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之声
回应个人的亲身经历谢谢你们刊载了“我再不是顽石或是孤岛了”这个有关拉里·鲁宾的感人故事。(1994年11月22日刊)很少人会体谅那些在以往饱历沧桑的人的感受。甚至我自己的儿子也有一次对我说,如果我真的有信心,就不应感到忧虑!但其实并非每个人都可以轻易忘记过去。请继续报道这类个人的经历。但愿这些故事能够打动有些人的心。
M.L., 英国
我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话来表示我的感激。我们经常都会遇到一些由于以往遭虐待而饱受创伤的人。要帮助他们在会众里负起责任和跟耶和华建立关系确实是一项巨大的挑战。但文章却指出,这些人是有可能学会感受到爱和信任的。
J.D., 加拿大
我成为基督徒已有25年之久。我一直仅以理智忠心地事奉上帝,但内心却冷若冰霜。我在一个酗酒的家庭中长大;曾受尽鞭打、性虐待和其他折磨。尽管耶和华对我恩重如山,但我却无法向他表达爱意。拉里·鲁宾的故事给我一线希望,可能——仅是可能而已——终有一日,我可以哭诉自己的往事而回复感情;甚至我也可能得着拉里·鲁宾如今所拥有的东西:爱、信任和接纳。
A.F., 美国
以往有些生活故事中的主人翁都仿似超人一般,他们具有大无畏的精神,既没有内心冲突,也不会胆怯懦弱。但拉里·鲁宾却以一个完全不同的角度去描述自己的故事。他非常坦率地将自己内心的感觉披露出来。这类生活故事对我们十分真实,因为它正是我们生活的写照。
F.D.S., 巴西
猕因子《儆醒!》杂志在处理这类富争论性的题目方面确实值得称赞。在“猕因子与你”(1994年12月8日刊)一文中,你们并没有表现一种宗教狂热的态度。相反,你们以合乎科学的方式去处理这个问题,并且采用了一些清楚易明的现代医学用语。这推翻了人们对耶和华见证人的指控,他们声称见证人是一些没有理性、不爱惜生命的狂热分子。
I.R., 德国
我有了身孕,医生告诉我,我需要接受注射以防止产生抗体跟婴儿的血液对抗。我对猕因子一无所知,所以并没有反对。但后来获悉疫苗原来是由血所制成的,我害怕自己可能违反了上帝就血所定的律法。然而,你们的文章却帮助我看出,接受注射与否纯粹是个人的良心问题。
C.W., 美国
谈论宗教虽然我自幼便被教养成为一个基督徒,但由于害羞,所以很难全力参与公开的传道工作,尤其是向同学们这样行。你们在“青年人问……何以要向人谈论上帝?”(1994年9月22日刊)一文中所提出的忠告提醒我这样行的重要性。我会将你们的劝告紧记在心,努力成为上帝话语一个具备资格的教师。
K.K., 尼日利亚
我现年12岁,我真的害怕告诉别人我是个耶和华见证人。在从事外勤服务时,我总希望不会遇见任何同学。这篇文章帮助我看出,我不是惟一面对这个难题的人。文章也帮助我克服这种害羞的感觉。
M.V.S., 巴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