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渴望被爱
    警醒!2006年 | 3月
    • 渴望被爱

      很久以前,在现今土耳其境内的一座城市里,住着一个名叫利亚的姑娘。利亚相貌平平,妹妹拉结却风姿绰约、美丽动人。

      拉结遇到一个男子,男子十分爱她。为娶拉结,男子甚至愿意为她的父亲工作七年。然而在婚礼那天晚上,父亲却用利亚替换了妹妹。我们不知道利亚对于父亲的阴谋有何感想,但她一定知道,如此做法绝非婚姻的理想开端。

      新婚丈夫一发现真相,立刻提出了抗议。父亲辩解说,本地的习俗是先嫁大女儿。结果,利亚被父亲用欺诈手段嫁给了一个男子,这个男子的初恋情人却是与利亚同配一夫的妹妹。利亚看到妹妹得享丈夫许多的宠爱,必定黯然神伤。利亚没有浪漫的恋爱经历,至于婚礼,即便有些幸福的回忆,恐怕也是聊以自慰。利亚必定渴望像拉结那样被人爱着,无奈却事与愿违;她很可能自觉没人爱也没人疼。a

      今天很多人对利亚的处境多多少少都能感同身受。我们人人都有强烈的需要,就是想去爱别人,也为人所爱。也许我们渴望拥有深爱我们的配偶,我们也渴求感受来自父母、孩子、手足、朋友的爱。像利亚一样,我们可能看到别人有人疼爱,而自己却得不着爱。

      从婴孩时期我们就听到许多浪漫的故事,俊男美女堕入爱河,从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爱被歌手浅吟低唱,也为诗人歌颂赞美。然而,一名探究爱这个题材的研究员指出:“几乎没有一项活动或事业像爱一样,起头让人抱有如此大的希望和期待,但到头来却往往叫人失望。”事实的确如此,往往是关系越亲密苦恼越大,得到的不是长久的快乐,而是深远的痛苦。在有些国家,约有百分之40的婚姻以离婚收场,还有不少夫妻虽然没有离婚,却也同床异梦。

      在许多地方,单亲以及不健全的家庭数目日增,孩子也因而受到连累。但其实,孩子尤其需要一个温暖、爱心洋溢的家庭,这样,他们在感情上才能得到满足,才有安全感。那么,爱究竟出了什么问题?我们怎样才能学到这一宝贵的品质呢?下面的文章会探讨这些问题。

      [脚注]

      a 这段故事记载于圣经创世记29和30章。

  • 真爱为何难寻?
    警醒!2006年 | 3月
    • 真爱为何难寻?

      关于罗曼蒂克的爱,世上并不缺乏建议。医生和顾问予人指导;电视上的访谈节目也常常探讨这个问题。

      网络上有无数的网站宣称能够予人关于爱的启迪,上面可能说,你在该网站上能够发掘“令人着迷、叫人难以置信的秘密”,可以师从“职业媒人”、“人际关系专家”和“爱情顾问”,更不用说还有精神治疗师、心理学家和占星家了。

      爱的主题使人买下许许多多的书籍和杂志,其中一些许下不着边际的承诺。譬如,有一本书声称会透露秘诀,“如何让所有人都爱上你”。另一本书则表示要教你如何“在一个月之内找到完美的伴侣”。如果你嫌一个月的时间太长,还有一本书声称,你能在“不到90分钟的时间之内”使某人永远爱你。

      这些承诺大都需要人付出代价,不少人更要付出双重代价。他们付出金钱寻求指引,然后,当这些所谓的忠告露出破绽、事情发展不能尽如人意时,他们又要付出情感的代价。这样的例子可以说比比皆是。

      然而,有一本书提出的建议却从不会叫人失望。不仅如此,书中对这个话题的讨论诚实坦率,从未做出哗众取宠的声称,从不许下脱离现实的承诺。尽管此书写于很久以前,其中的劝告却永不过时。这本书的作者拥有无可匹敌的智慧以及无与伦比的爱心。馈赠给我们的这本独特的书就是圣经,也许你已经有一本了。无论我们处于何种际遇,生于何种背景,圣经都能给予我们所需的关于爱的指引,而且完全免费。

      圣经能使我们跟人人都相处融洽吗?不是的。不管我们多么努力,有些人就是不喜欢我们,而真正的爱是不能强迫的。(雅歌8:4)尽管需要付出时间和努力,但通过跟从圣经的指引,我们会有更多机会跟别人培养出亲密的关系。关于爱的这个方面,下篇文章将会讨论。但首先考虑一下,为何现今真爱变得如此难寻?

      爱“会冷淡下来”

      耶稣针对“这个制度的末期”说出了伟大的预言,准确地预见我们这个时代的社会状况和发展趋势。他说,这个世界会以爱的相反面,就是不法的事和战争作其标记!他还说,很多人“彼此出卖,彼此憎恨,”而且“大多数人的爱都会冷淡下来”。(马太福音24:3-12)你岂不同意,这个世界变得越来越冷漠了,甚至在家里也难有真正的爱了?

      除了耶稣的话之外,使徒保罗也详尽地描摹了“最后的日子”的社会状况。他写道,人会变得“专爱自己,贪爱钱财,自负,高傲,亵渎,忤逆父母,忘恩负义,不忠贞,没有亲情,不愿意达成协议,毁谤人,漫无自制,凶悍,不爱良善,出卖别人,刚愎自用,骄傲自大,爱享乐不爱上帝”。(提摩太后书3:1-4)在许多地方,这些特征已经变得相当普遍了。

      试想想以下问题:你会被骄傲、毫无感恩之心、不忠贞、有可能毁谤或背叛你的人所吸引吗?你会喜欢专爱自己或者贪图钱财和享乐的人吗?由于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容许贪婪和私欲来左右他们的人际关系,他们对别人所表现的关注可能都是出于私心。圣经对此提出智慧的劝告:“你要避开这样的人。”(提摩太后书3:5)

      请也留意,生活在最后的日子的人会“没有亲情”,或者如另一个圣经译本所说,他们会“缺乏对家人的正常感情”。可悲的是,越来越多的孩子就在这样的家庭里长大。通常这些年轻人对于爱的认识来自媒体,但媒体对于爱的描述正确吗?能够促成更好的人际关系吗?

      虚幻抑或现实?

      大多数人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媒体的影响。一个研究员写道:“我们的流行文化出现了一个深入民心的模式,就是以童话故事的形式描写性、爱、浪漫情怀等题材。这种文化无孔不入,渗进了电影、电视、书刊、杂志、电台音乐、唱片、广告,甚至新闻里,打从我们年幼的时候起,就无情地俘掳了我们。”她继续写道:“大众传播媒介对性、爱和浪漫情怀的刻画,大都激起或强化了脱离现实的期望,叫大多数人无法完全摆脱。这使我们对自己、对现实中的配偶都不满意。”

      的确如此,绝少书刊、电影和歌曲能够准确阐明什么是爱。毕竟这些媒体的目标主要是娱乐人而非教育人。结果,作家就批量生产幻想与浪漫相结合的作品来让自己发财。可悲的是,人很容易把幻想和现实混为一体。因此,当跟恋人或配偶的关系比不上小说人物的情感关系时,人们常常觉得大失所望。那么,怎样区别幻想与现实呢?怎样辨明媒体虚构的浪漫和真正的爱情呢?请考虑以下一些对照。

      童话色彩的爱与真正的爱情

      不论书刊也好,电影也好,戏剧也好,爱情故事的演绎方法或许不同,但基本的套路是大同小异的。英语《作家》杂志指出:“许多描写浪漫爱情的作品都很老套。这是有原因的。一个男子遇上一个女子,然后失去了她,最终又得回这个女子——不论故事发生的背景或时代如何,这是一个屡试不爽而又令观众百看不厌的模式。”让我们进一步分析一下这个模式。

      男子遇上女子:英俊的王子遇上了漂亮的女子,然后双双堕入爱河。一个名成利就的作家向那些想写爱情小说的人建议说:“从男女主人翁第一次目光相遇,就要让读者清楚看出,这一对儿彼此相属。”

      一见钟情的观念反映了一种想法,就是真爱只是一种感觉,是一种无法抗拒的感情:一旦遇上了命中注定的那一位,就把你俘掳了。这样的爱产生于刹那之间,几乎不需要付出努力,也不需要深入的了解。然而,真爱并非只是感觉而已。感情固然是要有的,但是真爱还需要适当的滋养和维系,也受着道德标准和价值观所支配。这样,人际间这种最深刻的关系才能越来越紧密。(歌罗西书3:14)

      此外,认识另外一个人是需要时间的。以为自己一眼就发现了完美的伴侣,不过是幻想而已,幻想往往破灭而导致失望。不仅如此,假使你很快就认定自己找到了真爱,或许会对负面的证据视而不见。在汹涌的激情影响之下产生的强烈直觉不会帮助你选择一个合适的配偶,所以要慢慢来。事实上,无数研究表明择偶不智会给人的工作表现、身心健康甚至寿命带来负面的影响。

      男子失去女子:一个邪恶的伯爵绑架了这个漂亮的女子,然后逃离了城堡。王子踏上了寻找女子的危险旅程。美国爱情小说作家协会的一位发言人说:“爱情故事的主要情节必须涉及两个人相爱,几经波折,爱情才会开花结果。”读者们都知道,在大多数的小说里有情人终成 眷属。障碍往往都来自两人以外,但终究会被克服。

      在现实生活中,问题往往既来自外界,也发生在两人之间。问题可能源自金钱、工作、亲戚或朋友。当一个人达不到另一个人的期望时,问题也会产生。在小说人物身上,缺点往往是微不足道的,现实生活却常常并非如此。此外,真爱也不会让我们毫不费力地就克服种种考验,或者克服观点、背景、愿望和个性方面的差异。其实爱还包含了合作、谦卑、温和、耐心和坚忍,这些特质不是自自然然或轻而易举就会有的。(哥林多前书13:4-7)

      男子寻回女子:王子救回美丽的公主,把伯爵流放了。两人结婚,从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一位爱情小说的编辑向练笔者建议说:“你需要这样一个圆满的结局。……两人从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这样的结局让读者觉得满足。”这就是为何爱情小说几乎从不对主人翁的婚后生活做任何描述的原因。婚后两人的感情或许会受到意见不和,以及其他许多难题的试炼。离婚率统计显示,许多婚姻最后都没能通过这些试炼。

      的确如此,童话故事里的爱情相对来说比较轻松;真爱却需要付出努力。明白二者之间的差别,你就能免受幼稚、脱离现实的期望所伤害,也不会因仓促做出承诺而后悔。下一篇文章会探讨如何培养真正而又不自私的爱,以及如何为人所爱。

      [第5页的精选语句]

      付出的爱少,得到的爱也少

      [第7页的精选语句]

      童话故事里的爱情相对来说比较轻松;真爱却需要付出努力

      [第6页的附栏或图片]

      爱情小说的男女主角

      在美国,爱情小说每年的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大约一半的平装本小说以爱情为主题。根据美国爱情小说作家协会发表的统计数据,女性约占爱情小说读者的百分之90,她们最希望看到的男主角的三大特征是身形矫健、仪表堂堂、才智过人,最喜欢的女主角的三大特征则是天资聪颖、个性爽朗、魅力难挡。

      [第6,7页的图片]

      绝少媒体能够准确阐明什么是爱

  • 真爱如何寻得
    警醒!2006年 | 3月
    • 真爱如何寻得

      怎样才能寻得爱并为人所爱呢,而且并不单单是在浪漫的男女之爱方面?通过积财致富?或者修饰仪表?

      由于受广告的误导和媒体的影响,人无论男女常常都以为这些方法可助人寻得真爱。诚然,关注自己的外表是很自然也很适当的,但是再美丽的外表也会衰败,并不能让两人长相厮守。财富也不能换取真爱。真正助人寻得真爱的方法就是向人表现不自私的爱。耶稣教导我们说:“要常向人施与,你们就必蒙施与。”(路加福音6:38)简单来说,如果你想得到爱,就得付出爱。

      那我们该怎么做呢?在上帝圣灵的指引下,使徒保罗回答了这个问题。他表明爱是积极的,爱主要不是通过感情,而是通过会对人做什么和不做什么而被显明出来。保罗说:“爱是长久忍耐、和蔼仁慈的。爱不嫉妒,不吹嘘,不自大,不罔顾规矩,不求自己的利益,不轻易动怒,不计较别人所加的伤害,不因不义而欢喜,只因真理而高兴。爱能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希望,凡事忍耐。”(哥林多前书13:4-7)

      尽管你屡次失言或冒犯了某人,他还是对你亲切友善,仍然接纳你,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呢?若有人真诚地关心你,不轻易生气,即使情势不易仍然乐于宽恕、以诚相待,无疑你会被这样的一个人所吸引吧?

      所以,就用这种方式待人吧。耶稣说:“在一切事上,你们希望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得怎样待人。”(马太福音7:12)表现爱心并非总是容易的,但的确值得我们努力。这样做的一个好处是,你会更为家人、朋友、配偶或未来的配偶所爱。此外,你也会因为做了正确的事而感到快乐,就是你为别人付出了自己。是的,“施与比接受更快乐”。(使徒行传20:35)

      向最高权威学习爱

      耶和华上帝就是爱,他是表现真爱的最高权威。(约翰一书4:8)耶和华既是爱的化身,谁愿意学习真爱,他都会乐于施教。且让我们看看,以下圣经原则怎样帮助我们爱别人,也为人所爱。

      “要敏于聆听,不急于说话”。(雅各书1:19)一份调查了两万多对夫妇的报告表明,最幸福的人就是那些配偶善于聆听的。良好的沟通在两人的关系中至关重要。一位社会学的教授写道:“如果你想在一段关系中感受孤独,那么就跟一个对你的经历和感受一无所知的人在一起吧。还有更糟的,就是这个人知道你正经历什么,却无法理解你为何如此痛苦。”她补充说,即使两个人在很多方面都有不同,“如果配偶善解人意,了解你的观点,知道某些事会给你造成什么影响,那么这些差异也就无足轻重了”。

      你们的温情太少,请“开阔心胸”。(哥林多后书6:12,13)我们开阔心胸,更多地关爱别人,也能让自己受益。哈佛大学医学院的一份刊物指出:“许多研究显示,有社会支持的人,就是那些跟家人、朋友和周围的人都关系愉快的人,生活得更幸福,健康问题更少,寿命也更长。”

      “要彼此关注,激发爱心,促进善行。”(希伯来书10:24,25)我们会受我们的交往圈子所影响。与那些真正表现基督徒爱心的人在一起,你会直接感受到这一特质,并且学会如何在你的生活中表现同一特质。耶和华见证人努力在他们中间表现这样的爱心,因为他们知道这是耶稣真门徒的显著标志。(约翰福音13:35)热烈欢迎你参加耶和华见证人的聚会。

      如果你觉得没有人爱自己,不要灰心或严苛地批评自己。谨记耶和华已看到你的情况。你还记得这系列文章的第一篇提到的利亚吗?耶和华顾念她,她就成了六个儿子和一个女儿的母亲,这可是一份丰厚的福分啊!因为在那个时代,儿女一般被认为是宝贵资产。此外,利亚所有的儿子都成为以色列部族的祖先。(创世记29:30-35;30:16-21)上帝仁爱的关注必定令利亚满心欣慰!

      在圣经所应许的新世界里,不会有人再感觉不被关爱。相反,真爱会弥漫整个人类社会。(以赛亚书11:9;约翰一书4:7-12)通过培养圣经所教导的爱,也就是圣经的作者耶和华上帝所表现出来的爱,我们现在就可以表明我们愿意生活在这样的一个新世界里。是的,真正的快乐并不仅仅在于为人所爱,也在于向人表现无私的爱心。(马太福音5:46-48;彼得前书1:22)

      [第8页的精选语句]

      施与比接受更快乐。——使徒行传20:35

      [第8页的图片]

      如果你想得着爱,那就先表现爱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