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幸福之路何处寻警醒!2018年 | 第1期
-
-
幸福之路
幸福之路何处寻
你是个幸福的人吗?如果是,那么令你感到幸福的是什么?家庭?工作?还是信仰?或者你还在等待幸福的到来,比如期待完成学业,找到好工作,或者买一款新车。
很多人在达到某个目标或得到想要的东西后,都会感到快乐。但是,这种感觉会持续多久呢?令人遗憾的是,这样的快乐通常很短暂。
真正的幸福是一种持续的状态。幸福的程度各有不同,可能是大致满意,也可能是深感满足。不管怎样,感到幸福的人自然会期待这种幸福持续下去。
既然幸福是一种持续的状态,那么它就不取决于你得到了什么,而取决于你用什么样的态度来生活。如果你心里想:“等到……的时候,我才会幸福”,那么你就会错过很多幸福。
其实,拥有幸福和保持健康有相似之处。想要保持健康,需要有良好的生活习惯,例如留意饮食,经常运动等。同样,想要拥有幸福,也需要有良好的人生准则。
我们需要按照哪些准则、培养什么品格才能踏上幸福之路呢?以下是几个重要的方面:
知足和慷慨
保持身心健康
爱
宽恕
找到人生意义
怀有希望
一本著名的智慧之书说:“行为纯全……的人多么有福。”(诗篇119:1)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做个有福的人呢?
-
-
知足和慷慨警醒!2018年 | 第1期
-
-
幸福之路
知足和慷慨
你是不是常听人说,幸福和成功取决于财富呢?很多人都受到这个观点影响,他们没日没夜地工作,拼命地赚钱。但是,财富真的可以带来长久的幸福吗?让我们来看看相关资料怎么说。
《幸福学期刊》(英语)的一篇文章说:“当人的基本需要获得满足后,额外的收入对提高人的幸福感帮助有限。”看来,幸福的关键不在于财富本身。《心理观察》(英语)指出:“一心追求[财富],让人不幸福。”这样的观点正好印证了圣经的说法。在差不多两千年前,圣经就记下了这样一句话:“贪财是一切祸害的根源,有些人一心贪财,就……用许多痛苦把自己刺得遍体鳞伤。”(提摩太前书6:9,10)那么,过度看重财富会带来哪些痛苦呢?
因担心失去财物而无法安睡 “当仆役的不管吃多吃少,都睡得香甜;富有人的丰裕财产,却不容他安睡。”(传道书5:12)
因财富没有带来预期的幸福感而失望 追求财富的欲望其实是无法满足的。人如果期待财富会给自己带来幸福,就会很容易感到失望。“贪爱银子的人,有了银子也不满足;贪爱钱财的人,收入再多也不知足。”(传道书5:10)贪财可能会让人忽视一些重要的事,比如陪伴家人、朋友或崇拜上帝,而这些事才真正让人感到幸福。
因货币贬值或投资失败而感到沮丧 “不要劳碌追逐财富,别再倚仗自己聪明。你的眼睛为什么瞥视虚无的财富?财富必长出翅膀,如鹰向天飞走。”(箴言23:4,5)
什么样的人会感到幸福?
知足的人 “我们没有带什么到世上来,也不能带走什么。所以,只要有衣有食,就该知足。”(提摩太前书6:7,8)人懂得知足就不会抱怨,也不会心怀嫉妒。他们不会总想买自己买不起的东西,因而少了许多忧虑和压力。
慷慨的人 “施与比接受更快乐。”(使徒行传20:35)慷慨的人会感到幸福。他们会因帮助别人而感到快乐,就算能做的不多,也照样乐在其中。他们会得到爱和尊重,也会找到愿意慷慨回报他们的真朋友。(路加福音6:38)这些都是用钱买不到的!
不崇尚物质的人 “只吃一盘素菜而彼此相爱,胜过吃一头肥牛而互相憎恨。”(箴言15:17)经文的要点是什么呢?与他人保持友好的关系比获得物质财富更有价值。爱别人才是带来幸福的关键。后面的文章会再谈谈这点。
南美洲有一位女子叫萨比娜,她就亲身体会到圣经原则的益处。萨比娜被丈夫抛弃了,她必须拼尽全力才能养活两个女儿。萨比娜打两份工,每天早上四点就要起来。尽管非常疲惫,她仍决心学习圣经。后来怎么样了呢?
萨比娜的经济问题没有奇迹般地消失,但她却学会用积极的观点看待生活。萨比娜的属灵需要得到满足,因而感到幸福。(马太福音5:3)她也在信徒中找到了真朋友。萨比娜还把自己学到的跟别人分享,因此体会到施与的快乐。
圣经说:“有智慧的行为自然显出正义。”(马太福音11:19)事实上,知足、慷慨、不崇尚物质都是有智慧的表现。这样的人能得到真正的幸福。
-
-
保持身心健康警醒!2018年 | 第1期
-
-
幸福之路
保持身心健康
人的生活会因长期患病或身体残疾而大受影响。一位叫乌尔夫的男子曾经身体健康,充满活力,后来却不幸瘫痪了。他说:“我变得非常沮丧,失去了勇气和力量……我感到十分绝望。”
乌尔夫的经历表明,我们无法完全掌控自己的健康。那么,当面对严重的疾病时,我们就一定不幸福了吗?当然不是!稍后我们会再谈谈这点。事实上,我们可以通过适当的方法降低患病的风险。现在,让我们来看看一些有益健康的原则。
“凡事有节制” (提摩太前书3:2,11)经常暴饮暴食对健康十分有害,也会浪费很多钱。圣经说:“不要纵酒,不可贪肉。醉酒贪食的,终必贫穷”。(箴言23:20,21)
除去恶习 圣经劝勉我们要“洁净自己,除去各样玷污身体和心灵的事物”。(哥林多后书7:1)咀嚼烟草、吸烟、酗酒和滥用药物都会“玷污身体”。就拿吸烟来说,美国疾病控制及预防中心指出,吸烟会引起疾病,甚至致残;几乎所有器官都会因吸烟而受到损害。
珍爱生命 圣经说:“我们活着、行动、存在,都有赖于他[上帝]”。(使徒行传17:28)我们如果感激上帝赐给我们生命,那么无论工作、驾驶,还是选择娱乐,都会避免不必要的冒险。一时疏忽或追求刺激可能会让你付出惨痛的代价!
控制消极情绪 人的情绪和健康息息相关。因此,要尽量避免过度忧虑、愤怒、嫉妒等消极情绪。圣经说:“总不要为明天忧虑,明天自然有明天的忧虑。”“你要压抑怒气,离弃烈怒”。(马太福音6:34;诗篇37:8)
思想积极 圣经说“心里平静是肉体的生命”“喜乐的心是治病良药”。(箴言14:30;17:22)这些建议符合科学,非常有效。一位苏格兰的医生说:“跟总是不开心的人相比,经常开心的人患病的可能性会低得多。”
重新振作 像之前提到的乌尔夫一样,我们也许不得不长期忍受逆境,但我们却可以寻找方法、积极应对。一蹶不振只会让问题变得更糟。圣经说:“你在苦难的日子气馁吗?那么你的力量就微弱。”(箴言24:10)
有些人也许最初感到绝望,之后却恢复过来。他们选择积极应对,不断寻找办法,努力适应生活。乌尔夫就是这样的人。通过祷告和沉思圣经的良言,他没有陷在自己的困境中,反而看到了生活积极的一面。此外,就像许多经历过重大难题的人一样,乌尔夫更懂得怜悯,也更能够对他人的处境感同身受。这也推动他跟别人分享圣经中令人安慰的好消息。
一位叫史蒂夫的男子也遇到过严重的难题。他15岁时经历了一场事故,结果颈部以下都瘫痪了。18岁时,他的双臂恢复了功能,之后他上了大学。但是他却开始酗酒、滥用药物,过性不道德的生活。不过后来,他的生活发生了转变——他开始学习圣经。圣经真理帮助他对生活重新燃起了希望,对人生有了新的看法,并且帮助他除去了恶习。他说:“缠扰我很久的空虚感终于不在了,现在我的生活充满安宁、幸福和满足。”
史蒂夫和乌尔夫的经历,让我们想到圣经中的一句话:“耶和华的律法完美,使人重获生机……耶和华的命令正直,使人心里欢喜;耶和华的诫命洁净,令人眼睛明亮。”(诗篇19:7,8)
-
-
爱警醒!2018年 | 第1期
-
-
幸福之路
爱
人需要爱。没有爱,就没有友谊、婚姻和家庭。爱无疑是心理健康和幸福快乐的基础。那么,爱到底是什么呢?
许多人马上想到的是爱情。爱情的确很重要,不过这里所说的是一种更高境界的爱。这种爱会让人真挚地关心他人,甚至为他人牺牲自己的利益。这种爱以崇高的原则为基础,同时又不是冷冰冰的。
让我们看看一段描述爱的优美文字:“爱是长久忍耐、和蔼仁慈的。爱不嫉妒,不吹嘘,不自大,不罔顾规矩,不求自己的利益,不轻易动怒,不计较别人所加的伤害,不因不义而欢喜,只因真理而高兴。爱能凡事包容……凡事希望,凡事忍耐。爱是永恒的。”(哥林多前书13:4-8)
这种爱“是永恒的”,绝不会消逝,反而会越来越强烈。它“能完美地维系团结”,因为爱是长久忍耐、和蔼仁慈、乐于宽恕的。(歌罗西书3:14)我们每个人都有缺点,彼此间难免发生摩擦,但是这种爱能巩固人际关系,让人感到幸福。下面让我们看看,爱如何在婚姻关系中发挥作用。
“完美地维系团结”
关于婚姻,耶稣基督告诉我们一些重要的原则。比如,他说过:“人要离开父母,从此与妻子厮守,二人合为一体……上帝使他们同负一轭,人就不可分开。”(马太福音19:5,6)从这节经文中,我们学到至少两个重要的原则。
“二人合为一体” 婚姻是人与人之间最亲密的结合。爱可以保护婚姻,避免婚外情,防止人跟配偶以外的人“合为一体”。(哥林多前书6:16;希伯来书13:4)对配偶不忠会大大破坏彼此间的信任,导致婚姻破裂。另外,对孩子来说,他们会受到更严重的感情创伤。孩子可能会觉得没有人疼爱自己,缺乏安全感甚至心怀怨恨。
“上帝使他们同负一轭” 婚姻也是神圣的结合。夫妻承认这点,就会努力巩固婚姻关系,不会试图通过离婚去解决问题。他们的爱是牢固而坚韧的。这种爱可以帮助夫妻“凡事包容”,克服各种困难,享有幸福和睦的婚姻生活。
父母彼此表现无私的爱,能让孩子终身受益。一位叫杰西卡的年轻女子说:“我的父母真心相爱,互相尊重。我看到妈妈非常尊重爸爸,就很想向她学习。”
爱是上帝的首要特质。圣经说:“上帝就是爱。”(约翰一书4:8)正因为如此,耶和华是“快乐的上帝”。(提摩太前书1:11)如果我们努力学习上帝的美好特质,尤其是爱,我们也会幸福快乐。以弗所书5:1,2鼓励我们:“你们既然是蒙爱的儿女,就要效法上帝,总要凭爱心行事。”
-
-
宽恕警醒!2018年 | 第1期
-
-
幸福之路
宽恕
“我从小听着辱骂和吼叫长大,很难学会宽恕。”一位名叫帕特里夏的女子说,“长大后,只要别人冒犯我,我就会耿耿于怀,难以入睡。”的确,如果生活充满怒气和怨恨,人就很难拥有幸福和健康。研究表明,不愿宽恕的人会:
因发怒和抱怨破坏人际关系,导致与人疏远,感到孤独
变得易怒,焦虑,甚至极度抑郁
盯着小小的错误不放,不能享受生活
内心纠结、感到自责
感到压力倍增,有更大的患病风险,包括高血压、心脏病、关节炎和头痛等a
宽恕是什么?宽恕意味着原谅犯错的人,不再愤恨或心存报复。宽恕并不是纵容过犯,轻视问题的严重性,或假装事情没发生。相反,选择宽恕是一个人经过仔细思考后做出的决定,反映出他愿意与对方享有和睦的关系,是一种爱的表现。
懂得宽恕也反映出一个人明白事理。乐于宽恕的人明白,所有人都不完美,都会在言语或行为上犯错。(罗马书3:23)圣经也教导人这样的智慧:“无论谁有理由对人不满,都要继续彼此包容,彼此甘心宽恕。”(歌罗西书3:13)
宽恕是爱的一个重要方面,而爱可以“完美地维系团结”。(歌罗西书3:14)梅奥医学中心的网站指出,宽恕有利于:
改善人际关系,帮助人对犯错的人表现出理解和同情
保持心理健康,内心安宁
减轻焦虑和压力,消除敌意
缓解抑郁
宽恕自己 《残障与康复》期刊(英语)指出,宽恕自己往往是“最难做到的”,然而也是“对[身心]健康最重要的”。什么有助于宽恕自己呢?
不要追求完美,要承认我们每个人都会犯错。(传道书7:20)
从错误中吸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要对自己有耐心,一些缺点或坏习惯可能不会一下子改掉。(以弗所书4:23,24)
跟那些能鼓励你的人来往,他们态度积极、待人友善,同时也敢于对你说实话。(箴言13:20)
如果你伤害了对方,就要敢于承认并尽快道歉。你促进和睦,内心就会感到安宁。(马太福音5:23,24)
圣经原则真的很实用!
上文提到的帕特里夏在学习圣经后,学会了宽恕。她说:“怀怒不消其实是毒害自己,我终于从中解脱出来了。我不再为此感到痛苦,也不再让别人痛苦。学习圣经让我确信,上帝很爱我们,想把最好的给我们。”
一位叫罗恩的男子说:“我不能控制别人的思想和行为,但我可以控制自己的。我开始意识到,人不可能在心怀怨恨的同时享有安宁,就像人不能同时身处地球的南北两极。如果你想站在安宁的一边,就要远离怨恨。现在,我感到内心安宁。”
a 资料来源:美国梅奥医学中心和约翰·霍普金斯国际医院网站(英语);《社会精神病学及精神病流行病学》期刊(英语)
-
-
找到人生意义警醒!2018年 | 第1期
-
-
幸福之路
找到人生意义
人类在许多方面是独一无二的——我们可以写作、绘画、发明创造,还会思考与生命有关的重大问题,比如:宇宙如何产生?我们从哪里来?人生有什么意义?未来会怎样?
有些人觉得这些问题太深奥,就放弃寻找答案;也有人觉得这样的问题没有意义,因为他们认为生命的产生是一种巧合,是随机进化来的。历史和生物学教授威廉·普罗文说:“上帝并不存在,生命也毫无意义。”他还说:“伦理道德没有绝对的标准,生命也没有终极的意义。”
然而有些人的观点却不同,他们看出宇宙由精妙的法则所支配。自然界的设计令他们惊叹,人类也模仿这些设计进行发明创造。周围的万物都是有力的证据,证明这一切不是巧合,一定有一位充满智慧的设计者。
这个观点也启发了一些支持进化论的人,他们开始重新思考自己相信的事。请看以下例子。
神经外科医生,阿列克谢·马尔诺夫 他说:“我所接受的教育主张无神论和进化论,大家认为相信上帝是很无知的。”然而在1990年,他的想法改变了。
“我总是努力探求事物存在的合理性。比如,大脑这个令人惊叹的器官被视为已知宇宙中最复杂的结构。但是人死后,这个精妙的器官就没用了。难道大脑的存在,只是为了让人在短暂的几十年里学学知识和技术吗?这既不合理,也没有意义。我开始思考:我们到底为什么活在世上?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仔细思考后,我看出一定有一位造物主存在。”
阿列克谢开始通过圣经寻找人生意义。他的妻子是一位主张无神论的医生。后来,她也开始学习圣经。虽然她最初学习的目的是想证明丈夫是错的,但现在他们两人都坚信上帝的存在,也从圣经中找到了人生意义。
等离子领域博士,尹华碧 她多年研究等离子体物理。等离子被视为物质存在的第四种状态。等离子(例如太阳中的等离子)大部分由电子和正离子组成。
“观察大自然时,科学家总能发现高度的秩序性。这种秩序由精妙的法则支配。这些法则来自哪里呢?做饭的火都需要人小心控制,那么太阳这样的火球就更需要控制了。谁来控制太阳呢?后来我看出,圣经的第一句话就道出了最合理的答案:‘最初,上帝创造了天地。’”(创世记1:1)
的确,科学已经解答了很多“是什么”的问题。比如脑细胞的运作方式是什么?太阳发出光和热的过程是什么?但圣经却能回答更重要的问题,也就是“为什么”的问题,就像阿列克谢和尹华碧曾疑惑的一样。比如宇宙为什么存在?为什么有宇宙法则?我们为什么活在世上?
关于地球为什么存在,圣经以赛亚书45:18说:“[上帝]创造大地,不是徒劳的;他塑造大地,是要给人居住。”上帝创造地球有明确的目的,这个目的关系到我们的未来。下文会谈谈这点。
-
-
怀有希望警醒!2018年 | 第1期
-
-
幸福之路
怀有希望
“我对你们所怀的意念,是赐平安的意念,不是降灾祸的意念,要使你们有前途有希望。”——耶利米书29:11
“希望是信仰的基础,”《焦虑时代的希望》(英语)一书说,“希望是无助、孤独和恐惧最好的解药。”
圣经也表明希望对人类来说必不可少;但圣经也提醒我们不要把希望寄托在错误的对象上。诗篇146:3说:“你们不要信赖权贵,不要倚靠世人,他们不能拯救你们。”与其把希望寄托在人的身上,不如信赖我们的造物主,因为只有他才能兑现自己的一切承诺。那么他给了我们什么承诺呢?
恶人将不复存在,正义的人得享永远的和平安宁:“还有片刻,恶人就不再存在……谦和的人必得着大地,大享平安,满心喜乐。”“义人必得着大地,永远在地上安居。”(诗篇37:10,11,29)
战争会永远消失:“耶和华……平息战争,直到地极;他折弓断矛,烧毁战车。”(诗篇46:8,9)
疾病、痛苦、死亡将会绝迹:“上帝要擦去他们的所有眼泪,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哀恸、呼号、痛苦。”(启示录21:4)
人人丰衣足食:“地上必五谷丰登,山顶必出产丰盈。”(诗篇72:16)
全世界将由一个贤明的政府(基督的王国)管理:“统治权、尊严、王国都赐给了他[耶稣基督],要各民族、国家、语言的人都事奉他。他的统治权是万世长存的统治权,不会消逝;他的王国也不会灭亡。”(但以理书7:14)
为什么我们能相信这些承诺呢?因为耶稣已经充分证明他能不负上帝所托,胜任王国的君王。他在地上时治好身患恶疾的人、喂饱饥饿贫穷的人,甚至复活了已经去世的人。更重要的是,他还是一位伟大的导师。如果人们遵守他所教的原则,就不会再制造祸患,反而能永远团结和睦地生活。值得留意的是,耶稣也早已预告,在美好的日子来到之前会发生什么事。
黎明前的黑暗
耶稣预告,这个邪恶的制度结束前,世界不会呈现一片和平安宁的景象。恰恰相反,全世界会接二连三地发生许多痛苦的事。“这个制度的末期”会有战争、饥荒、瘟疫和地震。(马太福音24:3,7;路加福音21:10,11;启示录6:3-8)耶稣也说:“因为不法的事增加,大多数人的爱都会冷淡下来。”(马太福音24:12)
圣经的另一卷书也详细预告了人情的冷淡。提摩太后书3:1-5说,在“最后的日子”人们会自私自利、贪爱钱财、贪图享乐,也会态度傲慢、性情凶悍、缺乏自制。家人之间亲情淡薄,许多孩子变得叛逆,连信奉宗教的人也往往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行善。
现在的世界情况与上述预言十分吻合,这说明痛苦的黑暗时期马上就要走到尽头了。迎接我们的将是一个崭新的黎明,是上帝王国统治下的新世界。关于这件事,耶稣给了我们一个振奋人心的保证:“这王国的好消息会传遍普天下,对所有国族作见证;到时终结就会来到。”(马太福音24:14)
王国的好消息给恶人敲响警钟,为正义的人带来希望。我们大有理由相信,上帝承诺的福分近在眼前了。关于上帝所赐的福分,你想了解更多吗?请看看杂志封底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