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受万民恨恶’耶和华见证人——上帝王国的宣扬者
-
-
幕后的教唆者其实是谁?
这一切逼迫真的是由教士们教唆的吗?约翰·洛德·奥布赖恩否认这件事。但生活在当时的人都深知事实的真相。1919年3月22日,美国堪萨斯州吉拉德出版的《理性报》抗议说:“牧者罗素的跟从者受到‘正统派’教士的恶毒攻击;虽然他们尽力遵守间谍法的规定,但却仍被定罪监禁,不准保释。……我们在此声明,不论间谍法在法理上是否合乎宪法,或在道德上是否有理,牧者罗素的跟从者都在这条法例之下受到冤屈的判罪。任何人若怀着开明的头脑将证据查考一下,都会迅速看出这些人不但无意违反法律,也实在没有违反。”
若干年后,雷·艾布拉姆斯博士在《教士举枪致敬》一书中评论说:“耐人寻味的是,有这么多教士积极试图将罗素派[敌人加于圣经研究者身上的贬称]消灭。许多由来已久的宗教争论和仇恨虽然在和平时期从没有在法庭上被提出来,现今却在战争狂热的影响下在法庭上浮现。”他也说:“分析过整件案子之后,我所得的结论是,各教会和教士们乃是试图扑灭罗素派运动的幕后策动人。”——183-5页。
可是,圣经研究者所受的逼迫并没有随着大战结束而终止。事情只是进入一个新阶段而已。
教士向警方大施压力
大战既已过去,教士们便转而挑起其他争论,以图制止圣经研究者的活动。1920年代,在信奉天主教的巴伐利亚和德国的其他部分,警方根据有关兜售的法律多次逮捕见证人。但案件提交上诉法庭时,法官通常判圣经研究者得直。最后,由于有数以千计这样的案件提交给法庭处理,内政部在1930年发出通告,吩咐所有警官不要再根据兜售法对圣经研究者采取法律行动。结果,有一段短时期,来自这方面的压力消退了,耶和华见证人便趁这个机会在德国的外勤地区展开规模异乎寻常的活动。
在那些年间,罗马尼亚的教士也操有很大势力。他们说服政府下令禁止耶和华见证人活动,也不准守望台的书刊流通。但教士们害怕人民仍然阅读他们已经获得的书刊,以致获知教会的主张其实并不符合圣经,所作的声称也是虚谎谬误的。为了制止这种情形发生,教士们实际跟宪兵一起逐户搜索耶和华见证人所分发的书刊。他们甚至盘问一些毫无戒心的孩童,要知道他们的父母是否曾接受这样的书刊。若有人被查出藏有书刊,教士便恐吓他们,声称他们若再接受书刊,便会受到殴打和监禁。在有些乡村里,教士兼任村长和治安官;但是,若有人不听教士的吩咐,就绝不会受到公平的待遇。
在这段时期,有些美国官员也对教士们惟命是听。例如在1936年,天主教的奥哈拉主教探访乔治亚州的拉格兰奇之后,该市的市长和检察官逮捕了数十名耶和华见证人。在被囚期间,见证人被迫睡在牛粪堆旁,床垫上溅有牛尿,吃的是被虫蛀过的食物,并且被迫与囚犯一起做筑路的苦工。
在波兰,天主教的教士也千方百计阻挠耶和华见证人的工作进行。他们教唆人民对见证人动粗,公开焚烧耶和华见证人的书刊,指控他们是共产党徒,并且声称他们的书刊“亵渎神圣”而将他们拉上法庭。可是,并非所有官员都甘愿对教士俯首帖耳。例如,有一次波森(波兹南)的教士指控一个耶和华见证人将天主教的教士们称为“撒但的组织”,但当地上诉法庭的检察官却拒绝对见证人提出控告。检察官自己指出,从教皇亚历山大六世(公元1492-1503年)以来,弥漫基督教国的那种不道德的精神的确来自一个属于撒但的组织。另一次,教士指控一位耶和华见证人亵渎天主,分发守望台的书刊,托伦上诉法庭的检察官却要求法庭宣布见证人无罪,说:‘耶和华见证人所采取的立场与早期的基督徒完全一样。他们饱受误传和逼迫,在一个腐败堕落的世界组织里紧守最崇高的理想。’
加拿大政府的档案透露,该国政府在1940年禁止耶和华见证人活动乃是魁北克省天主教的枢机主教维勒讷沃致信给司法部长埃内斯特·拉普安蒂所导致的结果。这件事发生之后,其他政府官员要求有关方面对颁布禁令的理由提出充分解释,但拉普安蒂的答复却使加拿大议会的许多成员深感不满。
在地球的另一方,教士也设下类似的阴谋。澳大利亚政府的档案存有悉尼市罗马天主教大主教致司法部长W.M.休斯的一封信,大主教在信中促请政府宣布耶和华见证人是非法团体。这封信写于1940年8月20日,在政府颁布禁令之前仅五个月。澳大利亚高等法院的法官威廉斯检讨过禁令据称所基于的理由之后,指出这件事“的影响无异于使维护基督教的原则和教义变成违法,使相信基督诞生的人所举行的礼拜变成非法集会”。1943年6月14日,法庭裁定政府的禁令与澳大利亚的法律有所抵触。
在瑞士,一份天主教报章要求当局把教士认为不当的见证人书刊充公。他们恐吓说,如果当局不采取行动,他们就会自行执法。在世上许多地方,这正是教会所采用的手段!
-
-
‘受万民恨恶’耶和华见证人——上帝王国的宣扬者
-
-
[第655页的附栏]
教士显露他们的感觉
1918年,法庭将J.F.卢述福和他的同工判处徒刑。当时各大宗教期刊对这件事的反应颇值得注意:
◆ 《基督教纪事报》:“政府此举大力击破了一种想法,认为宗教主张无论多么荒谬恶毒,人都可以随意传播而无需受罚。这种由来已久的想法其实大谬不然,可是,一直以来我们却完全掉以轻心。……卢述福既被判入狱,看来罗素派气数已尽了。”
◆ 浸信会出版的《西部记录报》说:“这个惹事生非的教派的领袖被关进监狱里,与怙恶不悛的罪犯同囚,实在不足为怪。……在这方面,真正令人困惑的难题其实是,究竟应将被告送进精神病院,还是送进监狱里。”
◆ 《双周评论》转载纽约《晚邮报》的评论说:“我们相信,全国各地的宗教导师都会留意这位法官的裁决,规定除非一种宗教与成文法绝对一致,否则倡导这种宗教的信仰就是大罪。如果你是个衷诚的传福音者,你的罪责便甚至更大。”
◆ 《大陆报》轻蔑地将被告称为“已故‘牧者’罗素的跟从者”,并且歪曲他们的信仰,声称他们认为“只有罪犯才应该上战场跟德国皇帝作战”。报章也声称,据华盛顿的司法部长说,“不久之前,意大利政府向美国政府投诉,指责卢述福和他的同道……在意大利军队中分发反战宣传品。”
◆ 一星期后,《基督教世纪》周报一字不易地刊载了上述大部分报章的评论,由此表明他们大家的意见完全一致。
◆ 天主教的《真理》杂志简略报道法官所作的裁决之后,接着表达编者的感觉,说:“该团体的出版物满是对天主教会和教士的恶毒批评。”文章企图将“煽动叛乱”的罪名加于任何公开表示不同意天主教会主张的人身上,因此补充说:“愈来愈明显的是,不容异己的精神与煽动叛乱是息息相关的。”
◆ 雷·艾布拉姆斯博士在他所著《教士举枪致敬》一书中评论:“后来这些人被判处二十年的徒刑;消息一传到宗教刊物的编者们耳中,这些刊物差不多都不约而同地,不论大小,为此而欢欣鼓舞。我无法在正统教派的宗教刊物中找着任何表示同情的言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