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无家可归问题的根源何在?
    警醒!2005年 | 12月8日
    • 屡次无处安身

      萨布丽娜a是一个单亲母亲,住在纽约市哈林一个贫民区里。高中一年级后她就辍学了。萨布丽娜和孩子们住在政府提供的住房里,三个儿子分别有十个月、三岁和十岁大,四个人就挤在一套只有一间卧室的公寓里。政府给长期无处安身的人提供这样的住所。

      十年前萨布丽娜从她妈妈家里搬了出来。从那时起她曾跟男朋友一起住过,也在朋友和亲戚家呆过,实在无计可施时就求助于政府寄宿屋。萨布丽娜说:“我偶尔做些工作,通常是靠帮人编头发挣钱,主要还是靠公共救济金过活。”

      但正如《家长》杂志(英语)所说,荒谬的是,当萨布丽娜在一家酒店找到一份体面的领班工作时,问题就来了。她从工作所挣的钱使她失去了领取公共救济金的资格,可是薪水又不够维持住房、食物、衣服、交通和照顾孩子的开销。既然她交不出房租,房东就要把她赶出去。最后,她辞去了工作,找了个地方暂时栖身,直到搬进现在的公寓。

      萨布丽娜说:“真是难为了孩子们,我的大儿子已经上过三所学校,他本该读五年级了,但却留了一级……因为我们总是搬来搬去的。”现在萨布丽娜正等着她申请的社会福利房屋批下来。

      对于那些根本无处可去的人来说,萨布丽娜似乎已经很幸运了。然而,并非所有无家可归者都认为寄宿屋是个安乐窝。根据波兰社区援助委员会,有些人“害怕寄宿屋里的规章限制”而拒绝接受援助。举例来说,为无家可归者提供的寄宿屋要求住户必须工作,而且要戒酒戒毒,并不是每个人都愿意遵守这些规条的。

  • 无家可归问题的根源何在?
    警醒!2005年 | 12月8日
    • 无家可归者有望得到帮助吗?

      有些寄宿屋提供服务,致力于帮助人们摆脱无家可归的境况。比如帮助人获得政府福利金,来自其他方面的经济援助,法律援助;也可帮助无家可归者重新建立起与家人的联系,或者提供机会让他们学习基本技能。英国伦敦专为青年人而设的中心提供饮食、烹饪、健康生活方式和就业方面的建议。咨询服务旨在增强人们的自尊心和进取心,也帮助人自食其力,好让这些人能够找到并维持一个属于自己的家。这些帮助安排当然是值得赞赏的。

      然而,寄宿屋并不是总能向无家可归者提供他们最需要的帮助。波兰华沙一个名叫亚采克的男子流离失所,他说,寄宿屋并没有装备好寄宿者,好让他们能够应付外面的世界。他觉得,寄宿者只限于跟无家可归者交往、沟通,因此很容易形成一种“扭曲的思维方式”。他说:“寄宿屋把我们与外面的世界隔绝,这里就好像一个收留成年人的流浪儿之家。”在他看来,许多寄宿者都“精神不正常”。

  • 无家可归问题的根源何在?
    警醒!2005年 | 12月8日
    • [第6页的图片]

      南非比勒陀利亚火车站被改建成寄宿屋,供无家可归者居住

      [鸣谢]

      © Dieter Telemans/Panos Pictures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