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宽容——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警醒!1997年 | 1月22日
-
-
从宽容到偏执
宽容豁达的相反是不容异己,而且强烈程度不一样。起初,不容异己的精神可能只是思想狭隘,不满意别人的行为,不赞成别人的处事方式罢了。虽然这样,思想狭隘可以扼杀人生活的乐趣,妨碍人接受新事物。
例如:孩童的热情奔放可能叫严谨的人蹙额皱眉。长辈的深思稳重可能令年轻人感觉沉闷。一个谨慎的人跟爱冒险的人一起工作,两人准会彼此激怒。为什么会有蹙额皱眉、沉闷感、彼此激怒等事情发生呢?因为一方发觉很难忍受另一方的态度和行为。
不容异己的精神一旦形成,狭隘的思想可以演变成偏见——对一组人、一个民族,或者一个宗教的反感。比偏见的态度更强烈的是偏执。偏执的态度可以通过强暴的仇恨发泄出来,结果造成悲剧,甚至血流漂杵。请想想十字军东征期间,不容异己的精神怎样为害人类!即使在今天,在波斯尼亚、卢旺达、中东各地爆发的种种冲突,不容异己的精神就是主要原因。
-
-
适当平衡,人生更甜美警醒!1997年 | 1月22日
-
-
美国密歇根州州立大学副教授阿瑟·梅尔泽写道:“人类不都是宽容豁达的。偏见……是人类的自然倾向。”可见,不容异己的态度不光是少数人的品格缺陷。全人类都是不完美的,所以人人生来就思想狭隘。——参看罗马书5:12。
可能好管闲事
1991年,《时代》杂志报道,在美国,人越来越思想狭隘。文章描述有些人“好管闲事成了生活方式”。这些人企图把自己的行为准则强加在所有人身上,不肯附从他们的人就成了受害人。例如:在波士顿,一个女子因为不肯化装上班,就遭老板开除。在洛杉矶,一个男子由于体重过量,给上司辞退。人们为什么这样热切渴望别人听从他们呢?
思想狭隘的人大都蛮不讲理,只顾自己,而且固执武断。不过,人不都或多或少有点不合情理、自私自利、顽固武断吗?只是,这些品格特征一旦扎根,我们就会变成思想狭隘了。
你又怎么样呢?你对别人的品味嗤之以鼻吗?与人交谈时,你老是“霸气”十足吗?一组人一起工作的时候,你总要别人照你的意愿办事吗?要是这样,你最好在咖啡里加点糖。
正如上篇文章提到,不容异己的精神可以通过仇恨偏见发泄出来。凡事过度忧虑,容易助长不容异己的精神。
“惶惶不安”
文化人类学者探讨人类的过去,要看看人类的种族偏见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显露出来。他们发现这种不容异己的精神不是常常都显露出来的,也不是随处可见的,而且显露的程度也不相同。德国一份自然科学杂志(GEO)报道:危机一旦出现,“人就惶惶不安,觉得自己的身分、地位受到威胁”,这时,民族冲突就会一触而发。
今天,这种“惶惶不安”的情绪普遍吗?非常普遍。人类从没有像今天那样经历一个复一个的危机。失业率偏高,物价飞涨,人口过剩,臭氧层大受破坏,城市罪案激增,食水遭污染,全球气温上升——对这一连串危机所生的恐惧,加深了人们的忧虑。危机引起忧虑,过度的忧虑就容易形成不容异己的精神。
举个例:在欧洲一些国家,不同种族、文化的人聚居混杂,不容异己的精神就找到发泄的地方。据1993年的《全国地理杂志》报道,西欧有些国家容纳了2200万移民。“涌入来的新移民”各操不同的语言,各有不同的文化和宗教,令不少欧洲人“感到受不了”。奥地利、比利时、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瑞典,都纷纷显露出排外的情绪。
世界领袖又怎么样呢?在30至40年代,希特勒当权时的政策是不容异己。可悲的是,今天有些政界和宗教界领袖同样采用不容异己的手段去达成自己的目的。奥地利、法国、爱尔兰、俄罗斯、卢旺达、美国都有这样的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