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在耶路撒冷过住棚节
    耶稣——道路、真理、生命
    • 在耶路撒冷过住棚节

      约翰福音7:11-32

      • 耶稣在圣殿教导人

      耶稣受浸两年多了,他已经成为一个有名的人。很多人亲眼看过他施行奇迹,他的事迹也传遍了整个以色列。现在是住棚节,很多在耶路撒冷过节的人都在找他。

      关于耶稣是谁,人们的观点很不一样。有的说:“他是好人。”有的说:“不是的,他误导民众。”(约翰福音7:12)在节期最初的几天,人们只在私底下议论他。可是,没有人敢公开为耶稣说好话,因为害怕得罪犹太人的领袖。

      节期过了一半时,耶稣来到圣殿教导人。耶稣从没有上过犹太宗教导师的学府,但他却表现出非凡的教导能力。很多犹太人感到十分惊讶,就问:“这个人没有上过学府求学,怎么会那么精通圣经呢?”(约翰福音7:15)

      耶稣说:“我教的不是我自己的道理,而是出于那位派我来的。谁想按照上帝的旨意去做,就会知道我教的道理到底是出于上帝,还是我照着自己的主意说的。”(约翰福音7:16,17)耶稣的教导与上帝的法典一致,这说明他很想把荣耀归给上帝,而不是归给自己。

      耶稣接着说:“摩西不是把法典传给了你们吗?你们却没有一个人遵守法典。你们为什么要杀我?”人群中有些是从外地来过节的,他们可能不知道有人想要杀害耶稣。他们难以理解,怎么会有人想要杀死像耶稣这样的老师。他们觉得耶稣这么说显示他不太正常,就对他说:“你被邪灵附身了。谁要杀你?”(约翰福音7:19,20)

      的确有人要杀死耶稣。一年半前,犹太领袖就想要杀死耶稣,因为他在安息日治好了一个人。现在,耶稣打算一步步跟人推理,让人看出这些领袖多么不合理。耶稣首先提到,法典规定男孩出生后第八天要行割礼,即使那天是安息日也不例外。然后耶稣问他们:“你们在安息日为人施行割礼,是因为不想触犯摩西的法典。既然这样,我在安息日使一个人完全恢复健康,你们又为什么对我勃然大怒呢?不要再根据表面去判断人,倒要按照正义的标准来判断。”(约翰福音7:23,24)

      一些了解当时情况的耶路撒冷的居民说:“这不是他们[那些首领]要杀的人吗?你看!现在他公开讲话,他们也不跟他说什么。难道连那些首领也认定这个人是基督吗?”这些人为什么不相信耶稣是基督呢?他们说:“我们知道这个人的来历,可是基督来的时候,不会有人知道他是从哪里来的。”(约翰福音7:25-27)

      耶稣就在圣殿里回应他们说:“你们认识我,也知道我从哪里来。我不是自作主张来的,而那位派我来的是真实的,你们并不认识他。我认识他,因为我是他的代表,是他派我来的。”(约翰福音7:28,29)耶稣的这番话清晰有力,人们听到后却想要抓住他,想要把他关起来或者杀掉。不过他们并没有得逞,因为耶稣离世的日子还没到。

      然而,还是有许多人因为耶稣施行的奇迹信从了他。他曾在水上行走,平息风暴;他曾施行奇迹,用少量的饼和鱼让成千上万的人吃饱;他也曾治好跛脚的、失明的、患麻风病的,以及身患其他疾病的人;他甚至曾把死去的人复活过来。因此,信从耶稣的人的确有理由说出以下的话:“基督来到的时候,他施行的神迹也不会比这个人施行的更多吧?”(约翰福音7:31)

      法利赛派的人听见民众在议论这些事,就跟那些祭司长一起派差役去拘捕耶稣。

  • “从来没有人像他那样讲话的”
    耶稣——道路、真理、生命
    • “从来没有人像他那样讲话的”

      约翰福音7:32-52

      • 差役奉命去拘捕耶稣

      • 尼哥德慕为耶稣说话

      耶稣还在耶路撒冷过住棚节,“民众中有很多人信从了他”,这让他很高兴。宗教领袖却一点也不高兴,于是派差役去拘捕耶稣。(约翰福音7:31,32)不过,耶稣并没有躲藏起来。

      耶稣继续在耶路撒冷公开教导人。他对民众说:“我会在你们这里多留一点时间,然后就要回到那位派我来的那里去了。你们会找我,却找不到;我要去的地方,你们是不能去的。”(约翰福音7:33,34)犹太人不明白他的话,就彼此议论说:“这个人打算到哪里去,使我们找不到他?难道他打算到散居希腊人中间的犹太人那里,去教导希腊人吗?他说:‘你们会找我,却找不到;我要去的地方,你们是不能去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约翰福音7:35,36)耶稣的意思是,他会死去然后复活到天上,而他的敌人无法跟他到天上去。

      现在到了节期的第七天。节期的每个早晨,都会有一个祭司把西罗亚池的一些水,倒进一个连接圣殿祭坛的盆里,让水流到祭坛的底部。也许是为了让人们想到这个仪式,耶稣高声说:“谁渴了,就该到我这里来喝。信从我的人,正如圣经说:‘从他内心深处会有活水的江河流出来。’”(约翰福音7:37,38)

      耶稣当时谈到的是他去世后将会发生的事。公元33年五旬节,门徒受神圣力量任命,并受呼召去天上得享生命。从那时起,受神圣力量任命的门徒向人传讲真理。这样,给人生命的活水就开始有如江河般流出来。

      听了耶稣的教导,有些人说:“他真的是那位先知。”他们指的显然是圣经预告的那位比摩西更大的先知。还有些人说:“他是基督。”另一些人却反对说:“基督不会出于加利利吧?圣经不是说基督出于大卫的子孙,出于大卫家乡的村子伯利恒吗?”(约翰福音7:40-42)

      民众就因他起了分裂。尽管有人想拘捕耶稣,但没有人下手。祭司长和法利赛派的人见差役没有带耶稣回来,就问:“你们为什么没有带他来?”差役回答说:“从来没有人像他那样讲话的。”这些宗教领袖听后就十分气愤,辱骂道:“难道你们也被误导了吗?我们的首领或法利赛派中,哪有信从他的呢?至于那些不懂法典的民众,他们是被诅咒的。”(约翰福音7:45-49)

      尼哥德慕维护耶稣

      尼哥德慕当时也在场,他属于法利赛派,是公议会的成员。大约两年半前,他曾在夜里拜访耶稣,并表示自己相信他。现在,他勇敢地为耶稣辩护,说:“根据我们的法典,不先听一个人的话,不查明他做的事,就不会定他的罪,对吗?”祭司长和法利赛派的人有什么反应呢?他们反驳说:“难道你也是来自加利利的吗?你去查查看,就知道不会有先知出自加利利。”(约翰福音7:51,52)

      虽然圣经没有直接说有先知会出自加利利,但上帝的话语确实表明基督会出自那里,因为预言说“外族人的加利利”会看见“明亮的光”。(以赛亚书9:1,2;马太福音4:13-17)此外,耶稣在伯利恒出生,是大卫的子孙,这也跟圣经预告的一致。虽然法利赛派的人可能知道这些事,却蓄意使民众对耶稣产生各种错误的看法,在这方面他们的确难辞其咎。

  • 上帝的儿子是“世界的光”
    耶稣——道路、真理、生命
    • 上帝的儿子是“世界的光”

      约翰福音8:12-36

      • 耶稣解释“儿子”是谁

      • 犹太人为什么是奴隶?

      在住棚节的最后一天,也就是第七天,耶稣在“宝库的钱箱附近”教导人。(约翰福音8:20;路加福音21:1)那里是人们捐款的地方,很可能就在圣殿的女院里。

      圣殿的这个区域在节期的晚上特别亮,因为那里有四座巨型灯台。每座灯台都有四个大碗,里面盛满了油。在夜间,灯台发出的光可以照亮周围很大一片地方。耶稣接着说的话可能会让人想到这里的情景,他说:“我是世界的光。谁跟随我,就绝不会在黑暗里行走,反而拥有生命的光。”(约翰福音8:12)

      法利赛派的人质疑耶稣的话,就对他说:“你为自己作见证,你的见证是无效的。”耶稣回答说:“虽然我为自己作见证,我的见证还是有效的,因为我知道我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你们却不知道我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他接着说:“你们自己的法典上也写着:‘两个人的见证才有效。’我为自己作见证,派我来的父亲也为我作见证。”(约翰福音8:13-18)

      法利赛派的人不接受耶稣给出的理由。他们问:“你的父亲在哪里?”耶稣直言不讳地说:“你们不认识我,也不认识我的父亲。你们要是真的认识我,也就认识我的父亲了。”(约翰福音8:19)尽管法利赛派的人还是想抓住耶稣,但当时没有人动手。

      耶稣把之前说过的话又说了一遍:“我要走了,你们会找我,但你们会死在自己的罪里。我要去的地方,你们是不能去的。”那些犹太人完全误解了耶稣的话,就开始彼此议论:“他说:‘我要去的地方,你们是不能去的。’他不是要自杀吧?”他们不能理解耶稣的话,因为他们不知道耶稣是从哪里来的。耶稣解释说:“你们是从地上来的,我是从天上来的。你们是从这个世界来的,我不是从这个世界来的。”(约翰福音8:21-23)

      耶稣的话表明,他降世为人之前已经在天上生活,而且他就是上帝承诺要赐下的弥赛亚(基督),也就是宗教领袖本该期待的那一位。可是,这些人竟然轻蔑地问耶稣:“你到底是谁?”(约翰福音8:25)

      面对他们的质疑和反对,耶稣说:“我为什么要跟你们说话?”耶稣将人们的注意力转移到天父身上,并解释为什么犹太人应该听从上帝的儿子。他说:“派我来的那位讲的都是真理,我从他那里听见的,就在世人当中说出来。”(约翰福音8:25,26)

      接着,耶稣表达了自己对天父的信心,这正是犹太人所缺乏的。耶稣说:“你们举起人子以后,就会知道我就是我说的那个人,知道我做什么事都不是自作主张的。我说的这些话,跟父亲教导我的一样。派我来的那位与我同在。他没有舍弃我,没有让我独自一人,因为我时刻做他喜悦的事。”(约翰福音8:28,29)

      有一些犹太人信从了耶稣,耶稣对他们说:“你们时刻按照我说的话去做,就真的是我的门徒了,你们会认识真理,真理会使你们自由。”(约翰福音8:31,32)

      耶稣谈到自由,这让有些人觉得奇怪。他们反驳说:“我们是亚伯拉罕的子孙,从来没有做过任何人的奴隶。你怎么说‘你们会自由’呢?”虽然犹太人知道自己的民族不时受外族人辖制,但他们从不承认自己是奴隶。不过,耶稣指出他们还是奴隶:“我实实在在告诉你们,凡是犯罪的人,就是罪的奴隶。”(约翰福音8:33,34)

      犹太人如果不承认自己是罪的奴隶,就会处于不利的情况。耶稣解释说:“奴隶不能永远留在主人的家里,儿子却永远留在家里。”(约翰福音8:35)奴隶没有权利继承产业,随时都可能被主人赶走。只有主人亲生的或收养的儿子,才能“永远”或者说一生留在主人的家里。

      所以,什么真理可以使人永远摆脱致死的罪呢?就是关于上帝儿子的真理。耶稣说:“要是儿子使你们自由,你们就真的自由了。”(约翰福音8:36)

  • 他们的父亲是亚伯拉罕还是魔鬼?
    耶稣——道路、真理、生命
    • 耶稣还在耶路撒冷过住棚节,继续教导人重要的道理。在场的一些犹太人刚刚对他说过:“我们是亚伯拉罕的子孙,从来没有做过任何人的奴隶。”耶稣回应:“我知道你们是亚伯拉罕的子孙,可是你们想要杀我,因为你们不接受我说的话。我在我父亲那里看见什么,就说出来;你们从你们的父亲那里听见什么,就做出来。”(约翰福音8:33,37,38)

      耶稣的意思很明确,他的父亲和他们的父亲不是同一位。但这些犹太人不明白耶稣的意思,再次说:“我们的祖先是亚伯拉罕。”(约翰福音8:39;以赛亚书41:8)他们的确是上帝的朋友亚伯拉罕的后代。因此,他们觉得自己和亚伯拉罕崇拜的是同一位上帝。

      耶稣却对他们说:“你们如果真的是亚伯拉罕的子孙,就会做亚伯拉罕做的事了。”的确,儿子会效法父亲的榜样。但耶稣接着说:“我从上帝那里听见的真理,我告诉了你们,现在你们竟然要杀我。亚伯拉罕没有做过这种事。”然后耶稣说了一句让他们困惑的话:“你们做的,正是你们的父亲做的事。”(约翰福音8:39-41)

      他们还是不理解耶稣的意思,继续强调自己是有合法继承权的子孙,说:“我们只有一位父亲,就是上帝。我们不是私生子。”但上帝真的是他们的父亲吗?耶稣说:“如果上帝是你们的父亲,你们就会爱我,因为我是从上帝那里来的。我不是自作主张来到这里,是他派我来的。”接着,耶稣自问自答说:“你们为什么不明白我说的是什么呢?因为我的话你们听不进去。”(约翰福音8:41-43)

      耶稣尝试让他们明白,拒绝他会导致什么后果。现在他直截了当地说:“你们是从你们的父亲魔鬼那里来的,你们就是想按照你们父亲的欲望去做。”他们的父亲魔鬼是怎样的呢?耶稣清楚表明:“他一开始就是杀人凶手,没有坚持真理。”耶稣又说:“从上帝那里来的,就听上帝的话。你们不听,因为你们不是从上帝那里来的。”(约翰福音8:44,47)

      犹太人听了这番话就十分愤怒,说:“我们说你是撒马利亚人,而且被邪灵附身,不是说对了吗?”他们叫耶稣“撒马利亚人”是想贬低他,但耶稣没有理会这一点,只是说:“我没有被邪灵附身。我尊重我的父亲,你们却羞辱我。”耶稣接着作出一个令人惊讶的承诺,表明是否信从他关系重大。他说:“谁按照我说的话去做,就会永远不死。”耶稣不是说,使徒和其他跟随他的人不会死去。他的意思是,他们不会经历“第二种死亡”,也就是永远被毁灭,没有复活的希望。(约翰福音8:48-51;启示录21:8)

      可是,犹太人只按字面意思理解耶稣的话,于是说:“现在我们确实知道你被邪灵附身了。亚伯拉罕死了,众先知也死了,你竟然说:‘谁按照我说的话去做,就永不会尝到死的滋味。’难道你比我们的祖先亚伯拉罕还大吗?……你以为自己是谁?”(约翰福音8:52,53)

      耶稣可以直接说自己就是弥赛亚,但他没有这么做,而是说:“要是我使自己得到荣耀,我的荣耀就算不了什么。那给我荣耀的,是我的父亲,也就是你们说是你们上帝的那一位。可是,你们不认识他,我倒认识他。我要是说不认识他,我就像你们一样说谎了。”(约翰福音8:54,55)

      耶稣再次提到他们忠贞的祖先,说:“你们的祖先亚伯拉罕欢欢喜喜地期待看见我的日子,他看见了就欢喜。”亚伯拉罕对上帝的承诺有信心,十分期待弥赛亚到来。犹太人却不相信耶稣的话,说:“你还不到50岁,竟然见过亚伯拉罕吗?”耶稣回答:“我实实在在告诉你们,还没有亚伯拉罕,就有我了。”耶稣的意思是,他降世为人之前已经存在,是个大能的天使。(约翰福音8:56-58)

      犹太人听耶稣这么说就极为愤怒,要拿石头砸他。不过,耶稣安全地离开了。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