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善用比喻和例子神圣教育使你得益——传道训练班课本
-
-
课题45
善用比喻和例子
运用比喻和例子,是很有力的教导方法,能深深地吸引听者的注意,又能触动感情、打动人心、激发思考、启发良知。有时候,比喻和例子既能消除偏见,也能帮助记忆。你善于运用这种教导方法吗?
先谈谈比喻。比喻能通过简单的几句话,就在人的脑海里勾勒出生动鲜明的图画。只要比喻用得恰当,其中道理就能不言而喻。当然,施教的人如果稍加解释,就会使要点更突出。圣经里有不少例子,我们可以从中学习。
明喻和暗喻 明喻是比喻中较简单的一种。假如你初学打比方,不妨先从明喻着手。明喻一般用“好像”或“比如”一类比喻词来表示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类似关系。明喻强调不同事物的共通之处。圣经中有不少明喻,有些取材于受造万物,比如动植物和天体;有些取材于世人的经历。例如,诗篇1:3说,经常细读上帝话语的人就“像一棵树栽在水边”,能按时结果、枝叶不枯。圣经也说,恶人“像狮子”,伺机抓住猎物。(诗篇10:9)耶和华应许亚伯拉罕,他的苗裔必增多,“有如天上的星、海边的沙”。(创世记22:17)另外,上帝用比喻说,“腰带怎样紧贴人的腰间,我也怎样使以色列全家和犹大全家紧贴我”,由此说明耶和华跟以色列国关系多么亲密。——耶利米书13:11。
暗喻也能让人看出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共通点。可是,暗喻比明喻更有力。暗喻直接把本体说成是 喻体,顺势利用喻体的一些特点来强调本体的某些特征。举个例,耶稣对门徒说:“你们是世界的光。”(马太福音5:14)门徒雅各说“舌头就是火”,显示口不择言确实害人不浅。(雅各书3:6)大卫歌颂耶和华,说:“你是我的山岩、我的城堡。”(诗篇31:3)恰当切题的暗喻通常不用多加解释。暗喻一般简洁利落,更能扣人心弦。因此,如果你希望听的人把要点牢记在心,运用暗喻会比平铺直叙更有效。
有些比喻所用的措辞比较夸张。可是,如果使用不当,可能会使人误解。耶稣曾巧妙地用这个方法跟人推理,叫人印象难忘。耶稣问道:“你为什么留意弟兄眼中有刺,却不思量自己眼中有梁木呢?”(马太福音7:3)我们应该先掌握运用明喻和暗喻的技巧,然后才尝试运用其他比较复杂的比喻方法。
运用例子 除了善用比喻之外,举例说明也是教导的好方法。例子可以是虚构的故事,也可以是真实的事件。举例时要有分寸,否则可能喧宾夺主。例子只该用来阐明重要的教训。你要是处理得当,听者就不会只记得故事,却忘了教导的重点。
虽然例子不一定是真人真事,它们却应该反映出人的心态和实际情况。有一次耶稣说,人寻回失去的羊,就会感到高兴。他通过这个例子来说明,我们应该怎样看待悔过的罪人。(路加福音15:1-7)另一次,耶稣为了帮助一个人明白“爱人如己”这条律法的精神,说了一个故事。故事讲述一个人遇劫受伤,路过的祭司和利未人都没有伸出援手,反而是一个撒马利亚人悉心照顾受伤的人。(路加福音10:30-37)只要你多注意身边的人和事,细心观察,就能学会善用例子了。
先知拿单奉派谴责大卫王时,首先讲了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十分奏效,因为故事没有使大卫觉得要为自己辩解。故事中的富翁有很多羊;另外有个穷人,只有一只母羊羔,穷人对它爱护备至。大卫既然当过牧羊人,自然明白那个穷人对羊羔的感情有多深厚。当大卫听见富翁竟然强夺穷人的至爱时,不禁义愤填膺。就在这个时候,拿单向大卫王说:“你就是那个富翁!”大卫顿时心如刀割,深深痛悔。(撒母耳记下12:1-14)只要我们多多练习,就能善用例子作教导,哪怕是解释敏感的问题,对方也会乐意接受。
事实上,圣经记载的真人真事,就是最有效的例子。耶稣说,“你们要记住罗得的妻子”,简单的一句话,已经一针见血。(路加福音17:32)此外,耶稣预告他临在的征象时,拿“挪亚的日子”以古喻今。(马太福音24:37-39)在希伯来书11章,使徒保罗举出16个古代人物,作为忠信的榜样。随着你越来越熟悉圣经,你也能引述恰当的圣经事例来教导别人。——罗马书15:4;哥林多前书10:11。
有时候,举个现代的例子来解释论点也有好处。可是,不要用任何未经证实、可能叫听者感到尴尬,或者会引起不必要争议的例子。此外,要记住,例子都是为了达成明确目的才引用的。不要细谈枝节,以免本末倒置,令听者抓不住要点。
别人能明白吗? 无论你运用比喻还是例子,都应该有明确目的。你如果不说明提出比喻或例子的用意,听的人能明白要点吗?
耶稣称门徒为“世界的光”,略提灯的用途,然后指出门徒负有什么责任。(马太福音5:15,16)说完寻回绵羊的比喻后,耶稣评论说,天上也会为一个悔改的罪人而喜乐。(路加福音15:7)另外,耶稣总结良善的撒马利亚人的故事时,针对听者的情况问了一个问题,然后直接提出劝勉。(路加福音10:36,37)另一次,耶稣讲完了几种土壤和毒麦的比喻后,却没有向群众说明寓意,只向后来谦卑求教的人阐释比喻的意思。(马太福音13:1-30,36-43)耶稣死前三天,说了一个比喻,谈到葡萄园的恶毒农户。当时,耶稣没有解释比喻的含意,因为根本没有必要解释,正如圣经报导:“众祭司长和法利赛派的人……看出耶稣在说他们。”(马太福音21:33-45)由此可见,比喻是否需要解释、需要解释得多详尽,主要看比喻的性质、对象以及你要达成什么目的而定。
要掌握运用比喻和例子的技巧,是要花时间的。尽管这样,你付出的努力绝对不会白费。经过精心设计和挑选的比喻既能启发思想,又能触动感情。这样,你就能以更有力的方式传达信息,效果远胜于平铺直叙!
-
-
比喻和例子适合听者神圣教育使你得益——传道训练班课本
-
-
课题46
比喻和例子适合听者
无论你选用什么比喻和例子,切题十分重要。但比喻要发挥最大的效力,题材适合听者也同样重要。
听者的背景跟比喻和例子的选材有什么关系呢?耶稣用什么事来打比方呢?耶稣无论对群众还是对门徒说话,都没有用以色列人所不熟悉的事做例子。例如,他没有用埃及的宫廷生活或印度的宗教习俗来打比方。尽管这样,耶稣的比喻却不是只适用于一时一地的。举例说,耶稣用补衣服、做买卖、失掉宝物以及出席婚宴等日常活动作为比喻的题材。由于他充分了解处于这些环境中的人有什么心态和反应,所以他的话能引起共鸣。(马可福音2:21;路加福音14:7-11;15:8,9;19:15-23)既然耶稣的传道对象主要是以色列人,他最常运用当地人生活中的大小事情来打比方。例如,他的比喻谈到耕种、绵羊跟随牧人的引领,以及用皮袋装酒等。(马可福音2:22;4:2-9;约翰福音10:1-5)此外,他也引用一些家喻户晓的历史事件做例子,比如:人类受造、挪亚洪水、所多玛和蛾摩拉城被灭和罗得妻子之死等。(马太福音10:15;19:4-6;24:37-39;路加福音17:32)你像他一样,根据听者的文化背景和生活方式来选用适合他们的比喻和例子吗?
如果你只是向一个或者几个人说话,你应该用什么比喻呢?你应该选用最适合这些人的比喻。有一次,耶稣在叙加城的雅各泉旁向一个撒马利亚妇人作见证。当时,他运用“活水”“永远不渴”“泉源”“不断涌出水来,叫人得着永生”等一语双关的词语来打比方。这些话都跟妇人正在做的事有关。(约翰福音4:7-15)另一次,他对一些渔夫说话时,看见他们在清洗鱼网,于是就地取材,用打鱼做比喻。(路加福音5:2-11)在以上两个场合,既然听者生活在农业社会里,耶稣本可以用农事为喻,但他刻意以听者正在从事的活动作为比喻的题材。结果,听者的心就更受打动了!你正努力效法耶稣的榜样吗?
耶稣奉差到“以色列家迷失的绵羊那里去”,而使徒保罗不单奉差向以色列人传道,也向外邦人传道。(马太福音15:24;使徒行传9:15)既然传道的对象不同,保罗讲话的方式有没有相应地改变呢?有的。保罗给哥林多的基督徒写信,提到赛跑、吃祭过偶像的食物以及凯旋队伍,因为这些都是外邦人所熟悉的事物。——哥林多前书8:1-10;9:24,25;哥林多后书2:14-16。
你也跟耶稣和保罗一样,仔细挑选适合听者的比喻和例子吗?你根据听者的背景和日常活动来打比方吗?诚然,今天的世界跟公元1世纪大不相同。一般人都可以从电视知道世界各地的新闻,所以外地的情况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既然这样,引用外地的情况来打比方也无不可。然而要记得,最能引起共鸣的,往往是跟人有切身关系的事,例如住房、家庭、工作、饮食和当地天气等。
如果你说完比喻后,不得不详细解释一番,这个比喻就可能不适合听者了。这样的比喻只会喧宾夺主,使本来要讲解的重点变得模糊。结果,听的人也许清楚记得比喻的内容,却无法领略真正重要的圣经真理。
耶稣用日常生活中简单的事物作为比喻的题材,没有用高深复杂的比喻。他的话深入浅出,以小喻大。耶稣巧妙地把日常生活的事情跟圣经真理联系起来,让人能够领悟和铭记重要的属灵教训。在运用比喻和例子方面,耶稣立下了多么优秀的榜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