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耶稣透露幸福的秘诀耶稣——道路、真理、生命
-
-
第75章
耶稣透露幸福的秘诀
靠着“上帝的手指”驱逐邪灵
幸福的秘诀
耶稣刚刚复述了跟祷告有关的内容。不过,祷告并不是耶稣在传道期间唯一重复过的话题。耶稣在加利利施行奇迹时,曾有人说他这样做是靠着邪灵的首领。现在,耶稣在犹地亚又遇到了同样的指控。
耶稣在这里赶走了一个使人变成哑巴的邪灵,这让人们感到十分惊讶。不过,反对耶稣的人又诬蔑他说:“他驱逐邪灵是靠着邪灵的首领别西卜。”(路加福音11:15)还有一些人要耶稣显个从天上来的神迹证明他的身份。
耶稣知道这些人的想法,他的回答跟在加利利时的一样。他跟他们推理说,一个国家如果分裂内讧就会灭亡,然后问:“如果撒但也分裂内讧,他的国怎能继续存在呢?”接着,耶稣就直接告诉他们:“如果我驱逐邪灵是靠着上帝的手指,上帝的王国就已经临到你们了。”(路加福音11:18-20)
耶稣提到“上帝的手指”,这可能让在场的人想起以色列民族早期的历史。当时,法老宫中的人看到摩西施行的奇迹就呼喊说:“这是上帝的手指做的!”另外,两块写有十诫的石版也是“上帝用手指”写的。(出埃及记8:19;31:18)现在,耶稣也靠着“上帝的手指”(即神圣力量)驱逐邪灵和治好病人。确实,上帝的王国已经临到在场的反对者了,因为上帝委任的君王耶稣正在他们当中施行奇迹。
耶稣驱逐邪灵的事可以证明,他的力量比撒但强。情况就好比有人想制伏一个全副武装守卫房子的壮汉,这个人就必须比壮汉更强壮才行。接着,耶稣复述了他以前讲过的一个比喻。一个人身上的邪灵被赶走后,那个人没有用美好的事物来填补,邪灵就带了另外七个邪灵回来,结果那个人的处境就比之前更糟了。(马太福音12:22,25-29,43-45)以色列国的情况就是这样。
有一个女人听了耶稣的教导后很感动,就高声说:“怀胎生你的和乳养你的有福了!”很多犹太女子都希望成为先知的母亲,尤其是弥赛亚的母亲。因此,这个女人可能觉得,耶稣是这么优秀的老师,他的母亲马利亚一定非常幸福。耶稣却纠正了这个女人,并告诉她什么才能带来真正的幸福。耶稣说:“不是的。听见上帝的话语又遵守的人才有福!”(路加福音11:27,28)耶稣从没有表示过,马利亚应该得到特别的尊崇。其实,真正让人幸福的不是个人取得的成就或跟任何人的关系,而是忠贞地为上帝服务。
接着,耶稣斥责了那些要看神迹的人,就像他在加利利时所做的一样。他表明除了“约拿的神迹”,再没有别的神迹给他们看了。约拿曾在鱼腹中三天三夜,后来他勇敢地传道,使尼尼微人悔改。因为这两件事,约拿就成了凭证。耶稣说:“但你们看,这里有一个比约拿更重要的人。”(路加福音11:29-32)此外,耶稣也是比所罗门更重要的人。所罗门有非凡的智慧,就连示巴女王也特地来听他的智慧之言。
耶稣还说:“人点了灯,不会把灯藏起来,也不会放在篮子下,而是放在灯台上。”(路加福音11:33)耶稣的意思可能是,教导眼前的这群人并在他们面前施行奇迹,就相当于把点亮的灯藏起来。这些人没有把目光集中在正确的事上,结果看不出耶稣的教导和奇迹有什么意义。
耶稣刚刚赶走了一个哑巴身上的邪灵,让他可以说话。人们本该因这件事赞美上帝,宣扬耶和华成就的事。可是,那些反对耶稣的人却没有这样做。耶稣因此警告他们说:“所以你要警觉,恐怕你里面的光原来是黑暗。你全身明亮,没有一点黑暗,就会光辉灿烂,像灯光照耀你一样。”(路加福音11:35,36)
-
-
跟法利赛派的人一起吃饭耶稣——道路、真理、生命
-
-
第76章
跟法利赛派的人一起吃饭
耶稣谴责虚伪的法利赛派
耶稣在犹地亚的时候,应邀到一个法利赛派的人家里吃饭,当时看来是白天。(路加福音11:37,38)吃饭前,法利赛派的人都遵照传统洗手,一直洗到手肘。但耶稣却没有这样做。(马太福音15:1,2)这个仪式虽然没有违反上帝的法典,但并不是上帝的要求。
这个人看到耶稣没有遵照传统洗手,就感到很意外。耶稣察觉到了这一点,于是说:“你们法利赛派洗净杯盘的外面,心里面却充满贪婪和邪恶。不明事理的人啊!那造外面的,不也造里面吗?”(路加福音11:39,40)
其实,饭前是否洗手并不是问题的关键,有没有除去宗教伪善才是。法利赛派和其他人虽然遵照传统洗净了双手,却没有洗去心中的邪恶。因此,耶稣劝告他们说:“要把心里面的东西施与给人,你们的一切就都洁净了。”(路加福音11:41)多么有道理!施与应该出于爱并发自内心,而不是为了博取别人的赞赏。可是,有些人却为了赢得称赞而假装正义。
法利赛派的人不是没有献出自己的东西,但耶稣指出:“薄荷、芸香和其他做香料的植物,你们都交纳十分之一,可是公正和爱上帝的心,你们反而漠视了!前一类的事你们必须去做,但后一类的事你们更不该漠视。”(路加福音11:42)上帝的法典规定,人要交纳收成的十分之一。(申命记14:22)这个规定也适用于薄荷、芸香和其他用于烹调的香料。法利赛派一丝不苟地交纳十分之一,连这些香料也没有忽视,但法典中更重要的要求,比如处事公正和谦虚地与上帝同行,他们却忽视了。(弥迦书6:8)
耶稣继续说:“你们法利赛派有祸了,因为你们喜爱会堂里的前座,喜爱人在市集广场上恭敬地向你们问好!你们有祸了,因为你们像不显眼的坟墓,人们走在上面也不知道!”(路加福音11:43,44)人们走路的时候有可能被这样的坟墓绊倒,结果在礼仪上变得不洁。耶稣用这件事强调,法利赛派的不洁很难察觉。(马太福音23:27)
一个精通上帝法典的人抱怨说:“老师,你这样说,连我们也侮辱了。”不过,这些人需要意识到自己没有好好帮助民众。耶稣说:“你们精通法典的人也有祸了,因为你们叫人挑难挑的担子,可是这些担子,你们连一个指头也不去碰一下!你们有祸了,因为你们为先知建造坟墓,其实那些先知是被你们祖先杀害的!”(路加福音11:45-47)
耶稣说的担子是指口头传统和法利赛派对法典的解释。他们没有给人减轻负担,反而强迫人遵守他们的规定,结果加重了人们的负担。从杀害亚伯开始,他们的祖先就不断杀害上帝的先知。现在他们表面上敬重先知,为先知建造坟墓,但实际上他们的态度和行为却跟他们的祖先一样。这些人甚至还设法杀害上帝最伟大的先知。耶稣指出,上帝将追究这一代人的责任。这件事发生在大约38年后,也就是公元70年。
耶稣继续说:“你们精通法典的人有祸了,因为你们拿走了知识的钥匙,自己不进去,连正要进去的人,你们也阻止!”(路加福音11:52)这些人本该帮助人明白上帝的话语,但他们竟然妨碍人认识真理。
法利赛派和抄经士听到耶稣的话有什么反应呢?耶稣离开时,他们非常愤怒,开始针对他,不断向他提出问题。他们这样做不是想要向耶稣学习,而是想从他的话中找出把柄拘捕他。
-
-
耶稣给出关于财富的劝告耶稣——道路、真理、生命
-
-
第77章
耶稣给出关于财富的劝告
富翁的比喻
耶稣谈到渡鸦和百合花
“小群羊”将进入上帝的王国
耶稣在那个法利赛派的人家里吃饭时,有成千上万的人聚集在外面等他。在加利利,耶稣也经历过同样的事。(马可福音1:33;2:2;3:9)犹地亚的民众与那些跟耶稣一起吃饭的法利赛派截然不同,他们非常渴望见到耶稣,听他的教导。
耶稣最开始说的一句话是特别对门徒说的:“要提防法利赛派的酵,就是虚伪。”耶稣以前也这样警告过门徒,但刚才吃饭时发生的事让他觉得,必须再次提醒他们。(路加福音12:1;马可福音8:15)法利赛派的人可能会假装虔诚,以此掩饰内心的邪恶,但他们的险恶面目应该被揭露出来。耶稣说:“小心掩盖的事没有不显露的,秘密也没有不被人知道的。”(路加福音12:2)
聚集的人当中也许有不少是犹地亚人,他们从没有听过耶稣在加利利施行的教导。于是,耶稣复述了以前讲过的要点。他劝勉所有人:“不要畏惧那些杀身体以后,不能再做什么的。”(路加福音12:4)接着耶稣再次强调,跟随他的人要相信上帝会照顾他们。他们也需要承认人子的地位并确信上帝能够帮助他们。(马太福音10:19,20,26-33;12:31,32)
人群中有一个人却只想着自己的事,他突然对耶稣说:“老师,请吩咐我的兄弟跟我分家业。”(路加福音12:13)法典说长子会继承双倍的财产,所以这件事本来不该引起什么争议。(申命记21:17)但这个人想得到的也许比法律规定的更多。耶稣明智地拒绝插手这件事。他问这个人:“朋友,谁委任我做你们两人的审判官或仲裁人呢?”(路加福音12:14)
耶稣接着警告所有人:“要小心提防各种贪婪,因为人不管多么富有,他拥有的东西也不能给他生命。”(路加福音12:15)无论一个人拥有多少财富,他有一天还是会死去,什么也带不走。然后,耶稣用一个发人深省的比喻来强调这个要点,并说明得到上帝的认可才真正有价值。他说:
“有一个富翁,田产丰饶,就在心里盘算说:‘我的收成没有地方储存了,怎么办呢?’他说:‘这样吧,我要把我这些仓房拆掉,建造更大的。我要把我的谷物和财物全都放在里面。然后我会对自己说:“你积蓄了许多财物,够多年享用,只管轻轻松松,吃喝快乐吧!”’可是上帝对他说:‘不明事理的人,今天晚上你就会失去性命,你积存的要归谁呢?’谁为自己积蓄财宝,在上帝眼中却不富足,也是这样。”(路加福音12:16-21)
耶稣的门徒和其他在场的人都有可能掉进贪财的陷阱。生活的忧虑也可能让他们分心,不能专心为上帝服务。于是,耶稣把一年半前他在登山宝训里提出的劝告又重复了一遍。他说:
“不要再为生命忧虑吃什么,为身体忧虑穿什么。……想想看,渡鸦不撒种也不收割,没有粮仓也没有库房,上帝还是养活它们。你们不是比飞鸟宝贵得多吗?……你们想想百合花怎样生长。百合花不劳碌,不纺纱,可是我告诉你们,就是所罗门最荣耀的时候,他穿戴的还不如这些花中的一朵呢!……你们不要再老是关心吃什么、喝什么,也不要再忧虑不安。……你们的天父知道你们需要这些东西。你们只要不断追求他的王国,这些东西就会赐给你们了。”(路加福音12:22-31;马太福音6:25-33)
谁是耶稣说的追求上帝王国的人呢?耶稣指出有一群忠心的人会这样做,他们数目不多,被称为“小群羊”。后来上帝透露,他们的数目只有14万4000。这些人有怎样的希望呢?耶稣向他们保证:“你们的天父乐意把王国赐给你们。”这些人不会一心想着在地上积存财宝,因为这些财宝可能会有贼来偷。他们倒会全心寻求天上“取之不尽的财宝”。在天上,他们会跟基督一起做君王。(路加福音12:32-34)
-
-
忠信睿智的管家要做好准备!耶稣——道路、真理、生命
-
-
第78章
忠信睿智的管家要做好准备!
忠信睿智的管家必须做好准备
耶稣带来分裂
耶稣刚刚解释了,只有“小群羊”会在天上的王国里做君王。(路加福音12:32)耶稣接着强调,一个人必须有正确的态度才能承受王国,他绝不该对这奇妙的奖赏抱有满不在乎的态度。
因此,耶稣告诫门徒要做好准备迎接他回来。他说:“你们要束上腰带,点上灯,像奴隶等候主人参加完婚礼回来一样。主人来到敲门,他们就马上给主人开门。主人来到,看见奴隶警醒守望,那些奴隶就有福了!”(路加福音12:35-37)
门徒不难明白,耶稣想要强调的态度是什么。比喻中的奴隶都做好准备,等待主人回来。耶稣继续说:“主人如果在第二更[大约晚上9点到午夜],甚至第三更[大约午夜到凌晨3点]才来到,看见奴隶准备好了,那些奴隶就有福了!”(路加福音12:38)
这个比喻只是要鼓励人勤奋工作吗?不是的。因为耶稣接下来还提到了人子,也就是他自己。耶稣告诉门徒:“你们也要做好准备,因为在你们认为不大可能的时刻,人子就来了。”(路加福音12:40)在将来的某个时刻,耶稣会来到。耶稣期望所有跟随他的人,尤其是“小群羊”,都能为那个时刻做好准备。
彼得想弄清楚耶稣的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就问:“主啊,你这个比喻是只对我们说的,还是也对其他人说的?”耶稣没有直接回答彼得,而是又说了一个相关的比喻:“谁是忠信睿智的管家,受主人委派管理全体家仆,在适当的时候把需要的食物分配给各人呢?他的主人来到,看见奴隶正这样做,奴隶就有福了!我实在告诉你们,主人会委派他管理所有财物。”(路加福音12:41-44)
头一个比喻中的“主人”显然是指耶稣,也就是人子。这样,后一个比喻里的“忠信睿智的管家”,理应跟将会承受王国的“小群羊”有密切的关系。(路加福音12:32)耶稣的话表明,“小群羊”中会有一些人“在适当的时候把需要的食物”分配给“全体家仆”。当时,耶稣正亲自教导彼得和其他门徒,为他们提供滋养信心的食物。因此他们可以推断出,在未来的某段时期,人子会来到,并通过一个安排喂养他的“全体家仆”,也就是为所有跟随他的人提供滋养信心的食物。
耶稣接着从另一个角度强调,门徒为什么要保持警惕并留意自己的态度。这是因为人有可能会松懈下来,甚至开始恶待自己的伙伴。耶稣警告说:“可是奴隶如果心里说,‘主人不会这么快回来’,还动手打其他的奴仆,又吃喝醉酒,奴隶的主人就会在他意料不到的日子,在他不知道的时刻来到,给他最严厉的惩罚,使他跟不忠的人有同样的下场。”(路加福音12:45,46)
之后,耶稣说他来是要“在地上点起火来”。的确,耶稣引起的争论就像熊熊烈火,最终会将错误的道理和传统烧成灰烬。这甚至会使原本应该关系亲密的人互相对立,正如耶稣说的那样:“父亲对抗儿子,儿子对抗父亲;母亲对抗女儿,女儿对抗母亲;婆婆对抗儿媳,儿媳对抗婆婆。”(路加福音12:49,53)
之前这些话是耶稣特别对门徒说的。接着,他开始对民众说话。民众当中大部分人虽然看见很多证据,却仍然拒绝承认耶稣就是弥赛亚。因此耶稣说:“你们看见西方有云升起,就马上说‘暴风雨要来了’,结果真的是这样。你们看见南风吹来,就说‘热浪要来了’,结果也真的是这样。虚伪的人,你们知道怎样观察天地气象,怎么不知道观察这个时代呢?”(路加福音12:54-56)很明显,他们没有做好准备接受弥赛亚。
-
-
为什么毁灭就在前头?耶稣——道路、真理、生命
-
-
第79章
为什么毁灭就在前头?
耶稣用两场惨剧教导门徒
耶稣在安息日治好了邪灵附身的女人
耶稣一直通过各种方式,鼓励人反思自己跟上帝的关系。他跟民众在法利赛派的人的家外面说完话后,又有机会谈论这个话题。
有几个在场的人跟耶稣说起一场惨剧,就是一些加利利人“在献祭的时候被[罗马总督]彼拉多杀害了”。(路加福音13:1)他们说的是什么呢?
这些加利利人也许是在一次抗议中被杀的。当时,有数以千计的犹太人聚集起来,反对彼拉多为了把水引到耶路撒冷而动用圣殿宝库的钱来修建水道。彼拉多之所以能拿到这笔钱,可能是因为得到了管理圣殿的人的支持。提到这场惨剧的人可能以为,这些加利利人被杀是因为他们做过什么邪恶的事。但耶稣并不认同这一点。
耶稣问:“你们以为这些加利利人比其他加利利人更有罪,所以才这样受害吗?”耶稣告诉他们,不是的。接着他用这件事来警告犹太人:“其实你们不悔改,也会照样灭亡。”(路加福音13:2,3)然后,耶稣提到另一场惨剧。这件事也许刚发生不久,说不定也跟修建水道有关。他问:
“从前西罗亚的塔楼倒塌,压死了18个人,你们以为他们比耶路撒冷其他居民更有罪吗?”(路加福音13:4)民众也许认为这些人是坏人,所以才会这样死去。耶稣再次否定这种看法。他很清楚,“时间和无法预料的情况”也可能导致这样的事发生。(传道书9:11)不过,人们应当从这件事学到一个教训。耶稣说:“其实你们不悔改,也会照样灭亡。”(路加福音13:5)耶稣为什么在这个时候强调要悔改呢?
这跟他的传道工作已经进展到哪个阶段有关,他接着用比喻解释这一点,说:“有一个人在葡萄园里栽了棵无花果树。他来找果实,但一个也找不到,就对葡萄园工人说:‘我在这棵无花果树上找果实,已经三年了,但一个也找不到。把它砍了吧!何必白占土地呢?’葡萄园工人回答说:‘主人,再多留它一年吧,我会在树周围挖坑施肥。将来如果结出果实就好,不然你再把它砍了吧。’”(路加福音13:6-9)
在过去三年多里,耶稣一直努力帮助犹太人培养信心,然而只有为数不多的人成为他的门徒。他们是耶稣努力工作后结出的果实。现在,耶稣的传道工作已经进入第四年了。他付出更多努力在犹地亚和比利阿传道教人,就好像在犹太民族这棵无花果树的周围挖坑施肥。他这么做有什么结果呢?只有少数犹太人有良好的反应。这个民族就整体而言都拒绝悔改,正走在通往灭亡的路上。
不久后发生的一件事再次表明,大部分人的反应都很冷漠。在一个安息日,耶稣到会堂教导人。那里有一个女人被邪灵附身18年,腰老是弯着,无法站直。耶稣怜悯她,就对她说:“妇人,你被治好了,不再虚弱了。”(路加福音13:12)耶稣把双手放在她身上,她就立刻直起身来,开口赞美上帝。
会堂主管看见了就很生气,说:“有六天应该工作,你们大可以在这六天来求医,不该在安息日求医。”(路加福音13:14)这个会堂主管没有否认耶稣有能力治病。可是,他居然谴责在安息日来看病的人!耶稣的回答非常有力,他说:“你们这些虚伪的人,难道你们所有人不在安息日解开棚里的牛驴,牵去喝水吗?这个妇人是亚伯拉罕的子孙,她被撒但捆绑了18年,难道在安息日不该解开她的枷锁吗?”(路加福音13:15,16)
听了耶稣的话,反对他的人都觉得羞愧。可是众人因他所做的一切神奇的事都觉得高兴。接着,耶稣复述了两个有预言意义的比喻。这两个比喻都跟王国有关,是他在加利利海边的船上说过的。(马太福音13:31-33;路加福音13:18-21)
-
-
好牧人和羊圈耶稣——道路、真理、生命
-
-
第80章
好牧人和羊圈
耶稣说了好牧人和羊圈的比喻
耶稣继续在犹地亚教导民众。有一天,他用大家熟悉的绵羊和羊圈说了一个比喻。犹太人可能会想到大卫所写一句话:“耶和华是我的牧人,我必一无所缺。他让我在青翠的草场上躺卧。”(诗篇23:1,2)在另一篇诗中,大卫向所有以色列人发出邀请:“来吧,我们崇拜他,向他下拜,在造我们的耶和华面前跪下。因为他是我们的上帝,我们是他牧场的子民。”(诗篇95:6,7)一直以来,法典之下的以色列人都被比喻成一群绵羊。
这些“绵羊”一直都在“羊圈”里,意思是他们生来就遵守摩西法典。法典就好像羊圈的栅栏一样,把以色列人跟不遵守法典的民族分开,使他们免受这些民族的堕落行为影响。不过,有些以色列人却恶待上帝的羊群。耶稣指出:“我实实在在告诉你们,谁进羊圈不从门进去,倒从别处爬进去,谁就是贼,就是强盗。从门进去的,才是绵羊的牧人。”(约翰福音10:1,2)
听耶稣说话的人可能会想到那些自称是弥赛亚或基督的人,因为这些人就像贼和强盗一样。人们绝不应该跟随这些骗子。他们应该跟随“绵羊的牧人”。关于这个牧人,耶稣说:
“看门的给他开门,绵羊也听他的声音,他按名字呼唤自己的绵羊,把它们带领出来。他把自己的绵羊全都带出来后,他就走在前面,绵羊也跟随他,因为认得他的声音。绵羊绝不跟随陌生人,反倒逃跑,因为不认得陌生人的声音。”(约翰福音10:3-5)
早些时候,身为“看门人”的施浸者约翰曾指出,耶稣就是以色列人应该跟随的牧人。在加利利和犹地亚,已经有一些“绵羊”认出了耶稣的声音。耶稣把他们“带领出来”,是要带到哪里去呢?跟随耶稣会有什么前途呢?有些人听了耶稣的比喻后可能会感到疑惑,因为他们“不知道他说的话是什么意思”。(约翰福音10:6)
耶稣说:“我实实在在告诉你们,我就是绵羊进出的门。以前冒充我来的,全都是贼,都是强盗。绵羊不听他们的。我就是门。谁从我这里进去,谁就会得救,可以进出,也可以找到牧场。”(约翰福音10:7-9)
显然,耶稣在谈的是一个新的安排。在场的人知道,耶稣这道“门”通往的不是已经存在了一千多年的法典之约。所以,耶稣的意思必定是,他“带领出来”的绵羊会进入一个新的羊圈,也就是一个新的安排。这会带来什么结果呢?
耶稣进一步解释他担任的角色,说:“我来了,是要绵羊得生命,而且是丰盛的生命。我是好牧人,好牧人为绵羊牺牲生命。”(约翰福音10:10,11)之前,耶稣曾把门徒比作绵羊,并安慰他们说:“小群羊啊,不要害怕,你们的天父乐意把王国赐给你们。”(路加福音12:32)没错,这些组成“小群羊”的门徒将会被耶稣带进新的羊圈,这样他们就能“得生命”,而且是“丰盛的生命”。能成为“小群羊”的一员是多大的福分啊!
耶稣继续这个话题,说:“我还有另外的绵羊,不在这个羊圈里,我必须把它们带来。它们会听我的声音,并且合成一群,归一个牧人。”(约翰福音10:16)既然“另外的绵羊”不在“这个羊圈里”,那么他们肯定在另一个羊圈里,跟将会承受王国的“小群羊”不同。这两个羊圈里的羊将来会得到不同的奖赏。尽管如此,他们都会从耶稣将要成就的事得益。耶稣说:“父亲爱我,是因为我牺牲生命。”(约翰福音10:17)
人群中有很多人说:“他被邪灵附身,发疯了。”但另一些人则表明,他们对耶稣说的话很感兴趣,而且想要跟随这位好牧人。他们说:“被邪灵附身的人不会说这些话。邪灵不能开盲人的眼睛吧?”(约翰福音10:20,21)他们说的显然是先前耶稣治好一个生来就失明的人那件事。
-
-
为什么说耶稣跟天父是合一的?耶稣——道路、真理、生命
-
-
第81章
为什么说耶稣跟天父是合一的?
“我跟父亲是合一的”
有人指控耶稣自命为神,耶稣反驳他们
耶稣来到耶路撒冷过献殿节。犹太人庆祝献殿节,是为了纪念圣殿再次呈献给上帝。一百多年前,耶路撒冷陷落,叙利亚王安条克四世在上帝圣殿的大祭坛上,建造了一座异教的坛。后来,一个犹太祭司的儿子夺回了耶路撒冷,并把圣殿再次献给耶和华。此后,犹太人每年都会举行庆祝活动,节期从基斯流月(相当于公历11月中到12月中)二十五日开始。
这时候是冬天,天气寒冷。耶稣在圣殿的所罗门柱廊中走着,犹太人围住他,对他说:“你要使我们一直困惑到什么时候呢?你如果是基督,就直接告诉我们吧。”(约翰福音10:22-24)耶稣怎么回应呢?他说:“我告诉你们了,但你们不信。”耶稣没有直接告诉这些人他就是基督,像他告诉井旁的撒马利亚女人那样。(约翰福音4:25,26)不过,耶稣其实向他们透露过自己的身份,他曾说:“还没有亚伯拉罕,就有我了。”(约翰福音8:58)
耶稣希望人们亲自对比一下他做过的事和关于基督的预言,从而认出他就是基督。因此,耶稣曾在其他场合吩咐门徒,不要告诉别人他是弥赛亚。现在,面对这些反对他的犹太人,耶稣清楚地说:“我奉我父亲的名做的事,可以为我作见证。可是你们不信。”(约翰福音10:25,26)
他们为什么不相信耶稣就是基督呢?耶稣说:“可是你们不信,因为你们不是我的绵羊。我的绵羊听我的声音,我认识它们,它们也跟随我。我赐给它们永远的生命,它们永远不会灭亡,没有人能从我手中把它们抢走。我父亲赐给我的,比其他一切都更珍贵。”然后耶稣表明他跟天父的关系有多亲密,说:“我跟父亲是合一的。”(约翰福音10:26-30)耶稣当时在地上,而他的父亲在天上,所以他的意思肯定不是自己跟天父是同一位。他们是合一的,意思是他们目标一致,团结一心。
犹太人听了耶稣的话就火冒三丈,再次拿起石头要打死他。但耶稣毫不畏惧地说:“父亲吩咐我做的很多好事,我都使你们看到了。你们为了哪一件事而拿石头砸我呢?”他们说:“我们拿石头砸你,不是因为你做了好事,而是因为你说了亵渎的话。你不过是人,竟然自命为神。”(约翰福音10:31-33)既然耶稣从没说过自己是神,他们为什么这样指控他呢?
这是因为耶稣说过,他有能力做犹太人认为只有上帝才能做的事。例如,他说自己能赐给“绵羊”永远的生命,这显然是人无法做到的。(约翰福音10:28)不过犹太人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事实,就是耶稣曾公开表明他的权柄来自天父。
耶稣反驳他们说:“你们的法典上[诗篇82:6]不是写着,‘我说过,“你们是神”’吗?……上帝的话语指责的人[以色列的审判官],上帝尚且把他们叫做‘神’,何况我呢!父亲使我成圣,派我到世人当中,我说我是上帝的儿子,你们竟然就说,‘你说亵渎的话’吗?”(约翰福音10:34-36)
的确,圣经甚至把那些不正直的审判官称为“神”。既然如此,耶稣说他是上帝的儿子,犹太人又有什么理由批评他呢?耶稣接着跟他们推理:“如果我不做我父亲吩咐的事,你们就不要相信我。可是,如果我做这些事,你们就算不相信我,也该相信这些事,这样你们就会知道,而且从此明白,父亲跟我联合,我也跟父亲联合。”(约翰福音10:37,38)
犹太人听了这番话就想抓住耶稣,但他再次逃脱了。他离开耶路撒冷,过了约旦河,到了大约四年前约翰起初给人施浸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