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体会我们的弟兄
    守望台1989年 | 3月1日
    • 14.保罗怎样以仁慈的口吻论及百基拉和亚居拉?

      14 从第3至第15节,保罗指名问候20多位基督徒,并且个别或集体地提及其他许多人。(读出3,4节。)你能感觉到保罗对百基拉(可参阅使徒行传18:2)和亚居拉所怀的弟兄之情吗?这对夫妇曾为保罗冒生命的危险,现在保罗怀着感激向这些同工问候,并且代所有外邦人的会众向他们致谢。这些衷诚的问候必然使亚居拉和百基拉大受鼓励!

      15.保罗在问候安多尼古和犹尼亚时怎样表现他的慷慨和谦卑?

      15 保罗看来在基督死后一两年之内成为热心的基督徒。他写罗马书时,他已蒙基督重用,奉派作各国的使徒有多年之久。(使徒行传9:15;罗马书1:1;11:13)可是,请留意他的慷慨和谦卑。(读出第7节。)他问候安多尼古和犹尼亚,说“他们在使徒[奉差者]中是有名望的,”并且承认他们为基督服务的时日比他长。他绝没有表现任何心胸狭窄的嫉妒!

      16.(甲)保罗以什么仁爱的口吻谈及住在罗马的其他基督徒?(乙)为什么我们可以肯定这些问候是“无伪的弟兄之情”的表现?

      16 我们对于耳巴奴、暗伯利和士大古这几个早期基督徒所知甚少,或甚至一无所知。(读出5,8,9节。)但从保罗问候这三个人的方式看来,我们可以肯定他们都是忠信的人。他们深受保罗所爱,以致他将他们每个人称为“我所亲爱的”。保罗也对亚比利和鲁孚表示赞许,将他们分别称为“在基督里经过试验的”和“在主蒙拣选的”。(读出10,13节。)对这两个基督徒来说,这是多么优良的赞誉!既然保罗为人坦率,我们可以肯定这些话并非仅是恭维而已。(可参阅哥林多后书10:18。)可以顺带一提的是,保罗并没有忘记问候鲁孚的母亲。

      17.保罗怎样对姊妹们表现深切的体会?

      17 这使我们想起保罗对姊妹们所怀的体会。除了鲁孚的母亲之外,保罗还提及其他六位基督徒女子。我们已见到他以多么仁慈的口吻谈及非比和百居拉。但请留意他以多么亲切的弟兄之情向马利亚、土非拿、土富撒和彼息提出问候。(读出6,12节。)我们可以感觉到保罗深爱这些辛勤工作,为弟兄们“多受劳苦”的姊妹。虽然弟兄姊妹们都有许多不完美的地方,保罗却对他们怀有衷心的体会。这对人有多大的造就!

  • 体会我们的弟兄
    守望台1989年 | 3月1日
    • 14.保罗怎样以仁慈的口吻论及百基拉和亚居拉?

      14 从第3至第15节,保罗指名问候20多位基督徒,并且个别或集体地提及其他许多人。(读出3,4节。)你能感觉到保罗对百基拉(可参阅使徒行传18:2)和亚居拉所怀的弟兄之情吗?这对夫妇曾为保罗冒生命的危险,现在保罗怀着感激向这些同工问候,并且代所有外邦人的会众向他们致谢。这些衷诚的问候必然使亚居拉和百基拉大受鼓励!

      15.保罗在问候安多尼古和犹尼亚时怎样表现他的慷慨和谦卑?

      15 保罗看来在基督死后一两年之内成为热心的基督徒。他写罗马书时,他已蒙基督重用,奉派作各国的使徒有多年之久。(使徒行传9:15;罗马书1:1;11:13)可是,请留意他的慷慨和谦卑。(读出第7节。)他问候安多尼古和犹尼亚,说“他们在使徒[奉差者]中是有名望的,”并且承认他们为基督服务的时日比他长。他绝没有表现任何心胸狭窄的嫉妒!

      16.(甲)保罗以什么仁爱的口吻谈及住在罗马的其他基督徒?(乙)为什么我们可以肯定这些问候是“无伪的弟兄之情”的表现?

      16 我们对于耳巴奴、暗伯利和士大古这几个早期基督徒所知甚少,或甚至一无所知。(读出5,8,9节。)但从保罗问候这三个人的方式看来,我们可以肯定他们都是忠信的人。他们深受保罗所爱,以致他将他们每个人称为“我所亲爱的”。保罗也对亚比利和鲁孚表示赞许,将他们分别称为“在基督里经过试验的”和“在主蒙拣选的”。(读出10,13节。)对这两个基督徒来说,这是多么优良的赞誉!既然保罗为人坦率,我们可以肯定这些话并非仅是恭维而已。(可参阅哥林多后书10:18。)可以顺带一提的是,保罗并没有忘记问候鲁孚的母亲。

      17.保罗怎样对姊妹们表现深切的体会?

      17 这使我们想起保罗对姊妹们所怀的体会。除了鲁孚的母亲之外,保罗还提及其他六位基督徒女子。我们已见到他以多么仁慈的口吻谈及非比和百居拉。但请留意他以多么亲切的弟兄之情向马利亚、土非拿、土富撒和彼息提出问候。(读出6,12节。)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