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第9部分:人为统治已届高潮!
    警醒!1991年 | 9月8日
    • 超国家政治制:为了追求超越国家疆界、权威或利益的共同目标,各民族国以暂时或永久的安排所构成的帝国、联盟、同盟或联邦。

  • 第9部分:人为统治已届高潮!
    警醒!1991年 | 9月8日
    • 携手合作

      核子科学家哈罗德·尤里找到答案了吗?他坚决认为,“除非最终有一个世界政府能够确立支配全球的法律,否则世界的难题就没有建设性的解决方法。”但不是每个人都如此肯定这个方法会奏效。在以往,国际团体各成员之间的有效合作差不多是无法达致的事。请留意一个明显例子。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一个超国家组织——国际联盟——在1920年1月16日建立起来,当时有42个会员国。国际联盟的结构并不是一个世界政府,而是要作为世界议会,目的是要促进世界团结。所用的方法主要是解决各主权民族国之间的纠纷,借此防止战争。到1934年,国联的会员国已增至58个。

      可是,国联的基础并不稳固。《哥伦比亚世界历史》解释道:“第一次世界大战在一片厚望之中结束,但希望的幻灭不久便接踵而至。事实证明,集中在国际联盟身上的希望只是幻想而已。”

      第二次世界大战在1939年9月1日爆发,把国联扔进全无活动的深坑之中。虽然国联直至1946年4月18日才正式解散,但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国联死去的时候只是个“少年人”而已,还不够20岁。国联尚未正式埋葬,就已经被另一个超国家组织取而代之了。这就是在1945年10月24日成立的联合国。成立的时候,联合国有51个会员国。这项新的合作尝试结果如何?

      再度尝试

      有些人说国联之所以失败是由于在设计上有缺陷。另一种看法则认为主要罪责不在国联身上,而是在个别的政府身上。这些政府不愿意给予国联适当的支持。无疑两种看法都各有道理。无论如何,联合国的创始者试图从国联的软弱无能学得教训以补救国联所显出的某些弱点。

      作家R·鲍德温说联合国“在创造一个和平、合作、法治、人权的世界秩序方面,比旧的国联更有能力”。诚然,联合国内一些专门机构,例如卫生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儿童基金会(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粮农组织(粮食及农业组织)都致力于值得称道的目标,并且获得若干程度的成功。似乎显示鲍德温说得对的另一点是,联合国至今已运作了45年,相当于国联的寿命两倍有多。

      联合国的一项主要成就在于加速殖民主义的终结。据新闻工作者理查德·艾弗说,联合国至少使“这件事比本来的情况较有秩序一点”。艾弗也声称联合国组织“有助于把冷战局限在雄辩的战场上”。他称赞联合国有助于产生“全球机能合作的模式”。

      当然,有些人认为在防止冷战升级方面,核子战争的阻吓力比联合国有更大作用。联合国并没有实现包含在自己名字里的承诺——联合列国。现实是,这个组织往往只是仲裁人而已,试图阻止并不联合的列国彼此攻击。即使仅是扮演仲裁人的角色,联合国也不是常常成功的。正如作家鲍德温解释道,像旧的国联一样,“除了受谴责的会员国惠然容许的事之外,联合国根本就无能为力。”

      有时,联合国的会员不愿提供金钱使该组织继续运作下去,这正好反映出他们并非衷心支持联合国。例如,联合国通过一项被认为是批评以色列而亲巴勒斯坦人的决议案,于是美国就取消本该给了粮农组织的款项。后来,联合国的这个主要经济支持者同意付款,但金额仅足以保留投票权而已,剩下三分之二有多的债务仍未偿还。

      儿童基金会前副主任瓦林德拉·塔齐·维塔希在1988年写道,他拒绝跟一般拒绝对联合国承担责任的人“一同用私刑将这个组织杀死”。他自称为“忠实的批评者”。可是,他承认世人正普遍抨击“联合国是‘不亮的光’,没有实现本身的崇高理想,没有达成维持和平的功能;联合国的开发机构并没有证明自己有存在价值,其中例外的为数甚少。”

      作家艾弗揭露联合国的主要弱点,他写道:“联合国不论能做什么事情,也不能将罪废除。联合国能够使人更难犯国际罪行,也使犯罪的人罪责更重。可是,联合国尚未能成功地改变国家领导人或组成国家的人民的心灵和头脑。”——楷书本刊自排。

      因此,联合国的缺陷和一切形式的人为统治的缺陷一样。任何一种人为统治都不能使人不自私地喜爱正义,恨恶罪恶,尊重权威;但这些都是成功的先决条件。试想想,如果人愿意受公义的原则所引导,有多少全球性的难题会得以减轻!例如,一则关于澳大利亚污染的新闻报道说,难题所以存在,“不是由于无知,而是由于态度”。该则新闻指出贪婪是基本的原因,并且声称“政府的政策使难题加剧。”

      不完美的人根本无法建立完美的政府。正如作家托马斯·卡莱尔在1843年评论说:“长远而言,每个政府都是属下人民的精确象征,反映出后者的智慧和愚昧。”谁能驳倒这样的逻辑呢?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