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为什么充满仇恨?警醒!1997年 | 9月8日
-
-
世界为什么充满仇恨?
《儆醒!》驻德国通讯员报道
“为什么”——问题虽短,但仍须解答。且举例说明。1996年3月,在苏格兰的邓布兰镇,一所学校门外摆满了花篮和玩具熊,其中一束鲜花的附签就写上“为什么”。由此可见,吊丧者很想知道个究竟。就在前几天,一个男子冲进学校乱枪扫射,击毙了16个学童和一位教师。枪手还射伤其他人,最后饮弹自杀。很明显,不管对己对人,还是对社会大众,这个男子都怀着满腔仇恨。痛失子女的父母固然伤心欲绝,其他人也悲悼亡故的亲友。噩耗传开后,世界各地的人都大为震惊。大家异口同声地问:“为什么?无辜的孩童为什么惨遭杀害?”
你多少注意到,盲目的仇怨正弥漫全球,不同的族裔莫名其妙地互相仇杀。为了不同的理由,你可能遭到别人仇视。你本人也大概问过“为什么?”——或许不止一次。
仇恨有利有害
“憎恶”和“仇恨”这两个词的定义是:“强烈的敌意、极度的反感”。对损害人际关系的事怀有“强烈的敌意、极度的反感”,能起有益的作用。要是人人都嫉恶如仇,世界景况就会大为改观,人类就能够安居乐业。但说来遗憾,不完美的人却往往怀着错误的动机,不分皂白地结下仇怨。
基于偏见、无知、错误消息的仇恨深具破坏力;按照词典的定义,这样的仇恨通常是因“恐惧、愤怒或自觉受屈”而触发的。仇恨要是缺乏事实根据,就会造成祸害,累及无辜。大众一再连声嗟叹:“为什么?”
有些人的个性、做事作风的确惹人恼火,跟他们相处并不容易。相信大家也有同感。不过,气恼是一回事,蓄意伤害他人身体却又是另一回事。人怎么可能对素不相识的族群怀有恶感,个中原因我们实在猜不透。即使他们持有不同的政见,信奉不同的宗教,或是异族外侨,这也不是怀恨的缘由,对吗?
尽管这样,种族仇恨还是到处蔓延!1994年,在非洲的卢旺达,胡图族和图西族彼此交恶,互相残杀。一个记者禁不住问道:“区区小国怎可以积怨那么深呢?”在中东,阿拉伯和以色列的狂热分子以恶报怨,用恐怖手段互相攻击。在欧洲,前南斯拉夫所以解体,就是因为各族裔忘不了旧仇宿怨。据一则新闻报道,单在美国一地,就“大约有250个煽动仇恨的团体”,鼓吹种族主义观念。世界为什么充满仇恨?原因到底是什么?
彼此交恶的国家虽然同意平息纷争,但仇隙仍在,可见深仇大恨的确难以消除。有些国家饱受战火蹂躏,国内的恐怖活动横行猖獗,但仍然不肯遵守停火协议,维护和平。要不是仇恨作祟,还有其他原因吗?1995年尾,在巴黎签订的和平条约规定,在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与克罗地亚同盟的管治下,萨拉热窝再次团结合一。要不是仇恨作祟,我们又怎能解释事后结果呢?萨拉热窝的塞尔维亚居民纷纷逃亡,害怕遭到报复。《时代》杂志报道,塞族居民边逃走边抢掠,还放火焚烧建筑物。该杂志总结说:“萨拉热窝虽然统一了,但居民还是四分五裂。”
互相仇视的族裔充其量只是假和平罢了,但假和平就像假钞票一样,根本毫无价值可言。既然不是真诚和解,一遇到挫折障碍,假和平就顿成泡影。世界仇恨多多,爱心少少。为什么呢?
-
-
鼓吹仇恨的世界警醒!1997年 | 9月8日
-
-
鼓吹仇恨的世界
人生下来就有自私倾向。自私心要是不加管制,就会衍生仇恨。人类社会似乎认为天生的自私心还不够糟似的,更实际教人怎样自私自利!
诚然,事情总不能一概而论;人不能由于反常的恶行已司空见惯,一切就听之任之。政治家一心求当选,懒得为选民谋福利,不是吗?商家一心想赚大钱,就算出售有害的产品也不管,不是吗?教士只顾追名逐利,很少引导羊群注重道德、以爱相待,不是吗?
从小时开始
父母要是娇纵孩子,任由幼年儿女为所欲为,孩子就会变得自私自利,既不懂得体贴别人,也不会为他人着想。从小学到大学,学生都受到教导,务要出人头地,成为学术界和体育界的尖儿。学生的座右铭是:“屈居第二与末尾无异!”
渲染暴力的电视游戏灌输有己无人的意识。年轻人学到,要解决问题,就得铲除对手,方法简单利落!这种态度可不能促进友爱!早在十多年前,美国的卫生局局长已经告诫年轻人,电视游戏可以腐蚀他们的心智。他说:“游戏主题千篇一律,就是要把敌人赶尽杀绝。这样的游戏对年轻人有害无益。”《纽约时报》一篇读者来函指出,电视游戏大都迎合人类的劣根性。该读者接着说:“这些游戏使年轻一代变得感情麻木、暴躁易怒。”德国一个电视游戏迷也有同感,他直言不讳地说:“我玩电视游戏的时候,好像走进了一个与世隔绝的梦幻世界,我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仇恨一旦跟种族主义“携手合作”,就为患无穷了。德国的右翼党派借助录像带,鼓吹用暴力对付外侨,尤其是土耳其人。很明显,当地居民对此深表关注。自1994年1月1日起,德国已有687万8100个外侨,土耳其人占百分之27.9。可见,德国居民大有理由感到不安。
孩童自幼受教要热爱祖国,憎恨敌国没有什么不妥。种族主义不断推波助澜,仇外情绪变本加厉。乔治·泰伯给《时代》杂志撰稿,他在文章里评论:“在历史上出现过的种种‘主义’当中,国家主义可算最霸道了。”他说出个中原因:“借维护国家利益之名而流的血,比为理想奋斗而洒的要多,宗教发起的流血事件不计。从古到今,政客一直把国家的内忧外患归咎于邻邦异族,煽动狂热的暴民袭击外侨。”
今天,世界有不少难题都是因族裔之间长期积怨而引起的。排外情绪不断高涨。值得一提的是,德国一群社会学家发现,排外色彩最浓的地方,几乎找不到外侨的踪影。由此可见,排外心理多半受偏见影响,跟个人经历没有多大关系。这群社会学家还指出:“年轻人的成见主要是由亲友灌输的。”有百分之77的受访者其实跟外国人少有接触,甚或不相往来,但他们竟然赞成排外。
要灌输利己主义并不困难,因为人人都从不完美的父母遗传了几分私心。可是,在爱与恨的冲突中,宗教究竟发挥了什么作用?
宗教提倡什么?
一般人认为,宗教总是导人向善,发扬友爱精神。要是这样,北爱尔兰、中东和印度的局势又怎会因为宗教分歧而变得动荡呢?以上举出的不过是其中三个事例罢了。有些人却反驳,当地局势动荡,原因在于政党意见相左,而不是因为宗教分歧的缘故。这个论点惹起不少争议。不管怎样,有组织的宗教显然没有教导信徒事事用爱心包容,克服政治偏见,消除种族歧视。事实上,天主教、正教和其他宗教都有不少信徒纵容歧视行为,因而引发暴行。
人如果认为,某个宗教团体的主张和做法不正当,就此力加驳斥,这样做无可厚非。但是,他可以借此为理由,用暴力对付该宗教团体,袭击个别的成员吗?《宗教百科全书》坦率地指出:“在近东和欧洲的历史上,宗教领袖屡次号召属下教徒,动武攻击其他宗教团体。”
上述的百科全书表示,暴力、宗教二合为一,然后说:“除了达尔文主义者外,还有其他人认为,在社会和心理的进展过程中,互相冲突是少不了的。宗教不断引起冲突,又连连触发暴行,人类社会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发展起来的。”
人不能说社会要靠暴力来推向前,所以动不动就诉诸暴力。这个见解跟耶稣基督向使徒彼得所提出的训诫背道而驰。彼得试图保护耶稣,“伸手拔剑,向大祭司的奴隶砍去,削掉他的耳朵。[但]耶稣对[彼得]说:‘把剑收回原处吧,因为凡拿剑的,都会被剑所灭’”。——马太福音26:51,52;约翰福音18:10,11。
以强暴待人,不管对方是好人坏人,都不能说是本着爱心做事。所以,人要是自称效法仁爱的上帝,却动辄诉诸暴力,就言行不一了。作家阿莫斯·奥兹近来留意到:“宗教狂热分子总觉得……自己是奉神的‘命令’行事,简单来说,就是务要杀人。宗教狂热分子所信奉的神,听起来像是魔鬼。”
圣经也有类似的主张:“谁是上帝的孩子,谁是魔鬼的孩子,凭着这一点就显而易见了:凡不持续行正义的都不源于上帝,不爱弟兄的也是这样。凡恨弟兄的,都是杀人的;你们知道,凡杀人的,都没有永远的生命留在他里面。谁声称‘我爱上帝’,却恨自己的弟兄,就是说谎的。人不爱所看见的弟兄,就不能爱还没有看见的上帝。爱上帝的,也该爱弟兄,这就是我们从他所受的诫命。”——约翰一书3:10,15;4:20,21。
纯真的宗教必须以爱为本,就是对仇敌也要显出爱心。关于耶和华我们读到:“他叫太阳升起,照邪恶的人,也照良善的人,叫雨降下,给正义的人,也给不正义的人。”(马太福音5:44,45;可参阅约翰一书4:7-10。)耶和华跟仇恨之神撒但简直判若云泥!撒但诱骗人落入纵欲、犯罪的渊薮,一味谋求自身利益,弄得生活充满愁烦。他清楚知道,这种变态的生活最终会把人类赶上绝路。这样的神值得世人信奉吗?他不但不能,显然也不愿意,保护自己的信徒。
恐惧、愤怒或自觉受屈
以上三个因素都能激起仇恨,要证实这点并不难。《时代》杂志一篇报告评论:“在动荡不安的30年代,欧洲的极右运动勃然而兴。但直到近年,激进的右翼分子才抓住有利形势,推广他们的政治理念。……人民担心饭碗不保,由于中间派政府无法振兴国家经济,他们憋着一肚子怒火没处发泄,不禁迁怒于外国侨民。”约尔格·欣德勒在《莱茵信使/基督与世界》指出,过去二十年来,盈千累万的政治难民不断涌进德国。《日耳曼论坛》告诫说:“在欧洲大陆,种族歧视日渐激化。”外来移民大量涌入,结果引起恶感。听说居民常常抱怨:“他们增加纳税人的负担,抢去我们的饭碗,还危及妇女安全。”牛津圣安东尼学院研究员西奥多·泽尔丁指出,人民“所以变得强暴,不是因为面临威胁,就是由于蒙受耻辱的缘故。他们借此宣泄心中愤恨,当局有必要弄清楚背后原因”。
英国电视新闻记者琼·贝克韦尔在一篇报道中道尽这个世界的仇恨精神,字字珠玑。她写道:“我虽然不是个正统的基督徒,却看出耶稣的教训含有绝对的真理,而且意味深长:人无爱心,罪恶为患。……我知道,我们的社会不大相信什么用爱心相待这一套。人人都认为只有入世未深、感情用事、天真的人才会信这一套。人心实在险诈。人人一味自私自利,压根儿不会为他人着想。只要能达成交易,谋取暴利,什么道义、良心谴责,通通不管。只管说声‘现实点吧’就算了。结果,在这样的世界里,有些人一生坎坷、潦倒;有的自鸣清高;有的拼命向上爬,但到头来一事无成,事业、家庭都不如意。”
显然,世界的神撒但正煽动人类彼此仇恨。其实,我们是可以学会培养爱心的。下篇文章会提出证据,证明这是办得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