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能从耶稣分饼的奇迹学到什么?守望台2024年(研读版) | 12月
-
-
研究班课文 48
唱诗第97首 人活着全凭上帝的话
我们能从耶稣分饼的奇迹学到什么?
我就是使人得生命的食物。谁到我这里来,就不会再饿。——约翰福音6:35
中心思想
看看我们能从约翰福音第6章的记载学到什么。这一章谈到耶稣施行奇迹,用五个饼、两条鱼让一大群人吃饱。
1.在圣经时代,饼有多重要?
在圣经时代,饼是一种常见的主食。(创世记14:18;约翰福音21:9)因为饼在人们的饮食中非常重要,所以圣经有时候直接用“饼”来代表食物。(传道书11:1及脚注;使徒行传20:7,《精读本》注释)此外,耶稣有两次在施行奇迹时都用到了饼。(马太福音16:9,10)其中一次就记载在约翰福音第6章。在本篇课文中,我们会一边分析这个记载,一边看看能从中学到什么。
2.为什么跟着耶稣的民众需要食物?
2 使徒们完成了传道的旅程后,耶稣带着他们乘船渡过加利利海。(马可福音6:7,30-32;路加福音9:10)他们到了伯赛大附近一个偏僻的地方后,打算休息一下,但很快有很多人也到了那里。耶稣没有无视民众的需要,他花时间教导他们认识上帝的王国,也医治他们当中的病人。到了傍晚,门徒想到民众没有什么食物吃。在场的大部分人没有带食物,需要去村里买吃的。(马太福音14:15;约翰福音6:4,5)耶稣会怎么做呢?
分饼的奇迹
3.耶稣对使徒说了什么?(另见图片)
3 耶稣对使徒们说:“他们不必离开,你们拿点东西给他们吃吧。”(马太福音14:16)但这怎么可能呢?当时在场的男人就有5000,加上妇女和小孩,总共可能有1万5000人。(马太福音14:21)安得烈说:“这里有一个小男孩,他有五个大麦饼和两条小鱼,可是哪够分给这么多人呢?”(约翰福音6:9)大麦饼是当时一种常见的食物,小鱼可能是腌制后晒干的。小男孩身上的这么一点食物怎么够那么多人吃呢?
耶稣照顾民众在物质和心灵方面的需要(见第3段)
4.我们可以从约翰福音6:11-13学到什么?(另见图片)
4 耶稣很想款待民众,于是就吩咐他们一组一组地坐在草地上。(马可福音6:39,40;请读约翰福音6:11-13)耶稣在把饼和鱼分给民众之前,先向上帝祷告。他这样做是想表明这些食物其实都来自上帝,他为此十分感激。耶稣的好榜样提醒我们,不论我们是独自一人,还是有其他人在身边,我们在吃饭前都应该向上帝祷告。接着,耶稣把食物分给民众。大家都吃饱后,还剩下了很多。为了避免浪费,耶稣吩咐门徒把这些食物收集起来。在这方面我们也应该向他学习。如果你有孩子,你可以跟孩子一起读读这个记载,看看能从中学到什么。
请问问自己:“我有没有效法耶稣,在吃饭前祷告?”(见第4段)
5.民众看见耶稣做的事情后有什么反应?耶稣怎样应对?
5 耶稣的教导方式和他施行的奇迹令民众钦佩不已。他们知道摩西曾经预告,上帝会兴起一个像摩西一样的先知,所以他们可能在想:“耶稣会不会就是那个先知呢?”(申命记18:15-18)他们甚至可能觉得,耶稣会成为一位卓越的统治者,能够为所有犹太人提供食物。因此,民众想要“拥立他做君王”。(约翰福音6:14,15)当时,犹太人正受到罗马的统治,要是耶稣顺从民众的意思,就等于参与犹太人的政治活动了。他有没有这样做呢?没有。圣经说,耶稣“退到山上去了”。尽管别人给耶稣施加压力,他还是拒绝参与政治。耶稣为我们树立了多么好的榜样!
6.我们可以怎样效法耶稣的榜样?(另见图片)
6 当然,别人不会要求我们施行奇迹变出饼或为人治病,也不会推举我们做统治者。不过,如果他们觉得一个人很有领导才能,就可能劝我们投票给这个人,或用其他方式支持他。但请想想耶稣的榜样。他拒绝参与任何政治事务,后来还说:“我的王国不属于这个世界。”(约翰福音18:36;17:14)今天,基督徒也跟耶稣一样,只忠于上帝的王国。我们会为这个王国作见证,也会祈求这个王国来临。(马太福音6:10)现在,让我们回到耶稣分饼奇迹的记载,看看还能从中学到什么。
耶稣拒绝参与犹太人或罗马人的政治活动,为门徒树立了优良的榜样(见第6段)
“分饼奇迹的意义”
7.耶稣做了什么?使徒们有什么反应?(约翰福音6:16-20)
7 民众都吃饱之后,耶稣叫使徒们先乘船回到迦百农,他自己则独自退到山上去,避开那些想要拥立他做君王的民众。(请读约翰福音6:16-20)使徒们在海上航行的时候,忽然狂风大作,波涛汹涌。后来,他们看见耶稣在海上向他们走过来。接着,耶稣叫使徒彼得也在海上行走。(马太福音14:22-31)耶稣上船后,风暴就平息了。使徒们都非常惊讶,说:“你真是上帝的儿子!”a(马太福音14:33)值得留意的是,使徒们现在才说这样的话,而先前耶稣在施行分饼奇迹的时候,他们却没有这样说。使徒们还不明白,耶和华给耶稣的能力不仅仅是提供食物而已。难怪马可会说:“[使徒们]都非常惊讶,因为他们还没有明白分饼奇迹的意义,心思仍然迟钝。”(马可福音6:50-52)不久后,耶稣自己提到了他分饼给民众这件事,并说明了一个重要的道理。
8-9.为什么民众要找耶稣?(约翰福音6:26,27)
8 第二天,民众又来到了耶稣给他们饼吃的地方,但耶稣和使徒已经不在那里了。于是民众上了从提比里亚来的船,去迦百农找耶稣。(约翰福音6:22-24)他们这么做是因为想要进一步了解上帝的王国吗?不是的。他们主要是希望耶稣给他们食物吃。我们怎么知道呢?
9 当民众在迦百农附近找到耶稣时,耶稣坦率地指出,他们只是想满足口腹之欲。他们先前“吃饼吃饱了”,所以现在又来找他。耶稣劝他们不要为了“会坏掉的食物”工作,倒要为了“那长存而带来永远生命的食物”工作。(请读约翰福音6:26,27)竟然有食物能给人带来永远的生命!耶稣的话肯定令民众惊讶不已。是什么样的食物呢?怎样才能得到这样的食物呢?
10.民众想要得到永远的生命就需要做什么?
10 看来民众以为他们需要做一些工作或做某些事,才能得到这样的食物。他们想到的可能是摩西法典规定人要做的事。不过,耶稣告诉他们:“你们信从上帝派来的人,就是做上帝的工作了。”(约翰福音6:28,29)其实耶稣之前就说过,想要“得到永远的生命”,就需要对上帝派来的人显出信心。(约翰福音3:16-18,36)之后,耶稣还会再次谈到怎样才能得到永远的生命。(约翰福音17:3)
11.我们怎么知道民众还是只想着得到实际的食物?(诗篇78:24,25)
11 民众不认同耶稣说的话,他们问:“你会施行什么神迹,让我们看见就相信你呢?”(约翰福音6:30)接着,他们提到在摩西的日子,上帝从天上降下吗哪给他们的祖先吃。(尼希米记9:15;请读诗篇78:24,25)显然,民众还是只想着得到实际的食物,于是耶稣提到“从天上来的真食物”。(约翰福音6:32)这种食物跟吗哪不一样,能够给人永远的生命。可是民众没有问耶稣他的话是什么意思,他们只关心物质需要,根本不在乎耶稣想要教他们的道理。我们可以从这段记载学到什么呢?
我们最应该重视什么?
12.耶稣说我们最应该重视什么?
12 我们从约翰福音第6章学到了重要的一课。我们最应该关注的是满足自己的心灵需要,也就是跟耶和华有良好的关系。耶稣在拒绝撒但的引诱时就曾经说过这一点。(马太福音4:3,4)此外,他也在登山宝训中强调,满足心灵需要是至关重要的。(马太福音5:3)所以,我们可以问问自己:“我的生活方式真的表明,我更重视满足自己的心灵需要,而不是物质需要吗?”
13.(甲)为什么享受生活不是错的?(乙)我们需要留意什么提醒?(哥林多前书10:6,7,11)
13 我们为了物质需要而祷告,或者享用自己拥有的东西,这样做并没有错。(路加福音11:3)圣经说,在辛勤工作之后“吃喝享受”是来自上帝的礼物。(传道书2:24;8:15;雅各书1:17)不过,我们要小心,不要让物质成为生活中最重要的事。使徒保罗写信给1世纪的基督徒时,提到了古代以色列人的历史,包括他们在西奈山一带发生的事。保罗警告基督徒:“不要贪恋恶事,像[以色列人]贪恋恶事一样。”(请读哥林多前书10:6,7,11)耶和华施行奇迹给以色列人食物,他们却显出贪欲,结果这些食物反而害了他们。(民数记11:4-6;31-34)还有一次,他们崇拜金牛犊像,又吃又喝,狂欢作乐。(出埃及记32:4-6)保罗的提醒对当时的基督徒来说非常适时,因为那时离公元70年犹太制度的毁灭很近了。今天,我们生活在这个制度的末期,因此我们也需要重视保罗的这些提醒。
14.关于食物,圣经预告什么?
14 耶稣在谈到为“我们今天需要的食物”祷告时,也吩咐我们要祈求上帝的旨意“在地上实现,像在天上一样”。(马太福音6:9-11)将来,当上帝的旨意在地上实现时,我们的生活会是怎么样的呢?根据以赛亚书25:6-8,当上帝的王国统治整个地球时,我们会有享之不尽的美食。诗篇72:16也预告:“大地必五谷丰登,山顶必丰盈有余。”你想不想在那时用这些出产做各种各样的美食呢?此外,你还可以栽种自己的葡萄园,享用其中的出产。(以赛亚书65:21,22)别忘了,你还可以跟亲朋好友一起享受这些美味的食物呢!
15.复活过来的人需要学习什么?(约翰福音6:35)
15 请读约翰福音6:35。那么,那些吃过耶稣用奇迹变出来的饼和鱼的民众会怎样呢?虽然当时他们大都没有对耶稣显出信心,但他们将来还是可能被复活。到时,你可能会见到其中的一些人。(约翰福音5:28,29)耶稣说:“我就是使人得生命的食物。谁到我这里来,就不会再饿。”复活过来的人需要学习这句话的意思。他们需要对耶稣付出的赎价建立信心,相信耶稣为他们牺牲了生命。到时,会有一个教育计划在地上展开,帮助复活的人和在乐园里出生的孩子认识真理。能参与这项教育计划,会让我们多么快乐!帮助别人建立与上帝的友谊,比吃任何美食都能给我们带来更大的快乐。
16.下篇课文会谈谈什么?
16 我们已经讨论了约翰福音第6章一部分的内容。不过,关于得到永远的生命,耶稣还有更多事要说。当时在场的犹太人需要留意耶稣的话,今天的我们也一样。所以,我们会在下篇课文继续谈谈约翰福音第6章的内容。
-
-
你怎样才能得到永远的生命?守望台2024年(研读版) | 12月
-
-
研究班课文 49
唱诗第147首 上帝承诺赐人永生
你怎样才能得到永远的生命?
承认儿子并信从他的人都有永远的生命。——约翰福音6:40
中心思想
看看受神圣力量任命的基督徒和另外的绵羊可以怎样从耶稣的赎价获益。
1.谈到永生,一些人有什么想法?
很多人为了健康长寿,非常重视自己的饮食和运动习惯。但谈到永生,他们觉得不切实际,也觉得老了以后还要一直活下去是很痛苦的事,一点都不令人向往。不过,在约翰福音3:16和5:24,耶稣说人是有可能永远活下去的,也说永生是来自上帝的奖赏。
2.关于永远的生命,耶稣在约翰福音第6章说了什么?(约翰福音6:39,40)
2 有一次耶稣施行奇迹,只用了一点饼和鱼就让成千上万的人吃饱了。a第二天,民众跟着耶稣到了迦百农,这座城位于加利利海边。耶稣在那里对民众说的话,比他前一天施行的奇迹更让他们感到惊讶。耶稣告诉他们,人有希望复活,而且可以永远活下去。(请读约翰福音6:39,40)请想想,耶稣的话对你已故的亲友有什么意义?他的话表明,很多死去的人都会被复活过来,你和亲友都有机会永远享受生命。不过,耶稣接下来说的话让很多人觉得难以理解。耶稣说了什么呢?让我们继续看看约翰福音第6章的记载。
3.耶稣在约翰福音6:51说了什么?
3 耶稣施行奇迹给民众吃的饼,让他们想到了上帝在古代给他们祖先吃的吗哪。他们知道圣经把吗哪称为“天上来的食物”。(约翰福音6:31;诗篇105:40)于是,耶稣从吗哪入手,继续教导民众。耶稣说自己是“从天上来的真食物”“上帝赐下的食物”“使人得生命的食物”。(约翰福音6:32,33,35)虽然吗哪是上帝赐下的,但那些吃吗哪的人最终还是死了。(约翰福音6:49)接着耶稣作了个对比,他说:“我就是从天而降的、使人得生命的食物。谁吃了这种食物,谁就会永远活着。”(请读约翰福音6:51)在场的犹太人非常困惑,为什么耶稣说他是从天而降的“食物”呢?为什么他比上帝赐给他们祖先的吗哪更好呢?耶稣接着又说:“我将要赐的食物就是我的肉。”这是什么意思呢?为了明白我们和亲友可以怎样得到永远的生命,我们需要理解耶稣的话。接下来让我们分析一下。
耶稣的话是什么意思?
4.为什么有些人对耶稣的话感到十分震惊?
4 民众听到耶稣说他的肉“是为了世人的生命而赐的”食物,就感到十分震惊。他们是不是以为耶稣真的要把自己的肉给他们吃呢?(约翰福音6:52)耶稣接下来的话可能更加骇人听闻,他说:“要是你们不吃人子的肉,不喝他的血,就没有生命在你们里面。”(约翰福音6:53)
5.为什么耶稣的意思肯定不是要人实际喝他的血?
5 早在挪亚的日子,上帝就明令禁止人吃血。(创世记9:3,4)后来,耶和华又通过摩西法典重申了这条诫命。法典规定,任何吃血的人“都必须处死”。(利未记7:27)耶稣自己遵守这套法典,也教导别人遵守。(马太福音5:17-19)因此,他不可能让人实际吃他的肉,喝他的血。耶稣说这些不同寻常的话,是要告诉人怎样得到“永远的生命”。(约翰福音6:54)
6.我们应该从什么角度来理解耶稣在约翰福音6:53说的话?
6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理解耶稣的话呢?显然,耶稣是在说比喻。其实,他先前跟一个撒马利亚女人讲话时就这样做过,当时他说:“谁喝了我给的水,就会永远不渴。我给的水要在人里面成为泉源,不断涌出水来,使人得到永远的生命。”(约翰福音4:7,14)b耶稣不是说,这个撒马利亚女子只要实际喝某一种水,就能得到永远的生命。同样,他在迦百农对民众说话时,也不是说一个人如果实际吃他的肉、喝他的血,就能永远活下去。
耶稣的话跟主的晚餐有关吗?
7.有些人怎样理解耶稣在约翰福音6:53的话?
7 有些人声称,耶稣在约翰福音6:53说的话跟主的晚餐有关,因为耶稣在创立主的晚餐时也用了类似的措辞。(马太福音26:26-28)他们认为,既然耶稣说每个人都要吃他的肉、喝他的血才能得到永远的生命,那么所有参加主的晚餐的人都应该吃饼喝酒。真的是这样吗?既然每年都有很多人跟我们一起出席主的晚餐,我们就更需要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耶稣在约翰福音6:53说的话,和他在创立主的晚餐时说的话有不同的含意。接下来我们会分析一下,这两个场合有什么区别。
8.耶稣两次说话的场合有哪些差异?(另见图片)
8 我们先看看两方面的差别。第一,耶稣在什么地方以及在什么时候说了约翰福音6:53-56的话?就是在加利利,当时是公元32年,也就是耶稣在耶路撒冷创立主的晚餐之前大约一年。第二,耶稣的这番话是对谁说的?当时耶稣是在对一群民众说话。他们当中的大部分人都更关心自己的物质需要,而不是心灵需要。(约翰福音6:26)他们觉得耶稣说的话难以理解时,很快就失去了对耶稣的信心,有些门徒甚至不再跟随他了。(约翰福音6:14,36,42,60,64,66)然而,耶稣在公元33年创立主的晚餐时,在场的是他的11个忠心使徒。他们虽然不完全明白耶稣的教导,却仍然坚信耶稣是上帝的儿子,是从天上来的。(马太福音16:16)他们跟加利利的民众多么不同!耶稣称赞他们说:“我受考验的时候,你们并没有离弃我。”(路加福音22:28)这两个差异足以表明,耶稣在约翰福音6:53说的话,并不是在说明主的晚餐该怎样进行。接下来,让我们看看另一个差异。
根据约翰福音第6章,耶稣是在加利利对一大群犹太人说话(左图)。大约一年后,耶稣是在耶路撒冷对一小群忠心使徒说话(右图)(见第8段)
耶稣的话对你意义重大
9.在创立主的晚餐时,耶稣说话的对象是谁?
9 在创立主的晚餐时,耶稣把无酵饼递给使徒后,告诉他们饼象征他的身体。之后,他又把酒递给他们,并且说明酒代表“立约之血”。(马可福音14:22-25;路加福音22:20;哥林多前书11:24)请留意耶稣提到“立约”。这个约就是新约,是上帝跟那些会在“上帝的王国”做君王的基督徒订立的,而不是跟全人类订立的。(希伯来书8:6,10;9:15)虽然当时在场的使徒没有完全明白耶稣的话,但很快他们就会受神圣力量任命,成为新约的立约人,并且有机会跟耶稣一起在天上做君王。(约翰福音14:2,3)
10.在加利利那一次和在创立主的晚餐时,耶稣说话对象的涵盖范围有什么不同?(另见图片)
10 请留意,在创立主的晚餐时,耶稣说话的对象是“小群羊”,也就是一小群有希望到天上去跟他一起做君王的人。(路加福音12:32)既然如此,在出席主的晚餐时,就只有这群人才应该吃饼喝酒。当时在场的忠心使徒和后来的一些基督徒共同构成了这一小群数目有限的人。但在加利利那一次,耶稣说话对象的涵盖范围更广。那时,他的话是对一大群数目不限的人说的。
虽然只有一小群人会在主的晚餐吃饼喝酒,但每个人都可以对耶稣显出信心,并且得到永远的生命(见第10段)
11.我们怎么看出耶稣在加利利说的话,不是只针对一群数目有限的人说的?
11 大多数在加利利听耶稣说话的人只想从他那里得到食物。不过,比起实际的食物,耶稣更希望他们专注于能让他们得到永远生命的安排。耶稣告诉他们,死去的人有机会在最后的日子复活过来,而且永远活下去。跟耶稣在创立主的晚餐时谈到的福分不同,这一次耶稣谈到的福分不是少数人才能得到的,而是所有人都有机会享有的。耶稣说:“谁吃了这种食物,谁就会永远活着。我将要赐的食物就是我的肉,是为了世人的生命而赐的。”(约翰福音6:51)
12.一个人想得到永远的生命,就需要怎么做?
12 耶稣并没有说,世上的每一个人都会获得永远的生命。事实上,只有那些“吃了这种食物”,也就是信从耶稣的人,才可以得到这种福分。很多教会的人认为,他们只要信耶稣,把他看成救主,就能得永生了。(约翰福音6:29)但只是信耶稣是不够的。很多在加利利听耶稣说话的人一开始也信他,后来却没有继续跟从他。
13.想要成为耶稣真正的门徒,就必须怎么做?
13 民众中的大多数人起初愿意跟随耶稣,只是因为能从耶稣那里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例如得到医治,获得免费的食物,或者听到符合他们心意的道理。不过,耶稣清楚说明,人不能只是为了得到这些东西才跟随他。毕竟,他来到地上的目的不只是为了满足人的一些需求而已。人必须接受耶稣教的所有道理,并照着去做,才算是他真正的门徒。(约翰福音5:40;6:44)
14.想从耶稣的肉和耶稣的血获得益处,我们就必须怎么做?
14 耶稣强调,民众需要显出信心。这对当时的犹太人非常重要,对今天的我们也一样重要。(约翰福音6:40)要对什么显出信心呢?就是要相信他的肉和他的血能带来拯救。所以约翰福音6:53的意思是,我们需要对耶稣付出的赎价有信心,才能得到永远的生命。能够得到这个福分的人数没有限制。(以弗所书1:7)
15-16.我们从约翰福音第6章学到哪些重要的道理?
15 约翰福音第6章的内容对我们和我们的亲友都意义重大。我们从中看出耶稣多么关心人。例如,他在加利利治好病人,教导民众认识上帝的王国,也在他们饥饿的时候给他们食物。(路加福音9:11;约翰福音6:2,11,12)更重要的是,他帮助人明白他就是“使人得生命的食物”。(约翰福音6:35,48)
16 每年在出席主的晚餐时,“另外的绵羊”不应该吃饼喝酒。(约翰福音10:16)不过,他们借着对耶稣的赎价显出信心,就能从耶稣基督的“肉”和“血”获得益处。(约翰福音6:53)另一方面,新约的立约人,也就是将来会跟耶稣一起在天上王国里做君王的人,应该在主的晚餐时吃饼喝酒。要记得,不论我们是受神圣力量任命的基督徒,还是“另外的绵羊”,约翰福音第6章的记载都对我们意义重大。我们必须信从耶稣,对他的赎价有信心,才能得到永远的生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