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酵节洞悉圣经(下册)
-
-
无酵节
(Festival of Unfermented Cakes)
这个节期开始于尼散月十五日(逾越节的次日),延续七天,到尼散月二十一日结束。(见逾越节)节期的名称来自“无酵饼”(希伯来语mats·tsohthʹ马措特);在七天的节期中,以色列人只可以吃这种饼。无酵饼是用水和面粉制成,饼里不含一点酵母。为免面团发酵,以色列人必须尽快把面团制成饼。
无酵节的第一天要举行庄严集会,这天也是个安息日。第二天(尼散月十六日)要拿一捆最早收割的大麦(巴勒斯坦地区最先成熟的庄稼)交给祭司。在这个节期之前,人不可以吃任何新麦;无论是烘过的新麦还是用新麦制成的饼,都不可吃。祭司在耶和华面前把那捆最早收割的庄稼来回摇动,以含有象征意义的方式把最早的收成献给耶和华。在那天,祭司也要拿一只一岁的健全公绵羊羔献作全烧祭,并献上搀油的上等面粉做谷祭,又献上酒做浇祭。(利23:6-14)上帝并没有吩咐祭司把庄稼或面粉在坛上烧去,后来的祭司却开始这样做。在无酵节,祭司不但要为国民献上最早的收成,每家和每个拥有产业的以色列人都要献上感恩祭。(出23:19;申26:1,2;见最早的收成)
所含的意义 以色列人在这个节期吃无酵饼,跟摩西从耶和华那里接获的训示是一致的。训示记载于出埃及记12:14-20,第19节说:“这七天,家里不可有发酵的面团”。在申命记16:3,无酵饼称为“苦难饼”。犹太人每年吃这种饼可以提醒他们,自己的祖先曾匆匆离开埃及(当时甚至连让面团发酵的时间也没有[见出12:34])。这样,他们就会回想上帝曾经拯救他们脱离在埃及所受的苦难和奴役,就如耶和华自己说,“好叫你一生一世谨记你从埃及地出来的那一天”。以色列人意识到,现在他们已是个自由的国族了。他们既承认耶和华拯救了他们,就当乐意庆祝无酵节——年中三大节期的头一个。(申16:16)
被掳前庆祝节期 根据圣经的记载,以色列人进入应许之地以后及被掳到巴比伦以前,曾有三次庆祝无酵节的记录。不过,虽然圣经只三次提及以色列人庆祝无酵节,这并不表示他们没有经常守这个节期。其实第一个记载已列出以色列人所守的各节期,以及所罗门庆祝节期所作的一切安排。(代下8:12,13)
至于另两个记载,事情的背景和发展颇不寻常。其中一个事例表明,无酵节被人忽视了一段时间,之后再次受到重视。事情发生于忠心的希西家王在位第一年。值得注意的是,当时以色列人不够时间去准备尼散月十五日的庆祝事宜,因为清洁和修葺圣殿的工作要到尼散月十六日才完成。于是他们按照律法认可的通融办法,决定到第二个月才守无酵节。(代下29:17;30:13,21,22;民9:10,11)节日期间,人民大大欢庆,灵性兴旺,觉得七天的节期实在太短了,于是决定再守节期七天。希西家王和众首领慷慨解囊,合共捐出2000头公牛和1万7000只羊供庆祝节期的群众食用。(代下30:23,24)
这次庆祝节期带动了一场恢复正确崇拜的运动。在许多城镇,庆祝节期的人回家之前,合力捣毁偶像及各种附属物。(代下31:1)以色列人欢欢喜喜地庆祝无酵节,不但使自己蒙耶和华赐福,也得以摆脱假神的捆绑,可见庆祝节期对以色列人产生多么有益的影响。
以色列人在被掳之前守无酵节的第三个记载,是约西亚王统治期间。当时约西亚王鼓起勇气,在犹大恢复正确的崇拜。(代下35:1-19)
圣经明文提及以色列人庆祝节期的记载不多,仅限于上述几次。在君王统治之前,以色列的忠心法官和祭司无疑很留意谨守节期。后来,大卫和所罗门都作了大规模的安排,让祭司能好好执行职务。犹大的其他君王必定也留意经常庆祝节期。以色列人获释回乡之后,也经常守无酵节。
回乡后庆祝节期 犹太人从巴比伦获释返回应许之地以后,着手重建圣殿,最后在耶和华的先知哈该和撒迦利亚的热切鼓励下完成了建殿工程。(拉5:1,2)公元前515年,他们为重建的圣殿举行落成礼,人民大大欢庆,在无酵节献上该献的一切祭物。以斯拉记6:22说:“他们一起欢欢喜喜地守无酵节七天”。
玛拉基书说,犹太人从巴比伦获释回乡后,起初对恢复正确的崇拜很热心,但后来祭司们变得疏忽大意、高傲自大、自以为义,以致他们即使仍旧庆祝节期,也仅在圣殿而已。(玛1:6-8,12-14;2:1-3;3:8-10)耶稣发觉,抄经士和法利赛派的人一丝不苟地谨守律法的细节,但加添了许多基于传统的规条。他们热心地庆祝各个节期,包括无酵节,但耶稣却谴责他们,因为他们行事虚伪,以致忽视了耶和华安排这些美好节期的真正意义,那就是为了赐福给他们。(太15:1-9;23:23,24;路19:45,46)
预示未来的美事 耶稣基督曾经指出酵的象征意义,他在马太福音16:6,11,12提醒门徒:“你们要谨慎,当心法利赛派和撒都该派的酵。”他的门徒私下议论这话是什么意思,却作出错误的结论。于是耶稣坦白告诉他们:“‘你们怎么看不出,我跟你们说的不是饼呢?你们要提防法利赛派和撒都该派的酵。’这样他们才明白,耶稣说要提防的……是法利赛派和撒都该派的教义。”据路加报道,耶稣也曾在另一个场合明确地说:“要提防法利赛派的酵,就是虚伪。”(路12:1)
使徒保罗指出基督徒该怎样行事为人时,也提过无酵节的酵是指什么。他在哥林多前书5:6-8劝勉弟兄说:“难道你们不知道,一点酵就能使整个面团都发起来吗?你们既然还没有发酵,就要把旧酵除掉,好成为新的面团,因为我们逾越节的羔羊基督已经被杀牺牲了。所以,我们守这个节,不要用旧酵,也不要用象征恶行和邪恶的酵,倒要用象征诚恳和正直的无酵饼。”
在无酵节的第二天(尼散月十六日),大祭司拿一捆最早收割的大麦(巴勒斯坦地区最先成熟的庄稼,年中最早的 收成)在耶和华面前来回摇动。(利23:10,11)饶有意义的是,在公元33年的同一天(即尼散月十六日),耶稣基督从死里复活。使徒保罗比较基督和其他复活的人,说:“可是基督已经从死里复活,在长眠的人当中成了最早的收成。……只是各人都按着次序复活。基督是最早的收成,然后他临在期间轮到那些属于基督的”。基督也被称为“在许多弟兄中[的]长子”。(林前15:20-23;罗8:29)
-
-
五旬节洞悉圣经(下册)
-
-
五旬节
(Pentecost)
《希腊语经卷》所用的名称,指“收割节”(出23:16)或“七七节”(出34:22),也称为“献最早收成的那一天”(民28:26)。庆祝这个节日的训示,记载于利未记23:15-21,民数记28:26-31和申命记16:9-12。在尼散月十六日,以色列人要献上一捆大麦。从这天开始计算的第五十天(五旬节的意思是“第五十[天]”),就是五旬节。(利23:15,16)这一天是犹太圣历西弯月六日。那时大麦已收割完毕,农夫正准备收割小麦;小麦成熟的时间比大麦迟。(出9:31,32)
以色列人必须先在尼散月十六日将初熟的大麦献给耶和华,然后才可以开始收割田里的庄稼。根据申命记16:9,10,上帝明令吩咐以色列人,说:“你要数七个七日,从开镰收割麦子起,连数七个七日。要庆祝你的上帝耶和华的七七节”。所有男子都必须出席。关于这个节日,上帝也吩咐说:“你和你的儿女、奴婢,以及你城里的利未人、侨居的人和孤儿寡妇,凡在你那里的,都要到耶和华你上帝所选择归于他名下的地方去,在耶和华你上帝面前欢乐。”(申16:11)逾越节是每个家庭自行庆祝的节日。收割节(五旬节)则比较自由,让人们可以在公开的场合表现好客的精神,一起欢度节日。在这个意义上,五旬节跟住棚节颇相似。
处理最早收成的小麦跟处理最早收成的大麦不同。以色列人要拿十分之二量篮(4.4升;4干量夸脱)的上等面粉,加酵烤成两个饼。饼来自“你们所住的地方”,意即家中日常所吃的饼,而不是特别供神圣用途的。(利23:17)此外也要献全烧祭和赎罪祭,并献上两只公绵羊羔做交谊祭。祭司要在耶和华面前将饼和绵羊羔来回摇动,表示把祭物献给耶和华。饼和羔羊献上之后,这些祭物就归祭司所有,当作交谊祭吃掉。(利23:18-20)
民数记28:27-30就别的祭(除了交谊祭之外)所作的描述,跟利未记的记载有些微出入。利未记23:18,19说,要献上七只绵羊羔、一头公牛犊、两只公绵羊和一只山羊羔;民数记的记载却说,要献上七只绵羊羔、两头 公牛犊、一只 公绵羊和一只山羊羔。犹太评注家说,利未记所指的,是跟摇祭一起献上的祭物,民数记所指的,则是正式指定要在节日献上的祭物,因此两者要一并献上。约瑟夫斯也支持这个说法。他描述在五旬节献上的祭物,首先提及要献两只绵羊羔做交谊祭,然后一并提及其余的祭物,包括三头牛犊、两只公绵羊(看来一个抄写员写错了,把三写成二)、十四只绵羊羔、两只山羊羔。(《犹太古史》第3卷253节[10章6段])五旬节要举行圣会,这天也被视为安息日,不可从事任何劳动。(利23:21;民28:26)
五旬节是在收割完大麦之后举行,所以是个欢乐的日子。会众献上交谊祭,祭物给祭司享用,大家一同欢庆。交谊祭显示人与耶和华享有和好关系。同时献上的赎罪祭,则提醒以色列人,他们都犯了罪,需要恳求上帝宽恕和洁净。增加全烧祭的数量,表明他们感激耶和华的慷慨供应,也表示他们甘愿全心全意履行自己与上帝所立的约。
在五旬节的日子,以色列人不但应当特别感谢耶和华,同时也不可忘记境内的贫穷弟兄。耶和华告诉他们怎样庆祝这个节日,接着吩咐说:“你们收割地上庄稼的时候,不可把田边的作物割尽,也不可拾取遗下的庄稼。要把这些留给困苦的人和侨居的人。我是耶和华你们的上帝。”(利23:22)这样,穷人也能跟其他人一起欢度节日,从而有理由要感谢上帝。许多人也会在这个节日将自己最早的收成献上。
据拉比的资料说,以色列人获释回乡之后,庆祝节日的人惯常在节日的前一天就抵达耶路撒冷,预备好过节所需的一切物品。傍晚会有号角吹响,宣告节日临近。(民10:10)人们会把全烧祭的祭坛清洗干净。半夜一过,通往圣殿的各扇大门就通通打开,好让祭司进去,检验民众带来献做全烧祭和感恩祭的祭牲。艾尔弗雷德·埃德希姆评论说:“在早上献祭之前,供职的祭司检验民众送来打算在节日献上的全烧祭和平安祭物。祭物的数量很大,祭司必定忙个不停。这些准备工夫一直进行到宣布发出,说晨光已伸展到希伯仑,于是祭司开始献上常献的早祭。”(《圣殿》,1874,228页)
献了每天的早祭之后,要献上民数记28:26-30所说的在节日献的祭。之后就献上惟独五旬节才献的祭——献烤成的饼做摇祭,连同其他一起献上的祭。(利23:18-20)饼在耶和华面前来回摇动之后,一块归于大祭司,另一块则分给所有供职的祭司。
节日所含的象征意义 公元33年五旬节那天,大约120个门徒聚集在耶路撒冷一个楼上的房间里,耶稣基督把圣灵倾注在他们身上。(徒1:13-15)尼散月十六日,大祭司将一捆大麦献给上帝,耶稣正好在那天复活。既然酵代表罪,耶稣在比喻的意义上可说是无酵的。(来7:26)在五旬节,他以大祭司的身份将自己的门徒呈献给天父耶和华,让他们成为上帝的儿女。这些人是从有罪的人类当中选出来的,他们都衷心接受耶稣所献的赎罪祭。耶稣降世为人,牺牲自己的生命为人赎罪;上帝认可耶稣所献的祭物,也接纳他所呈献的门徒(虽然他们是在罪里生的),让他们成为从圣灵而生的儿女。为了表明这点,上帝把圣灵倾注在耶稣的门徒身上。在五旬节,祭司将两块 用初熟小麦做的饼献给耶和华,这预示应验时受益的不止一个人;这也预示,耶稣基督手下从灵而生的门徒会来自地上的两群人:首先从受过割礼的犹太人中挑选,然后范围扩大到世上的所有国族,也就是外邦人。(参看弗2:13-18)
犹太人的传统一向认为,以色列人在西奈山成为上帝的选民之后,律法是在五旬节赐下的。以色列人离开埃及后第三个月(西弯月)聚集在西奈山,从上帝接获律法。(出19:1)摩西以居间人的身份将以色列人带进律法的约里;同样,耶稣基督是属灵以色列的居间人,将这个新国族带进新约里。使徒保罗把这两件事加以比较,指出在新约的安排下,基督徒聚集在一个重要得多的地方,就是“锡安山,永活上帝的城,天上的耶路撒冷”。(来12:18-24;另见启14:1-5)
耶稣在地上过最后一个逾越节的晚上,向门徒宣告新约将会订立。他临升天之前,吩咐门徒留在耶路撒冷,等候圣灵降临。在五旬节那天,就如使徒彼得指出,“[基督]既受显扬,升到上帝的右边,从父亲那里领受了应许的圣灵,就把圣灵倾注下来,让你们看见听见”。(路22:20;徒2:33)圣灵显示大能,使在场的120多个门徒神奇地说出不同的语言来。于是,门徒开始“传讲上帝威严伟大的事”,来自罗马帝国境内各地的一大群犹太人和归信的人都听得懂。(徒2:7-11)在彼得带头之下,基督徒首次向人传讲奉父、子、圣灵的名受浸的真理。就是耶稣在马太福音28:19吩咐他们做的事。(徒2:21,36,38,39)耶稣既已带着自己所献祭物的价值升到天上,就能将门徒带进新约里。(来9:15-26)
门徒在那天大约增加了三千人(徒2:41),后来还有更多人归信。但他们并不是献给上帝的头一个 最早的收成。享有这项殊荣的是耶稣基督本人,他在公元33年的尼散月十六日复活(林前15:23);在那一天,祭司把一捆大麦献给上帝做摇祭。耶稣的门徒好像在大麦之后收割的初熟小麦,是从人类当中献给上帝的“最早的一批 收成”。(雅1:18)他们得以成为上帝的新选民,是“一族蒙拣选的人,是有王权的祭司,是圣洁的国族,是上帝特别拥有的子民”。(彼前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