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圣经历史有多准确?
    守望台1993年 | 6月1日
    • 圣经历史有多准确?

      “我说的是真话,并不是谎言,”一位圣经执笔者对他的年轻朋友这样说。(提摩太前书2:7)保罗在书信中所用的这些措辞对圣经批评家提出一项挑战。a自保罗写下他的信以来,1900多年已过去了。可是在这期间,没有人能够成功地提出证据,证明他的书信有丝毫不确之处。

      圣经执笔者路加也很关注资料的准确性。他记录了耶稣的一生和传道工作,然后写下了使徒行传。路加写道:“我已经把这些事从头考查过,……都是确实的。”——路加福音1:3,4,《新译》。

      准确的证据

      19世纪初叶,圣经批评家质疑路加所写的历史记载的准确性。此外,他们声称使徒行传所载的历史是在公元第二世纪中叶捏造出来的。英国考古学家威廉·米切尔·拉姆齐爵士便相信此说。但考证过路加所提及的名字和地点后,拉姆齐却承认说:“我渐渐意识到,这些记载在很多细节上都十分准确真实。”

      拉姆齐写下以上的话时,批评家对于路加的写作是否准确仍未取得共识。他们为了一个争论相持不下。争论牵涉到几个关系密切的城市:以哥念、路司得和特庇。路加的报道暗示,以哥念跟路司得和特庇不同;他把路司得和特庇称为‘吕高尼的城’。(使徒行传14:6)可是,正如附图所示,路司得距离以哥念比离特庇更近。有些古代历史家把以哥念描述为吕高尼一部分;因此,批评家指责路加没有这样行。

      后来在1910年,拉姆齐在以哥念的废墟发现了一个纪念碑,碑文透露该城居民说的是弗吕家语而非吕高尼语。梅里尔·昂格尔博士在《考古学与新约》一书中说:“从以哥念及邻近一带发现的其他许多铭刻证实,基本上说来,该城可称为弗吕家的城。”不错,在保罗的日子,以哥念是属于弗吕家文化的;这与‘吕高尼的城’不同,因为那里的人说的是“吕高尼的话”。——使徒行传14:6,11。

      圣经批评者也质疑路加用“波利塔尔克斯”一词来指帖撒罗尼迦的地方官。(使徒行传17:6,《新世》脚注)希腊文学从没有采用这个语词。后来,人在这个古城发现了一道拱门,拱门上不但载有若干地方官的名字,还把地方官称为“波利塔尔克斯”——正好是路加所用的字词。W.E.瓦恩在《新旧约语词诠释辞典》一书中解释:“路加写作的准确性因采用这字词而获得证实。”

      路加的航程

      航海专家曾仔细研究使徒行传第27章所描述的海难细节。据路加说,他与保罗所乘的大船在一个名叫高大的小岛附近遇上从东北刮起的大风。水手们都害怕船会被大风吹到非洲北岸沿海的危险沙洲上。(使徒行传27:14,17,《新世》脚注)于是,他们以熟练的航海技术成功地把船驶离非洲,向西前行。大风仍然刮个不停。最后,船在马耳他岛的海岸附近搁浅了。当时他们的船已航行了870公里左右。据航海专家们估计,一艘大船在强风中航行,要逾13天的时间才能抵达这么远的地方。他们的计算与路加的记载一致,因为路加指出船在第14天搁浅。(使徒行传27:27,33,39,41)快艇手詹姆斯·史密斯考查过路加的航海记载的一切细节之后作出结论说:“这乃是一项真实的记录,是根据个人的亲身经历写成的……除非执笔者亲自目击其事,否则,他若不是个水手,就根本没有可能写出这项在一切细节上都正确无误的航海记载。”

      由于这些发现,若干神学家愿意为基督教希腊文圣经辩护,指出它是准确的历史。但希伯来文圣经里较早期的历史记载又如何?不少教士向现代主张屈膝,声称圣经含有神话。可是,令批评家尴尬的是,圣经早期的历史有不少细节业已证实是准确的。例如,请考虑一下一度受人遗忘的亚述帝国重新被人发现一事。

      [脚注]

      a 也可参看罗马书9:1;哥林多后书11:31;加拉太书1:20。

      [第3页的地图]

      (排版后的式样,见出版物)

      弗吕家

      吕高尼

      以哥念

      路司得

      特庇

      地中海

      塞浦路斯

  • 令圣经批评家大感为难的失落帝国
    守望台1993年 | 6月1日
    • 令圣经批评家大感为难的失落帝国

      “在过去,亚述帝国的历史可说是世界史上最模糊的时期之一。”“我们对古尼尼微所知的一切,若非来自圣经的零星间接论述和预言,便是来自狄奥多罗斯……和其他学者随笔写下的亚述历史的残存片断。”——《圣经著作百科全书》,1862年版,第1及第3卷。

      狄奥多罗斯是生于2000年前的希腊历史家。他声称尼尼微是个四角形的城市,四边共长480斯达地,周长相等于96公里!圣经也作了类似的论述,指出尼尼微是个极大的城,“要走三天、才走得完。”——约拿书3:3,《吕译》。

      19世纪的圣经批评家拒绝相信,古代世界一个未被发现的城市会有这么庞大。他们声称,尼尼微若确曾存在过,也必然是巴比伦之前的一个文明古国。

      这项见解与圣经创世记第10章的记载背道而驰。圣经在这里记述挪亚的曾孙宁录在巴别(即巴比伦)附近建立了第一个政府,说:“他从那地出来往亚述去,建造尼尼微、利河伯、迦拉,和尼尼微、迦拉中间的利鲜,这就是那大城。”(创世记10:8-12)请留意,圣经将这四个新建成的亚述城市描述为一个“大城”。

      1843年,法国考古学家保罗-埃米尔·博塔发现了一座皇宫的遗迹,后来证实是亚述城市的一部分。民间听到这项发现后大为雀跃。艾伦·米勒德在他所著的《圣经时代的珍宝》一书中解释说:“这座皇宫证实属于亚述王撒珥根所有之后,大众对这件事兴趣大增。除了以赛亚书20:1提过这个国王的名字之外,我们对他便一无所知,故此他的存在一度是个疑问。”

      与此同时,另一位考古学家奥斯汀·亨利·莱亚德在科萨巴西南约42公里,一处称为尼姆鲁德的地方着手发掘废墟。这个废墟后来证实是迦拉,即创世记10:11论及的四个亚述城市中的一个。其后,莱亚德于1849年在迦拉与科萨巴之间,一处名叫库扬积的地方掘出一座宏伟宫殿的遗迹。这座宫殿证实是尼尼微城的一部分。此外,在迦拉和科萨巴之间还有其他建筑物的残迹,这包括卡兰里斯土丘。莱亚德评论说:“若将尼姆鲁德[迦拉]、库扬积[尼尼微]、科萨巴和卡兰里斯四大土丘视作一个正方形的四角,我们会发现四边的长度恰巧相等于地理学家所说的480斯达地或96公里,这就是[约拿]先知说要走三天才走得完的路程。”

      约拿看来将这几处地方视为一个“大城”,并以创世记10:11最先提及的城市称呼它,即尼尼微。今日也有类似的说法。例如,所谓的“大伦敦”把原本的伦敦市及伦敦市郊都包括在内,但市区和市郊却彼此有别。

      自高自大的亚述王

      尼尼微皇宫有70多个房间,外墙几有三公里长。墙上遗留着烧焦了的雕刻,上面记着各场胜仗及其他功绩。但它们大多已损毁不堪。莱亚德快要离去时发现了一个保存得很好的房间,墙上展示的浮雕描述一个坚固城遭敌军攻陷,御驾亲征的国王坐在城外一个宝座上,俘虏在他面前列队走过。国王的上头刻了一些以亚述文写成的字,专家们将这句话译作如下:“世界的王亚述国王西拿基立坐在尼米杜 宝座上,检阅从拉吉(夺得)的战利品。”

      今日我们可以在大英博物馆看到这个展品和铭刻。铭刻与圣经列王纪下18:13,14所记载的历史事件十分吻合:“希西家王十四年,亚述王西拿基立上来攻击犹大的一切坚固城,将城攻取。犹大王希西家差人往拉吉去见亚述王,说:‘我有罪了,求你离开我;凡你罚我的,我必承当。’于是亚述王罚犹大王希西家银子三百他连得,金子三十他连得。”

      考古学家也在尼尼微的废墟发掘到其他铭刻。关于西拿基立王进攻犹大,以及希西家进贡一事,这些铭刻提供进一步的细节。莱亚德写道:“在历史证据方面,最一致的记录之一也许是希西家要付出的黄金数量,三十他连得。在两项完全独立的记载中,这个金额不谋而合。”协助解释亚述文字的亨利·罗林森博士宣告,这些铭刻表明“[西拿基立]在历史上的地位是无可置疑的”。此外,莱亚德在他所著的《尼尼微与巴比伦》一书中问道:“在一堆焦土和垃圾底下竟是尼尼微的所在地,在这里不但找到希西家和西拿基立交战的历史记载,而且记录是写于事件发生的时候,执笔者更是西拿基立本人。这项记录证实圣经甚至在细节上也准确无误。在发掘到这些铭刻之前,有谁会相信这件事呢?”

      当然,西拿基立所载的某些细节与圣经的记录并不一致。例如,考古学家艾伦·米勒德评论说:“最显著的事实载于[西拿基立记录的]最后部分。希西家‘随后’差遣使者‘到尼尼微去’,将所有贡物送给西拿基立。亚述大军没有按照惯例在战胜后将贡物带回尼尼微去。”但是圣经表明,亚述王回到尼尼微之前,希西家已献上了贡物。(列王纪下18:15-17)为什么有这样的差异?为什么西拿基立没有夸耀自己攻陷犹大首都耶路撒冷的战绩,好像他在攻陷犹大的堡垒拉吉后所行的一样?三位圣经执笔者向我们提供答案。其中一位是目击证人,他写道:“耶和华的使者出去,在亚述营中杀了十八万五千人。清早有人起来一看,都是死尸了。亚述王西拿基立就拔营回去,住在尼尼微。”——以赛亚书37:36,37;列王纪下19:35;历代志下32:21。

      米勒德在他所著的《圣经时代的珍宝》一书中总结说:“我们没有理由怀疑这项记载,……可理解的是,西拿基立绝不会将这次惨败的经过记录下来给继位的君王阅读,因为这会大大削弱自己的威望。”相反,西拿基立企图使人以为他成功征服犹大,希西家继续臣服于亚述,并向尼尼微进贡。

      证实亚述的起源

      考古学家也在尼尼微掘出数以万计的泥版。这些文献证实亚述帝国起源于南面的巴比伦,正如创世记10:11所显示的一样。考古学家根据这些资料,着手将注意集中在南方。《圣经百科全书》解释说:“亚述人遗下的所有东西均显示他们是源自巴比伦的。他们的语言、书写方式、文学、宗教、科学与他们南方的邻国大同小异。”

      类似的考古发现迫使圣经批评家调整他们的观点。不错,对圣经作一番仔细查考的确显示,圣经是由谨慎、忠实的执笔者写成的。美国高等法院前任首席法官萨蒙·P.蔡斯在查考过圣经之后说:“我作了一项悠长、认真而深入的研究。我按照查考证据的原则去探讨这个宗教问题,正如我在处理世俗问题时一样。我所得的结论是,圣经是一本超自然的书,是来自上帝的。”——《书中之书:序言》。

      的确,圣经不仅是准确的历史,也是上帝感示的话语,是他为了造益人类而赐下的。(提摩太后书3:16)我们查考一下圣经所载的地理环境便可以证实这点。这个问题我们会在下期讨论。

      [第6,7页的图片]

      上图:墙上浮雕的三项细节

      下图:图示描绘拉吉陷落经过的亚述墙上浮雕

      [鸣谢]

      (Courtesy of The British Museum)

      (From The Bible in the British Museum, published by British Museum Press)

      [第4页的图片鸣谢]

      Courtesy of the Trustees of The British Museum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