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跟葡萄园有关的两个比喻耶稣——道路、真理、生命
-
-
跟葡萄园有关的两个比喻
马太福音21:28-46;马可福音12:1-12;路加福音20:9-19
两个儿子的比喻
葡萄园农户的比喻
在圣殿里,耶稣刚刚反驳了那些祭司长和民众的长老。他们质问耶稣凭什么权力做事,耶稣的回答使他们无言以对。接着,耶稣用一个比喻来揭穿这些人的真面目。
耶稣说:“你们认为怎样?一个人有两个儿子。他对第一个儿子说:‘儿子,今天你到葡萄园去工作吧。’这个儿子回答:‘我不去。’后来他后悔,就去了。父亲也去对第二个儿子说了同样的话。这个儿子回答:‘好的,爸爸。’后来却没有去。这两个儿子,哪一个是按照父亲的意思去做的呢?”(马太福音21:28-31)很明显,答案是第一个儿子,他最终按照父亲的意思去做了。
耶稣接着对反对他的人说:“我实在告诉你们,现在收税人和娼妓比你们先进上帝的王国了。”收税人和娼妓最初不敬奉上帝。但他们像第一个儿子一样,后来悔改了,现在敬奉上帝。相比之下,宗教领袖像第二个儿子一样,他们自称敬奉上帝,实际上却没有这样做。耶稣说:“[施浸者]约翰来到,向你们指明正义的道路,你们却不相信他,收税人和娼妓倒相信他。你们看见后,还是不后悔,不肯相信他。”(马太福音21:31,32)
耶稣接下来说了另一个比喻。这次耶稣指出,宗教领袖的问题不只是没有好好敬奉上帝,其实他们还很邪恶。耶稣说:“有一个人开垦了一个葡萄园,四面围上栅栏,挖了个酒槽,盖了座塔楼。他把葡萄园租给一些农户后,就到国外去了。到了收获的季节,他派一个奴隶到农户那里去,向他们收取葡萄园的一部分果实。可是,他们竟然抓住那个奴隶,打了一顿,使他空手回去。主人又派另一个奴隶到他们那里去。他们却打伤这个奴隶的头并羞辱他。主人再派另一个人去,他们竟把这个人杀了。许多人也去了,有的被打,有的被杀。”(马可福音12:1-5)
那些听耶稣说话的人会明白比喻的意思吗?他们可能记得,以赛亚谴责以色列人的时候曾说:“以色列国民是天军的统帅耶和华的葡萄园,犹大国民是他所爱、所培植的园子。他一直期盼公正,却没有公正。”(以赛亚书5:7)耶稣的比喻也类似。葡萄园的主人就是耶和华,葡萄园是以色列国族。这个葡萄园四面有栅栏;同样,以色列国族也有上帝赐下的法典作为保护。耶和华还派先知去教导他的子民,帮助他们结出好果实。
可是,“农户”恶待并杀害了被派来的“奴隶”。耶稣说:“主人还有一个人,就是他深爱的儿子。他最后派儿子到他们那里去,说:‘他们会尊重我儿子的。’但农户商量说:‘这个是继承人。来,我们杀了他,他要继承的产业就归我们了。’他们就抓住他,把他杀了。”(马可福音12:6-8)
耶稣接着问他们:“葡萄园的主人会怎么做呢?”(马可福音12:9)宗教领袖回答说:“既然他们那么邪恶,主人就要把他们彻底毁灭,并把葡萄园租给按时交果实的农户。”(马太福音21:41)
就这样,这些宗教领袖不知不觉定了自己的罪。在耶和华的“葡萄园”里,也就是在以色列国族中,宗教领袖就是“农户”。耶和华期望从农户那里收取的“果实”,包括对他的儿子弥赛亚显出信心,这个期待是合情合理的。耶稣看着这些宗教领袖说:“圣经上的这段话,你们从来没有读过吗?‘建造的人弃绝的石头,成了首要的房角石。这是耶和华的作为,在我们眼中实在奇妙。’”(马可福音12:10,11)然后,耶稣毫不含糊地说:“因此我告诉你们,上帝的王国会从你们那里夺去,赐给一个能结果实的国族。”(马太福音21:43)
抄经士和祭司长看出“这个比喻是针对他们说的”,就更想要杀害这位合法的“继承人”。(路加福音20:19)但他们知道民众认为耶稣是先知,他们害怕民众,当时就没有下手。
-
-
一个王邀请人参加婚宴耶稣——道路、真理、生命
-
-
婚宴的比喻
耶稣在传道工作接近尾声的时候,继续用比喻揭穿那些抄经士和祭司长的真面目。因此,这些人想要杀害他。(路加福音20:19)但耶稣并没有就此停止揭发他们,而是说了另一个比喻。
他说:“天上的王国好比一个王为儿子举行婚宴。他派奴隶出去,召集那些被邀请的人来参加婚宴,他们却不愿意来。”(马太福音22:2,3)耶稣在比喻的开头提到了“天上的王国”。这样看来,比喻中的王就是耶和华上帝。那么,王的儿子和那些被邀请来参加婚宴的人是谁呢?显然,王的儿子就是耶和华的儿子,也就是当时正在说比喻的耶稣,而受到邀请的就是那些将会跟上帝的儿子一起在天上王国里的人。
哪些人最先受到邀请呢?请想想,耶稣和使徒们一直向谁传讲天上的王国呢?就是犹太人。(马太福音10:6,7;15:24)这个国族在公元前1513年跟上帝订立了法典之约,因此他们有机会最先成为“祭司的王国”。(出埃及记19:5-8)但实际上,他们是什么时候被召集去参加“婚宴”的呢?这个邀请看来是在公元29年发出的,耶稣从那时开始传讲天上的王国。
大多数以色列人对这个邀请有什么反应呢?耶稣说:“他们却不愿意来。”绝大多数的宗教领袖和民众都不承认耶稣是弥赛亚,是上帝指定的君王。
虽然如此,耶稣指出犹太人还会有另一次机会。他说:“[王]又派别的奴隶出去,吩咐他们说:‘告诉被邀请的人:“我的宴会准备好了,公牛和肥畜已经宰了,万事俱备。来参加婚宴吧。”’那些人却满不在乎,各忙各的,一个去自己的田里,一个去做生意。其他人则抓住王的奴隶,虐待他们,杀死他们。”(马太福音22:4-6)耶稣的这番话跟基督徒会众成立后发生的事有关。在那个时候,犹太人仍然有机会去天上的王国。但他们大多数人对这个邀请都不屑一顾,甚至恶待“王的奴隶”。(使徒行传4:13-18;7:54,58)
这个国族会有什么下场呢?耶稣说:“王就勃然大怒,派军队杀掉那些杀人凶手,烧掉他们的城。”(马太福音22:7)犹太人在公元70年经历了这样的事,那时罗马人摧毁了“他们的城”,也就是耶路撒冷。
他们拒绝了王的邀请,王就不会再邀请别人了吗?根据耶稣的比喻,情况并不是这样。耶稣继续说:“然后王对奴隶说:‘婚宴准备好了,但是被邀请的人不配。所以,你们要到出城的大路上去,遇见谁,就邀请谁来参加婚宴。’于是那些奴隶就出去,把在大路上遇见的人全都召集起来,有邪恶的,也有良善的。举行婚礼的大厅就坐满了赴宴的人。”(马太福音22:8-10)
值得注意的是,后来使徒彼得确实开始帮助没有归信上帝的外族人成为真基督徒。公元36年,罗马军官哥尼流和他的家人得到了上帝的神圣力量,有机会进入耶稣提到的天上王国。(使徒行传10:1,34-48)
耶稣指出,不是所有参加婚宴的人最终都能得到王的认可。他说:“王进来视察客人,见有一个人没有穿婚宴的礼服。王就对他说:‘朋友,你怎么没有穿婚宴的礼服就进来了?’他无言以对。于是王对仆人说:‘绑住他的手脚,把他扔到外面的黑暗里去。在那里,他就会痛哭流泪,咬牙切齿了。’被邀请的人多,选上的人少。”(马太福音22:11-14)
宗教领袖听了耶稣的话,可能没有完全明白比喻的含意。尽管如此,他们还是非常愤怒,更加决心要除掉这个让他们颜面扫地的人。
-
-
耶稣挫败了敌人的阴谋耶稣——道路、真理、生命
-
-
耶稣挫败了敌人的阴谋
马太福音22:15-40;马可福音12:13-34;路加福音20:20-40
属于凯撒的要给凯撒
人复活后的婚姻关系
最大的诫命
那些反对耶稣的宗教领袖非常生气,因为耶稣刚刚用了几个比喻揭穿他们邪恶的一面。现在,法利赛派的人密谋要陷害他。他们试图让耶稣说出一些话,想从中找出把柄,好把他交给罗马政府。于是,他们付钱给自己的一些门徒,要他们去陷害耶稣。(路加福音6:7)
这些人对耶稣说:“老师,我们知道你讲的教的都对,又不偏心,只按照真理教导人认识上帝的道。我们纳税给凯撒,可不可以呢?”(路加福音20:21,22)耶稣看穿了他们的虚伪和狡诈,没有被他们的奉承骗倒。如果他说纳税是不对的,就会被指控煽动民众反叛罗马政府。如果他说要纳税,那些对罗马统治不满的人就可能会误解他的话而批评他。那么,耶稣会怎样回答呢?
耶稣说:“虚伪的人,你们为什么试探我?拿一枚交税用的钱币给我看。”他们就拿来一枚罗马银币。耶稣问:“这是谁的像,谁的名号?”他们回答:“是凯撒的。”耶稣接着给出了一个权威的指引:“因此,属于凯撒的要给凯撒,属于上帝的要给上帝。”(马太福音22:18-21)
这些人对耶稣的话感到惊讶。听到他巧妙的回答,他们无话可说,就离开他走了。但反对耶稣的人没有罢休,他们继续试图陷害他。法利赛派的人走后,另一个派别的宗教领袖来见耶稣。
撒都该派向来说没有复活这回事,却问了耶稣有关复活和娶兄弟遗孀的事。他们说:“老师,摩西说:‘人死了,要是没有孩子,他的兄弟就必须把遗孀娶过来,替死了的兄弟立后。’我们这里有兄弟七人,第一个结了婚,死了,没有孩子,留下的妻子就给了他的兄弟。第二个、第三个,直到第七个,全都这样。最后那个女人也死了。这样,复活的时候,她是七个人中哪一个的妻子呢?他们都娶过她啊。”(马太福音22:24-28)
既然撒都该派相信摩西写下的经卷,耶稣就引用摩西的话回答他们:“你们错了,不就是因为你们不了解圣经,也不了解上帝的力量吗?死人复活以后,既不娶也不嫁,而是像天上的天使一样。关于死人复活的事,在摩西的经卷上,荆棘丛的记载里,上帝对摩西说,‘我是亚伯拉罕的上帝,以撒的上帝,雅各的上帝’,难道你们没有读过吗?他不是死人的上帝,而是活人的上帝。你们大错特错了。”(马可福音12:24-27;出埃及记3:1-6)众人都对耶稣的回答感到惊讶。
耶稣的回答使法利赛派和撒都该派的人都无言以对。现在,这些反对耶稣的宗教领袖聚集起来,要进一步试探他。一个抄经士问耶稣:“老师,法典中哪一条诫命是最大的呢?”(马太福音22:36)
耶稣回答说:“最重要的是,‘以色列啊,听吧!耶和华我们的上帝是独一的耶和华,你要全心,全意,全力,用全部生命爱耶和华你的上帝’。其次是,‘要爱人如己’。再没有别的诫命比这两条更大了。”(马可福音12:29-31)
那个抄经士听到后就说:“老师,你说得好,你说的符合真理,‘上帝是独一的,除了他,再没有别的神’。一个人全心,全意,全力爱他,又爱人如己,这就比一切全烧祭和别的祭牲更有价值。”耶稣见他答得有智慧,就对他说:“你离上帝的王国不远了。”(马可福音12:32-34)
在尼散月九、十、十一日,耶稣一连三天在圣殿教导人。有些人很喜欢听他的教导,例如那个抄经士。宗教领袖却不喜欢听耶稣说话。现在,他们再也不敢问耶稣什么了。
-
-
耶稣谴责反对者耶稣——道路、真理、生命
-
-
耶稣谴责反对者
马太福音22:41-23:24;马可福音12:35-40;路加福音20:41-47
基督是谁的子孙?
耶稣揭发反对者的伪善
反对耶稣的人试图让民众不再相信他,而且想要陷害他,把他交给罗马政府,但他们没有得逞。(路加福音20:20)现在仍然是尼散月十一日,耶稣还在圣殿。这时耶稣转守为攻,向他们表明自己的真实身份。他采取主动,提出一个问题:“你们对基督有什么看法?他是谁的子孙呢?”(马太福音22:42)众所周知,基督(即弥赛亚)会是大卫的后代。这也是他们给出的答案。(马太福音9:27;12:23;约翰福音7:42)
耶稣问他们:“这样,大卫怎么在神圣力量指引下称他为‘主’呢?大卫说:‘耶和华对我主说:“你坐在我的右边,直到我把你的敌人放在你脚下。”’大卫既然称基督为‘主’,基督又怎么是大卫的子孙呢?”(马太福音22:43-45)
法利赛派的人默不作声,因为他们一直期望在大卫的子孙中,会有一个人出来解救他们摆脱罗马的统治。但耶稣引用大卫在诗篇110:1,2的话表明,弥赛亚不是一个凡人。他是大卫的主,他会坐在上帝的右边,之后才会执掌王权。耶稣的话使反对的人无言以对。
门徒和民众一直在旁聆听。现在耶稣对他们说,要提防抄经士和法利赛派。这些人“自行坐在摩西的位子上”教导人上帝的法律。耶稣说:“他们告诉你们的一切,你们都要做,都要遵守,却不要仿效他们的行为,因为他们只会说不会做。”(马太福音23:2,3)
耶稣接着举例说明他们的虚伪:“他们弄宽了护身的经文匣子。”一些犹太人会把装有摩西法典片段的小匣子,戴在额头或手臂上。法利赛派故意把这些匣子做得比较大,让人以为他们对法典很热心。另外,以色列人会在衣服上做穗边,但法利赛派会把穗边加长。(民数记15:38-40)他们的所作所为,“全都是做给人看的”。(马太福音23:5)
这些人总想高人一等,连耶稣的门徒也可能会受到这种想法的影响。所以,耶稣对门徒说:“你们不要接受‘拉比’的尊称,因为只有一位是你们的‘老师’,你们全都是弟兄。你们也不要尊称地上任何人为‘父’,因为只有一位是你们的‘父’,就是天父。你们也不要接受‘领袖’的尊称,因为你们的‘领袖’只有一位,就是基督。”那么,门徒应该怎样看待自己,怎样处世为人呢?耶稣告诉他们说:“你们中间最大的,必须做你们的仆人。谁抬高自己,就会被贬低;谁谦卑下来,就会被抬高。”(马太福音23:8-12)
接着,耶稣向虚伪的抄经士和法利赛派的人宣布了一连串的灾祸。他说:“抄经士和法利赛派啊,你们这些虚伪的人有祸了!因为你们在众人面前把天上王国的门关起来,自己不进去,连想要进去的人,你们也不准他们进去。”(马太福音23:13)
耶稣谴责法利赛派的人,因为他们用自己武断的观点去判断事情,没有留意耶和华的观点。例如,他们说:“谁指着圣殿发誓,可以不算数;谁指着圣殿里的黄金发誓,就必须遵守誓言。”圣殿是崇拜耶和华的地方,他们却把圣殿里的黄金看得比圣殿更重要。可见,他们在辨别是非方面是瞎眼的。另外,对于“法典上更重大的事,就是公正、怜悯、忠信”,他们“反而漠视了”。(马太福音23:16,23;路加福音11:42)
耶稣对这些法利赛派的人说:“你们这些瞎眼的向导,蚊虫你们就滤出来,骆驼反倒吞下去!”(马太福音23:24)他们从酒里把蚊虫滤出来,因为蚊虫在礼仪上是不洁的。但法律中更重要的事,他们却漠视了,这就好像把骆驼吞下去一样,而骆驼在礼仪上也是不洁的,并且比蚊虫大得多。(利未记11:4,21-24)
-
-
耶稣在圣殿的最后一天耶稣——道路、真理、生命
-
-
耶稣在圣殿的最后一天
马太福音23:25-24:2;马可福音12:41-13:2;路加福音21:1-6
耶稣再次谴责宗教领袖
圣殿会被毁灭
一个穷寡妇捐了两文小钱
耶稣最后一次出现在圣殿的时候,继续揭发抄经士和法利赛派的伪善,当众把他们称为虚伪的人。耶稣用生动的措辞对他们说:“你们洗净杯盘的外面,里面却盛满了贪婪和放纵。瞎眼的法利赛派啊,要先洗净杯盘的里面,这样外面也会洁净。”(马太福音23:25,26)法利赛派的人很注重礼仪上的洁净,注重外表,却忽视了内在的为人,也没有使自己的内心变得洁净。
还有一件事也显示他们的虚伪,就是他们热心建造和装饰先知的坟墓。但耶稣说,他们是“杀害先知的人的子孙”。(马太福音23:31)他们一直设法杀害耶稣,就证实了这一点。(约翰福音5:18;7:1,25)
耶稣接着指出,这些宗教领袖要是不悔改,会有怎样的下场。他说:“你们这些蛇,毒蛇的子孙啊,你们怎能逃避判决,不被丢进欣嫩谷去呢?”(马太福音23:33)欣嫩谷是耶路撒冷附近一个焚烧垃圾的地方,象征永远的毁灭,而这就是邪恶的抄经士和法利赛派将要面临的下场。
耶稣的门徒将会是他派出的“先知、智者、导师”。他们会受到怎样的对待呢?耶稣对宗教领袖说:“有的[门徒]你们会杀死,在木柱上处决;有的你们会在会堂里鞭打,从一个城迫害到另一个城。这样,地上所有正义的人被杀的血债都要由你们偿还,从正义的亚伯开始,到……撒迦利亚为止,这个撒迦利亚就是你们……杀害的。”耶稣警告他们说:“我实在告诉你们,这一代人要为所有这些事承担责任。”(马太福音23:34-36)公元70年,罗马军队摧毁耶路撒冷,成千上万的犹太人丧生,耶稣的话就应验了。
耶稣想到这场可怕的灾难,就感到痛心。他悲伤地说:“耶路撒冷,耶路撒冷,你常常杀害先知,又用石头打死奉派到你这里来的人。我多少次想把你的儿女聚集起来,就像母鸡把小鸡聚集到翅膀底下!但是你们不愿意。看!你们的圣殿被抛弃,留给你们自己了。”(马太福音23:37,38)
然后耶稣说:“我告诉你们,从今以后,你们绝不会再看见我,直到你们说:‘奉耶和华的名而来的人有福了!’”(马太福音23:39)耶稣引用了诗篇118:26的预言:“奉耶和华圣名而来的人有福了;我们在耶和华的殿宇为你们祝福。”耶路撒冷的圣殿被毁灭后,就不会再有人到那里崇拜上帝了。
现在耶稣到了圣殿的另一个地方,这里设有宝库的钱箱。钱箱的外形像个号筒,人们可以把捐款从钱箱顶部的小开口投进去。耶稣看到许多犹太人来捐款。很多富有的人“投进了很多钱币”作为献给上帝的礼物。后来耶稣留意到一个穷寡妇,她“投进了两文小钱”。(马可福音12:41,42)耶稣无疑知道,上帝会因这个穷寡妇的礼物感到高兴。
耶稣叫门徒来,对他们说:“我实在告诉你们,这个穷寡妇投进钱箱的,比其他所有人投的还多。”耶稣为什么这么说呢?他解释说:“他们都是从剩余的钱中拿一些来投进去,这个寡妇却是从匮乏中,把她所有的钱,赖以为生的一切,全都投进去了。”(马可福音12:43,44)这个穷寡妇的想法和行为跟那些宗教领袖多么不同!
在尼散月十一日稍晚的时候,耶稣最后一次离开圣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