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妇女地位在现代的改善
    守望台1988年 | 2月15日
    • 妇女地位在现代的改善

      早在1906年,俄国沙皇尼古拉接获俄国有些农妇的请愿书,其中有话说:

      “多个世纪以来,农家妇女在生活上完全没有任何权利。……我们甚至不被视为人类,只被看作役畜而已。我们要求获得学习读书写字的权利;我们要求让我们的女儿和儿子有同等的学习机会。……我们知道自己是无知的,但这并不是我们的罪过。”

      这种可悲的情况与圣经所描述的能干女子大异其趣;圣经描述堪作模范的才德妇人是值得效法和称赞的。(箴言31:10-31)可是,来自俄国的描述却反映出许久之前智慧的所罗门王在圣经中指出的一种真实情况:“这人管辖那人,令人受害。”(传道书8:9)受害者当然不只限于男人。这节经文可以含有更广泛的意义:‘人管辖其他男人和女人,令人受害。’但正如现今苏联的情况显示,妇女的境况已有了极大的改变!

      今日,“苏维埃的医生和教师大多数是妇女。在经济学家中,妇女将近占全数的三分之二,在文化工作者当中占四分之三。在科学界工作的妇女占百分之四十。……每千名从事国家经济工作的妇女,有862人受过中学(完成或未完成)或以上的教育。”——《苏联妇女》。

      妇女参政

      妇女的地位不但在俄国大为提高,在其他地方也有或大或小程度的类似发展。早在1893年,纽西兰成为第一个批准妇女享有选举权的国家。在1917年和1920年之间,妇女在苏联、英国、美国和加拿大也获得选举权。瑞士妇女则要等到1971年,虽然在此之前她们能够担任政治职位。

      今日,妇女不但有权选举,而且在政治上与男人互相竞争。以色列国曾有梅尔夫人(Golda Meir), 印度则有甘地夫人(Indira Gandhi)作女首相。在较近时期,妇女在英国和南斯拉夫均获选担任首相职位。在苏联的最高苏维埃当中有492位(相当于百分之30至40)是妇女。一位女士现任美国最高法庭的法官。在1984年美国竞选总统期间首次有女人成为一个主要政党的副总统候选人。在法国,妇女占内阁席位百分之15。

      妇女在职业方面

      在美国许多地方,写着“男人在工作中”的牌子现已改为“人在工作中”。原因何在?因为在经济方面,妇女的地位已改变了。离家出外工作的妇女数目在25年内增加了一倍。在1970年,任职文员的妇女只占百分之27;14年之后,她们的数目已增至百分之65。对有些妇女说来,从事职业是由于经济上的需要;对其他的来说,工作是为了喜好。在若干地方,男女已逐渐发展成同工同酬。

      在教育、艺术和宗教方面

      在教育方面,妇女差不多在普世均获得显著进展。入学的女子数目已从1950年的9,500万人增至1985年的3亿9000万人。在西班牙,25年前的妇女文盲两倍于男子。到1983年,情况已大为改观,大专学校有百分之30是女生。《英国妇女》一书报道说:“全时女大学生的数目有戏剧性的增加。”

      多年以来,投身音乐界的妇女数目大增,在独唱和独奏方面莫不皆然。1935年前,美国妇女在管弦乐团中只能担当竖琴手,男子们似乎不愿担任这个角色。现时情形已大为改观,在大型、地方性和大都市管弦乐团中演奏的有百分之40是妇女。

      在宗教方面也有相应的增加。有不少妇女申请入神学院进修,美国神学院的女学生已从百分之29增至百分之52。许多妇女在教堂讲坛上出现,并且有妇女成为犹太教的律法师。瑞典的牧师中有百分之11是妇女,圣公会在东方也有女教士。《纽约时报》(1987年2月16日)报道说:“圣公会有968位妇女获授神职。”

  • 妇女地位的改善——祸福参半?
    守望台1988年 | 2月15日
    • 妇女地位的改善——祸福参半?

      “在大体上,80年代的妇女已享有较好的教育、较佳的健康,较长的寿命和较充实的生活。”一本杂志以这句话结束它那题名为“今非昔比”的文章。可是,由于所产生的种种副作用,妇女地位的改善在实际上可能是祸福参半吗?

      对婚姻和家庭的影响

      例如,在幸福的家庭生活和从事职业之间往往发生冲突。一项报道声称:“女主管人员比她们的男同事更不重视家庭生活,以致她们的离婚率高出两倍。”你也许对此感到奇怪。美国加州州立大学一位工商管理学教授解释说:“男子把家庭环境看作获得支持的所在,但女子却把它视为负累。男人回家感到松弛;他是为了家庭而工作。但女人回家是要做更多的工作。”

      这种情况不仅出现在主管人员身上而已。苏联妇女投入工作比西方各国的妇女早了一个世代。她们依然感到兼顾工作和家庭是一种重担。《在职妇女》的一位苏联编辑说:“妇人是家庭的心脏,因此必须更加亲切,以期制造亲挚和爱的气氛。”妇人所面对的是双重负担,因为许多丈夫都不愿分担家务。

      冲突的另一原因从华尔街最成功的妇女之一的例子可以见之。她夸称:“工作在我看来乃是娱乐,”并且补充说,“我喜欢自己的工作,我很少作出让步”——即使为了家庭也不行。家庭的福利有赖于丈夫去照顾两个儿女,虽然丈夫是个商人。她的同事描述她对事业的专注“显然对家庭关系没有好处。”

      现代一位女首相的情况也与此类似。由于她在政治上的野心,她的家庭并不获得她的多大注意。她的儿女在逐渐长大时多数流连在叔伯家里;据报道,“[他们]最喜爱的事之一只是全家坐下来吃一顿饭,但这件事[在家里]却绝不容易安排。”

      在近期对欧洲四位高级女主管人员所作的访问中,其中一位透露,她那12岁的女儿几乎是由她丈夫一手抚养的。另一位女主管人员说,她只在周末才能照顾儿女。据新闻报道所载,听众们留意到其中三位女强人都有缺乏人情味的倾向。

      当然,有些女人只在绝对需要的环境下才从事世俗工作,例如由于丈夫身故或离家等。对这样的女人说来,能够找到职业也许有点好处;但无论喜欢与否,她们都必须应付就业的不利方面。

      不利的影响

      妇女地位改善的祸福参半之处是显而易见的,特别是妻子若在收入或专业地位方面胜过丈夫的话。据许多临床医生所称,这种趋势“对越来越多的婚姻促成了明显和察觉得到的危机。”例如一位丈夫抱怨说:“我知道在理智上应该称赞妻子的成功。但我在感情上却自觉非常苦恼。我感到自己受人遗弃。由于这种苦恼,我感到内疚。”基督徒夫妇若是大家都要出外工作,怀着爱心彼此讨论和互相体贴可以有助于减少这样的不良感受和影响。——彼得前书4:8。

      妇女所作的进步祸福参半的另一个因素是,许多女权运动者强调以妇女本身的利益为先务。《将临的母权制度》一书指出,时候将到,世界会被女人所管辖;这些以自我为中心的女人只会问,“何以利吾身?”令人感兴趣的是,这与以上所描述的成功女金融家的话不谋而合;她无意要帮助别人在公司里晋升,除非这样行对她自己有利。她承认说;“我太过以利益为依归。”鉴于耶稣的教训,这种主张是否明智呢?耶稣在登山宝训中说:“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所以不要为明天忧虑,因为明天自有明天的忧虑。”(马太福音7:12;6:34)不错,基督徒妇女在凡事上都要力图与耶稣的见解一致。

      圣经的道德教训可以牺牲吗?

      妇女地位改变的最坏影响方面无疑是道德价值受到侵蚀。女权主义者很少顾及上帝和宗教,并且时常予以批评。由于职业而延迟结婚的妇女往往认为无需结婚也可以与人发生性关系。

      女权运动的一项不良趋势是支持女同性恋。1971年(美国)全国妇女组织(NOW)通过决议:“NOW意识到女同性恋者受到双重的压迫,认为妇女有权自行决定和表达自己的性愿望以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 NOW承认女同性恋者所受的压迫乃是女权主义运动应当关注的事。”可是,请把这种主张与上帝在罗马书1:26,27所作的宣判比较一下。与女权主义对女同性恋的主张时常相辅并行的是支持要求堕胎。土伦大学法学教授珀西说得不错:“把毁灭胎儿性命仅视为另一种外科手术程序无疑蔑视了多个世纪以来的犯罪学、神学和道德哲学。”

      一项报道声称,在以往十年间,妇女所犯的严重罪行增加率比男子急剧得多。在1974和1979年之间,因舞弊而被拘的美国妇女数目增加了将近百分之50,但在男子当中只增加了百分之13。妇女侵吞公款的人数同样增加了百分之50,在男子方面只增加了百分之1.5。因伪造和假冒之罪被拘的妇女数目增高了百分之27.7,在男子当中的增加却不及百分之10。妇女地位改善的结果显然不能令人完全满意。

      妇女吸烟的数目也日益增加。吸烟所招致的肺癌正在取代乳癌,成为妇女的第一号死因。近年来在患癌死亡的妇女当中,肺癌占全数的百分之25,每年的增加率达百分之7。

      令人满意的前途——如何获致?

      职业或事业能使大多数妇女在生活上感到完全满意吗?显然不能,正如越来越多人所发现一般。《跷跷板上的妇女:忽起忽落》一书的作者科素尔(Hilary Cosell)在文章中指出这项难题,她问道:“妇女若曾过度注重婚姻、母职和主妇责任,她们现在可能过度注重专业、事业和成功吗?”她同时问道:“我们真的能够做到母亲所做的一切,同时也兼顾父亲所做的一切吗?”

      同样,在《生活的代价》一书中,马歇尔(Megan Marshall)透露“职业上胜任愉快的浮面只是浅薄地遮掩着私人的创伤,例如:失望的爱情、被迫的性杂交、女同性恋的试验、堕胎、离婚和寂寞等。”她指出妇女解放运动如何产生了“独立的神话”,但这在大多数人身上并没有奏效。

      马歇尔所作的结论是,“我们必须相信,幸福婚姻会保护长期的爱情,人类本身是不能孤立生存的。我们必须照顾别人,并且受别人所照顾。”这使人想起古往今来世上最伟大的导师耶稣基督的话,他说:“施与比领受更为快乐。”——使徒行传20:35,《新世》。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