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很想效法耶弗他的女儿守望台2011年 | 12月1日
-
-
我眼中的“鳞片”掉下来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经济很差,我们不得不搬到超过900公里(550英里)外的孟买。1945年,有两个耶和华见证人探访爸爸,送了一本解释圣经的册子给他。爸爸得到这本册子后就不停地看,仿佛久旱逢甘露,之后还开始跟其他说坎纳达语的人谈论册子的内容。他们组成一个研经小组,小组人数不断增加,到了20世纪50年代初,第一个坎纳达语会众在孟买成立。
爸妈悉心教导我们几兄弟姊妹,帮助我们学会认真学习圣经,并成为一个好的圣经导师。他们每天都找时间跟我们一起祷告和研读圣经。(申命记6:6,7;提摩太后书3:14-16)有一天,我阅读圣经时,仿佛有一块蒙蔽着心眼的“鳞片”掉了下来。(使徒行传9:18)我突然明白圣经之所以将耶和华比作牧人,是因为他会引导、喂养和保护敬拜他的人。(诗篇23:1-6;83:18)
耶和华一直牵着我的手
上文提过,1956年我在孟买参加了一个难忘的大会,之后不久我就受浸了。6个月后,我像哥哥普拉巴卡一样,成为全时的传道员。虽然我渴望传讲圣经真理,但每次开口时都会紧张得口干舌燥,舌头打结,连嗓音也颤抖起来。我心想,我要继续做这件工作,就一定要依靠耶和华的帮助。
后来,上帝通过一对海外传道员给我帮助。这对夫妇来自加拿大,名叫霍默·麦凯和露丝·麦凯,他们在1947年参加了耶和华见证人在美国纽约举办的海外传道员训练班。我刚开始传道时,好像一个走路跌跌撞撞的学步小孩,而这对夫妇就仿佛牵着我的手一样,耐心地帮助我克服传道时遇到的挑战。露丝常常跟我练习逐户传道介绍词,也知道怎样帮我舒缓紧张的情绪。她会握着我发抖的手,并说:“别灰心,我们去下一家试试吧。”她亲切的语气往往能使我振作起来。
一天,我收到通知,会有一个年纪比我大很多的姊妹做我的传道同伴,她叫伊丽莎白·查克拉纳拉扬,是个经验丰富的传道员。我第一个反应是:“她年纪比我大那么多,我怎能跟她一起生活呢?”不过,后来我发觉她正是我所需要的同伴。
-
-
我很想效法耶弗他的女儿守望台2011年 | 12月1日
-
-
[第29页的图片]
1960年,我们呼吁人出席一个在孟买发表的圣经演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