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正在“乐园”里寻得真正的和平
乐园!这个字词往往使人联想到夏威夷——无疑有充分理由。这里有暖和的天气、蔚蓝的天空、随风摇曳的棕榈树枝、令人心旷神怡的微风和沙幼水清的海滩——在许多人心目中,这些乃是乐园的条件。
上述各种特色吸引了不少远近的游人。他们来自亚洲、太平洋、美洲,甚至加勒比海的海岛和欧洲。有许多人由于岛上四季如春而迁到这里来;另一些人则为了寻求经济安全——当然,也为了追求快乐来到这里。结果,夏威夷成了许多不同国籍种族的人的大熔炉,居民拥有各种各样多采多姿的文化背景和宗教观念。
可是,事情也有阴暗的一面。像世上许多风景优美的地方一样,夏威夷也充斥着罪行、吸毒、失业、污染和其他许多困扰全球人类的难题。由于人疏忽大意和自私,夏威夷的各岛屿正逐渐失去其自然美。人们都想生活在乐园里,但并非所有住在这些美丽岛屿的人都愿意作出所需的努力,使这些海岛变成或至低限度保持乐园的情况。其实,若要建造一个乐园,除了美丽的风景和宜人的天气之外,还需要具备另一些条件才行。
然而,有一群数目日增的岛上居民却正在这乐园般的地方享有真正的快乐。他们都接受了真理,衷心相信上帝的这个奇妙应许:“我造新天新地;从前的事不再被记念,也不再追想。”这些人也把使徒彼得的话紧记在心,欢乐地瞻望未来:“但我们照他的应许,盼望新天新地,有义居在其中。”(以赛亚书65:17;彼得后书3:13)这些人是谁?他们是怎样获悉圣经的奇妙希望的?他们在生活上作了什么改变?
克服对死亡的恐惧
伊沙贝尔和丈夫乔治都是菲律宾裔。虽然伊沙贝尔从未读过圣经,她却自小便跟从父母信奉罗马天主教。教会告诉她人有个不死的灵魂。她对这个谬误道理有什么反应呢?她恐惧死亡,以为死亡会将她活生生地埋在棺材里,灵魂永远无法逃脱。1973年,伊沙贝尔开始跟耶和华见证人研读圣经。她获悉人的魂并不是不死的,而且上帝会使人复活过来而借此消灭死亡。这令她如释重负,喜出望外。(以西结书18:4,20;约翰福音5:28,29)圣经的真理使她大受感动,因此她进步得很快。
乔治又怎样?他加入了妻子的圣经讨论,但起初仅是想证明见证人错了。可是他却无法在他和妻子所学到的事上找着任何破绽。他们研读圣经之后不久便谈到血的问题。在此之前,乔治十分爱吃用血烹制的食物,但他一旦看出圣经明令禁止人吃血,便毅然戒绝一切用血制成的食品。(创世记9:3,4;利未记17:10-12;使徒行传15:28,29)他继续参加妻子的圣经研究,并且很高兴自己终于找到了真理。今日,乔治、伊沙贝尔和他们的四个儿女都按照上帝的标准而生活,因此得以享有真正的快乐。
受真正的基督教所吸引
一个名叫乔治的日裔男子和他的葡裔妻子莉莲均已年逾60。两人都在夏威夷出生和长大。乔治的父母从没有给他任何宗教上的指导,因此他对宗教并不认真。然而,乔治却一向相信有上帝存在。在另一方面,莉莲的父母则自她童年便带她归信罗马天主教。
乔治虽然不大喜欢读圣经,他却阅读《守望台》和《儆醒!》杂志达30年之久。因此他对圣经的教训知道得颇清楚。可是,由于他是个烟瘾很深和嗜酒成癖的人,他迟迟未能在生活上作出改变。随着时间过去,乔治继续阅读杂志,间中也出席在王国聚会所举行的基督徒聚会。何以故呢?正如他说,因为“其他宗教都十分伪善,”宽容圣经所谴责的许多恶事。他看出耶和华见证人与其他宗教截然不同。
尽管乔治的妻子莉莲一直深受父母的宗教所影响,什么吸引她接受上帝话语的真理呢?有一次莉莲的妹妹邀请她出席在王国聚会所举行的聚会。莉莲回忆说:“我很欣赏聚会里快乐的家庭气氛和人们的友善微笑。”她在耶和华的百姓当中所见到的真挚爱心使她深信见证人所信的是真理。(约翰福音13:34,35)她接受了一个圣经研究,最后更将自己的一生呈献给耶和华,在丈夫受浸之后几个月也受了浸。
乔治不再抽烟酗酒了;莉莲则将她所有的宗教偶像抛掉。他们一起怀着爱心与别人——包括他们的25个孙子孙女和4个曾孙在内——分享他们所获知的真理。你仅是从乔治和莉莲的面容便可以看出他们多么快乐!
获致和平快乐
中年的爱尔兰裔男子帕特里克和他的犹太裔妻子妮娜从美国西南部迁到夏威夷来。他们以前曾过着所谓无拘无束的生活,耽溺于吸毒、宗教试验和性不道德等。他们有多年时间是一个旁门教派的信徒,企图借吸毒、冥想和私人宗教导师之助获致较高的意识。但随着时间过去,帕特里克在那些自称已获致‘较高意识’的人当中见到许多嫉妒、纷争和持续不断的争执。这使他大感厌倦,于是毅然脱离组织,返回一度居住过的夏威夷,希望借此能够找着内心的安宁。其后,帕特里克说服了他当时的女友妮娜前来夏威夷游览。最后他们结为夫妇,在当地定居下来。
帕特里克和妮娜绝没有想到,他们寻找和平快乐,结果竟会跟耶和华见证人研读圣经。妮娜虽然一向坚信无神论,但有些问题,诸如何以有罪恶存在,以及何以祸患会发生在好人身上等,却令她大感困惑。但她开始从圣经寻得这些问题的满意答案。帕特里克寻找真理十年之后,终于得偿所愿。不久,他们从圣经学到的知识开始改变他们对道德的看法。帕特里克经过一番悠长艰苦的挣扎之后,终于克服了根深蒂固的烟瘾。至今差不多有十年了,他和妻子一直按照上帝的标准过着道德正直的生活。他们怀着纯洁的心地和清白的良心,享有他们一向追求的和平。
牺牲和奖赏
“你们要努力进窄门。我告诉你们,将来有许多人想要进去,却是不能。”(路加福音13:24)耶稣基督所说的这段话清楚表明,事奉上帝和按圣经标准而生活绝非易事。人若要这样行,就不但要作出所需的努力,还要作出若干牺牲。本文所叙述的几个人无疑都曾这样行,但他们却获得丰富的奖赏!
例如,请想想上文提及的帕特里克和妮娜。他们毅然作出重大改变,虽然以前收入颇佳,过着舒适富裕的生活,现在却转而从事部分时间的世俗工作,以维持自己参与全时的基督徒服事职务。然而,他们确信自己所得的属灵裨益远超过所作的任何物质牺牲。他们感到真正快乐。
对乔治和莉莲来说,由于年事已高,作出改变殊非易事。参加基督徒的聚会和服事职务需要相当多的时间、精神和体力。然而,令他们喜出望外的是,他们的健康竟因此而大有改善。他们目前所过的可说是一种生气勃勃、充实而快乐的生活。
对乔治和伊沙贝尔来说,他们所面对的最大挑战是教养儿女和帮助他们踏上生命之道。他们需要花很多时间和精力才能帮助四个孩子准备出席基督徒的聚会和带他们参加传道工作。有一个时候,持续的压力使乔治和伊沙贝尔在履行父母的责任方面松懈下来。但一个题名为“恢复自我牺牲的精神”的圣经演讲使他们大受感动,于是他们重新振作起来,给予四个儿女所需的关注和训练,‘按照耶和华的教训和警戒养育他们’。不用说,他们所作的这种努力获得了丰盛的酬报。——以弗所书6:4。
为这些及其他许多人带来真正快乐的并非优美的风景、宜人的天气或悠闲的生活步调,而是他们确知自己正按照上帝的旨意运用自己的一生,遵从上帝话语——圣经——的标准而生活。(传道书12:13)再者,他们深知不久乐园便会在普世重建起来;他们每想到这个欢乐的日子,便不禁喜上心头。——路加福音23:43。
[第25页的图片]
乔治、伊沙贝尔和儿女从圣经研读寻得乐趣
[第26页的图片]
乔治和莉莲在基督徒服事职务上寻得快乐
[第27页的图片]
帕特里克和妮娜努力为耶和华服务而享有真正的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