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可憎之物’未能带来和平
    守望台1986年 | 4月1日
    • 犹太人作出选择

      3.在耶稣的日子谁试图维持国际间的和平安全?为什么这项安排永远无法完全成功?

      3 在耶稣的日子,罗马帝国统治地球颇大的部分,并且对于和平安全具有自己的见解。罗马政府借着属下的军团在当时为人所知的世界的大部分维持“罗马和平”(Pax Romana)。但是罗马和平却绝不能成为永久的和平,因为信奉异教的罗马及其属下的军团无法使人与上帝和好。因此,耶稣所宣布的王国其实优越得多。

      4.大部分犹太人对耶稣的传道有什么反应?可是,在第一世纪有什么逐渐形成?

      4 可是,耶稣的大部分同胞都拒绝接受上帝的王国。(约翰福音1:11;7:47,48;9:22)他们的统治者将耶稣视为对国家安全的一项威胁,于是把他交给罗马人处死;他们坚持“除了该撒,我们没有王。”(约翰福音11:48;19:14,15)可是,有些犹太人和后来有许多外邦人却乐于承认耶稣是上帝所拣选的君王。(歌罗西书1:13-20)他们在许多国家地区中向人传讲耶稣,而耶路撒冷则成为基督徒的国际弟兄团体的中心。——使徒行传15:2;彼得前书5:9。

      5,6.(甲)犹太人与罗马之间的关系发展成怎样?(乙)耶稣提出什么警告?这警告怎样在公元70年救了基督徒的性命?

      5 虽然犹太人拣选该撒,弃绝基督,耶路撒冷和罗马之间的关系却在不久之后便大为恶化。犹太的奋锐党发动游击战与罗马帝国对抗,直至正面的战争在公元66年爆发。罗马军队试图恢复“罗马和平”,不久耶路撒冷便受到大军所围困。在基督徒看来,这是一件深具重要性的事。在此之前许多年,耶稣曾发出警告说:“你们看见耶路撒冷被兵围困,就可知道它成荒场的日子近了。那时,在犹太的应当逃到山上;在城里的应当出来。”(路加福音21:20,21)现在耶路撒冷已被兵围困,于是基督徒便等待机会逃生。

      6 机会很快便来到。当时罗马人已开始挖掘圣殿的墙,许多犹太人已准备投降,但是罗马司令迦勒斯(Cestius Gallus)却出乎意料地撤军离去。奋锐党攫住机会重新加强他们的防卫,但是基督徒却立即撇下这个注定遭受毁灭的城市。在公元70年,罗马军团卷土重来,扎营围住耶路撒冷的城墙,最后为城带来彻底的毁灭。

  • ‘可憎之物’未能带来和平
    守望台1986年 | 4月1日
    • 马太福音将围城的军队描述为“但以理先知所说的那造成荒凉的可憎者,站在圣地。”(马太福音24:15,《新译》)在马可的记载中,“可憎者”“站在不该站的地方。”(马可福音13:14,《新译》)马太的记载说但以理书曾提及这个“可憎者”。事实上,‘可憎之物’这句话在但以理书中出现了三次:一次(复数)在但以理书9:27,含有这句话的预言在耶路撒冷于公元70年遭受毁灭时获得了应验,然后在但以理书11:31及但以理书12:11。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