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悔罪的祷告以赛亚的预言光照全人类(下册)
-
-
[第362页的附栏或图片]
但以理的悔罪祷告
犹太人被掳70年间,但以理先知一直住在巴比伦。被掳第68年的某个时候,但以理从耶利米的预言知道,以色列人寄居异国的日子快结束了。(耶利米书25:11;29:10;但以理书9:1,2)但以理于是祷告,代表整个犹太民族向耶和华忏悔。但以理说:“我面向耶和华上帝,寻求他,祷告恳求,穿上粗布的哀服,在灰中禁食。我向耶和华我的上帝祷告认罪。”——但以理书9:3,4。
但以理说出以上祷告之前约200年,以赛亚早已写下以赛亚书63,64章的祷告。在被掳的艰苦岁月中,许多虔诚的犹太人无疑曾向耶和华祷告。可是,圣经把但以理的祷告记录下来,看来是因为他的祷告,代表了当时许多忠心犹太人的感想。但以理的祷告表明,以赛亚那预示未来的祷告,的确道出了巴比伦许多忠心犹太人的心声。
请留意但以理的祷告跟以赛亚的祷告有不少相似的地方。
-
-
悔罪的祷告以赛亚的预言光照全人类(下册)
-
-
被掳到巴比伦去的犹太人不禁在绝望中喊道:“愿你把高天撕裂,好从天而降,使山岳也因你而震动。愿你的来势如同火烧干柴,又像火焰把水烧开,好叫你的敌人知道你的名,叫列国都因你而震动!”(以赛亚书64:1,2)耶和华的确有能力拯救人。他无疑能够从天而降,为他的子民争战,把恍如高天的政府撕碎,使有如山岳的帝国崩裂。耶和华本可以为他的子民显出如火的热心,使他的圣名广为人知。
7 以往耶和华确曾做过这样的事。以赛亚回顾说:“你曾降临,行过可畏的事,是我们不敢期望的;山岳也因你而震动。”(以赛亚书64:3)这些伟举显扬耶和华的大能,证明他确是真神。可是,以赛亚当日的犹太人既然不忠于他,自然无权期望耶和华施展大能去拯救他们。
惟独耶和华能拯救人
8.(甲)耶和华怎样跟列国的假神截然不同?(乙)耶和华虽然有能力拯救他的子民,为什么却没有这样做?(丙)保罗引用以赛亚书64:4来说明什么事?(参看366页附栏。)
8 假神根本无法施展大能去拯救崇拜他们的人。以赛亚写道:“除上帝你以外,还有哪个神为仰望他的人行过大事?从远古以来,无人听过这样的事。从来没有人亲耳听过,也没有人亲眼见过。你善待那些喜乐地行义、遵守你的道而不忘记你的人。”(以赛亚书64:4,5上)惟独耶和华才能“奖赏恳切寻求他的人”。(希伯来书11:6)谁秉公行义,耐心等候他,他都保护。(以赛亚书30:18)犹太人有没有这样做呢?没有。以赛亚对耶和华说:“我们一再犯罪,你就发起怒来。我们长期沉沦在罪里,还能得救吗?”(以赛亚书64:5下)长久以来,上帝的子民一直作恶多端,所以耶和华没有理由要抑制怒气,也不会施展大能去拯救他们。
9.衷心悔改的犹太人可以期望什么?我们能够从这件事学到什么?
9 犹太人无法消除以往所做的坏事,但他们只要衷心悔改,回头归向纯真崇拜,就能够期望上帝宽恕他们,再次赐福给他们。到了适当的时候,耶和华就会奖赏悔改的人,使他们从巴比伦获得释放。但他们必须忍耐下去。尽管他们悔改,耶和华也不会更改他定下的时间。可是,只要他们保持警惕,响应耶和华的旨意,最终就一定会获得释放。照样,今天基督徒也耐心等候耶和华的日子。(彼得后书3:11,12)我们要把使徒保罗的话记在心上:“我们行善总不要放弃,如果不灰心松懈,到了时候就有收成。”——加拉太书6:9。
10.以赛亚的祷告坦白承认人无法怎样做?
10 以赛亚那预示未来的祷告不仅正式承认国民犯了罪,还衷心承认他们无力拯救自己。先知说:“我们全都像不洁净的人,我们的所有义行,都不过像行经的妇人的衣服。我们全都像叶子那样终必衰残,我们的罪过也必如风一样把我们吹走。”(以赛亚书64:6)悔改的犹太人获得释放的时候,可能已经不再叛道作恶。他们可能已经重投耶和华的怀抱,秉公行义。但他们仍然是不完美的。他们的善行虽然值得称赞,却无法为人赎罪,就像不洁的袍服不能使人洁净一样。耶和华宽恕人,是因为他慈悲为怀,对人分外开恩,而不是人凭着自己的善行而赚得的。——罗马书3:23,24。
11.(甲)大部分被掳的犹太人有什么不健康的属灵情况?为什么会这样?(乙)被掳期间,谁在信心方面立下了优良榜样?
11 以赛亚瞻望未来,看见什么呢?先知祷告说:“没有人呼求你的名,没有人振作起来归附你。你已经掩面不顾我们,任凭我们被罪的威力所熔化。”(以赛亚书64:7)犹太民族的属灵情况十分恶劣。人民没有祷告呼求上帝的名。他们虽然不再犯拜偶像的大罪,却看来在崇拜方面漫不经心,没有“振作起来归附”耶和华。他们跟造物主的关系显然并不理想。有些人也许自惭形秽,觉得自己没有资格向耶和华祷告。有些人可能在日常生活上很少想到他。当然,被掳的人也有不少在信心方面堪作模范,例如但以理、哈拿尼雅、米沙利、亚撒利雅、以西结,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希伯来书11:33,34)70年的被掳时期快到尾声,哈该、撒迦利亚、所罗巴伯和大祭司耶书亚等人已经准备就绪,要带领国民呼求耶和华的名。尽管这样,以赛亚那预示未来的祷告,看来正好说出大部分被掳犹太人的情况。
“服从胜于献祭”
12.以赛亚怎样表示,衷心悔悟的犹太人愿意改过自新?
12 衷心悔悟的犹太人愿意改过自新。以赛亚代表他们向耶和华祷告说:“耶和华啊,现在你是我们的父亲。我们是陶泥,你是陶匠,我们全都是你手所造的。”(以赛亚书64:8)这番话再次宣示耶和华的权威,承认他是我们的父亲,是赐我们生命的主宰。(约伯记10:9)先知把悔改的犹太人比作可塑造的泥。人接受耶和华的管教,就能照着上帝的标准受塑造。可是,只有伟大的陶匠耶和华宽恕人之后,这件事才能够成就。因此以赛亚两次恳求上帝,不要忘记犹太人是他的子民:“耶和华啊,求你不要发怒到极点,也不要永远记住我们的罪过。求你看顾我们,因为我们都是你的子民。”——以赛亚书64:9。
13.上帝的子民被掳期间,以色列地的情况怎样?
13 在被掳期间,犹太人所遭遇的苦难,不只限于在异教的国家里为奴。当时耶路撒冷和圣殿荒废,这使他们和他们所崇拜的上帝大受羞辱。以赛亚的悔罪祷告重提这些叫他们蒙羞的往事:“你的圣城已变为旷野。锡安成了旷野,耶路撒冷沦为荒地。我们的列祖曾在圣洁华美的殿里赞美你,这座殿已被火烧毁了。我们所珍视的一切都荒废了。”——以赛亚书64:10,11。
14.(甲)耶和华预先警告人有什么情况出现?(乙)虽然耶和华悦纳圣殿和其中的祭物,什么却比这些东西更重要?
14 当然,耶和华很清楚犹太人的祖家有怎样的情况。耶路撒冷遭受毁灭之前大约420年,他早已警告他的子民,他们要是不遵守他的诫命,崇拜别神,他就会把他们从地上“剪除”,让他们华美的圣殿“沦为废墟”。(列王纪上9:6-9)诚然,耶和华喜爱他赐给他子民的土地,也悦纳人为了尊崇他而建造的宏伟圣殿,以及他们所献的祭物。但是,人对他忠贞顺服,比物质东西更重要,甚至比祭物更重要。撒母耳先知一针见血地对扫罗王说:“耶和华喜悦全烧祭和祭牲,哪里像喜悦人听从耶和华的话呢?服从胜于献祭,听命胜于公羊的脂肪。”——撒母耳记上15:22。
15.(甲)以赛亚在预言里向耶和华恳求什么事?这个祷告怎样得蒙垂听?(乙)什么事促使耶和华最终唾弃以色列?
15 可是,以色列的上帝目睹衷心悔改的子民饱受苦难,能无动于衷吗?以赛亚用这个问题来结束他那预示未来的祷告。他代被掳的犹太人恳求说:“耶和华啊,你看见了这些事,难道还能忍耐下去吗?难道你仍旧无动于衷,让我们受苦到极点吗?”(以赛亚书64:12)耶和华最后宽恕了他的子民。公元前537年,上帝把他们带回故土,让他们在当地复兴纯真崇拜。(约珥书2:13)可是,几个世纪之后,耶路撒冷和圣殿再次被人摧毁。以色列虽然跟上帝有立约的关系,最终却被上帝唾弃。为什么呢?因为耶和华的子民偏离了他的诫命,而且不肯接受弥赛亚。(约翰福音1:11;3:19,20)这件事发生之后,耶和华拣选一个新国族,一个属灵的国族,就是“上帝的以色列”,去取代原来的以色列。——加拉太书6:16;彼得前书2:9。
耶和华是“听祷告的主”
16.关于耶和华的宽恕,圣经怎样说?
16 我们可以从以色列人的遭遇学到一些重要教训。我们看出耶和华“又良善,又乐意宽恕人”。(诗篇86:5)我们是不完美的凡人,能不能得救,完全有赖于上帝的慈悲和宽恕。无论我们有什么善工,都不能赚得这些福分。但耶和华宽恕人,不是不分青红皂白的。只有衷心悔悟,改过自新的人,才有希望蒙上帝宽恕。——使徒行传3:19。
17,18.(甲)我们怎么知道,耶和华真正关注我们表达的心声和感觉?(乙)耶和华为什么要对罪人长久忍耐?
17 我们也看出,我们在祷告里向上帝表达的心声和感觉,上帝是十分关注的。耶和华是“听祷告的主”。(诗篇65:2,3)使徒彼得向我们保证:“耶和华的眼看顾义人,他的耳倾听他们恳切的祈求。”(彼得前书3:12)除此之外,我们知道人如果衷心悔改,恳求上帝宽恕,就必须在祷告里谦卑地向上帝认罪。(箴言28:13)但这绝不是说我们可以滥用上帝的慈悲。圣经告诫基督徒,“接受了上帝的分外恩典,就不要辜负这个美意”。——哥林多后书6:1。
18 最后,我们知道上帝为什么要对屡次犯过的子民百般忍耐。使徒彼得解释,耶和华长久忍耐,是因为他“不愿有一个人被毁灭,只愿人人最终都悔改”。(彼得后书3:9)可是,人如果顽梗不化,把上帝的忍耐视作等闲,毫不感激,最后就只会遭受惩罚。关于这一点,圣经告诉我们:“[耶和华]必照各人所做的还报各人:凡求荣耀、尊贵、不朽的,只要忍耐行善,就必得永生。凡好辩争胜,不服从真理,倒服从不义的,就必遭受愤恨和怒气。”——罗马书2:6-8。
19.耶和华有什么不变的特质?
19 上帝对古代的以色列人的确百般忍耐。今天,耶和华也根据同一的原则对待我们,因为他是不改变的。耶和华绝不会姑息罪有应得的人,但他始终是“有慈悲有恩典的上帝,不轻易发怒,大有忠贞之爱,信守真理,为千代的人存留忠贞之爱,赦免罪过、过犯、罪恶”。——出埃及记34: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