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祖父母有什么遭遇?
    警醒!1995年 | 7月8日
    • 祖父母有什么遭遇?

      《儆醒!》杂志驻意大利通讯员报道

      “身为祖父,我简直无法相信,孙子孙女会待我这么仁慈体贴。他们是上天给我的最佳礼物——天真可爱的亲善大使,担负着巩固亲情的使命。”——祖父埃托雷。

      尽管上述的祖孙关系乐也融融,然而在这个年代,祖父母和儿孙却非总是相处融洽。家庭虽是三代同堂,老一代和年轻一代不但没有和衷共济,反而经常发生冲突。结果怎样?越来越多老年人要孤身独处,郁郁寡欢。在家庭成员当中,祖父母的感情最为脆弱,他们往往感到孤立无援;倒是家人遭遇经济困难时,他们才会想起这些老人家,或许找他们帮忙。你的家庭状况又怎么样?祖父母真的备受敬重吗?

      在过去数十年,各地社会发生了显著的改变,家庭生活因此大受影响,家人之间的关系也出现问题,以致家族制度几乎不复存在。在欧洲的老年人当中,跟儿女同住的只占百分之2。虽然这样,在工业国家,由于人类现时的平均寿命延长了,出生人数又持续下降,祖父母所占人口的比例显然会不断上升。欧洲有百分之26的人口是祖父母。欧洲联盟出版的调查报告显示,这个数字“势必增加”。据《朝日晚报》(英文)报道,日本“一向以照顾老年人的传统自豪”。然而,以下的趋势却日益普遍:尽管祖父母没有必要住院接受治疗,儿孙还是把他们遗弃在医院或专科诊所里,不顾而去;在大城市,这个现象尤其常见。此外,根据传统观念,南非的老年人是备受尊重的,但据《开普时报》所载,令人深感遗憾的是,现今的老年人往往遭人厌弃。该报道还指出,为要“尽量享受人生”,许多家庭都“自欺欺人,以为把老人家送进养老院,就已经尽了自己的本分”。

      上述的报章谈及一个真实的事例:年迈的祖母给安置在一所设备优良、照顾周到的疗养院里,三名子女向她“保证,他们不但会支付一切开销,还会经常前来探望”。老人家到头来有什么遭遇?“起初子女天天前来探望。过了几个星期,他们把探望次数减至每周三次,然后改为每周一次。一年之后,他们只是每月前来探望两三次,后来又变为一年五六次,最后甚至弃她不顾。”老人家怎样度过漫长的岁月呢?请留意以下令人心酸的描述:“她从卧室的窗户往外看,见到鸠鸽和椋鸟不时在树上栖息。现在跟她作伴的就只有这些活泼的飞鸟。她急切地等待鸟儿飞来,就像盼着近亲前来探望一样。”

      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南非的人民不得不改变生活方式,盈千累万的人离乡背井,前往大城市谋生;对部落家庭来说,情况也无例外。除了社会环境不断改变之外,祖父母遭儿孙遗弃还有其他原因:仁慈的品质,例如良善、尊敬邻舍、亲情等,如今已荡然无存;社交和家庭生活如果要过得快乐,这些品质是不可少的。此外,自私、追求享乐、骄傲和悖逆等精神现正大行其道。根据圣经所载,这样的道德沦丧恰好标明我们生活在“末后的日子”。(提摩太后书3:1-5,《新译》)鉴于上述种种原因,儿孙不再把祖父母看作经验丰富、谨慎稳重的长辈;相反,他们往往认为,老人家是沉重的障碍,跟社会改革的急促步伐脱节了。a

      代沟问题日益恶化,以致家庭关系变得十分紧张;要是老年人跟家属同住,两代之间的紧张关系就会变本加厉。然而,祖父母其实是可以对家庭有很大贡献的!妨碍代与代之间——祖父母和儿孙——享有亲密关系的主要难题是什么?在家庭圈子里,祖父母可以怎样使自己再度备受重视呢?

      [脚注]

      a 我们必须承认,在一些事例上,父母要是年老体弱,或有严重的健康难题,最仁慈和切合实际的安排莫过于把他们送进疗养院,让专业人员照顾他们。

  • 究竟难题是什么?
    警醒!1995年 | 7月8日
    • 究竟难题是什么?

      祖父母和儿孙三代,年岁相差只不过数十年,但在思想和心态方面,却有天渊之别。

      做祖父母的,许多都经历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可怖岁月,也体验过大战所引致的严重后果。到了60年代,抗议示威蔚然成风,经济再度蓬勃发展。在这段期间,他们的子女大概尚属年幼。时至今天,他们的孙儿女却生活在一个毫无价值观念的世界里。现今社会潮流迅速改变,大众所景仰的对象也不停转变;有鉴于此,上一代的人生经验也不一定为下一代所认同和领受。关于待人接物,老一辈和年轻一辈都有所欠缺,以致代与代之间未能和衷共济、互相尊重。他们到底缺少了什么?

      祖父母许多时都怀着善意,干涉已婚子女的家庭事务,若非不满他们对孙儿女过分严格,就是埋怨他们疏于管教。另一方面,西班牙一句谚语说得不错:“祖父祖母施管教,溺爱孙儿难奏效”,因为一般祖父母都会纵容孙子孙女。他们所以插手干预,可能是因为很想儿女避免重蹈自己的覆辙;他们通过亲身经历,可以清楚看出儿女正犯同样的错误。不过,他们往往失去平衡,因为老人家没有体会到,子女一旦成家立室,两代之间的关系就改变了;他们也未能重新调整自己跟已婚子女的关系。儿女由于渴望自立已久,所以婚后就很难忍受父母干涉自己的家庭事务。他们既已自食其力,就不愿父母侵犯自作决定的权利。孙儿女则自以为无所不知,对任何规条都忿忿不平,他们也许认为祖父母跟现实生活脱节了。在当今社会,祖父母看来已不再受儿孙欢迎。他们的人生经验往往给后辈忽视了。

      沟通终止

      即使祖父母跟儿女同住,但由于彼此缺乏谅解,有时两代之间会存有不可逾越的藩篱。祖父母要是年迈力衰,就更需要家人关怀和照顾,但令人遗憾的是,他们就在这时候由于上述的难题而得不着所需的照顾。人不一定要孤身独处才会感到寂寞。沟通一旦终止,儿孙又没有给予他们尊重和爱戴,反以傲慢急躁的态度相待,祖父母就会大感失望,因为家人没有把他们当作亲人看待。在内心深处,他们怆痛万分。教育家贾科莫·达昆诺写道:“最近有人把家人彼此相爱比作一辆过时的老式汽车,但对老人家来说,最有效的药物莫过于家人的爱戴。富于了解的面部表情、亲切的笑容、鼓励的言词,以及温柔的抚慰比任何药物更有疗效。”——《步入老年的自由》。

      你的榜样可以改善情况

      鉴于家人彼此不和,而且情况日趋严重,家庭关系变得十分紧张,老一代和年轻一代经常互相抱怨。情形也许是这样:无论家中一位成员怎样做,另一位成员总会诸多批评。但不良的后果却会波及全家。儿女不但目睹双亲怎样对待祖父母,同时也注意到老人家的反应。老一辈虽然多半默默忍受,孙儿女却由于耳濡目染,印象终生难忘。久而久之,孙儿女日后的行为模式就受到薰染。既然双亲这样恶待祖父母,他们长大之后,很可能也会照样恶待自己的双亲。人不得不承认以下的圣经原则是千真万确的:“人种的是什么,收的也是什么。”——加拉太书6:7。

      孙儿女一旦看见父母以傲慢无礼的态度对待祖父母,例如肆意讥嘲,无礼地示意他们闭口不言,甚或欺压他们等,到双亲年老的时候,孙儿女可能会还以同样的待遇。仅是把祖父母的相片放在餐具柜上的框架里是不足够的,他们须要亲身感受到儿孙的尊重和爱戴。要不然,有朝一日,孙儿女也会以同一方式对待自己的父母。据说祖父母遭受虐待的现象正日益普遍。欧洲有些国家设立了老人求助热线,替遭受虐待的老人家出面干涉。这样的服务跟已经实施的虐儿支援热线类似。

      自私、骄傲和缺乏爱心等因素不但使代与代之间的误会加深,还会使彼此间的关系恶化。因此,越来越多人设法把祖父母送进养老院,以求摆脱这个沉重的包袱。为了免去照顾老人家的烦恼,有些儿孙甚至不惜花费大量金钱,把他们安置在设备先进的专科疗养院里。另一些儿孙则把祖父母送往美国佛罗里达州或加利福尼亚州的老人社区。虽然区内的超级市场和娱乐场所不知凡几,祖父母所缺少的却是家人的亲切微笑和抚慰,他们也渴望抱抱孙子孙女。尤其是在度假期间,许多人都寻找“临时安置”爷爷奶奶的地方。在印度,老人家所遭受的恶劣待遇有时还会变本加厉,儿孙把祖父母撇下,不顾而去,任由他们自生自灭。

      家人如果想相处融洽,就非克服重重困难不可;然而,夫妻一旦离异,相处的难题就会变得越发棘手。在英国,双亲仍然和谐共处的家庭只占总数的四分之一。然而,普世的离婚率正不断上升。美国每年有一百多万宗离婚案。因此,叫祖父母感到意外的是,他们不但要面对儿女的婚姻危机,同时也要承受这件事所引起的后果,就是祖孙关系从此经历重大改变。老人家每逢跟前任女婿或媳妇来往,都少不免会局促不安。除此之外,还有另一个难题:据意大利《卫生邮报》报道,要是“儿女因再婚而成为继父继母”,老人家就要应付“突如其来的‘额外’孙儿女”了。

      “令我们的人生增添姿彩”

      然而,无论祖父母是否和家人同住,儿孙要是跟他们亲密无间的话,对三代都会大有造益。日本福井县一位名叫凉子的祖母说:“为儿孙做点事情,就足以令我们的人生增添姿彩。”《卫生邮报》出版的研究结果显示,“祖孙如果有幸水乳交融,不但孩子,就是整家人都会得益不浅。”

      个人的差异、代沟和与生俱来的自私倾向都对家庭关系产生有害的影响,我们可以怎样把这些难题一一克服呢?下一篇文章会讨论这个题目。

      [第6页的精选语句]

      “人害怕衰老,是因为老来无人倾听。”——艾伯特·加缪,法国小说家

  • 怀着爱心共同生活
    警醒!1995年 | 7月8日
    • 怀着爱心共同生活

      亲爱的爷爷奶奶,

      你们好吗?我想我着凉了,身体有点不舒服。

      谢谢你们前来探望,和我一起玩耍。那天你们带我游览公园,又带我到公共浴室去。我玩得很开心。

      明年2月11日,我们的学校会举行音乐会。你们如果有空,请前来出席。

      爷爷奶奶,每逢你们探访,我们都感到很高兴。

      请你们多多保重,常常保持安康。天气会转冷,当心着凉。

      我盼望着你们下次探访,再和我一起玩耍。请代我问候结实和真辉。

      美香(日本)

      你的孙子孙女有写过这样的信给你吗?如果有的话,他们的信无疑叫你欣喜不已。这样的书信足以表明,祖孙关系乐也融融,感情亲密无间。为了建立、保持和巩固这样的关系,什么是必需的?这种关系怎么可能对三代都大有造益呢?

      爱——‘完美的团结系索’

      英国的罗伊和琼是经验丰富的祖父母,他们说:“我们认为,相处之道主要在于尊重首领权,彼此以爱心相待。”这两位耶和华见证人特地引用圣经歌罗西书3:14,这节经文把基督徒的爱比作‘完美的团结系索’。爱心不但可以促进家庭团结,也可以使家人互相尊重体贴,彼此关怀爱护。每逢爸爸下班回家,整家人都会走上门前,予以热烈的欢迎。家庭如果充满爱心的话,祖父母前来探访时,也会得到同样亲切的款待。孩子会兴奋地喊叫:“爷爷奶奶来了!”当天晚上,整家人和祖父母一起共进晚餐;按照当地传统,爷爷会坐在主人的座位。你可以想象自己一家身处这个亲情洋溢的环境吗?你享有这样的福分吗?

      “白发是荣耀的冠冕”

      很明显,孙儿女须要时刻敬重和爱戴祖父母,而非仅限于在特别场合才这样做。因此,父母必须不断教导儿女孝敬祖父母。儿女会跟从父母的榜样,从小就在家里学会对亲友和邻人表现爱心。关于这点,许多接受访问的人都指出,父母以身作则是至为重要的。在尼日利亚的贝宁城,一位名叫迈凯亚的父亲说:“我相信,因为我尊敬岳丈岳母,儿女就从我的榜样学会谦恭待人。我称呼岳丈为‘爸爸’,岳母为‘妈妈’。儿女不但听见,同时也目睹我待他们如同亲生父母一样。”

      祖父母如果没有受到孙儿女尊重,他们就可能会大感苦恼,主要不是因为孩子无礼,而是由于父母没有予以纠正。在意大利罗马,一位名叫德梅特里奥的外祖父说:“女儿和女婿悉心教导孩子,要孝敬和尊重公公婆婆,由此可见,他们对我们两老的确爱护备至。”孙儿女有时在祖父母面前会显得极度放肆,认为他们不过是玩耍的同伴,或自以为比老人家高一等。孩子一旦显出这样的倾向,父母就有责任纠正他们的过错。尼日利亚一位名叫保罗的见证人说:“大约一年前,我留意到儿女藐视祖母。我于是翻开圣经,读出箴言16:31:‘白发是荣耀的冠冕。’我提醒他们,奶奶是我的母亲。他们应当孝敬祖母,正如他们尊敬我一样。此外,我还跟他们研读《尽量善用你的青春》a一书第10章,题名为‘你对父母怀有什么看法?’如今难题解决了,儿女已学会敬重祖母。”

      家人培养亲密关系的裨益

      即使家庭成员的住所相距很远,彼此仍可以培养亲密的感情。尼日利亚一位名叫斯提芬的祖父说:“我们写信给每个孙子孙女。这样做虽然要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却为我们带来丰富的报酬。和孙儿女互通书信不但可以促进彼此的关系,还可以维系亲密的感情。”关于这点,父母所作的努力是不可少的。视乎个别环境而定,其他祖父母用电话跟孙儿女保持联络。

      意大利巴里的朱塞佩一共有11名孙儿女。他述说自己怎样和近亲保持温厚的感情:“我的‘家族’是由六个家庭组成的,其中三个现时在远方居住。可是,遥远的距离却没有妨碍我们一家团聚,彼此共享天伦之乐。我全家一共有24位成员,我们习惯每年至少团聚一次。”

      如果祖父母不是与家人同住的,双方又没有经常互访、打电话联络或通信,彼此间的关系就会日渐疏远。亲情需要经常表现出来,才会自然流露。有些人到中年就做了祖父母,由于体魄壮健,精力仍然充沛,又能自给自足,他们就不想儿女围在身边,以免妨碍自己追求所向往的生活。然而,他们如果一早便把自己孤立起来,到日后需要关怀和照顾时,他们便可能发觉家人未必一下子就能作出热切的回应。

      尼日利亚的迈克尔提出另一项有用的建议,这位祖父说:“我把耶稣所谈及的金规切实应用出来——你想人家怎样待你,你也要怎样待人。由于这个缘故,我深受儿女爱戴。我们保持良好的沟通,彼此并无隔膜。”他补充说:“孙儿女的行为一旦令我感到不满,如果有需要的话,我会跟他们谈谈。假如过错是无心之失,我通常会既往不咎,恝然置之。”

      祖父母只要赠送些小礼物,略表心意,就可以赢得孙儿女的好感。家庭生活如果要过得愉快,关键在于仁慈体贴、富于鼓励的言词,而非经常抱怨。做祖父母的,要拨出时间跟孙儿女共处,教他们学习有趣的游戏,训练他们做一点杂务,讲述圣经故事或家庭趣闻轶事;这样,孙儿女日后就会有很多温馨而难忘的回忆。这些事虽然微不足道,却意义重大,同时也为人生增添更多乐趣。

      互相尊重、彼此得益

      加斯佩里·韦拉医生说:“父母有权教养儿女,所以做祖父母的,要小心留意,切勿跟孩子的父母对抗或竞争。”他补充说:“要不然,他们就会越过自己的本分,把父母的天职夺为己有。”这个建议跟圣经所说的完全一致,教养孩子的责任主要落在父母身上。——箴言6:20;歌罗西书3:20。

      祖父母由于人生经验丰富,要提出劝告并不难。可是,他们必须避免给予不适当或不受欢迎的劝告,否则家人就会把劝告视如敝屣,甚或觉得不胜其烦。罗伊和琼说:“训练和管教孩子的责任主要落在父母身上,明白这点是至为重要的。我们也许觉得,父母有时过于严厉,别的时候则不够严格。所以,我们需要认真抑制自己,避免插手干预。”英国的迈克尔和希娜,另外两位祖父祖母,也证实这点:“儿女如果向我们征询意见,我们会乐于提供,但不会期望他们一定接受;即使他们没有采纳,我们也不会感到失望。”老人家信任已婚子女是好的。这样的信任有助改善三代之间的关系。

      维维安和珍妮跟儿孙一同在英国南部居住。每逢儿子和媳妇对孙儿女施行管教,他们都会尽力支持。他们说:“我们纵使有不同的看法,也不会向儿女施加压力,勉强他们采纳我们的观点。孩子一旦意识到我们会支持爸爸妈妈的决定,就不敢耍出‘鹬蚌相争,渔人得利’这一着了。”即使父母不在场,但看来确实需要对孙儿女施行一点管教,祖父母也须要谨慎行事。英国的哈罗德说:“假如父母不在场,关于所施的管教方式,祖父母应当在事前已取得孩子父母的同意。”哈罗德进一步指出,一般说来,向孙儿女提出仁慈但坚定的劝告,或仅是提醒他们“父母所订下的规条”就足以令他们循规蹈矩了。

      尼日利亚一位名叫克里斯托弗的祖父指出,他纵然留意到儿女的做事方式有所欠缺,也不会在孙儿女面前提及:“如果必要的话,我会私下给父母一些劝告。”做父母的反过来也要尽自己的本分,使祖父母获得应有的尊重。在意大利的罗马,一位名叫卡洛斯的父亲说:“至为重要的是,切勿在孩子面前谈及祖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的弱点。”日本一位母亲说:“我和姻亲如果意见不合,我会首先跟丈夫倾谈。”

      祖父母的教育角色

      家家不同,各有自己独特的历史、传统和经验。家族历史通常是由祖父母辈一代一代地传流下去的,他们仿佛肩负着承上启下的使命。非洲一句古老谚语说得好:“一旦百年归老身故后,恍如书库烧掉不能留。”祖父母把亲属的往事和家庭的重大事件,连同家庭的传统价值观念,传给下一代,这样做往往能巩固家庭的根基,同时也使家人团结一致、和睦共处。一位专家评论说,除了圣经所提供的道德指引之外,如果“年轻人对家族历史一无所知,他们在成长期间,就不能从前人的经验得益;他们不但没有价值观念,也缺乏自信和安全感。”——加埃塔诺·巴莱塔,《祖孙之间》。

      孙儿女喜欢聆听有关爸爸妈妈和其他亲属小时的趣闻轶事。对孩子来说,翻阅家庭相簿不但富有教育意义,也是趣味盎然的事情。祖父母一面翻阅相簿,一面向孙儿女忆述往事,彼此可以培养多么亲密、温馨的感情。

      英国的雷吉和莫莉都是耶和华见证人,也是经验丰富的祖父母,他们说:“我们会跟孙儿女交往,携手做事,但同时避免侵扰他们和爸爸妈妈的亲密联系。我们乐于解答他们许许多多的问题,与他们一起嬉戏玩耍、一同阅读,教导他们怎样书写,聆听他们朗读,对他们的学业表现仁爱的关注,这一切都为我们带来莫大的喜乐。”

      许多祖父母和父母都会犯同样的大错:他们仅是关心儿女和孙儿女的身体健康。上文提及的雷吉和莫莉说:“我们能够传给儿孙的最大产业就是,务必按上帝话语所含的真确知识养育他们。”——申命记4:9;32:7;诗篇48:13;78:3,4,6。

      行事与上帝的教诲协调一致

      上帝的话语圣经能够对人‘发挥功效’。这本书能够帮助人控制或消除造成不和的性格特征,例如自私和骄傲等。(希伯来书4:12)家人只要把圣经的教诲应用出来,家庭就会和睦团结。关于消除三代之间可能存有的隔阂,圣经提出许多有用的劝勉,其中一项载于腓立比书2:2-4。这段经文鼓励各人表现爱心,在思想上卑微,并且保持团结,‘不要只着眼于自己事务上的个人利益,也要着眼于别人事务上的个人利益’。(《新世》)

      为了行事与上帝的教诲协调一致,父母和孙儿女都会认真听从以下的劝勉:在物质、感情和灵性上‘对祖父祖母付出当然的报偿’。(提摩太前书5:4,《新世》)由于对耶和华怀有健康的畏惧,他们深深敬重祖父母,时刻把上帝的话语谨记在心:“在白发的人面前,你要站起来;也要尊敬老人,又要敬畏你的上帝。”(利未记19:32)祖父母只要努力促进儿孙的福利,就是向他们表现良善了:“善人给子孙遗留产业。”——箴言13:22。

      无论祖父祖母、父母和孙子孙女是否同住,这三代都可以互爱互重,从彼此间的亲密关系得益不浅,正如箴言17:6所说的一样:“子孙为老人的冠冕;父亲是儿女的荣耀。”

      [脚注]

      a 由纽约守望台圣经书社出版。

      [第8页的图片]

      共聚天伦有助保持家庭团结

      [第9页的图片]

      你只要不时写信给祖父母,他们就会感到欢欣鼓舞

      [第10页的图片]

      跟孙儿女一起翻阅家庭相簿可以是一项宝贵的人生经验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