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瓜德罗普
    1995耶和华见证人年鉴
    • 早在1936年,瓜德罗普已有见证人到访。可是,直至1938年,见证人才开始经常在皮特尔角城的码头上向人作见证。

      当时岛上才开始有电力供应。路上的车辆寥寥无几;但港口却有各种大小不一的船只停泊其中。岸上有商人和他们的雇员熙来攘往;码头工人搬运着一些又大又重的袋、桶和木箱等。在每日的午饭时间,一个男子会坐在门阶前向人讲论圣经,好些工人在四周聆听。这个四十多岁的男子名叫西里尔·温斯顿。他已婚,在瓜德罗普南部的多米尼加岛出生。他个子高大、气宇轩昂,有一双灰色的眼睛。他柔声用克里奥尔语跟人交谈。他是个全时的传道员(先驱),但同时也勤奋工作去维持家人的生活。

      康德·邦尚是最先仔细聆听西里尔·温斯顿传道的人之一。他说:“我们一起在码头当搬运工人。在中午时分,我和其他几个工人便围着西里尔,因为我们喜欢听他谈论圣经。不久之后,他将我们当中一小群来自多米尼加的工人召集起来,开始举行聚会。当时只有五个人出席。”

      温斯顿弟兄在勒内·萨哈伊和他妻子的基斯 内租了一个房间作为聚会的地方。西印度的基斯 是当地木屋的类型,是用木板钉在横梁上筑成的,上面有波纹铁皮的屋顶。里面的房间以薄板作为间隔,墙顶有开口以便通风。当然,声音很易透过墙壁传到另一个房间去,所以每逢举行聚会的时间,萨哈伊太太都可以听到演讲的资料。她和丈夫便是通过这种方式对圣经真理发生兴趣的。

      诺埃马·米苏当(现在是阿普卢)回忆她首次跟这群人接触的经过,说:“由于外子开始在某些日子较迟回家,我感到非常不安。我害怕他在外头另觅新欢。所以有一个晚上,我跟踪他。当日是1939年12月25日。我看见他踏进皮特尔角城郊区的一个基斯 里。几分钟后,我也闯进房里去。我发觉原来屋里大约有12个人聚集起来,令我大感意外!于是我便坐下来聆听。”自此之后,她开始出席聚会。由于当时没有电力供应,所以人人都要自备洋烛出席。

      战时的艰辛

      德国入侵波兰之后,法国在1939年9月3日向德国宣战。法属安第列斯群岛也身受其害,因为跟法国的商业往来不久就终止了。1940年,瓜德罗普由法国亲纳粹的维希政府接管。跟美国的联系遂告中断。瓜德罗普不能再将国内的甘蔗酒和香蕉出口,也不能输入食物和其他产品。从纽约运来的圣经书刊有一次竟在皮特尔角城的港口被焚毁。

      可是,到1940年,皮特尔角城郊区一小群聚集起来研究圣经的耶和华见证人开始组成一个独立小组,受守望台社所指挥。这是瓜德罗普的第一个小组。

      摆脱对人的恐惧而热心传道

      有些出席聚会的人很快就衷心接受真理。1940年9月,温斯顿弟兄在珀蒂堡附近的拉莱扎尔河里替七个人施浸。既然当地有许多海滩,何以他们要在河里受浸呢?原来弟兄们认为这样行较为适当。耶稣自己岂不是在约旦河里受浸的吗?当然,其实任何有足够的水供受浸之用的地方都是适当的。a

      瓜德罗普的早期门徒都十分诚恳热心,也毫不畏惧人。邦尚弟兄回顾早期的日子说:“我们在星期天出去传道。我们既没有受过训练,知识也十分有限。所以我们各人只好以自己认为最好的方式跟别人攀谈。我深信自己有责任要设法尽量使多些人归信,于是站在皮特尔角城的天主教堂前面;一待弥撒举行完毕便高声喊道:‘皮特尔角城的居民,请听耶和华的话语。……’我在经上读到,古代的先知便是以这种方式传道的。我说了一会儿,便有一群人围着我,有些细心聆听,另一些则开始鼓噪。警署就在附近,结果我和内子都被逮捕。我们在警署逗留了一夜。”但他们并没有因此就灰心而停止传道。

      奥尔加·拉朗是个20岁的青年男子,他是另一个一旦认识真理就放胆传道的人。他遇到小群见证人之后的第二个星期天就参加见证工作,后来更成为一位十分热心、富于进取而毫不惧怕人的弟兄。他天生一副洪亮的嗓子,一开口就令人无法不注意。

      可是,这些基督徒在信心方面所经历的考验并非仅牵涉到作公开的见证。

      孤立期间在谦卑方面遭受考验

      弟兄们只获得很有限的资料作研究圣经之用。在跟这群孤立的见证人小组交往的30人当中,大部分仍未灵性成熟。战时的种种限制使他们无法跟总社有进一步的联络。与此同时,西里尔·温斯顿又因病返回多米尼加去,三个月之后便在那里病逝了。弟兄们深爱他,但现在他们却容许严重的难题在他们当中发生。他们渴望事奉耶和华,但以一般而言都以属人的眼光去看组织。聚会在萨哈伊弟兄的家里举行,因此他认为自己有权作领导,但其他人却不同意。1942年11月29日,内部的纷争达到高潮。他们当中大部分人都决定跟随米苏当弟兄退出小组,到其他地方举行聚会。萨哈伊弟兄则继续在家中举行聚会。这两群人并不是由于教义问题产生歧见;相反,他们是因为性格不同而引起冲突。

      尽管两群人彼此不和,他们仍继续向人作见证,而人们也乐于聆听。双方都有一些诚恳的弟兄姊妹。但由于大家没有实践圣经的原则,结果便形成了一些与基督徒的身分背道而驰的情况。圣经劝勉说:“你们中间也不可分党。”“[要]竭力保守圣灵所赐合而为一的心。”——哥林多前书1:10;以弗所书4:1-3。

      在这艰难的时刻,萨哈伊弟兄终于重新跟总社取得联络。社方体会他在这方面所作的努力,也赏识他在战时仍锲而不舍地设法将书刊运进岛上。1944年2月16日,社方寄出一封信到瓜德罗普,任命萨哈伊弟兄作连务仆人(主持监督)。当时他30岁。他虽然外表谦和柔弱,其实为人却率直刚毅。

      社方委任萨哈伊弟兄督导会众之后,接着致函对立的小组说:“你们这些另立门户的弟兄……,从今以后应当跟他携手合作,合力推广王国的事务。既然基督不是分开的,……因此基督在地上的身体也必须保持团结。……我们相信,你们对主和王国的爱戴会促使你们所有人把你们对事情的个人感觉撇开,等候主的裁决,对行差踏错的人执行处分。与此同时,各人应当勇往直前,继续为主服务。”可是,要排解他们之间的不和是一件相当棘手的事。不是所有人都同意萨哈伊弟兄具备所需的资格去担当职任。虽然许多人都渴望两群人能够重修旧好,但却很难摒弃个人的成见。由于弟兄们缺乏灵性的成熟,结果分裂一直延续至1948年。

      1944年,受社方认可的会众报告只有9个传道员。

      名副其实的公众聚会

      为了传播圣经的真理信息,见证人在天气暖和的晚上在街头发表演说。讲者高声发言,不仅使在场的人能够听见,同时也引起途人的注意。拉朗弟兄由于声音洪亮,所以时常分享这项服务特权。他忆述当时的情景说:“日落之后,我们在树下或街口围成一个圆圈。讲者站在中间,其余的人则手拿电筒照亮四周。节目以唱诗和祷告开始。演讲会延续30分钟至一小时,视乎讲者所准备的资料有多少而定。主题都大同小异,因为他们的主要目的是要攻击伪宗教。”

      这些聚会的确帮助了一些人认识圣经的真理。但并非人人都赏识这些演讲。有时人们会在黑夜的掩护下向听众投掷石头。可是,弟兄们依然留下来,直到聚会结束为止。他们认为:“如果兵士甘愿在战场上冒枪炮的危险,为什么我们不可以为好消息的缘故忍受几块石头的袭击?”(提摩太后书2:3)有几个传道员甚至头部被击伤。一天晚上,一个姊妹拿着一盏大油灯照亮讲者,突然有一块石头向油灯掷过来,但没有掷中灯,却击中了一个在场聆听的人的头。后来这个人在医院不治,凶手则被逮捕,带上法庭受到严厉的惩罚。

  • 瓜德罗普
    1995耶和华见证人年鉴
    • 培养团结合一的精神

      与此同时, 社方也留意到瓜德罗普的危险情况——两群人都努力事奉耶和华,但彼此并不团结。1947年,社方从邻近一个海岛派了一位操英语的环务监督,乔舒亚·斯蒂尔曼,前往探访皮特尔角城的会众。斯蒂尔曼弟兄受到热烈欢迎。在他探访的一周,总共有26个传道员跟他一起从事组外传道,显然包括来自两群人的个别分子。可是,他不懂法语。正如他在报告中指出,弟兄们虽然接获一些英文的训示,却无法明白而将其译成法文。他们的工作极之缺乏组织。弟兄们一个星期三次研读社方出版的书籍,但却没有《守望台》杂志。斯蒂尔曼弟兄指出,他们很渴望参加外勤服务。可是,他虽然力劝两群人恢复团结,他的劝告却未能产生即时的效果。

      后来在1948年,社方邀请拉朗弟兄迁回瓜德罗普去。他一回来就立即着手使两群人重归于好。有些弟兄十分渴望大家能够尽快恢复团结,于是在凌晨4时便起床到山上向耶和华祷告,祈求上帝祝福他们为恢复和好所作的努力。在同一年的三月左右,延续五年之久的不和终于得以化解。传道员的平均数目由1947年的13个跃升至1948的28个,最高数目达46。正如诗篇133:1说:“看哪,弟兄和睦同居是何等地善,何等地美!”

      可是,并非人人都喜欢见到弟兄们冰释前嫌。有几个人甚至坚决表示不想复合。他们于是自立门户,创立了一个称为“锡安使者”的教派。他们印制了一些单张,在先前基督徒弟兄聚会的地方门外分发。他们的一个领袖甚至买了一辆摩托车,好让他可以跟踪见证人,在他们传道时暗中破坏他们的活动。可是,有一次他在跟踪弟兄的时候跟一辆满载甘蔗的牛拉车相撞,后来在医院不治去世。自此之后,他的同党就销声匿迹了。

      然而,要培养团结合一的精神,所牵涉到的不仅是一齐聚会和传道而已。(以弗所书4:1-3)在那些日子,当地的弟兄不准姊妹们戴珠宝首饰或剪短头发,也不可没有蒙头便出席王国聚会所的聚会。这是由于他们误解了圣经的某些劝告的缘故。他们需要获得进一步的帮助,才能跟耶和华百姓的普世弟兄团结完全一致。社方后来在1948年派了两位从基列毕业的海外传道员到瓜德罗普,向他们提供所需的协助。

      最先两位海外传道员

      法国当局批准两位加拿大籍的海外传道员,肯尼思·钱特和沃尔特·埃文斯,在瓜德罗普居留一年。这些弟兄抵达后,会众的活动就大大加强了。不过,这也同时掀起了反对的浪潮, 反对主要是由教士发动的。 1949年初,政府当局勒令两位海外传道员立即离境。

      虽然这样,两位海外传道员在瓜德罗普逗留的短短日子,已使当地的弟兄在灵性上大受强化。现在,各弟兄更清楚明白圣经的原则;在组织的安排上,他们也渐渐学会按照普世耶和华见证人的模式而行。

      德博纳的会众

      在瓜德罗普最大的市镇皮特尔角城以外,真理的种子也逐渐散播发芽。1941年,第二群会众的根基奠下了。当时迪弗瓦尔·内斯托尔正卧病在皮特尔角城的一间医院里。他在那里首次听见真理,并且衷心接受。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