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以耶稣的方式教导人吗?守望台1994年 | 10月15日
-
-
成为“诫命之子”
9,10.耶稣的父母返回耶路撒冷之后在什么地方找着他?耶稣的发问用意何在?
9 关于耶稣的少年时期,圣经只记录了一宗事件,有些人以此为憾。可是许多人都不意识到这宗事件的重要性。事情的经过载于路加福音2:46,47:“过了三天,就遇见他在殿里,坐在教师中间,一面听,一面问。凡听见他的,都希奇他的聪明和他的应对。”基特尔的《新约神学辞典》指出,在这个事例上,“问”一词的希腊原文意思并非仅指孩子的好奇而已。这个字词可以指在司法审讯、调查、质询方面所用的盘问,甚至可以指“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所作的尖锐、奸狡的诘问”,例如马可福音10:2和12:18-23所提及的。
10 同一本辞典继续说:“鉴于这个用法,我们大可以质疑,……[路加福音]2:46所指的很可能不是孩子出于好奇的发问,而是他所作的成功辩驳。第47节正好与这个看法吻合。”a罗瑟拉姆将47[节]译成当时发生了一场戏剧性的对抗:“由于他的了解和对答,所有听见他的人都大惊失色。”罗伯逊的《新约语词写真》说,他们惊奇不已,“仿佛眼球突出眼眶似的”。
11.马利亚和约瑟对所看见和听见的事有什么反应?一本神学辞典提出什么意见?
11 耶稣的父母最后来到圣殿找着他,他们“非常惊奇”。(路加福音2:48,《新译》)罗伯逊说这句话在希腊原文的意思是“挥拳打去,以猛击逐出”。他补充说,约瑟和马利亚所看见和听见的事‘将他们击倒’。在一种意义上,当时耶稣已经是个令人惊讶的教师了。鉴于在圣殿发生的这件事,基特尔的辞典声称,“耶稣在少年时期已经开始了他与反对者的斗争,最后他的敌手不得不屈服。”
12.耶稣后来跟宗教领袖的辩论导致什么结果?
12 他们的确不得不屈服!若干年后,耶稣以反问的方法击败了法利赛人,以致“从那日以后,也没有人敢再问他什么”。(马太福音22:41-46)撒都该人则在复活的问题上变得同样哑口无言,“以后他们不敢再问他什么。”(路加福音20:27-40)文士的遭遇也好不了多少。他们当中有一个人跟耶稣辩驳了一番之后,“没有人敢再问他什么”。——马可福音12:28-34。
13.什么使圣殿里发生的事在耶稣的一生中深具意义?这进一步显示耶稣清楚知道什么事?
13 为什么圣经从耶稣的少年时期只拣出这件牵涉到他在圣殿里跟教师辩论的事来报道呢?因为这是耶稣一生的一个转捩点。他在大约12岁的时候成为犹太人所谓的“诫命之子”,从此有义务要遵守律法的所有规定。马利亚向耶稣埋怨他使父母大为担忧,当时耶稣的答复显示他很可能已知道自己以神奇的方式诞生以及他会是未来的弥赛亚。这从他直接将上帝称为他的父亲一事足以见之:“为什么找我呢?你们不知道我必须在我父的家里么?”可附带一提的是,这是圣经记载里耶稣所说的第一句话;这段话显示耶稣清楚知道耶和华为了什么目的将他差到地上来。因此,这整件事其实含有重大的意义。——路加福音2:48,49,《新译》。
-
-
你以耶稣的方式教导人吗?守望台1994年 | 10月15日
-
-
a 当然,我们有充分理由相信耶稣会对较他年长的人,特别是年高之辈和祭司,表现适当的尊重。——可参阅利未记19:32;使徒行传23: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