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威胁有多大?警醒!2003年 | 11月8日
-
-
威胁有多大?
1997年10月,三周大的女婴奥莉·马林感染了耳炎。几天后,奥莉的耳炎依旧没有起色,医生就给她开了抗生素。一般来说,服了抗生素就会很快痊愈,但奥莉的情形并不是这样。每个抗生素疗程结束后,她的耳朵都继续发炎。
奥莉一年之内,接受了17个不同的抗生素疗程。她21个月大的时候,耳炎进一步恶化,医生只好连续14天替她静脉注射最后可用的抗生素。幸好,奥莉终于康复了。
类似的情况已越来越普遍,患者也不再局限于婴孩和老人。任何年纪的人都可能因感染病菌而倒下,甚至死去。本有奇效的抗生素,今天也屡战屡败。其实,有些医院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发现,遇到很厉害的病菌,不同的抗生素都无济于事;到了六七十年代,抗药性病菌已在社区里蔓延。
有些研究人员表示,抗药性病菌不断增加,主要原因是人们滥用抗生素,并用混合了大量抗生素的饲料喂养动物。1978年,一个医务人员说,人们滥用抗生素,情况已经“完全失控”。难怪90年代,世界各地的报章都纷纷出现以下头条:“超级病菌大驾光临”“超级病菌占了上风”“滥用抗生素培植超级病菌”。
这些新闻是危言耸听吗?一些权威的医疗组织并不这样看。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在2000年的传染病报告中说:“新千年的序幕刚刚揭开,人类就要面对新的危机。一些以往能够抑制的病菌,……现在仿佛都穿上刀枪不入的盔甲,顽强抵御抗生素。”
情势有多严峻呢?世界卫生组织报道,“抗药性病菌负隅顽抗,令治愈传染病的机会十分渺茫”。若干权威甚至说人类可能会返回“未有抗生素的年代”,意思是再没有任何抗生素可以治病。
虽然今天科学昌明,抗药性病菌却出奇制胜,席卷全球。为什么呢?我们可以怎样保护自己和别人呢?未来有什么对策应付抗药性病菌呢?接着的文章提供一些答案。
-
-
顽强的病菌何以卷土重来?警醒!2003年 | 11月8日
-
-
顽强的病菌何以卷土重来?
自从生命在地球出现,病毒、细菌、原生动物、真菌,以及形形色色的微生物就已经存在。微生物是最简单的生物,适应力却特别强,甚至在极恶劣的环境中也能生存。不论是海洋深处炽热的火山口,还是北极冰冷的水中,都能发现微生物的踪迹。现在,微生物正使出浑身解数,跟威胁它们生存的劲敌——抗微生物药——顽抗。
一百年前,科学家已察觉到一些微生物可以致病,但当时谁也没听说过抗微生物药。因此,人如果得了严重的传染病,医生除了安抚病人就没别的办法了。病人要靠自身免疫力跟病菌搏斗。要是免疫系统败下阵来,后果就不堪设想。即使是小小的抓伤,伤口感染了细菌的话,也往往能导致死亡。
因此,当第一种安全的抗微生物药——抗生素——面世,的确为医药界带来了新的突破。a继20世纪30年代研制了磺胺药,40年代研制了青霉素和链霉素后,接着的几十年有不少新抗微生物药相继面世。到了90年代,这支抗菌生力军已增至大约150个化合物,分属15个类别。
功败垂成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有些人认为人类已经战胜了传染病菌。有些微生物学家甚至相信,传染病菌即将成为逝去的梦魇。1969年,美国卫生局局长向国会作证,人类快要为“研究传染病菌划上句号”了。1972年,诺贝尔奖得奖人麦克法兰·伯内特跟戴维·怀特合著的书说:“有关传染病菌的未来趋势,一个比较可信的预测是,这个课题会变得沉闷,再没有新意。”事实上,当时有的人更认为传染病菌很快就会在世上绝迹。
由于相信传染病菌已被打败,人类不禁沾沾自喜。例如,一个护士留意到,抗生素面世后,一些较年轻的护士竟忽视简单的个人卫生。这个资深的护士深知病菌多么可怕,就提醒她们勤洗手,却被抢白了一番:“不必杞人忧天,现在我们有抗生素嘛。”
过度依赖和滥用抗生素终于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传染病菌不但没有绝迹,还向人类全面反攻,成为世上的头号杀手!另一方面,其他因素也加速了传染病菌的扩散,例如战乱、发展中国家营养不良的问题日益严重、清洁水源缺乏、卫生环境恶劣、世界旅游业急速发展,以及全球气候改变等。
细菌全力反击
人类万万没有想到,普通细菌的抗药能力会这么强,竟成为棘手的难题。然而,追溯往迹,人类本应 预料到细菌会产生抗药性的。为什么呢?且以杀虫剂为例。人类在40年代中期研制出杀虫剂。b当年,乳牛场主喷了杀虫剂后,苍蝇的数目锐减,不禁大为兴奋。但是,有些苍蝇却生存下来,它们的后代对杀虫剂也产生了抗药性。不久,这些不怕杀虫剂的苍蝇就大量繁殖起来。
早在杀虫剂面世,以及1944年开始给病人服用青霉素之前,有害的细菌已显示出它们诡异的自卫本领。发现青霉素的微生物学家弗莱明就留意到这点。他在实验室里观察到,金黄色葡萄球菌繁殖几代之后,它们的细胞壁就越来越有能力阻挡药物进入菌体。
有见及此,弗莱明教授早在60年前就发出警告,病人体内的病菌极可能对青霉素产生抗药性。如果青霉素的剂量未能歼灭有害的细菌,抗药性的后代就会不断增加。结果,这类病菌再度活跃时,就连青霉素也无能为力了。
《抗生素——是祸是福?》指出:“事实证明,弗莱明的推断非常准确,甚至情况比他所说的还要严重。”怎么会这样呢?原来,有些细菌的基因(脱氧核糖核酸的细小蓝图)能产生抵御青霉素的酶。因此,即使病人长期使用青霉素,病情仍旧没有转机。这个发现叫人多么震惊!
为了战胜传染病菌,医学界从40至70年代起,就不断研制新的抗生素,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80和90年代。新的抗生素能抑制对旧药物有抗药性的细菌。可是几年之后,这些新药又再败于顽强的细菌手下。
人类发现,细菌似乎足智多谋,常常叫药物丧失功效。细菌的应变能力无奇不有,例如变换细胞壁,阻止抗生素进攻;改变自身的化学结构,令抗生素无法消灭它们。即使抗生素能进入菌体,细菌也能迅速排走抗生素,或者分解抗生素,使药物无用武之地。
人类使用抗生素越多,不同种类的抗药性细菌就繁殖得越迅速,传播得越广泛。人类彻底失败了吗?这又不尽然。如果一种抗生素治不好某一类感染,通常用另一种抗生素却能奏效。虽然抗药性病菌制造了很多麻烦,但目前还未到失控的程度。
能顽抗不同的药物
接着,医学家发现细菌竟能交换基因,不禁大吃一惊。起初,他们以为只有同类的细菌才能交换基因,后来却发现,种类迥异的细菌竟有相同的抗药基因。通过互换基因,不同种类的细菌对常用的各种药物就筑起了更坚固的防线。
更糟的是,90年代的研究显示,有些细菌天生就有抵抗力,对入侵的药物了无惧色。有些细菌即使只遇上一种抗生素,但迹象显示,它们能够抵御多种天然和合成的抗生素。
前景黯淡
今天,虽然大部分抗生素仍能治好许多人,但这些药物将来也同样有效吗?《抗生素——是祸是福?》指出:“无论是哪一类感染,头一次采用的抗生素未必就能见效。”该书又说:“有些地区缺乏足够的抗生素,换言之,当地根本没有 现成的抗生素是有效用的。……50年前,我们预测有些病菌会在世上绝迹,但今天却有很多人饱受这些病菌煎熬,甚至死在它们手中。”
细菌并不是唯一产生抗药性的微生物。病毒、真菌、细小的寄生生物也有惊人的适应能力。全球医学界陷于困境,深恐以往费尽心思研制出来的药物,已无法抑制肆虐的病菌。
那么,还有什么对策吗?医学界能对付抗药性病菌吗?或至少能控制它们吗?传染病菌困扰全球,抗生素和其他抗微生物药可以怎样反败为胜呢?
[脚注]
a “抗生素”一词通常指用来抵御致病菌的药物。“抗微生物药”则是个统称,所有能消灭致病微生物如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的药物,都是“抗微生物药”。
b 杀虫剂和某些药物都含毒性,好坏参半。抗生素能消灭病菌,但同时也一并杀灭了有益的细菌。
-
-
病菌不再祸害人类警醒!2003年 | 11月8日
-
-
病菌不再祸害人类
微生物对于地上众生的生命非常重要。土壤和人体中不少部分都有微生物。正如第7页的附栏“微生物的种类”指出,“万亿细菌寄居于人体”。大部分细菌对人体都有益处,甚至不可或缺。相对来说,导致疾病的细菌仅属少数。不过,终有一天,人类能够摆脱所有病菌的祸害。
我们探讨怎样消除病菌的祸害之前,会看看近年来,人们为对抗病菌做了些什么。请读读附栏“保健之道”,也请留意在应付抗药性病菌方面,医学界有什么对策。
全球对策
世界卫生组织前总干事布伦特兰医学博士提到一些方案。在《2000年传染病报告》的“应付抗药性病菌”一文里,布伦特兰指出,“要遏制抗药性病菌的威胁,就得制定一套全球对策”,还呼吁“所有医疗机构都必须紧密联系”。她强调:“我们要跟传染病展开一场大搏斗。”
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发表了一份文件——《应付抗药性病菌的全球对策》。其中一项对策是向各大医疗机构和一般民众,提出有关的“注意事项及处理方法”。世界卫生组织的《全球对策》还包括教育人民如何避免传染病,并指出人们一旦受到感染,就该如何使用抗生素或其他抗微生物药。
此外,世界卫生组织也呼吁医护人员,包括医生、护士,以及其他在医院和疗养院工作的人,改善防疫措施,避免病菌扩散。然而,调查显示,很多医护人员接触病人之后,再去接触另一个病人之前,仍然忽略洗手,或不更换手套。
调查还表明,有些医生滥开抗生素。原因之一是,许多病人以为抗生素能使他们迅速痊愈,就催逼医生开抗生素;为了取悦病人,医生只好就范。时常,医生既不愿花时间教育病人,也无从辨别病菌的种类。此外,医生开的可能是较新、较贵的广谱抗生素,结果使抗药性病菌的问题更加棘手。
世界卫生组织的《全球对策》也包括向医院、国家卫生机构、食物供应商、制药公司和立法机关发出呼吁。报告吁请这些机构通力合作,遏止抗药性病菌对全球的威胁。那么,这个对策有效吗?
障碍重重
在对抗病菌方面,世界卫生组织的《全球对策》间接提到一大障碍:制药商的图利心态。正如圣经说,贪财是“一切祸害的根源”。(提摩太前书6:9,10)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对制药商的管制也不容忽视。无论是药物推销员接触医护人员,还是由制药商赞助、为医护人员而设的教育计划,政府都应当适当地加以监管。”
制药公司不但极力游说医生采用他们的产品,现在甚至通过电视广告直接向大众推销。结果,滥用抗生素的问题越来越严重,抗药性病菌也因而大量繁殖。
世界卫生组织的《全球对策》,还谈到用抗生素混和饲料的问题。资料说:“有些国家,兽医的收入有百分之40或以上来自售卖药物,这是限制人们使用抗微生物药的一大障碍。”不少证据表明,抗药性病菌之所以形成和大量繁殖,是人们过度使用抗生素所致。
事实上,抗生素的产量大得惊人。单是美国,每年就生产2000万公斤抗生素!全球的总产量大约只有一半用于人类,其余的则用来喷洒在农作物上,或跟饲料混和,以促进禽畜的生长。
政府有责
值得注意的是,世界卫生组织《全球对策》的行政摘要说:“执行全球对策的责任,主要在各国政府身上。各国政府的响应和支持十分重要。”
不少政府确实制定了一些计划去应付抗药性病菌,而且注重国内外的合作。计划包括:记下各种抗药性病菌和使用过的抗微生物药,并妥善保管这些记录;改善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在医药和农业方面适当地使用抗微生物药;研究病菌的抗药能力;研制新药物。尽管这样,世界卫生组织的《2000年传染病报告》仍然不表乐观。为什么呢?
报告指出,“各国缺乏政治决心,政府最关注的也许不是公众的健康福利”。报告又说:“社会动荡、贫穷、移民潮和环境大受破坏等问题,使数目庞大的人口暴露在疾病的威胁下,结果传染病蔓延,抗药性病菌肆虐。”可悲的是,长久以来,没有政府能够解决这些问题。
-
-
病菌不再祸害人类警醒!2003年 | 11月8日
-
-
[第9页的附栏]
保健之道
你做些什么,才能降低抗药性病菌的威胁呢?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指导方针。首先,防止病菌进一步扩散,减低传染的可能性;其次,适当地使用抗生素。
要减低染病的可能性,防止疾病蔓延,最佳方法当然是设法保持身强力壮。要增强抗病能力,有什么方法呢?
增强免疫力
1.要设法做到以下三点:摄取适当的营养、有足够的运动,还要有充足的睡眠。
2.要注意个人卫生。专家强调,最要紧的就是勤洗手,这样做能有效地预防疾病,也能避免把病菌传播给别人。
3.要确保食物安全。煮东西的时候,要特别留意双手和环境是否清洁。用来洗手和冲洗食物的水也必须是清洁的。由于食物容易滋生细菌,因此肉类要彻底煮熟,食物也要适当地贮存和冷藏。
4.有些地区,蚊虫是传染恶疾的媒介。如果你住在那些地区,就要尽量减少晚间或清早的户外活动,因为蚊虫这时候特别活跃。此外,也要使用防蚊用具。
5.接种疫苗能增进免疫力,强化你抵抗若干常见病菌的能力。
慎用抗生素
1.购买和使用抗生素或抗微生物药之前,要请教专业人士。直销的药物通常对卖方而非买方有利。
2.不要催逼医生给你开抗生素。即使医生顺你的意思为你开药,也可能只是害怕失去一个顾客而已。且以普通感冒为例。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抗生素并不能治疗感冒。因此如果你受病毒感染,服用抗生素不但无济于事,反而会抑制体内有益的细菌,甚至助长抗药性病菌繁殖。
3.不要总是想用新药,因为新药对你的病不一定有帮助,还可能使你不必要地多付药费。
4.无论你正考虑哪种疗法,要从可靠的来源获得进一步的有关资料。资料包括:这种疗法达成什么目的?可能会有什么副作用?药物混合使用会有问题吗?还有什么因素令服用这种药物造成危险呢?
5.如果某种抗生素对你的病真的 有帮助,就要按照医生的指示,完成整个疗程,即使中途病情已有好转,也要把抗生素用完为止。完成整个疗程才能确保感染完全消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