来加以照顾,并且善待伤者达到超过按理所能期望的程度。这个故事时常被人称为善心的撒马利亚人的比喻。撒马利亚人表现怎样的良善呢?慈悲和怜悯。耶稣请他的听者指出谁是受伤男子的邻人,对方所提出的正确答案是:“是那怜悯他的。”——路加福音10:37,《新译》。
10 慈悲的基督徒效法耶和华。有一次摩西对以色列人论及耶和华说:“耶和华——你的上帝原是有怜悯的上帝;他总不撇下你,不灭绝你,也不忘记他起誓与你列祖所立的约。”(申命记4:31)耶稣表明上帝的慈悲应当对我们有什么影响:“你们要慈悲,像你们的父慈悲一样。”(路加福音6:36)我们可以怎样表现慈悲呢?正如耶稣的比喻表明,方法之一是乐于帮助同胞,即使事情牵涉到冒险或不便。良善的人只要自己有能力予以援手,就不会把弟兄的痛苦视若无睹。——雅各书2:15,16。
11,12.据耶稣所说的奴仆的比喻指出,慈悲包括什么在内?今日我们可以怎样表现这种美德?
11 耶稣的另一个比喻表明,慈悲的良善包括乐于宽恕人。他谈及一个奴仆欠主人一千万银子。他无法偿还,便恳求主人开恩,于是主人仁慈地免去他所负的一千万银子的巨大债务。但是这奴仆出去,遇到另一个只欠他十两银子的奴仆,蒙主人免去重债的奴仆竟然冷酷无情地把欠他钱的人投进狱中,直至他偿还为止。冷酷无情的奴仆显然不是个良善的人。后来主人获知有什么事发生,便与他算账。——马太福音18:23-35。
12 我们的情形与债务得免的奴仆相若。根据耶稣所献的祭物,耶和华宽恕了我们所欠的巨大罪债。既然如此,无疑我们应当乐于宽恕别人。耶稣说我们应当愿意宽恕别人‘七十七次’,意即没有限度。(马太福音5:7;6:12,14,15;18:21,22)因此,慈悲的基督徒不会对别人怀恨在心。他不会由于与别人不和而记恨在心,或拒绝与信徒同工说话。缺乏慈悲绝不是基督徒的良善的应有表现。
慷慨好客
13.良善还包括什么在内?
13 良善也借着慷慨好客表现出来。有一次,一个青年男子来向耶稣请教。他说:“夫子,我该做什么善事才能得永生?”耶稣告诉他说,他应当努力不懈地遵守上帝的诫命。不错,服从耶和华的命令乃是良善的一项表现。青年男子认为自己已在这方面尽力而为了。显然,在他的邻人看来他已经是个好人,可是他觉得自己还有所欠缺。因此耶稣说:“你若愿意作完全人,可去变卖你所有的,分给穷人,就必有财宝在天上;你还要来跟从我。”(马太福音19:16-22)青年男子就忧忧愁愁的走了。他十分富有。他若听从耶稣的劝告,就足以表明自己并不崇尚物质。这样他便行了一件真正表现无私的慷慨精神的善事了。
14.关于慷慨,耶和华和耶稣提出什么优良的劝告?
14 耶和华敦促以色列人要慷慨大量。例如我们读到:“你总要给[贫穷的邻人],给他的时候心里不可愁烦;因耶和华——你的上帝必在你这一切所行的,并你手里所办的事上,赐福与你。”(申命记15:10;箴言11:25)耶稣基督曾亲自促请人要慷慨:“你们要给人,就必有给你们的,并且用十足的升斗,连摇带按,上尖下流地倒在你们怀里。”(路加福音6:38)再者,耶稣本人也十分慷慨。有一次,他本来拨出时间打算稍作休息。可是群众却找着他而来到他那里。耶稣慷慨地忘记了休息,花了很多精神教导群众。后来他表现杰出的慷慨好客,供应食物给大批群众。——马可福音6:30-44。
15.在表现慷慨方面,耶稣的门徒怎样立下极优良的榜样?
15 耶稣的许多门徒听从耶和华及耶稣的劝告,表现杰出的慷慨好客精神。在基督徒会众成立的初期,大群在公元33年齐集起来守五旬节的人听见使徒们的传道而成为信徒。他们在节期过后留下来,希望能吸收更多知识,但却在经济上发生困难。因此,当地的信徒自愿变卖财产,将钱捐出来维持这些新弟兄的生活,使这些人能够在信心上更加坚定。他们表现多么感人的慷慨!——使徒行传4:32-35;也可参看使徒行传16:15;罗马书15:26。
16.请举出今日我们能够表现慷慨好客精神的若干方式。
16 今日,我们也见到这种与基督相若的慷慨精神。基督徒将巨量的时间和金钱献给当地的会众及普世的传道工作。他们在弟兄遭受天灾或战争打击时也予以救济。在环务监督作经常的探访时,弟兄予以慷慨接待。有时他们慷慨地邀请‘无父的孤儿’(和孤女)与其他的基督徒家庭一同从事消遣和参加家人圣经研究,这也是好客精神和基督徒良善的表现。——诗篇68:5。
说真话
17.为什么在今日保持忠实是一项挑战?
17 保罗形容光明的果子时将良善与公义和真实相提并论,我们可以说真实是良善的另一项表现。良善的人不会说谎。可是,由于今日说谎如此流行,说真话成为一项特别的挑战。许多人在填写报税单时蓄意说谎。雇员说谎隐瞒他们所做的工作。学生在做功课和考试时说谎作弊。商人在所签的合约上也不忠实。儿童时常说谎以避免受罚。恶意的说闲话者则肆意说谎破坏别人的名誉。
18.耶和华对说谎者怀有什么看法?
18 说谎是耶和华所憎恶的。他所憎恨的‘七件事’包括“撒谎的舌”和“吐谎言的假见证”在内。(箴言6:16-19)圣经将“一切说谎话的”置于胆怯的、杀人的、奸淫的之列,这些人在上帝的新世界里均无立足之地。(启示录21:8)再者,箴言告诉我们:“行动正直的,敬畏耶和华;行事乖僻的,却藐视他。”(箴言14:2)说谎者行事邪僻。因此,说谎者表明自己藐视耶和华。这是多么不对的事!让我们时时都说真话,即使这样行导致我们遭受管教或经济损失也在所不惜。(箴言16:6;以弗所书4:25)人若说真话,便是效法“诚实的上帝”耶和华了。——诗篇31:5。
培养良善的美德
19.有时我们可以在世上见到为造物主带来赞美的什么情形?
19 以上所说只是基督徒应当培养的几种良善而已。诚然,世上的人也表现良善至若干程度。例如,有些人慷慨好客,另一些则慈悲为怀。的确,关于善心的撒马利亚人的比喻之所以如此令人惊奇,是因为耶稣谈及一个非犹太人慈悲为怀,但犹太会众的长老却没有这样行。甚至经过六千年的不完美之后,良善的特征仍自然显露在某些人身上。这的确足以为创造人类的造物主增光。
20,21.(甲)为什么基督徒的良善与今日我们在世上所见到的人所表现的良善不同?(乙)基督徒可以怎样培养良善的美德?为什么我们应当勤于这样行?
20 可是,对基督徒来说,良善并非仅是他们可有可无的一种特质而已。相反,这是他们必须在各方面加以培养的特质,因为他们必须效法上帝。这怎么可能呢?圣经告诉我们,我们能够学习 良善。诗篇的执笔者向上帝祷告说,‘求你将善教给我。’(《吕译》旁注)以什么方式呢?诗篇的执笔者继续说:“因为我相信你的诫命。”他补充说:“你本至善,总是行善;求你将你的律例教训我。”——诗篇119:66,68,《吕译》。
21 不错,我们若学习耶和华的诫命,并且切实遵行,我们便能够养成良善的美德。要时刻记住,良善是圣灵的果子。只要我们通过祷告、基督徒的交往和研读圣经竭力寻求耶和华的灵,我们是必然能够养成这种美德的。再者,良善具有很大的力量。它甚至能够战胜罪恶。(罗马书12:21)因此,十分重要的是,我们必须对所有人,特别是我们的基督徒弟兄,努力行善。(加拉太书6:10)我们若这样行,就会置身于“一切行善的人”之列,而上帝应许要将“荣耀、尊贵、平安”赐给这样的人。——罗马书2:6-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