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效法耶和华,待人不偏心
    守望台2003年 | 6月15日
    • 11.早期的基督徒会众怎样待人不偏心?

      11 在早期的基督徒会众里,犹太人和非犹太人地位相同。保罗说:“必有荣耀、尊贵、平安,临到所有行善的人,首先是犹太人,然后还包括希腊人。因为上帝是不偏心的。”b(罗马书2:10,11)人是否得到耶和华的分外恩典,不在乎属于什么种族,而在乎人的态度。人认识了耶和华,知道耶稣献出赎价给人光明希望后,他的反应怎样,才是关键所在。(约翰福音3:16,36)保罗写道:“表面上做犹太人的,不算犹太人;身体上表面的割礼,也不算割礼。内心做犹太人的,才算犹太人。他的割礼是心里的,本着灵而不是本着法典。”接着,保罗借用“犹太人”这个名字在原文的意思发挥论点。(“犹太人”的本义是“犹大的后裔”,而“犹大”的字面意思则是“受称赞”。)保罗说:“这个人所受的称赞,不是从人那里来的,而是从上帝那里来的。”(罗马书2:28,29)耶和华待人不偏心,乐于称赞所有国族的人。我们有没有这样做呢?

      12.启示录7:9提出什么希望?向谁提出?

      12 后来,使徒约翰在异象里看见14万4000位忠心的受膏基督徒。他们被描述为一个属灵国族,“这些盖了印的人出于以色列人的每一个部族”。(启示录7:4,9)接着,约翰“见有一大群人,……是从所有国族、部族、民族、语言来的,站在宝座和绵羊羔面前,身穿白袍,手拿棕榈枝”。(启示录7:4,9)因此,今天的基督徒会众不会排斥任何种族任何语言的人。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都有希望渡过“大患难”,在新世界里从“生命水的泉源”得到滋润。(启示录7:14-17)

      待人不偏心的好处

      13-15.(甲)我们怎样做有助于排除种族及文化偏见?(乙)请举例说明待人亲切热诚有什么好处。

      13 耶和华对我们了如指掌,就像好爸爸熟悉自己的孩子一样。同样,我们主动去了解别人的文化和背景,多关心别人,彼此的文化差异自然变得无关重要。种族分歧渐渐消失,彼此的友谊和爱心就会得到巩固,大家团结和谐,和睦共处。(哥林多前书9:19-23)海外传道员在这方面给我们树立了好榜样。他们十分关心当地的居民,很快融入当地的会众,跟当地的弟兄姊妹亲如一家。(腓立比书2:4)

      14 不少国家的人也感受到待人不偏心的益处。来自埃塞俄比亚的阿克利卢只身移居英国首都伦敦。当地人普遍对外国人很冷漠,令他倍感寂寞。这是很多欧洲大城市常见的现象。但阿克利卢到耶和华见证人的王国聚会所参加基督徒聚会,却有截然不同的感受。出席聚会的人都欢迎他,使他倍感温暖。他不断加深对造物主的认识,进步得很快,对上帝的感激之情也越来越深。不久,他开始找机会向当地人传讲王国的好消息。一天,跟阿克利卢一起传道的弟兄问他现在有什么人生目标,他毫不犹豫说出自己的愿望。他希望将来有自己语言的会众,就是阿姆哈拉语会众,并成为其中一分子。伦敦一群英语会众的长老得知他有这样的愿望,很乐意安排一个公众演讲,以阿克利卢的母语讲出。许多外国人和当地人都应邀出席,一起聆听在英国发表的第一个阿姆哈拉语公众演讲。今天,伦敦已有一群阿姆哈拉语会众,由埃塞俄比亚人和一些伦敦人组成。当中很多已受浸成为基督徒,表明自己不怕困难,决心拥护耶和华。(使徒行传8:26-36)

      15 世界上的人有不同的种族特征,也有不同的文化背景。没有谁比谁优越,也没有谁比谁次等,只是大家有所不同而已。有一次,在马耳他岛,耶和华见证人为刚献身给上帝的人举行浸礼。当地的见证人兴奋雀跃,从英国前来观礼的人则热泪盈眶,他们表达兴奋心情的方式虽然不同,但对耶和华的爱使他们之间充满基督徒的弟兄之情,水乳交融。(诗篇133:1;歌罗西书3:14)

      排除偏见

      16-18.请叙述一个弟兄的经历,说明真基督徒能够克服偏见。

      16 也许我们以前曾对某些种族或文化的人有偏见,但只要我们加深对耶和华和基督徒弟兄的爱,就能以耶和华的观点看待别人。请留意艾伯特的事例。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在英国军队里服役。1942年,新加坡失守,艾伯特被日军俘掳。后来,差不多有三年的时间,他被迫在桂河附近兴建“死亡铁路”。他在大战后获释,当时只有32公斤,颚骨和鼻骨也碎了,更染上痢疾、癣和疟疾。有几千个战俘更惨,很多都没有熬过来。艾伯特亲身经历战争的暴行,变得愤世嫉俗。他在1945年返回家乡。任何与上帝或宗教有关的事,他一概不理。

      17 艾伯特的妻子伊雷妮后来成为耶和华见证人。为了讨妻子欢心,艾伯特出席了几次耶和华见证人的聚会。一个年轻的全时传道员保罗开始探访艾伯特,教他学习圣经。艾伯特不久就得知耶和华看重人的内心。结果他献身给耶和华,而且受了浸。

      18 后来,保罗迁到伦敦学习日语,在日语会众服务。有一次,他打算带一些从日本来的弟兄姊妹探访以前的会众,但有些弟兄想起艾伯特对日本人很反感,不禁替艾伯特担心。因为自从战后返回英国以来,艾伯特一直避免跟日本人接触。但他们实在不必担心,因为艾伯特满怀弟兄之情,热情接待日本的访客。(彼得前书3:8,9)

      “开阔心胸”

      19.假如我们有偏心的倾向,就该听从使徒保罗的什么劝告?

      19 睿智的所罗门王写道:“人不应该偏心”。(箴言28:21)我们熟悉谁,就自然喜欢亲近谁。有时我们容易忽视不熟悉的人。但耶和华的仆人应该待人不偏心。我们人人都应该听从使徒保罗提出的清晰劝告,“开阔心胸”。(哥林多后书6:13)我们的确应该开阔心胸,爱那些来自不同背景的基督徒。

      20.我们应该在生活的哪些方面效法待人不偏心的上帝耶和华?

      20 不论我们蒙召到天上去,还是有希望在地上享永生,只要待人不偏心,就能合成一群,归一个牧人。(以弗所书4:4,5,16)我们努力效法待人不偏心的上帝耶和华,就能在传道工作上,在家庭和会众里,在生活每一方面都大大得益。为什么呢?下一篇文章会解释。

  • 要留意所有人好的一面
    守望台2003年 | 6月15日
    • 要留意所有人好的一面

      我的上帝啊,求你顾念我,施恩给我。——尼希米记13:31

      1.耶和华怎样广施恩惠,善待所有人?

      一连几天乌云蔽日,四周阴沉沉的;太阳终于破云而出,令人顿时神清气爽,心情舒畅。干旱时节烈日当空,四周火辣辣的;忽然天降甘霖,大雨滂沱而下,叫人顿觉暑气全消,心花怒放。地球的大气层自古就气象万千,这是仁爱的造物主耶和华给人类的恩赐。耶稣教导门徒时向他们指出,上帝慷慨好施。他说:“总要爱你们的仇敌,为迫害你们的人祷告。这样,你们就能做你们天父的儿子了;因为他叫日头出来照善人,也照恶人,降雨给义人,也给不义的人。”(马太福音5:43-45)耶和华确实广施恩惠,善待所有人!他的仆人应该尽力效法他,方法就是留意别人好的一面。

      2.(甲)耶和华凭着什么,决定向人施恩?(乙)我们对耶和华的厚恩表达谢意,他有什么反应?

      2 耶和华凭着什么,决定向人施恩呢?亚当犯罪以后,耶和华就一直留意人好的一面。(诗篇130:3,4)他的美意是要让顺服的人类在乐园里享受生命。(以弗所书1:9,10)全凭上帝的分外恩典,我们才有希望通过他所应许的苗裔摆脱罪的奴役,除去身心的缺陷。(创世记3:15;罗马书5:12,15)我们接受赎价的安排,最终就能恢复完美。耶和华仔细观察我们的为人,留意我们对他的厚恩有什么回应。(约翰一书3:16)无论我们做什么去表达对耶和华的谢意,他都十分留意。使徒保罗说:“上帝是正义的,必不忘记你们所做的工作和你们为他的名所显的爱心”。(希伯来书6:10)

      3.我们会探讨什么问题?

      3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效法耶和华,留意别人好的一面呢?为了找出答案,我们会从以下四方面探讨这个问题:(一)基督徒的传道工作;(二)家庭;(三)会众;(四)其他的人际关系。

      在传道教人的工作上

      4.为什么向人传道,就是留意别人好的一面?

      4 耶稣向门徒讲解麦子和毒麦的比喻,指出“田地就是世界”。身为基督的现代门徒,我们深明这个真理,所以努力向全世界的人传道。(马太福音13:36-38;28:19,20)传道就是向公众宣讲自己的信仰。众所周知,耶和华见证人不但挨家逐户,还在街上向人传道。由此表明,他们为了找出所有配得的人,孜孜不倦地传讲王国信息。耶稣确曾吩咐门徒:“你们不管进哪一座城、哪一个村,都要找出谁是配得的人”。(马太福音10:11;使徒行传17:17;20:20)

      5,6.为什么我们锲而不舍,一次又一次地上门探访?

      5 我们上门传道,要观察别人对王国信息的反应。我们不时遇到下面所说的情况:家庭的一个成员愿意听我们的信息,另一个却大声说“没有兴趣”,就把我们打发走了。这些人自己对圣经不感兴趣,还反对或阻止家人聆听,实在令人遗憾!那么,我们要怎样做,才能不断留意所有人好的一面呢?

      6 下次再到这个家庭传道时,可能有机会当面跟先前反对的人交谈。回想一下上次探访时的情形,就能为下次探访做好准备。反对的人可能只是出于好意,阻止有兴趣的家人聆听王国信息。他这样做,可能是受到谣言的影响,误会我们别有用心。我们不该因而却步,倒要锲而不舍地向这个家庭传道,设法用得体的言词澄清误会。我们关心所有人,很想帮助他们确切地认识真理。只要我们坚持不懈,也许耶和华会吸引这个反对的人归向他。(约翰福音6:44;提摩太前书2:4)

      7.向人传讲王国信息,怎样才能保持积极?

      7 耶稣曾向门徒指出,他们会遭受家人的反对。他不是说过“我来是要引起分裂:儿子要对抗父亲,女儿要对抗母亲,媳妇要对抗婆婆”吗?接着,耶稣说:“人的仇敌就是自己家里的人。”(马太福音10:35,36)话虽如此,环境却会改变,人的态度也一样。突然患病、痛失亲人、天灾人祸、感情受创和其他许多因素,都可能影响人们对王国信息的反应。如果我们先入为主,认定住户会像以往那样对王国信息充耳不闻,真的可说是往好的一面看他们吗?与其态度消极,何不喜乐地回去探访这些住户呢?我们可能发觉,住户的反应跟以前不一样了。有时,住户的态度有所改变,不仅是由于我们说话的内容,也是由于我们表达的方式。开始传道之前,要恳切地向耶和华祷告,求他使我们能够怀着积极的态度传讲王国信息,所说的话能够打动人心。(歌罗西书4:6;帖撒罗尼迦前书5:17)

      8.基督徒留意不信主的亲人好的一面,善待他们,可以有什么成果?

      8 有些会众里,不少信徒同属一个家庭。这往往是家里一位长辈锲而不舍地善待配偶和家人的成果。长辈的品行和毅力,不但使年轻一代深受感动,也令他们十分敬佩。许多基督徒妻子都听从使徒彼得的劝告,以自己的品行感化丈夫,“用不着一言一语”。(彼得前书3:1,2)

      在家庭里

      9,10.对家人,雅各和约瑟都从好的一面想,善待他们,于是怎样做?

      9 我们也应该留意家人好的一面,因为大家是骨肉之亲。雅各对儿子们的态度能给我们不少启发。创世记37章3,4节表明,在众子当中,雅各特别钟爱约瑟。约瑟的兄长见弟弟受宠,就心怀忌恨,密谋要杀死他。请留意雅各和约瑟后来有什么态度。对家人,雅各和约瑟都从好的一面想,善待他们。

      10 埃及闹饥荒的时候,约瑟掌管当地的粮政。他的兄长前来买粮,约瑟欣然接待。他没有立即表露身份,对兄长却照顾周到,还确保他们有足够的食物带回去给年迈的父亲。尽管兄长因妒忌而恨他,约瑟却处处为他们着想。(创世记41:53-42:8;45:23)雅各也善待所有儿子,临终前祝福各人,预告他们将来会得到什么福分。虽然有些儿子因犯过而福分减少,但雅各仍祝福每个儿子都从应许之地得到产业。(创世记49:3-28)由此可见,雅各爱所有的儿子,始终如一地善待他们!

      11,12.(甲)什么预言强调,留意家人好的一面十分重要?(乙)我们从浪子的父亲身上学到什么?

      11 耶和华对信心软弱的以色列人一直保持坚忍。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上帝对他的子民,总是从好的一面着眼。耶和华用何西阿先知的家庭做比喻,说明他对以色列人的爱长存不息。何西阿的妻子歌篾屡次跟情夫通奸,耶和华仍然对何西阿说:“尽管那个妇人跟情夫通奸,你还是要去爱她,就像以色列人虽然归附别神,贪爱葡萄饼,耶和华还是爱他们一样。”(何西阿书3:1)耶和华为什么这样吩咐何西阿呢? 因为他深知,只要他保持忍耐,这个偏离正道的国家中必定会有人回头归向他。何西阿说:“日后以色列人必回来,寻求他们的上帝耶和华和他们的王大卫。在末后的日子,他们必战战兢兢地到耶和华那里去,领受他的良善。”(何西阿书3:5)我们面对家庭烦恼的时候,实在应该效法耶和华。你继续留意家人好的一面,至少在忍耐方面树立了榜样。

      12 耶稣所讲的浪子比喻,能使我们更深刻地领悟,在家庭里,对人对事都可以怎样从好的一面想。小儿子把财产挥霍净尽之后,回到父亲那里。父亲对他宽大为怀。一直留在父亲身边的大儿子却心怀不满,埋怨起来。父亲有什么反应呢?他对大儿子说:“孩子,你时刻在我这里,我的一切都是你的。”父亲这样说,是要向大儿子保证自己深爱他,而不是要令他难堪。父亲接着说:“你这个弟弟是死而复生、失而复得的,我们理当高兴欢乐。”我们可以效法浪子的父亲,对人对事都努力从好的一面想。(路加福音15:11-32)

      在基督徒会众里

      13,14.我们在会众里怎样遵行“爱人如己”这条至尊的律法?

      13 我们既然是基督徒,就应该切实遵行“爱人如己”这条至尊的律法。(雅各书2:1-9)在会众里,我们可能不分贫富,彼此接纳,但我们会不会因种族、文化和以往的宗教背景而有小圈子或“阶级之分”呢?要是这样,我们可以怎样把雅各的劝告付诸实行呢?

      14 我们要亲切地招待所有参加基督徒聚会的人,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好客精神。新来参加聚会的人,起初可能有点紧张,觉得不大自在。我们主动跟他们交谈,就能使他们轻松起来。事实上,有些初次参加基督徒聚会的人说:“人人都非常友善,待我有如老朋友,使我感到宾至如归。”

      15.我们可以怎样帮助会众的年轻人学习关心年长的信徒?

      15 有一些会众的年轻人,聚会结束后喜欢成群聚集在王国聚会所内外,没想到要跟年纪较大的信徒来往。我们可以做些什么积极的事去改变这种情况呢?首先,父母要在家里训练儿女,为参加聚会做好各方面的准备。(箴言22:6)父母可以吩咐儿女负责为全家预备好各样书刊,好让全家在聚会期间都有所需的资料。此外,谁最能鼓励孩子在王国聚会所跟年老体弱的信徒交谈呢?父母自然是最适当的人选。孩子向年老体弱的信徒说几句有意义的话,自己也会很有满足感。

      16,17.会众里年长的人可以怎样留意年轻人,引发他们好的一面?

      16 年纪较大的弟兄姊妹应该关心会众里的年轻人。(腓立比书2:4)他们可以主动跟年轻人交谈,给予鼓励。每次聚会通常有几个要点特别突出,不妨问问年轻人觉得聚会的内容怎样,特别欣赏哪些要点,打算怎样在生活上实行出来等等。年轻人是会众的一部分,他们在聚会里无论是留心聆听,发表评论,还是演讲示范,我们都应该表示赞赏。年轻人在会众里对待长者的态度,以及在家里做家务时的表现,都显示他们日后能不能好好履行更多职责。(路加福音16:10)

      17 有些年轻人愿意承担责任,不断进步,养成属灵的特质,结果能够担当较重要的任务。年轻人多参与属灵的活动,也有助于避开不智的行为。(提摩太后书2:22)长老可以把工作委派给那些追求助理仆人职分的弟兄,试验他们,“看看是否适合”。(提摩太前书3:10)如果他们在聚会里全情投入,热心传道,关心会众的所有人,长老就可以看出,这些年轻的弟兄有潜质负起更多职责。

      留意所有人好的一面

      18.长老施行审判的时候,要避开什么陷阱?为什么?

      18 箴言24:23说:“审判时偏心是不好的。”从上头来的智慧规定,长老在会众里施行审判时不可偏心。雅各说:“从上头来的智慧,首先是贞洁的,其次是促进和睦、通情达理、乐意服从的,充满慈悲,也充满良善的果实,不厚此薄彼,不虚伪装假。”(雅各书3:17)审判时,长老固然要留意犯过者好的一面,但显然不该被个人的关系或交情所左右。诗篇执笔者亚萨说:“上帝站在大会当中,神圣的主宰主持集会;他在众神[或译‘像神一样的人’,指人间的审判官]中间施行审判。‘你们不按公正审判,偏袒恶人,要到几时呢?’”(诗篇82:1,2)因此,事情如果牵涉到自己的朋友或亲属,基督徒长老就必须力求公正,无可指责。这样才能使会众保持团结,让耶和华的灵畅行无阻,发挥作用。(帖撒罗尼迦前书5:23)

      19.对别人,如果我们从好的一面想,就会怎样做?

      19 我们对弟兄姊妹,如果总是从好的一面想,就是效法保罗。他对帖撒罗尼迦会众说:“我们在主里也确信,你们不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必实行我们所吩咐的。”(帖撒罗尼迦后书3:4)我们对弟兄姊妹,如果从好的一面想,就会乐于包容他们的过错,也会细心观察弟兄有什么地方值得称赞,避免对他们诸多批评。保罗说:“管家必须符合的要求,就是办事忠信。”(哥林多前书4:2)我们不但看出负责管理会众的弟兄办事忠信,也看出其他基督徒弟兄姊妹都忠心耿耿,因此会珍重他们每一个。我们这样做,跟弟兄姊妹的关系就会越发亲密,基督徒之间的友谊也会越发巩固。我们要效法保罗,像他那样看弟兄。会众的弟兄姊妹是我们的“同工,为上帝的王国效力”,并且帮助我们坚强起来。(歌罗西书4:11)我们这样看弟兄姊妹,就是反映耶和华的看法了。

      20.留意所有人好的一面,可以带来什么福分?

      20 毫无疑问,我们的心声跟尼希米一样:“我的上帝啊,求你顾念我,施恩给我。”(尼希米记13:31)我们多么庆幸耶和华留意人好的一面,乐于向人施恩!(列王纪上14:13)愿我们效法耶和华,留意所有人好的一面,善待他们。这样,我们就有希望得蒙救赎,在将临的新世界里享受永生。(诗篇130:3-8)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