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切勿形成不信的心守望台1998年 | 7月15日
-
-
切勿形成不信的心
“弟兄们,你们要当心,恐怕你们有人跟活的上帝疏远,结果形成邪恶不信的心。”——希伯来书3:12。
1.保罗在写给希伯来裔基督徒的信里,向我们透露什么令人震惊的情况?
一度跟耶和华享有良好个人关系的人,竟然也会形成一颗“邪恶……的心”,“跟活的上帝疏远”。这是个多么令人惊惧的念头,也是个多么有力的警告!使徒保罗这番话不是对不信的人说的;相反,他的对象是那些相信耶稣基督的赎价牺牲,并且根据这项信心把自己一生呈献给耶和华的人。
2.我们需要考虑什么问题?
2 这样的人既享有这么宝贵的属灵福分,又怎可能形成一颗“邪恶不信的心”呢?老实说,人尝过上帝的厚爱和分外恩慈,又怎会蓄意跟他疏远呢?这种情形会发生在我们任何一个人身上吗?这些问题的确发人深省,因此值得我们探究一下保罗提出这个警告的原因。——哥林多前书10:11。
何以提出这个严厉警告?
3.请描述公元1世纪在耶路撒冷城里和邻近地区,什么环境令基督徒深受影响。
3 看来保罗在公元61年写信给犹地亚的希伯来裔基督徒。一个历史家指出,在那段日子,“无论在耶路撒冷城还是在整个行省,任何持重、老实的人,都毫无和平安全可言”。当时,罗马军队大力镇压人民,反罗马的犹太奋锐党则顽强对抗,再加上盗匪乘机作乱,以致社会上暴力充斥、不法横行。基督徒虽然竭力避免牵涉在这些争端里,处境却十分困难。(提摩太前书2:1,2)事实上,由于他们严守中立,有些人把他们视为与社会格格不入,甚至危害国家安全。基督徒时常饱受虐待,遭受个人损失。——希伯来书10:32-34。
4.希伯来裔基督徒在宗教方面受到什么压力?
4 希伯来裔基督徒也在宗教方面大受压力。由于耶稣的忠心门徒热心传道,基督徒的会众得以迅速扩展,可是犹太人,尤其是他们的宗教领袖,却对此大感嫉妒和愤恨。于是他们极力干扰、迫害耶稣基督的门徒。a(使徒行传6:8-14;21:27-30;23:12,13;24:1-9)即使有些基督徒没有直接受人迫害,他们也饱受犹太人的蔑视和讥嘲。一般犹太人都瞧不起基督教,认为这只是个新兴的宗教,既没有圣殿,也没有祭司、节期和祭牲,所以根本不能跟犹太教的堂皇荣美相比。甚至基督徒的领袖耶稣,也像罪犯一样被人处死。由于这缘故,基督徒必须有很大的信心、勇气和忍耐,才能奉行他们的宗教。
5.为什么犹地亚的基督徒必须在灵性上保持警觉?
5 最重要的是,当时犹地亚的希伯来裔基督徒正生活在犹太历史的一个关键时期。主耶稣基督曾预告有许多事会在犹太事物制度的末期发生,当时这些事已经发生了。因此,犹太制度的终结不可能还有很久才来到。基督徒要渡过这场灾难,就得在灵性上保持警觉,随时作妥准备“逃到山上去”。(马太福音24:6,15,16)他们具有所需的信心和属灵毅力,听从耶稣的吩咐立即采取行动吗?看来保罗对他们感到有点忧虑。
6.犹地亚的基督徒亟须什么?
6 在整个犹太事物制度解体之前的十年间,希伯来裔基督徒显然从会众内外受到巨大的压力。他们亟须鼓励。他们也需要劝告和指引,帮助他们看出自己所选择的途径是正确的,明白他们忍受苦楚绝不是徒然的。值得庆幸的是,保罗看出他们的需要,毅然提出所需的帮助。
7.为什么我们应当仔细留意保罗向希伯来裔基督徒提出的劝告?
7 保罗对希伯来裔基督徒所写的话,也值得我们密切留意。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正生活在跟他们十分相似的时代。我们天天感受到撒但世界加于我们身上的压力。(约翰一书5:19)耶稣和使徒就最后的日子和“事物制度的末期”所说的许多预言,正纷纷在我们眼前应验。(马太福音24:3-14;提摩太后书3:1-5;彼得后书3:3,4;启示录6:1-8)最重要的是,我们必须在灵性上保持警觉,这样才能“成功地逃脱这一切指定要发生的事”。——路加福音21:36。
比摩西更大的一位
8.保罗在希伯来书3:1敦促基督徒同工要怎样做?
8 保罗提及一件关系重大的事,说:“你们要思念我们所宣认的使徒兼大祭司——耶稣。”(希伯来书3:1)“思念”的意思是“清楚看出,……完全明白,仔细考虑”。(《瓦因新旧约语词诠释词典》)因此,保罗敦促信徒同工作一番认真努力,好衷心体会耶稣对他们的信仰和得救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这样他们就会更决心紧守信仰,毫不动摇。那末,耶稣究竟在这件事上担任什么角色呢?为什么我们要仔细“思念”他呢?
9.为什么保罗把耶稣称为“使徒”和“大祭司”?
9 保罗把“使徒”和“大祭司”这两个名称应用在耶稣身上。“使徒”的意思是被差派出去的人,在这里跟上帝用来与人沟通的工具有关。“大祭司”则是人借之亲近上帝的途径。这两项安排都是纯真崇拜的重要因素,而两者都体现在耶稣身上。他从天上奉差到地上来,要教导人类认识上帝的真理。(约翰福音1:18;3:16;14:6)耶稣也被委任,在耶和华属灵圣殿的安排里作大祭司,好使人类的罪得赦。(希伯来书4:14,15;约翰一书2:1,2)只要我们真正赏识我们通过耶稣所能享有的奇妙福分,我们就会有勇气和决心紧守信仰,毫不动摇。
10.(甲)保罗怎样帮助希伯来裔基督徒看出基督教的确比犹太教优胜?(乙)为了加强自己的论点,保罗提出什么普遍受人接纳的事实?
10 为了强调基督徒信仰的价值,保罗把耶稣跟摩西作个比较。在犹太人看来,摩西是他们祖先当中最伟大的先知。如果希伯来裔基督徒能够衷心体会到耶稣比摩西更伟大,他们就没有理由怀疑基督教是否真的比犹太教优越了。保罗指出,诚然摩西被视为配受重任,奉派照管上帝的“全家”,即以色列国族或会众,他只是个忠信的侍役或仆人而已。(民数记12:7)另一方面,耶稣却是儿子,是全家的主人。(哥林多前书11:3;希伯来书3:2,3,5)为了加强自己的论点,保罗提出这个普遍受人接纳的事实:“当然,家宅总是有人建成的,但建成一切的就是上帝。”(希伯来书3:4)没有人会否认上帝比任何人更伟大,因为他是建成和创造万物的主宰。耶稣既是上帝的同工,自然比其他受造物更大,也比摩西更大。——箴言8:30;歌罗西书1:15-17。
11,12.保罗敦促希伯来裔基督徒要“保持稳固”,紧守什么“直到终结”?我们可以怎样切实听从他的劝勉?
11 希伯来裔基督徒的确居于一个非常优越的地位。保罗提醒这些基督徒,他们是“同领属天呼召的人”;这样的殊荣比犹太制度所能提供的任何好处宝贵得多。(希伯来书3:1)保罗的话必然令受膏基督徒深怀感激,庆幸自己有希望获得新的产业;他们不会因为放弃了与犹太制度有关的事物而感觉后悔。(腓立比书3:8)保罗敦促他们务要紧守自己所享的特权,不要把这样的殊荣视作理所当然。保罗说:“基督忠信,是身为儿子,在上管理上帝的家。如果我们紧紧持守发言的胆量,持守因希望而有的夸耀,保持稳固直到终结,我们就是上帝的家了。”——希伯来书3:6。
12 不错,希伯来裔基督徒要渡过犹太事物制度的终结,就必须持守上帝赐给他们的希望,“保持稳固直到终结”。今天,我们想渡过这个制度的末日,也必须同样坚持到底。(马太福音24:13)我们绝不该让生活的忧虑、别人的冷淡或自己不完美的倾向,动摇我们对上帝应许的信心。(路加福音21:16-19)为了加强自己内心的力量,让我们看看保罗接着怎样说。
“不要硬起心来”
13.保罗提出什么警告?他怎样应用诗篇95篇的经文?
13 保罗指出希伯来裔基督徒所居的优越地位之后,接着提出这个警告:“正如圣灵说:‘今日,你们如果听他的声音,就不要硬起心来,像以往惹动他的盛怒,像当日在旷野试探他一样。’”(希伯来书3:7,8)保罗引用诗篇95篇的经文,因此可以说“圣灵说”。b(诗篇95:7,8;出埃及记17:1-7)圣经是上帝以他的圣灵灵示人写成的。——提摩太后书3:16。
14.以色列人怎样回应耶和华的恩惠?为什么?
14 以色列人脱离了埃及的奴役之后,有荣幸跟耶和华缔结立约的关系。(出埃及记19:4,5;24:7,8)可是他们不但没有感激上帝对他们所施的一切恩惠,反而不久就行事忤逆上帝。(民数记13:25-14:10)这件事怎可能发生呢?保罗指出原因:他们硬起心来。但是,对上帝的话语敏于回应的心,是怎样变成刚硬的呢?我们必须怎样做,才能防止这种情形发生?
15.(甲)在以往和现今,人怎样听见上帝的“声音”?(乙)关于听上帝的“声音”,我们应当向自己提出什么问题?
15 保罗提出的警告,以这句话作为引子:“你们如果听他的声音”。上帝通过摩西和其他预言者向他的子民说话。然后,耶和华通过他的爱子耶稣基督向他们说话。(希伯来书1:1,2)今天我们拥有上帝所灵示的全部话语——圣经。我们也有“忠信睿智的奴隶”,这个奴隶奉耶稣委派,“在适当的时候”把灵粮分发给我们。(马太福音24:45-47)因此,上帝仍然向我们说话。但是我们有没有聆听呢?例如,我们听见有关衣着仪表或娱乐音乐的劝告,我们有什么反应呢?我们真的“听”,仔细留意所听见的话,并且切实遵从吗?如果我们习以为常地找借口不听从劝告,或甚至表示不同意,我们就有硬起心来的危险了。
16.什么可以使我们的心变成刚硬?
16 有些事是我们能够也应当做的,我们却借故不做,这也可以使我们的心刚硬起来。(雅各书4:17)虽然耶和华对以色列人仁至义尽,他们却不信从他,甚至反叛摩西,宁愿听信关于迦南的不利报告,不肯进入应许之地。(民数记14:1-4)因此耶和华宣告他们要在旷野流浪40年,直到那个毫无信心的世代死去为止。上帝对他们深感厌恶,说:“‘他们心里常常迷途,一向不认识我的道路。’我就在怒中发誓,‘他们断不可进入我的休息。’”(希伯来书3:9-11)在这件事上,我们可以学到什么教训吗?
给我们的教训
17.以色列人虽然见过耶和华大能的作为,也听过他宣布自己的谕旨,为什么仍然缺乏信心?
17 从埃及出来的那一代以色列人,亲眼看见了耶和华大能的作为,亲耳听见了他所宣告的谕旨。可是,他们仍然没有信心,不信上帝能够带领他们安然进入应许之地。为什么呢?耶和华说:“他们……一向不认识我的道路。”他们知道耶和华说过什么话、做过什么事,却没有对他养成全心的信赖,坚信他有能力照顾他们。他们只关心自己需要什么、想要什么,很少想到上帝的道路和旨意。不错,他们对上帝的应许缺乏信心。
18.据保罗说,怎样的行径会使人形成一颗“邪恶不信的心”?
18 保罗接着对希伯来人所说的话,也对我们同样适用:“弟兄们,你们要当心,恐怕你们有人跟活的上帝疏远,结果形成邪恶不信的心。”(希伯来书3:12)保罗一针见血地指出,“邪恶不信的心”是由于人“跟活的上帝疏远”而形成的。他在信里较早的地方,谈及人因为不留心而“随流漂去”。(希伯来书2:1)可是,译作“疏远”的希腊词语的意思是“站开”,跟英语“叛道”这个词语有关。“疏远”这个词语表示蓄意、自觉地抗拒,离开和叛变,并且含有蔑视的意思。
19.不听劝告可以导致什么严重后果?请举例说明。
19 所以,我们学到的教训是,如果我们习以为常地不“听他的声音”,不理会耶和华通过他的话语和忠信奴隶阶级提出的劝告,不久我们的心就会变成刚硬麻木了。例如,一对未婚的男女可能有些过度亲热的行为。如果他们对事情毫不理会就算了,那会怎样呢?这会保护他们,使他们不再重犯错误吗?还是使他们更易于重蹈覆辙?同样,每逢奴隶阶级提出劝告,叮嘱我们要小心选择适当的音乐、娱乐等,我们总是感激接受,敏于调整吗?保罗促请我们“不要放弃聚会”。(希伯来书10:24,25)虽有这样的劝告,有些人仍然把基督徒聚会看得很随便。他们看来觉得,错过一些聚会,或甚至干脆不参加某些聚会,也没有什么关系。
20.为什么我们必须积极回应圣经的劝告?
20 耶和华在圣经和圣经书刊里把他的旨意清楚显示出来。如果我们不积极回应他的“声音”,很快就会“跟活的上帝疏远”了。起初我们也许只是不理会劝告,但这种态度可以很容易演变成藐视、批评和抗拒劝告。如果不迅速加以制止,一颗“邪恶不信的心”就形成了。人一旦踏上这样的歧途,要复原通常是十分困难的。(参阅以弗所书4:19。)耶利米说的不错:“人心比万物都诡诈,坏到极处,谁能识透呢?”(耶利米书17:9)由于这缘故,保罗敦促他的希伯来裔信徒同工说:“你们倒要趁着还有可以称为‘今日’的时候,天天彼此劝勉,恐怕你们有人由于罪的骗人力量就刚硬起来。”——希伯来书3:13。
21.我们所有人都受到劝勉要怎样做?我们享有什么前景?
21 今日,耶和华仍然通过他的话语和组织向我们说话,这多么值得我们高兴!我们很感激“忠信睿智的奴隶”继续帮助我们“紧紧持守当初确信的心,保持稳固直到终结”。(希伯来书3:14)我们现在就应当对上帝的仁爱和指引踊跃作出回应。我们这样做,就可以体现耶和华的另一个奇妙应许——“进入”他的休息。(希伯来书4:3,10)这正是保罗接着向希伯来裔基督徒论述的题目。我们会在下一篇文章探讨这个论题。
-
-
你进了上帝的休息吗?守望台1998年 | 7月15日
-
-
你进了上帝的休息吗?
“人进了上帝的休息,也就歇了自己的工作而休息。”——希伯来书4:10。
1.为什么人人都喜欢有机会休息?
休息。一个多么可喜可爱的字眼!生活在今天这个步调迅速、忙乱紧张的世界里,我们大部分人都会同意,有点休息的确是最受欢迎的事。不论年老还是年幼,已婚还是独身,我们仅是应付日常生活,就已经感到担子沉重、精疲力竭了。尤其对身体有缺陷或体弱多病的人来说,每过一天都十分吃力。圣经说的不错:“所有创造物都一同悲叹,一同痛苦,直到现在。”(罗马书8:22)人在休息,不一定就是懒惰。休息是人的基本需要,是不能够忽略的。
2.自什么时候以来,耶和华正在休息?
2 耶和华上帝也在休息。我们在创世记读到:“天地万物都造齐了。到第七日,上帝造物的工已经完毕,就在第七日歇了他一切的工,安息了。”耶和华表示“第七日”具有特别意义,正如他所灵示的记录接着说:“上帝赐福给第七日,定为圣日。”——创世记2:1-3。
上帝歇了他的工
3.上帝休息,不可能是为了什么理由?
3 上帝为什么在“第七日”安息呢?当然,上帝安息并不是因为他感觉疲倦。耶和华拥有“大能大力”,“并不疲乏,也不困倦”。(以赛亚书40:26,28)上帝安息也不是因为他需要停下来松弛一下或改变一下步调,因为耶稣告诉我们:“我父亲不断工作直到现在,我也不断工作。”(约翰福音5:17)血肉之躯的受造物有身体上各种周期和需要,“上帝是个灵”,他并不受这些事所限制。——约翰福音4:24。
4.在什么方面,“第七日”跟以前的六“日”不同?
4 至于上帝在“第七日”安息,我们可以怎样探知他这样做的原因呢?请留意,虽然上帝对自己在以前六个悠长的创造“日”所成就的事十分满意,他却特别祝福“第七日”,“定为圣日”。《简明牛津词典》为“圣”这个形容词所定的界说是:“专一献给或拨给(一个神或某个宗教用途)。”因此,耶和华赐福给“第七日”,定为圣日,是要表示这日和他的“安息”跟他的神圣旨意有关,并不是因为他有什么需要的缘故。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5.在头六个创造“日”,上帝使什么事开始发挥作用?
5 在前六个创造“日”,上帝制定和设立了各种循环和法则,去支配地球和四周各物的运行。科学家现在才知道这些事物的设计多么奇妙。在“第六日”的末了,上帝创造了第一对人类,把他们安置在“东方的伊甸”一个园子里。然后上帝宣告他对人类和地球所定的旨意,他说了以下这段预示未来的话:“要生养众多,遍满地面,治理这地,也要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和地上各样行动的活物。”——创世记1:28,31;2:8。
6.(甲)在“第六日”的末了,上帝对所创造的一切有什么感觉?(乙)在什么意义上说来,“第七日”是圣日?
6 圣经的记载透露,上帝从事创造的“第六日”结束时,“上帝看着一切所造的都甚好。”(创世记1:31)上帝对他所造的一切都深感满意,于是就安息了,意即不再进一步在地上创造什么。当时地上的乐园虽然完美无瑕,面积却很有限,而且里面只有两个人。地球和人类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发展到上帝定意要达到的地步。为了这缘故,上帝定出了一个“第七日”,要让他在前六“日”所创造的一切,按照他的神圣旨意而发展。(参阅以弗所书1:11。)到“第七日”结束的时候,地球已成为了一个普世的乐园,一族身心完美的人类会永远生活在地上。(以赛亚书45:18)上帝把“第七日”拨作专一的用途,特要使他对地球和人类所定的旨意彻底实现。在这个意义上,“第七日”是个“圣日”。
7.(甲)从什么方面说来,上帝在“第七日”歇息了?(乙)到“第七日”结束时,各事会发展到什么地步?
7 因此上帝在“第七日”安息,停止了他的创造工作。他仿佛停下来,让他所制定的各事自行发挥作用。他肯定在“第七日”的末了,万事都会有完满的结局,就像他原本所定意的一样。就算出现障碍,他也必定能够一一克服。上帝的旨意完全实现之日,所有顺服的人类都会得益无穷。没有什么东西能够阻止这件事实现,因为上帝赐福给“第七日”,把这日定为“圣日”。顺服的人类的确前途一片光明!
以色列未能进入上帝的休息
8.以色列人是在什么时候和怎样开始守安息的?
8 耶和华为工作和休息所作的安排,使以色列国得益不浅。上帝在西奈山把律法赐给以色列人之前,已经通过摩西吩咐他们说:“耶和华既将安息日赐给你们,所以第六天他赐给你们两天的食物,第七天各人要住在自己的地方,不许什么人出去。”于是,“百姓第七天安息了”。——出埃及记16:22-30。
9.对以色列人来说,为什么安息日的律法无疑带来可喜的改变?
9 当时以色列人刚从埃及的奴役获得释放;对他们来说,安息日的安排是一件新事。埃及人和其他民族量度时间是以五天至十天作为单位的,为奴的以色列人却不大可能获准有一天休息。(参阅出埃及记5:1-9。)所以,我们有理由认为以色列人很高兴有这样的改变。与其把安息日的规定视为重担或约束,他们应当乐于遵守这个命令才对。事实上,上帝后来告诉以色列人,安息日的目的是要提醒他们一度在埃及为奴,但蒙耶和华把他们拯救出来。——申命记5:15。
10,11.(甲)以色列人服从上帝,就可以期望享有什么福分?(乙)以色列人为什么未能进入上帝的休息?
10 跟摩西一同出埃及的以色列人,只要顺服上帝,就可以有幸进入应许之地,一块“流奶与蜜之地”。(出埃及记3:8)他们会在那里得享真正的安息,不是仅在安息日,而是终其余生都享有这样的福分。(申命记12:9,10)可是,这个希望并没有实现。论到他们,使徒保罗写道:“是谁听见这话,还惹动他的盛怒呢?其实摩西从埃及领出来的人,不是全都这样吗?四十年以来,上帝憎恶的又是谁呢?不就是那些犯了罪,尸体倒在旷野的人吗?他对谁发誓说,他们断不可进入他的休息呢?不就是那些不服从的人吗?由此可见,他们不能进去,是因为不信的缘故。”——希伯来书3:16-19。
11 这给我们一个多么有力的教训!由于对耶和华缺乏信心,那个世代的以色列人未能获得上帝应许给他们的休息。相反,他们都死在旷野中。上帝曾定意通过亚伯拉罕的后裔使地上万族得福;以色列人既是亚伯拉罕的后代,他们跟上帝这项旨意有密切关系,可是他们却未能看清楚这件事。(创世记17:7,8;22:18)他们不但没有行事跟上帝的旨意一致,反而专注于世俗的事务,一心要满足自私的欲望。但愿我们永不要步入这样的歧途才好!——哥林多前书10:6,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