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个制度末期的征象耶稣——道路、真理、生命
-
-
这个制度末期的征象
马太福音24:3-51;马可福音13:3-37;路加福音21:7-38
四个门徒想知道这个制度的末期会有什么征象
预言在公元1世纪以及之后应验
我们必须保持警觉
现在是星期二下午,尼散月十一日快要结束,耶稣在地上的时间也接近尾声了。过去这几天他特别忙碌,白天在圣殿教导人,晚上到城外住宿。很多人喜欢听他的教导,他们“一大早就到圣殿去见他,听他讲话”。(路加福音21:37,38)现在,耶稣跟彼得、安得烈、雅各和约翰这四个使徒坐在橄榄山上。
这四个使徒是私下来见耶稣的。耶稣刚预告过,圣殿绝不会有一块石头留在石头上,所以他们十分关注跟圣殿有关的事。不仅如此,他们心里还有其他疑问。耶稣早些时候提醒过他们,说:“要做好准备,因为在你们认为不大可能的时刻,人子就来了。”(路加福音12:40)他也说过跟“人子显现出来的那一天”有关的事。(路加福音17:30)这些话是不是跟耶稣刚才说的圣殿的事有关呢?使徒们非常好奇,于是问耶稣:“请告诉我们,什么时候有这些事呢?将来会有什么征象显示你已经回到我们这里,显示这个制度已经是末期了?”(马太福音24:3)
看着不远处的圣殿,使徒们可能想知道,这座圣殿什么时候会被毁灭。另外,他们也想知道跟人子回到他们那里有关的事。他们可能想起了耶稣说的关于“一个贵族”的比喻,那个贵族“要到远方去获取王权,然后回来”。(路加福音19:11,12)最后,他们还想知道“这个制度的末期”会发生什么事。
对于这些问题,耶稣给出了详尽的答案,其中包括一个综合的征象,帮助人看出耶路撒冷和圣殿什么时候会被摧毁。不仅如此,耶稣说的征象也能帮助后来的基督徒看出,耶稣已经回到他们那里,而且整个制度的末日近了。
随着时间过去,使徒们看到耶稣的预言的确应验了。耶稣预告的许多事在他们的时代开始发生。因此在37年后,也就是公元70年,保持警觉的基督徒看到圣殿和犹太制度濒临毁灭时,并没有措手不及,他们已经做好准备了。不过,耶稣预告的事,并不是全都在公元70年来到前或那一年应验的。有些事要等到耶稣获取王权回来时才应验。包括哪些事呢?耶稣向使徒透露了答案。
耶稣预告,将来会有“战争的声音和战争的消息”,“民族要攻打民族,国家要攻打国家”。(马太福音24:6,7)他还说:“会有大地震,一处接一处有粮荒和瘟疫。”(路加福音21:11)耶稣对门徒说:“人们会下手迫害你们。”(路加福音21:12)将来会有很多假先知出现,他们会误导很多人。不法的事会增多,大多数人的爱心都会冷淡下来。另外,他说:“这王国的好消息会传遍天下,让所有国族都能听见,到时末日就会来到。”(马太福音24:14)
在耶路撒冷被罗马大军毁灭之前以及期间,耶稣的预言已经有了小规模的应验,但他的预言后来还会有更大规模的应验吗?证据表明,耶稣的预言主要在现代应验。你看到这些证据了吗?
耶稣说,在显示他已经获取王权回来的征象中,还包括将会出现“那造成荒凉的可憎之物”。(马太福音24:15)公元66年,可憎之物出现了。罗马军队高举着被视为偶像的军旗来到耶路撒冷,而且“扎营围城”,摧毁了部分城墙。(路加福音21:20)就这样,“可憎之物”站在了不该站的地方,也就是犹太人视为“圣地”的地方。
耶稣进一步预告:“会有大患难,这样的患难,从世界的起头直到现在都没有发生过,将来也绝不会再发生。”公元70年,罗马军队毁灭了耶路撒冷。犹太人的“圣城”以及其中的圣殿都被他们摧毁,成千上万的人也惨遭杀害。这确实是一场大患难。(马太福音4:5;24:21)这么大的灾难是耶路撒冷城和犹太民族从来没有经历过的,这场灾难也结束了犹太人千百年来以圣殿为中心的崇拜制度。由此可见,耶稣的预言在将来以更大规模应验的时候,情形一定会更可怕。
在这个制度的末期保持信心
耶稣继续描述征象,告诉门徒有什么事显示他已经获取王权回来,以及这个制度已经是末期了。耶稣提醒门徒不要跟从“假基督和假先知”。他说,这些人“如果可能,就连被选上的人也想迷惑”。(马太福音24:24)但被选上的人并不会被迷惑。假基督是人凭肉眼能看见的,但耶稣在王国里施行统治却不是人能看见的。
谈到这个制度末期将会爆发的大患难,耶稣说:“太阳就会变黑,月亮也不放光,星辰从天上坠落,天上的力量也会动摇。”(马太福音24:29)使徒们听到这些令人震惊的话时,并不知道将来究竟会发生什么事。不过,将要发生的事一定会让人非常震惊。
这些令人震惊的事会对人类有什么影响呢?耶稣说:“人们想到世上要发生的事,就会害怕得头晕目眩。天上的力量也会动摇。”(路加福音21:26)的确,耶稣描述的是人类最黑暗的时期会发生的事。
可是,耶稣向使徒清楚表明,“人子在天云上带着力量和大荣耀来到”的时候,并不是所有人都会感到悲痛。(马太福音24:30)他说过,上帝会“为了被选上的人”采取行动。(马太福音24:22)那么,这些忠心的门徒看到耶稣提到的大事发生时,应该有什么反应呢?耶稣鼓励门徒说:“一有这些事,你们就要挺身昂首,因为你们快要得救了。”(路加福音21:28)
不过,那些生活在这个制度末期的门徒,怎么知道终结近了呢?耶稣用无花果树讲了一个比喻,说:“树开始发嫩枝,长新叶,你们就知道夏天近了。照样,当你们看到所有这些事,就该知道他近在门口了。我实在告诉你们,这一切会先发生,这一代人才会消逝。”(马太福音24:32-34)
所以,当耶稣预告的征象在许多方面都应验时,他的门徒就该看出终结近在眼前了。耶稣提醒那些生活在这段关键时期的门徒,说:
“至于那个日子、那个时刻,谁也不知道,天上的天使不知道,儿子也不知道,只有我的父亲知道。挪亚的时代怎样,将来人子回到你们这里的时候也会怎样。大洪水以前的时代,人又吃又喝,又娶又嫁,直到挪亚进方舟的那一天;他们毫不留意,大洪水一来,就把他们全都冲走了。将来人子回到你们这里的时候也会这样。”(马太福音24:36-39)挪亚时代的大洪水是影响全球的历史事件。耶稣用这件事跟这个制度的末期作了一个对比。
在橄榄山上听耶稣说话的使徒肯定看出,他们需要保持警觉。耶稣还说:“你们要当心,免得你们的心被滥食、纵酒和生活的忧虑重重压住,那一日就突然临到你们,像网罗一样。那一日会临到全地所有居民身上。你们要时刻警醒,常常恳切祈求,使你们能逃过这一切要发生的事,可以站在人子面前。”(路加福音21:34-36)
耶稣的话再次表明,他预告的事会有更大规模的应验。这些预言主要不是在几十年后应验,也不会只是影响到耶路撒冷或犹太民族而已。他预告的事将会“临到全地所有居民身上”。
耶稣说,他的门徒要保持警觉,不断守望,做好准备。他用另一个比喻强调这一点,说:“有一件事你们要知道,一家的主人如果早知道几更天有贼来,就会保持警醒,不让贼挖洞进家里来。所以你们也要做好准备,因为人子会在你们认为不大可能的时刻来到。”(马太福音24:43,44)
耶稣接下来说了一些让门徒感到安心的话。他向门徒保证,在预言应验的时候,会有一个“奴隶”保持警觉并勤奋工作。耶稣用使徒容易明白的话来描述这件事,说:“到底谁是忠信睿智的奴隶,受主人委派管理他的仆役,在适当的时候给他们食物呢?他的主人来到,看见奴隶正这样做,奴隶就有福了!我实在告诉你们,主人会委派他管理所有财物。”但如果这个“奴隶”变得邪恶,恶待别人,主人就会“给他最严厉的惩罚”。(马太福音24:45-51;参看路加福音12:45,46)
不过,耶稣并不是说有些跟随他的人会变得邪恶。那么,耶稣想让门徒明白什么道理呢?他希望门徒保持警觉、勤奋工作。接下来的比喻会清楚说明这一点。
-
-
十个处女的比喻耶稣——道路、真理、生命
-
-
耶稣提出十个处女的比喻
耶稣一直在回答门徒的问题,他们很想知道,将来会有什么征象显示耶稣已经获取王权回来,显示这个制度已经是末期了。现在,耶稣又要说另一个比喻,向门徒提出明智的劝告。当耶稣获取王权回来的时候,人们就能看出这个比喻的含意。
他开始说这个比喻:“天上的王国好比十个处女,拿着灯出去迎接新郎。她们五个是愚蠢的,五个是睿智的。”(马太福音25:1,2)
耶稣的意思不是说,在他那些将要继承天上王国的门徒中,有一半是愚蠢的,另一半是睿智的。其实,耶稣想要强调的是,在跟王国有关的事上,每一个门徒都可以作出选择:或者保持警醒,不断守望;或者漫不经心,结果被其他事分了心。不过,耶稣对门徒很有信心,相信他们人人都可以忠心到底,最终得到天父赐下的福分。
在比喻中,十个处女全都出去,准备迎接新郎并加入迎亲的队伍。新郎来到时,处女们会点灯照亮道路,新郎会把新娘带到新房。处女们点灯迎接,就是向新郎表示敬意。但后来发生了什么事呢?
耶稣说:“愚蠢的拿着灯,却不带油;睿智的却用瓶子装了油,连灯一起带来。新郎迟迟不来,她们就都昏昏欲睡,最后睡着了。”(马太福音25:3-5)新郎没有在预期的时间来到,看来耽搁了很长一段时间,处女们等着等着就睡着了。这可能让使徒们想起,耶稣曾说过关于一个贵族的比喻,说这个贵族去了远方,一段时间之后才带着王权回来。(路加福音19:11-15)
回到十个处女的比喻。当新郎最终来到时,发生了什么事呢?耶稣说:“就在半夜,有人喊叫说:‘新郎到啦!快出来迎接他。’”(马太福音25:6)处女们有没有做好准备,保持警醒呢?
耶稣接着说:“于是所有处女都起来,准备她们的灯。愚蠢的对睿智的说:‘把你们的油分一点给我们吧,因为我们的灯快要灭了。’睿智的回答:‘恐怕不够你我共用。你们自己到卖油的那里去买吧。’”(马太福音25:7-9)
五个愚蠢的处女没有保持警醒,没有为新郎的到来做好准备。她们没有为灯准备足够的油,结果需要想办法补充一些。耶稣说:“她们去买的时候,新郎来到,那些做好准备的处女跟他进去参加婚宴,门就关了。后来,其余的处女也来了,说:‘先生,先生,给我们开门吧!’新郎回答:‘我实在告诉你们,我不认识你们。’”(马太福音25:10-12)愚蠢的处女没有做好准备、没有保持警醒,结局多么可悲!
使徒们可以看出,耶稣提到的新郎指的就是他自己,之前他就曾把自己比作新郎。(路加福音5:34,35)睿智的处女指的是谁呢?之前耶稣谈到“小群羊”会得到王国时,他也说:“你们要束上腰带,点上灯。”(路加福音12:32,35)所以使徒们能够明白,耶稣在比喻中提到的睿智的处女,指的是像他们一样忠心的门徒。那么,耶稣说出这个比喻,是想要传达什么信息呢?
在比喻的结尾,耶稣毫不含糊地说:“所以,你们要不断守望,因为不知道那个日子、那个时刻。”(马太福音25:13)
显然,耶稣是在劝告他的忠心门徒,要在最后的日子“不断守望”。耶稣一定会来,对这个邪恶的世界执行判决。所以门徒需要做好准备、保持警醒,就像那五个睿智的处女一样。这样,他们就不会分心,忘记他们拥有的宝贵希望,结果错失本可以得到的奖赏。
-
-
另一个关于银元的比喻耶稣——道路、真理、生命
-
-
耶稣提出另一个关于银元的比喻
耶稣和四个使徒还在橄榄山上,使徒们很想知道,将来会有什么征象显示耶稣已经获取王权回来,显示这个制度已经是末期了。几天前在耶利哥,耶稣曾用1000银元的比喻说明,还有很长一段时间,王国才会来临。现在耶稣提出一个相似的比喻,继续回答使徒们的问题。这次他强调的是,门徒必须勤奋工作,完成他交托的任务。
耶稣说:“这好像一个人快要出国,就召见奴隶,把财物交托给他们。”(马太福音25:14)此前,耶稣曾把自己比作一个“要到远方去获取王权”的人,所以使徒们很容易明白,这个“快要出国”的人指的就是耶稣。(路加福音19:12)
在出国前,比喻中的这个人把宝贵的财物交托给奴隶。耶稣在执行传道职务的三年半期间,不仅自己集中精力传讲上帝王国的好消息,而且也培训门徒做这项工作。现在耶稣要离开了,他相信门徒会善用受到的培训,继续完成传道工作。(马太福音10:7;路加福音10:1,8,9;参看约翰福音4:38;14:12)
比喻中的这个人怎样分配自己的财物呢?耶稣说:“他按照奴隶各自的才能,一个给了五袋银元,一个给了两袋银元,一个给了一袋银元,自己就出国去了。”(马太福音25:15)这些奴隶会怎样处理交托给他们的财物呢?他们会不会勤奋工作,努力为主人赚钱呢?耶稣接着说:
“领了五袋银元的,立刻用这些钱去做生意,另外赚了五袋。同样,领了两袋银元的,另外也赚了两袋。只领了一袋银元的,却出去在地上挖了个坑,把主人的这些钱藏起来。”(马太福音25:16-18)主人回来后,会有什么反应呢?
耶稣说:“过了很久,奴隶的主人来跟他们结算账目。”(马太福音25:19)头两个奴隶按照“各自的才能”,尽心尽力地为主人效劳。他们勤奋工作,善用交托给他们的财物,为主人增添财富。领了五袋银元的,另外赚了五袋;领了两袋银元的,另外赚了两袋。a主人给了他们两人同样的称赞,说:“又良善又忠信的奴隶,你做得好!你在一些事上忠信。我要委派你管理很多事。来分享你主人的喜乐吧。”(马太福音25:21)
领了一袋银元的那个奴隶却不同。他上前说:“主人,我知道你是个苛刻的人,没有撒种也要收割,没有扬谷也要收聚。我很害怕,就去把你的银元藏在地里。你看,你的东西就在这里。”(马太福音25:24,25)如果他把钱存入银行,至少可以为主人赚取一些利息,但他竟然连这都没有做。他的做法其实损害了主人的利益。
难怪主人说他是个“又邪恶又懒惰的奴隶”。主人决定把他的银元全都拿走,给那个乐意为主人效劳、勤奋工作的奴隶。接着,主人清楚说明他的原则:“凡是有的,还要给他更多,使他丰足有余;凡是没有的,就连他有的,也要拿走。”(马太福音25:26,29)
对耶稣的门徒来说,这个比喻的确值得沉思。门徒可以看出,耶稣交托给他们的传道工作是个宝贵的殊荣,大有价值。耶稣期望他们勤奋工作,努力帮助人成为他的门徒。耶稣没有要求所有人在传道工作上有同样的贡献。正如比喻所说,每个人只需按照“各自的才能”尽力而为。但如果一个人像那个懒惰的奴隶一样,没有尽心尽力为主人效劳,他就绝不会得到耶稣的认可。
至于使徒们,他们听到耶稣的保证,“凡是有的,还要给他更多”,肯定大受激励!
-
-
基督来到时审判绵羊和山羊耶稣——道路、真理、生命
-
-
耶稣提出绵羊和山羊的比喻
耶稣还在橄榄山上,继续回答使徒们的问题,说明将来会有什么征象显示他已经获取王权回来,显示这个制度已经是末期了。耶稣刚刚讲完了十个处女的比喻和银元的比喻,现在他要说出最后一个比喻,一个关于绵羊和山羊的比喻,来结束这次谈话。
耶稣首先说明了比喻开头的场景,他说:“人子带着他的荣耀跟所有天使一起来到时,就会坐在他荣耀的宝座上。”(马太福音25:31)耶稣常常自称“人子”,在这里他清楚表明自己就是比喻中的主角。(马太福音8:20;9:6;20:18,28)
比喻中的事会在什么时候发生呢?就是在耶稣“带着他的荣耀跟所有天使一起来到”的时候,到时他会坐在“他荣耀的宝座上”。之前耶稣说过,人子会“在天云上带着力量和大荣耀来到”,他的天使也会跟他一起。那是什么时候呢?就是紧接着“那段时期的患难之后”。(马太福音24:29-31;马可福音13:26,27;路加福音21:27)所以,这个比喻谈到的事会在耶稣带着荣耀来到的时候发生。到时,他会做什么呢?
耶稣说:“人子……来到时……所有国族的人都会被聚集到他面前,他会把他们分开,就像牧人把绵羊山羊分开一样。他会把绵羊放在右边,山羊放在左边。”(马太福音25:31-33)
谈到绵羊,耶稣说:“到时王会对右边的说:‘你们这些得到我父亲赐福的,来承受从世界奠基以来为你们准备好的王国吧。’”(马太福音25:34)绵羊为什么能得到王的喜爱呢?
王解释说:“我饿了,你们给我吃的;我渴了,你们给我喝的;我流落异乡,你们款待了我;我衣不蔽体,你们给我穿的;我生病,你们照顾我;我在监牢里,你们来看我。”这些绵羊,也就是“正义的人”,问王他们什么时候做过这些事。王回答说:“你们这样对待我这些最渺小的弟兄中的一个,就等于这样对待我了。”(马太福音25:35,36,40,46)既然天上没有疾病和饥饿,那么他们肯定是在地上善待基督的弟兄,而不是在天上这样做。
关于山羊,耶稣则说:“到时[王]会对左边的说:‘走开!你们这些受诅咒的,到永火里去吧,那是为魔鬼和他的天使准备好的。因为我饿了,你们没有给我吃的;我渴了,你们没有给我喝的;我流落异乡,你们没有款待我;我衣不蔽体,你们没有给我穿的;我病了,在监牢里,你们没有照顾我。’”(马太福音25:41-43)山羊般的人确实罪有应得,因为他们本该善待基督在地上的弟兄,却没有这样做。
耶稣最后说:“到时王会[说]:‘我实在告诉你们,你们没有这样对待这些最渺小的弟兄中的一个,就等于没有这样对待我了。’这些人要遭受永远的毁灭,正义的人却要得到永远的生命。”(马太福音25:45,46)使徒们从耶稣的话学到,将来的这次审判会对人造成深远的影响,要么为人带来永远的毁灭,要么为人带来永远的生命。
耶稣就使徒们的问题给出的答复,值得所有跟随他的人深思。他的话能够帮助他们省察自己的行为和态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