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仇恨弥漫全球
    警醒!2001年 | 8月8日
    • 仇恨弥漫全球

      仇恨像一头脱缰猛兽,在世上横行无忌。

      在巴尔干半岛,一个省份最近发生种族清洗事件,元气大伤。几百年的仇恨,演变成大屠杀、饥荒、强奸、迫迁,房子、村庄给焚烧抢掠,农作物、牲口遭殃,现在仍到处是地雷。

      在东南亚的东帝汶,七十万人终日提心吊胆,害怕无辜枉死、遭殴打或乱枪扫射,及被迫离境,只好撇下家园,慌忙逃命。民兵趁火打劫,四出抢掠蹂躏。一个受害人说:“我好像笼中兽一样任人宰割。”

      莫斯科一幢公寓大楼,给恐怖分子埋下的炸弹夷为平地。爆炸发生后,94具无辜受害者的尸体散落各处,当中不乏儿童,在爆炸中受伤的也超过150人。这类恐怖事件过后,人们往往问道:“下一个受害的是谁呢?”

      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洛杉矶,种族主义分子瞄准一群犹太裔儿童开枪,伤了几个人,稍后又杀了一个菲裔邮递员。

      如果把仇恨描述为一场全球瘟疫,一点也不算过分。种族不和、宗教仇恨跟目无法纪朋比为奸,导致国不成国,家不成家。有的国家出现大规模的种族灭绝事件。只因为别人跟自己“不一样”,人们就丧尽天良,干出令人发指的恶行。这一类新闻差不多每天总少不了。

      要制伏仇恨这头恶兽,就得明白仇恨的来由。仇恨是与生俱来的吗?还是耳濡目染?仇恨的枷锁能挣脱的吗?

      [第3页的图片鸣谢]

      Kemal Jufri/Sipa Press

  • 仇恨的根源
    警醒!2001年 | 8月8日
    • 仇恨的根源

      仇恨很早就在人间舞台上粉墨登场。圣经的创世记4:8说:“到了郊野,该隐就袭击弟弟亚伯,把他杀了。”圣经执笔者约翰问道:“他为什么杀弟弟呢?”“因为他所做的事邪恶,他弟弟所做的事正义。”(约翰一书3:12)该隐因妒成恨,把亚伯杀了,这样的事屡见不鲜。箴言6:34说:“嫉妒挑起汉子的烈怒。”今天,财雄势大、衣丰食足,或具有其他优势的人,同样易招忌恨,事端由此而生。

      无知与恐惧

      仇恨的诱因不一而足,嫉妒不过是其中一种罢了。无知、恐惧,也常常能诱发仇恨。一个隶属恐怖组织的年轻种族主义者说:“我晓得仇恨以前,先晓得惧怕。”这种恐惧常常根植于无知。根据《世界图书百科全书》,偏执己见的人断事论人“往往无凭无据。……他们先入为主,对于跟个人看法相冲的事物,常加以歪曲、曲解,甚至充耳不闻”。

      这些偏见从哪里来?一个网上咨询服务机构说:“文化由往昔的事物堆积而成,偏见则由个人的背景际遇而生。”

      且举个例。在美国,贩卖黑奴的历史叫白人和黑人关系紧张,情况持续至今。父母对某种族存有偏见,儿女耳濡目染,看法往往大同小异。一个白人种族主义者说,他因而“对黑人抱有成见,‘敬’而远之”。

      有些人则认为,跟自己背景不一样的人一无是处。他们也许曾跟某种族文化背景的人来往,闹得不甚愉快,因此一刀切的认定该种族文化的人都同样 不济,或惹人讨厌。

      事事偏执,叫人生厌,但整个国家民族都偏执,问题非同小可。人要是认为个人的国籍、肤色、文化或语言凌驾他人,就很容易心存偏见,产生仇外情绪。20世纪期间,这类偏见更常常诉诸暴力。

      仇恨、私见,不一定由肤色或国籍所引起。美国宾雪法尼亚大学研究员克拉克·麦考利说:“随便把人分成两组,哪怕只是由掷硬币来决定,已足以引起不和。”每当提到偏见,人们常常想到这个经典实验:一位教师把三年级生分成两组——蓝眼睛的和棕色眼睛的,没多久,两组人就互相仇视起来。像拥护某支球队等小事,有时候也能触发激烈冲突。

      为何暴行不绝?

      人们为什么往往把仇恨诉诸暴力?研究员曾深入探索问题,目前仍只能以理论解释。克拉克·麦考利搜集了大量跟暴力和侵略行为有关的文献。他引用一个研究,表明“暴行跟发动战争和好胜心理有关”。研究员发现,“曾参与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国家,特别是战胜的国家,在大战结束后,凶杀案都上升了”。圣经说,我们生活在战祸频仍的时代。(马太福音24:6)形形色色的暴行增加,或多或少是这些战争促成的吗?

      其他研究员试着从生物学角度解释人类的侵略行为。一项研究试图把某些侵略行为跟“脑中的血清素水平低落”挂钩。另一个流行假说则把侵略倾向诿过于遗传。一个政治学家辩称:“[仇恨]可能主要是遗传的。”

      圣经说,人生来就不完美,在品格上有瑕疵、有缺陷。(创世记6:5;申命记32:5)十全十美的人世上固然没有,但这不等于人人都会盲目仇恨他人,这样做的人毕竟只占少数,因此,仇恨必定是后天形成的。著名心理学家戈登·奥尔波特说:“没有证据显示婴儿的本性是爱破坏的。……一般来说,婴儿对人没什么戒心,对外界刺激,也多半不怎么抗拒。”这类说法认为人的不良倾向:侵犯人、偏见和仇恨,主要是后天形成 的!人看来只因有人煽风点火,推波助澜,才仇恨别人。

      荼毒思想

      新纳粹党、光头党或三K党等,常常带头煽动仇恨。这些组织往往以生于破碎家庭,或易受摆布的年轻人为招揽对象。有的年轻人缺乏安全或自卑感重,也可能认为加入这些组织,能让他们有所归属。

      在鼓吹仇恨方面,互联网也“功不可没”。最近一项统计显示,煽动仇恨的网站可能多达1000个。根据《经济学家》周刊,一个这类网站的主持人说:“借着互联网,我们有机会把看法公诸于世。”他的网站还有专为儿童而设的网页。

      青少年上网听音乐,有时会碰巧连接到一些网站,听到挑动仇恨的音乐,还可以把音乐下载。这些音乐通常又吵耳又激情,歌词表达强烈的种族主义思想。这类网站又可连接到其他新闻组、聊天室或网站,通通以煽动仇恨为主。

      这类网站有的还加插了游戏和活动,供年轻人玩耍。一个新纳粹党的网站试图用圣经证明种族主义、排犹主义是有道理的,其中有个网页是填字游戏,内容充满种族主义色彩。目的何在?“这样,白种的年轻人就能明白我们斗争的方向了。”

      不过,掀动仇恨的人不都是思想偏执的。巴尔干半岛最近发生连场冲突,一位社会学家曾发表有关文章。他说,有的著名作家和言论举足轻重的人“写文章时,都爱哗众取宠,鼓吹仇恨,怂恿人肆无忌惮,叫人黑白不分,……以及歪曲事实”,让他“傻了眼”。

      仇恨扩散,教士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在《神圣的仇恨——90年代宗教冲突》里,作家詹姆斯·霍特的评论叫人震惊不已。他说:“宗教本该导人向善,造福社群,却常常挑动仇恨,导致战争和恐怖活动。20世纪90年代还有这种事,真是一大讽刺。”

      仇恨的成因看来多而复杂,不一而足。这么说来,人是不能以史为鉴,也没法避开仇恨的祸害的吗?小至个人,大至国际层面,该怎么办,才能消弭诱发仇恨的误会、无知和恐惧呢?

      [第6页的精选语句]

      仇恨和偏见是后天形成的!

      [第4,5页的图片]

      仇恨和偏见……

      ……不是与生俱来的

      [第7页的图片]

      煽动仇恨的组织利用互联网招揽青少年成员

      [第7页的图片]

      宗教往往助长冲突

      [鸣谢]

      AP Photo

  • 挣脱仇恨的枷锁
    警醒!2001年 | 8月8日
    • 挣脱仇恨的枷锁

      “要爱你们的仇敌。”——马太福音5:44。

      两国一向势如水火。一连数天,两国领袖进行紧密的和平谈判。一个工业强国的政治首长在场充当和事老,希望以其影响力和外交手腕,叫两国化敌为友,言归于好。很可惜,结果适得其反。几星期后,两国就爆发《新闻周刊》所描述,“二十年来最激烈的一次冲突”。

      在全球各地,政治首脑一向不遗余力地协商谋和,但在追求民族或国家利益的组织之间的仇恨,始终没减退迹象。无知、偏见诱发仇恨,加上有人推波助澜,暴行往往变本加厉,愈演愈烈。今天,各国领袖到处寻觅良方,苦无所获,却没留意到解决问题的关键近在咫尺,自古已有;这关键就在登山宝训里。在登山宝训里,耶稣基督敦促听众遵行上帝的教诲,“要爱你们的仇敌”是其中之一。不错,要化解仇恨,消除成见,“要爱你们的仇敌”不光是上上之策,也是惟一可行的办法!

      有些人认为,“要爱仇敌”这番话不切实际,是压根儿行不通的,也就全不放在心上。但仇恨如果是后天形成,难道就不能加以扫除 吗?因此,耶稣的话是化解仇恨的良策,是行之有效的。哪怕是宿怨世仇,人都能抛诸脑后。

      且想想耶稣在生时犹太人的处境。罗马军队一直以强权统治,叫犹太人吃重税,受折磨,被剥削。犹太人仿佛给人玩弄于掌上,任人宰割。(马太福音5:39-42)此外,有些犹太人也因为睚眦之怨,怀恨在心,视同胞如敌人。(马太福音5:21-24)耶稣期望在场聆听的人能倒过来,爱那些伤害他们的人,是合乎现实的吗?

      “爱”的真谛

      首先,要明白耶稣所说的“爱”,并非指知己密友之间的深厚感情。在希腊原文里,马太福音5:44所说的爱是阿格配。阿格配 所指的,是以原则为主导的爱,不一定涉及温情。具有阿格配 的人受公义原则支配,也就会以他人的利益为念,不管对方的品行如何,因此,阿格配 这种爱能战胜仇恨。耶稣给罗马士兵挂在柱上时,就以身作则,让人明白阿格配 的含意。当时,耶稣没诅咒行刑的人,反而祷告说:“父亲啊,求你宽恕他们,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路加福音23:34。

      人人都遵守耶稣的教训,彼此相爱,这样的事可能吗?不。圣经说,世界的情况每况愈下,人类正走向灭亡。提摩太后书3:13预言:“邪恶的人和冒名骗子必越来越坏。”话虽如此,个人要是学习圣经,受圣经的公义原则所薰陶,要撇除仇恨也不是没可能的。事实表明,许多人因此能抵御仇恨的洪流,不致让其淹没。请看看以下的真实事例。

      学习爱人

      若泽a13岁就加入恐怖组织,参与游击战。组织的成员跟若泽说,如果有人涉嫌做了不公不正的事,就要视如寇仇,可能的话,干掉也无妨。若泽眼看不少友伴死去,心中怨愤难平,很想复仇雪恨。他制造手榴弹时,老是自忖:“为什么人生这么痛苦?要是真的有上帝,他难道没看见吗?”若泽终日以泪洗脸,思绪紊乱,心中抑抑。

      后来,若泽接触到当地的耶和华见证人。他第一次参加见证人的聚会,就留意到当中弥漫着友爱气氛。人人都亲切地向他问好。稍后,若泽和见证人讨论到一个问题,也就是“上帝为什么容许恶事发生?”b,结果,积压在心头的疑问终于找着答案了。

      若泽学习圣经,知识日增,生活和思想都改变过来。他明白到“没有爱心的,还留在死亡之中。凡恨弟兄的,都是杀人的。……凡杀人的,都没有永生留在他里面。”——约翰一书3:14,15。

      不过,若泽好不容易,才能跟恐怖组织脱离关系。他每次到见证人的王国聚会所去,都给人跟踪。若泽在恐怖组织里认识的人,有的还参加聚会,看看若泽为什么会判若两人。他们知道若泽不会出卖组织,也不会对他们构成威胁后,才放下心来,不再缠扰他。若泽17岁受浸,成为耶和华见证人后不久,开始全时传道。今天,若泽不再盘算如何杀人,还向人宣讲爱和希望的信息!

      冲破种族藩篱

      争取种族权益的团体能抛开仇恨,冲破彼此之间的藩篱吗?英国伦敦有个耶和华见证人小组,组里的人都说阿姆哈拉语。这个小组共有35人——20个埃塞俄比亚人,15个厄立特里亚人。在非洲,这两族人最近曾因为种族仇恨而打起仗来,但在伦敦这小组里,他们却和睦共处,一起崇拜上帝。

      小组里有个见证人是埃塞俄比亚人。他的家人曾跟他说:“千万别相信厄立特里亚人!”但现在,他不但信任厄立特里亚裔的基督徒同工,还以弟兄姊妹相称!组内的厄立特里亚人一般都说提格里尼亚语,却学习阿姆哈拉语,即埃塞俄比亚弟兄所说的语言,这样,两族人就能一起研读圣经了。爱上帝的心能“完美地维系团结”,这不是有力的证据吗?——歌罗西书3:14。

      往者已矣

      人要是曾遭受非人待遇又怎样呢?怀恨在心不是人之常情吗?曼弗雷德是德国人。他受过六年共产牢狱之苦,无他,只因为他是耶和华见证人。曼弗雷德有没有痛恨恶待他的人,或想过报复呢?他说:“没有。”据德国《萨尔布吕肯报》报道,曼弗雷德说:“冤冤相报何时了?”很明显,曼弗雷德实践圣经的教训:“谁都不要以恶报恶。……只要自己做得到,就要尽力跟所有人和睦相处。”——罗马书12:17,18。

      仇恨不再!

      耶和华见证人不会自诩是十全十美的。他们也常常觉得,要抛开旧仇宿怨,说易行难,得不断努力实践圣经原则才行。但大体上,见证人都是活生生的例子,证明学习圣经的人的确能抛开仇恨。见证人登门探访,帮助人学习圣经,每年有成千上万人因而摒弃了种族主义和偏见。c(请参阅附栏:“实践圣经劝告,助人摆脱仇恨”。)这些人的经历证明,将来在上帝王国督导下推行的教育计划,能把仇恨连根拔起。在主祷文里,耶稣曾教人为这个王国祷告:“愿你的王国来临。”——马太福音6:9,10。

      圣经应许,在这个属天政府督导下,“认识耶和华的知识必遍满大地”。(以赛亚书11:9;54:13)以赛亚先知说:“上帝必在列国当中判断善恶,解决各族之间的争端。他们要把刀剑打成犁头,把枪矛打成镰刀。国与国不再拔剑相攻,他们也不再学习战事。”(以赛亚书2:4)这个预言在全球各地应验时,仇恨这头恶兽将从此绝迹,不再戕害人类!

      [脚注]

      a 不是真名。

      b 请参阅耶和华见证人出版的《带来永生的知识》,第8章:“上帝何以容许人受苦?”

      c 想免费学习圣经,请联络本地的耶和华见证人,或写信给本刊出版社。

      [第11页的附栏]

      实践圣经劝告,助人摆脱仇恨

      ● “你们当中的战事和争斗是哪里来的呢?贪图享乐的欲念在你们体内互相冲突,这种欲念不正是祸根吗?”(雅各书4:1)我们学会克制一己欲望,就常常能减少同别人冲突。

      ● “各人不要单顾自己的事,也要顾及别人的事。”(腓立比书2:4)为他人设想,也能避免无谓的纷争。

      ● “你要压抑怒气,离弃烈怒;不要气愤,这样只会作恶。”(诗篇37:8)我们能够控制冲动易怒的性子,同时必须这样做。

      ● “[上帝]从一个人那里造出万国万族,让他们住在全地上。”(使徒行传17:24,26)我们全是人类大家庭的成员,觉得自己的种族比其他的优秀,是说不过去的。

      ● “凡事都不要好辩争胜,不要自命不凡,倒要谦卑,看别人比自己优越。”(腓立比书2:3)别人总有些优点是我们没有的。见识浅薄的人才会小看他人。没有任何种族或文化是十全十美的。

      ● “所以我们只要有机会,就该对所有人行善。”(加拉太书6:10)不管对方是什么种族、文化,我们只要和蔼可亲、乐于助人,就能消除隔阂和误会。

      [第8,9页的图片]

      埃塞俄比亚裔和厄立特里亚裔的见证人和睦共处,一起敬拜上帝

      [第10页的图片]

      曼弗雷德受过共产牢狱之苦,却没有向仇恨低头

      [第10页的图片]

      实践圣经教训,有助于除去人与人之间的屏障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